- 發布時間:2023-05-27 17:12:26 瀏覽次數:1087
- 《六合爲家:簡牘所見秦縣治理研究》出版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朱騰副教授撰著的《六合爲家:簡牘所見秦縣治理研究》2023年5月由中西書局出版。該書定價198元。承蒙作者慨允,茲將該書書影、作者簡介、内容簡介、目録及後記介紹如下。
作者簡介 朱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爲中國法律史。曾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清華法學》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出版獨著、合著、譯著、編著多種,主持及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等項目多項,獲“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等獎項。
内容簡介 賈誼之《過秦論》云,“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爲家,崤函爲宫”。那麼,戰國秦何以達成如此偉業?本書以秦縣治理爲核心論域,以簡牘文獻爲研究之驅動力,嘗試對此問題稍作解答。本書認爲,秦的縣制固然是一種地方行政制度,但更應被視爲一種以官僚群體和法律爲内在支柱、以官文書流轉爲表象的國家動員機制。由之,秦君得以高强度地凝聚各種人力、物力資源以踐行其宏偉争霸藍圖,此正可謂“戰國”之政治、軍事含義的集中體現。
目錄 緒 論 中國法律史學“危機”説與秦法制研究/001
第一章 秦縣的官府構成及官吏選用/029
第一節 商鞅變法與秦的縣制/030
第二節 秦縣官府的組織結構:縣廷與諸官/049
一、縣廷之長吏與列曹/051
二、諸官之概貌/066
三、縣廷與諸官之關係/077
第三節 縣吏選用之諸問題/083
一、關于官吏選用的一般問題/084
二、史:官僚系統之底座的形成/105
三、新地吏/112
小 結/120
第二章 秦縣治理之展開:在官府與平民之間/123
第一節 户籍管理與授田/124
一、户籍的基本内容及縣對户籍的管理/124
二、授田與勸農/143
第二節 財政收支與民力徵用/152
一、財政收支/153
二、民力徵用/185
第三節 治安與“獄治”/202
一、伍鄰制、逃亡者與治安/203
二、“獄治”與“獄留”/222
第四節 規範倫常與管理祠祀/236
一、家庭倫常與家内秩序/236
二、祠祀管理與精神統一/244
小 結/254
第三章 秦縣治理之展開的另一向度:政務信息流轉與刑徒役使/257
第一節 官文書與官吏:兩種移動的政務信息載體/258
一、官文書流轉與政務信息溝通/260
二、官吏徭使與政務運行/290
第二節 刑徒使役與管理/304
一、刑徒之來源/305
二、刑徒之勞役/312
三、刑徒之待遇/325
小 結/336
第四章 秦縣官府的爲政準則/339
第一節 律與令及其傳播/340
一、律令治吏之概觀/340
二、律令的傳播/344
第二節 律與令的周邊/362
一、“廷行事”與“比行事”/363
二、課與程/375
三、式/386
四、“太守令”與“守府書”/393
第三節 吏道文本與吏德/398
一、吏道文本的文獻性質/399
二、吏道文本所論之吏德/405
小 結/416
第五章 對縣吏之考課與對縣官府之監察/419
第一節 上計、考課與縣吏之仕途發展/420
一、秦縣的上計/421
二、考課之要點與縣吏之職場成長/445
第二節 郡監御史、執法對縣官府的監察/461
一、郡官府中的監御史/462
二、執法官與縣/476
小 結/496
終 章 “海内爲郡縣”與“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499
參考文獻/512
後 記/568後記 這是我第三次爲自己的所謂著作撰寫“後記”。今年距離我個人所撰的第一本著作的出版年份正好是十年。照理説,這段不算太短的人生經歷應當能有效地幫助我對爲人爲學形成較爲深刻、通透的領悟,從而使第三次撰寫“後記”比第一次撰寫“後記”顯得更爲言簡意賅、揮灑自如,但實際情况却是,已逾不惑之年的我仍困惑滿滿以至于難以清晰地表達對人生和社會的些許理解。究其原因,或可歸結如下:在現代化道路上飛速奔跑、甚至略具後現代迹象的中國社會已將人們拖入一個凡事無可無不可的生活環境中,進而使人們對其心中之所是所非均時不時地産生了懷疑。
