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國際合作計劃 >> 參與機構和聯繫人 >> 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

  2009
  學術交流
  1月15日,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教授David Sena回校,并爲“The China Before Print Workshop”(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August Ancestors: Conceptions of Lineage in Western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皇祖—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家族觀)的學術報告。
  2月16日,夏含夷參加佛羅里達州Samuel P. Harn美術館舉行的系列講座,提交論文“Images of Early China”(早期中國的圖像)。
  2月16日,本校博士生Adam Schwartz(石亞當)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Two notes on Ancient Chinese Paleography”(中國古文字學二札)的學術報告。
  3月6日,夏含夷在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作題爲“Arousing Images: The Poetry of Divination and the Divination of Poetry”(興與象:簡論占卜和詩歌的關係)的學術報告。
  3月6日,本校博士生Ethan Harkness(郝益森)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Textual and Manuscript Strata in the Kongjiapo Day Book: logic and circumstance in the formation a technical text”(孔家破日書的文本和寫本層次——一個技術性文獻形成的邏輯和背景)的學術報告。
  3月13日,復旦大學訪問學者姚萱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花東甲骨‘多丯臣’與相關問題”的學術報告。
  3月17日,夏含夷訪問台北臺灣大學中文系,作題爲“西方漢學對古代寫作之觀”的學術報告。
  3月19日,夏含夷訪問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學與哲學研究所,作題爲“興與象:簡論占卜和詩歌的關係”的學術報告。
  3月19日,夏含夷訪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作題爲“由眉縣單氏家族銅器再論膳夫克銅器的年代:附帶再論晉侯蘇編鐘的年代”的學術報告。
  3月22日,夏含夷訪問臺灣高雄上山大學中文系,作題爲“興與象:簡論占卜和詩歌的關係”的學術報告。
  3月26日至27日,芝加哥大學“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邀請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授Robin Yates(葉山)與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Anthony Barbieri-Low(安瑟尼·巴比艾瑞·洛)開了張家山法律文件閱讀班。葉山爲此作題爲“Law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漢初法律)的學術報告;安瑟尼·巴比艾瑞·洛爲此作題爲“The Cult of the Ancestral Agriculturalist”(先農祭祀)的學術報告。
  4月22日,夏含夷訪問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作題爲“由眉縣單氏家族銅器再論膳夫克銅器的年代:附帶再論晉侯蘇編鐘的年代”的學術報告。
  5月7日,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生Esther Klein(樸仙鏡)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Some Inconvenient Truths about the Zhuangzi Inner Chapters”(《莊子》內篇的一些難以忽視的真相)的學術報告。
  5月23日,夏含夷訪問斯坦福大學,作題爲“A Third Misplaced Strip in the Bamboo Annals”(《竹書紀年》的第三支錯簡)的學術報告。
  5月28日,本校博士生Jeffrey Tharsen(康森傑)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Rhyme, Repetition and Rhetoric: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Fan wu liu xing Texts”(音韻、重複、修辭:新出土佚篇《凡物流行》的考釋)的學術報告。
  6月4日,本校博士生Ernest Caldwell(康佩理)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里耶簡初探”的學術報告。
  6月23日,夏含夷訪問韓國檀國大學,作題爲“由眉縣單氏家族銅器再論膳夫克銅器的年代:附帶再論晉侯蘇編鐘的年代”和“Arousing Images: The Poetry of Divination and the Divination of Poetry”(興與象:簡論占卜和詩歌的關係)的學術報告。
  6月24日,夏含夷訪問韓國首爾成均館大學校,作題爲“《周易》“元亨利貞”新解:兼論周代習貞習慣與《周易》卦爻辭的形成”的學術報告。
  6月27日,夏含夷訪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作題爲“由眉縣單氏家族銅器再論膳夫克銅器的年代:附帶再論晉侯蘇編鐘的年代”的學術報告。
  6月28日至7月8日,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帶領11位美國博士生到上海、武漢和長沙參觀博物館并參加武漢大學舉辦的“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9”。
  6月29日,本校博士生Adam Schwartz(石亞當)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9”作題爲“琱生諸器所見的x字補釋”的學術報告。
  6月29日,本校博士生Daniel Morgan(墨子涵)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9”作題爲“‘禘’與‘祫’的來歷與周禮的復原工程”的學術報告。
  7月2日,夏含夷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9”作題爲“不同不等於不對:對出土文獻與傳授文獻尋找一種多元的釋讀方法”的學術報告。
  7月4日,夏含夷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作題爲“四論《竹書紀年》錯簡證據”的學術報告。
  9月12日~9月13日,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主辦“200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xcavated Manuscript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Odes 《詩經》”(芝大)。夏含夷作題爲“Writing and Rewriting the Shi”(《詩》的寫作與重寫)
  的學術報告。見http://cccp.uchicago.edu/downloads/2009BookOfOdesSymposiumSchedule.html
  10月9日,本校博士生Jeffrey Tharsen(康森傑)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nodic Genres in Early China”(中國葬文文體的早期發展)的學術報告。
  10月16日,韓國檀國大學教授Shim Jae-hoon(申傑洪)來訪東亞係,并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An Ever-Contested Poem: Book of Poetry’s “Hanyi” and the Sino-Korean History Debate”(不斷爭論中的詩歌--《詩·韓奕》與中韓歷史論爭)的學術報告。
  10月17日~10月18日,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主辦“Toward A Dictionary of Western Zhou Bronze Inscription Language: A Meeting of Specialists to Discuss Desires and Problems”(芝大)。見http://cccp.uchicago.edu/downloads/ 2009WZhouBronzeInscriptionLanguageSymposiumSchedule.pdf
  10月27日,夏含夷在芝加哥大學作題爲“Bamboo Annals: China’s Earliest Histories”(《竹書紀年》—中國最早的史書)的學術報告。
  10月30日,臺灣國立大學教授張寶三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論古籍研究中的資料考辨問題”的學術報告。
  11月20日,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Esther Klein(樸仙鏡)來訪東亞係,并爲“印刷前的中國系列講座”作題爲“The Badly Damaged Shiji: Conjectures on Textual Loss and Replacement”(殘缺甚重的《史記》——關於殘缺與補填的臆測)的學術報告。
  12月14日,夏含夷訪問南京大學中文系,作題爲“興與象:簡論占卜和詩歌的關係”的學術報告。
  12月15日至17日,夏含夷訪問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作題爲“西方金文學史”、“四論《竹書紀年》錯簡證據”及《周易》“元亨利貞”新解:兼論周代習貞習慣與《周易》卦爻辭的形成”的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