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266|回復: 0

[转帖]四川金沙遗址发现汉代农田系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12-6 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07:54   四川新闻网  (记者 徐力)经过2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金牛区营门口乡黄忠村四组的金沙遗址发掘工地考古工作接近尾声。昨日现场考古专家李永宪向记者透露,该区域内发现了陶窑以及大量陶器碎片,“这片土地紧靠生活区,这里有可能就是金沙人的生产区,祭祀区的大量陶器应该就是在此地生产的。”  昨日考古现场热闹异常,几乎每个探方前都有人围观询问,这与以往考古现场工作人员三三两两埋头苦干的冷清场面大相径庭。一打听才知,原来昨天是金沙考古工作队的首次“公众开放日”,总共有65名热心市民以考古人员的身份进入了现场,不但能近距离参观,部分幸运的市民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手持竹片、毛刷,亲身体验了一回考古的神秘乐趣。据了解,金沙考古工作队还将不定期陆续举行此类活动,让更多的普通市民能亲身参与考古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专家还在现场一处唐代墓室里发现了一个墓志铭,上面刻有“善政乡肃清里”字样 。专家推断,黄忠村一带在唐代可能就叫“善政乡肃清里”。  (记者 王嘉 摄影 朱大勇) 在金沙遗址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器物,除了精美的金器、玉器,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陶器也让观众啧啧称奇,它们是金沙人智慧的结晶。这些陶器是怎样制作的?在哪里制作的?是否由专业工匠成批量制作?……这些谜团有望揭开了。(成都晚报)  经过2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金牛区营门口黄忠村四组的编号为2008CQJIX5D金沙遗址发掘工地考古工作接近尾声。昨日在现场,考古专家李永宪向记者透露,该区域虽然紧靠金沙遗址生活区,但在区域内金沙人所留下的灰坑等生活遗迹数量却很少。与此同时,他们在现场发现了大量陶器碎片和5座距今 3000年前的陶窑。这难道正是金沙人的制陶基地?李永宪称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紧靠生活区,这里应该是金沙人的生产区域。此次发掘工作将揭开金沙古人生产陶器之谜。”他说道。  2000平方米  分布5个窑址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发掘现场位于金沙遗址生活居住区旁,北距金沙遗址祭祀区500米,南距金沙遗址宫殿区200米。大大小小探坑分布在 2000平方米的区域内,不少探坑中布满了陶器碎片,场面蔚为壮观。李永宪告诉记者,与金沙生活居住区不同的是,这个区域内由金沙人生活废弃物堆积而形成的灰坑并不多见。5个陶窑遗址和大量陶器碎片的发现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这里有可能是金沙人的陶器生产基地。顺着李永宪手指的方向,记者果然在两个探坑内看到了有数个直径在2米左右的圆形陶窑模样的遗迹,一旁还散落着大量陶片。李永宪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可以证明金沙人采用的是职业化的手工业制陶,窑址具有一定规模。下一步发掘,将有望揭开金沙陶器生产基地的全貌。  黄忠村一带  唐时或叫“善政乡肃清里”  据介绍,在此次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动用了全站仪定位系统、灰坑土样复选仪器、骨质DNA分析等高科技方式,研究2008CQJIX5D金沙遗址发掘工地的详细情况。在现场,考古专家发现了宝墩、商周、秦汉、唐宋、明清各时代的文化堆积,这再次证明了成都文明的一脉相承。  有意思的是,在汉代土层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面积的农田系统遗迹。据介绍,与现代农田耕种格局完全不同的是,汉代农田系统是以宽约1尺,深约 0.5米的沟渠状分布。现场专家告诉记者,当时古人有可能在沟渠内种植农作物,这样既保湿,又能保证抵御大风的侵害。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专家研究成都平原当时的气候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专家在一唐代墓室里还发现了一个刻有“善政乡肃清里”字样的墓志铭。专家推断,在唐代,黄忠村一带有可能就叫“善政乡肃清里”。  又讯 昨日是金沙遗址的首个“公众开放日”,65名热心市民以市民考古员的身份进入现场,亲身感受金沙的神秘。他们不仅现场学习简单考古知识,还下到探坑,拿起小铲进行现场发掘工作。据悉,举行考古现场公众开放日活动,在全省来说都是首次。(成都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12-06/075416794540.s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6 06:00 , Processed in 0.0336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