然而,惑則惑矣,終不能毫無定見;否則,恐怕會陷入非迷失即愚妄并終至碌碌無爲的狀態。此刻,我不禁聯想起自己在個人的第二本書的“後記”中寫下的一段話:
那麽,爲何寫書呢?關于此問,答案肯定五花八門,但在我看來,寫書與生命的意義密切相關。每個人如流星般劃過,倘若在此過程中,只期望基本生存欲望的滿足,那麽,人與其他動物就沒有任何區別。事實上,也很少有人承認自己只是爲活而活;相反,幾乎所有人都會在内心映射出兩個字以概括一生的追求,那就是幸福。幸福的來源是多樣化的,最容易讓人想到的大概是功名利禄。巨大的名聲以及由此帶來的前呼後擁的榮耀和膨脹的財富以及與之相伴隨的聲色犬馬的享受當然會給人以强烈的滿足感,但無論怎樣的榮耀和享受都會因出現次數的增加而歸于無趣和平常,并最終被貼上短暫風華的標簽,所以,用功名利禄堆積幸福無疑在縮短人生的有效區間。鑒于此,人們跳出這幾個充滿功利意味的詞匯,到情感世界尋找幸福。無疑,由友情、愛情、親情構成的情感空間確實會讓人們獲得更長時間的幸福,但在商業化過度的時代,真摯的友情、完美的愛情和感人的親情并不容易得到,缺憾大概才是常態;而且,即便得到了,這些情感很可能也只存在于此生此世的某一段時間,因此,用情感澆灌而成的幸福其實也不能説長久和堅固。既然如此,是否就放弃幸福?《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范宣子問叔孫豹“‘死而不朽’,何謂也”?叔孫豹答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叔孫豹所説“三不朽”或許與中國人的人生觀相契合,且顯然超越了人的壽命的局限,因此成爲了永久幸福的立足點,古聖先賢則爲之不斷奮鬥。儘管如此,在兩三千年的中國史上,成就此“三不朽”者實爲屈指可數,作爲當代普通人的我們推崇“三不朽”豈非好高騖遠?的確,“立德”或者説在道德上成爲萬世楷模對普通人而言會帶來難以承受的身心負擔,而且在今日中國何爲善的標準也令人捉摸不定,所以,“立德”也許是不現實的。可是,“立功”呢?雖然普通人做不到普渡衆生或内聖外王,但盡己之能以助他人難道不是一種“功”嗎,世人不正能通過他人的快樂延續自己的幸福嗎?再則,“立言”呢?儘管至理名言多歸于聖賢,但普通人的真知灼見難道就不是一種“言”嗎,世人以其“言”讓他人的知識或智慧得以增進不正是一種因“立言”而産生的可持續的幸福嗎?换句話説,在當代,全面追求“三不朽”或許過于艱難,但憑藉“功”和“言”讓他人獲得内心的喜悦,進而使自己的幸福超越生命的時限其實是可能的,關鍵在于人們是否願意去實現這種可能。對以教學、科研爲本職工作的高校教師來説,如欲影響他人進而延續自身之幸福,以課堂言行向學生們展示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嚴謹的學問態度當然是一種選擇,但通過自己的論著向更多人傳達自己對某個問題予以深入思考的結果同樣是一種選擇。由此立論,以論著連接生命的意義正是我對爲何寫書的解答。
换言之,所有職業群體儘管都在爲生計而奔波以至于其工作、生活盡顯庸庸碌碌,但又無一例外地擁有以本職工作推動生命光輝充分閃耀的巨大潜能,而對高校教師來説,此種潜能就源于認真、負責的“傳道”“授業”與嚴謹、深刻的著書立説。這一論斷雖是我在五年前撰成的,但至今仍無改變。正因爲此,對本書,我有信心説,書中文字確爲本人秉持著“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精神反復思考秦漢法律史之所得,也確爲本人從初涉學術時的無知以致大發狂言走向今日的因無知而審慎求知的一個證明。至于本書是否内含些許新見,那恐怕非我所能自詡。事實上,在我看來,只要自己仍在努力并進步就足够了;畢竟,爲了讓自己不惑、不虛度時光,舍此之外,別無他法。
最後,必須指出,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家人對我因忙于工作而不够關注家事給予了足够的忍耐和理解,師友們則對我所遇到的疑難問題予以詳盡解答。所以,本書的問世或爲我對家人及師友們的誠摯謝意的最佳表達!另外,我的博士生尹嘉越校對了書稿全文,中西書局的姚驕桐女士對本書的編輯、出版付出了諸多辛勞。在此,一并向他們致謝!
本書問世之時正當春暖花開之季,不求本書如群芳綻放般嬌艶,惟望其即便成爲落紅仍能滋養群芳。是爲記。朱 騰
于立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