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王宁先生对笔者文章的重视,提了这么多意见。我读书不多,只能仅就观点层面对王先生的反驳提出一点己见。1,廖名春先生就是持这样的看法,文中在相关部分对此说有所反驳。可能文中那里没说清楚,写的比较简略(我读书不多,一般都是点到为止。或者只引一两例说明) 2,我们大概赞同,准确来说,这里似乎应该是文部与元部的关系。3,我们没啥特别的看法,,押韵可能是存在的,将其限制在文部,大概也是可能的。4,读为“怨”,是笔者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我们之所以后面联系“林/勹”这个甲骨文中的字,就是为了说明甲骨文中字形所表示的出来的确实就是“隐藏”义。我理解的“大明”是含有一定的神圣属性的(当然,也可以具体化为“太阳”什么的)。王先生读为“陨”,我们暂时没啥特别的看法。后面“禹鼎”读为“军”,也是自己的一家之说,暂时没什么更好的想法。 欢迎继续批评指正,让我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