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6329|回復: 2

[转帖]沈刚:《居延汉简语词汇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6-24 16: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居延汉简语词汇释》沈刚 著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12月页数:303 页开本:16开定价:108.00元ISBN:978-7-03-021875-9前言  王国维先生曾将二十世纪初西北地区发现的木简等四种历史研究的材料,与汉晋时代的孔壁藏书、汲冢书比肩,称其为“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他当时所下此论断是依据其用心研究过的数百支敦煌汉简。地不爱宝,八十多年过去了,目前已经发现的秦汉魏晋的简牍总数超过二十万支,是那时的数百倍。二十世纪是简牍大发现的世纪。这些两千年前的第一手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已影响到关于那个时段历史研究的趋向。而包括1930年代和1970年代两次发掘的居延汉简,在20世纪简牍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数十年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这批汉简,对汉代西北边塞地区的制度、社会等已经有了相对明晰的认识,并对简牍制度本身也找寻出一些规律性内容。构成这些成果的重要基础,是对简牍内容的解读,而居延汉简语词中特有语词的释读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在居延汉简的研究论著中,与语词解释相关的成果占有很大比重。居延汉简的语词研究,按时间顺序大致可以划成这样几个时间段:  居延汉简出土并公布以后,较早有劳干先生的一系列成果,以《居延汉简考证》为其代表。对简牍中所涉及到的基本语词做了考释;接着陈槃先生在《汉晋遗简偶述》等一系列关于汉简的文章亦有研究;陈直先生《居延汉简研究》一书中的《居延汉简综论》和《居延汉简解要》对1936年出土的居延汉简做了综理,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对语词的解释。他们是较早研究居延汉简的学者。对于和传世文献不同的汉代材料,他们主要贡献在于把汉简中特有的一些基本语词,结合传世文献做了解说,这构成了居延汉简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1950年代,居延汉简释文和图版传到日本后,日本学者对此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因为行文方式的缘故,他们在提供简文例证时,总要先解释其中一些词汇的意义,因而这也可以构成语词研究的一个方面。其中的一个好处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简牍词语,对其对应的现代语义有一个明确的回答。  1970年代以后,一些古文字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涉足这个领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著有于豪亮先生的 《居延汉简释丛》、《居延汉简丛释》、《〈居延汉简甲编〉补释》等,裘锡圭先生《汉简零拾》、《〈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商榷(1—5)》等。他们依靠其深厚的文字、训诂等小学素养,对居延汉简中难解的语词作了解释,许多结论至今仍为定谳。除此以外,汉简和秦汉史研究者在讨论相关问题时,亦时常涉及到汉简语词及相关问题,并在字里行间做出解释。近些年来,有的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居延汉简的语词进行了研究,他们的成果亦值得注意。  新世纪之初,是简牍学发现的百年纪念。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关于简牍学基础性、通论性质的著作相继问世。其中由初师宾先生主编,集合众多研究者编撰的《中国简牍集成》(标注本,敦煌文艺岀版社,2001年版),5——12册为居延汉简部分。这套书对出土并公布的两批居延汉简做了全面整理工作,也包括对部分语词的解释。对研习汉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大约是囿于体例,书中只采用一种说法,且多不注明出处,显得简略,对于个别语词有歧义的解释也很难反映出来。  回顾20世纪学界对于居延汉简语词的理解,大致有这样的变化:早期的学者依靠自身对传世文献的熟悉,他们对汉简中出现的语词,通常尽量寻找古书中对应的解释。而到了20世纪后期,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增多,研究者除了利用传统文献外,相关新材料的参照也是他们常常注意的。一个世纪来,尽管学者们对居延汉简语词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多以专题研究为主,尚缺乏一种对居延汉简语词整理的集成之作。  有鉴于此,我们在秦汉史和简牍学研究的论著中找出关于居延汉简语词的各种解释,将这些解释分类系于每个词条之下,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注明每种解释的出处,必要处加了简单按语。  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  首先,可以为居延汉简研习者在语词方面提供一部工具书,是居延汉简,乃至西北汉简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为理解简文文意提供了便利。理解汉简语词是研究汉简的一个基点。从居延汉简发现至今,虽然几代汉简研究者致力于居延汉简研究,并直接或间接将居延汉简语词置于他们的研究视野,但他们的成果分散在近千篇论文和近百部著作中,不易查找。我们的工作是将自1939年以来,关于居延汉简语词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为河西汉简,秦汉历史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平台。  其次,可以为内容和性质相近的简牍整理与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居延汉简作为汉代西北边地屯戍邮传类文书,在西北地区出土的多批汉简性质和内容与此相似。如最早出土的敦煌汉简,最新公布的额济纳汉简等。了解居延汉简的相关内容,可以为研究这些简牍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河西地区还出土了在数量上超过已经公布的屯戍、邮传性质汉代简牍,主要有1973—1976年发掘的肩水金关汉简近万支,1990年发掘的敦煌悬泉汉简三万支左右。这些汉简内容迄今为止尚未公布。本书对整理和研究这些汉简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再次,以词条为核心,集合各家的解说,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也可以从语词的角度反映20世纪简牍学发展的历程。自1900年以来敦煌汉简的发现至今,西北汉简的发现与研究已经走过一个世纪,从王国维、罗振玉《流沙坠简》的发表至今亦近百年。在这个时间段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西北地区出土的汉简进行了研究,而语词的研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伴随着河西汉简百年研究史。特别是在早期,对河西汉简所特有语词的解释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一些关键的语词,各家有不同的说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不断地被修正。我按照时间顺序备列众说,从其间能够看出汉简学术史演进的趋向,从一个方面对百年简牍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也具有学术史意义。            凡例一、本书所收录语词均在居延汉简(包括1930年和1976年两次发现并公布的居延汉简)中出现,并在相关研究论著中做过解释。二、本书收录论著的范围以谢桂华《百年来我国简帛中文著作要目》和张国艳《居延汉简论著目录》为基础(均发表于“简帛研究”网站),并对相关成果有所补充。所收论著全部为中文著述,国外学者研究亦为翻译成中文者。三、词条使用简化字,但其中的异体字,通假字皆一仍其旧,不作统一。词条释文与《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居延新简》不同者,标注于相关词条后。四、词条按笔画数顺序排列,画数相同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乛乀顺序排列。同一单字起首的词列于该单字后,按第二字的画数排列。五、每一词条后标出该词条所在简的编号,本书采用四种编号:以“甲”开头的为《居延汉简甲编》的编号,如“甲509”;以阿拉伯数字中间加隔点者为《居延汉简甲乙编》的编号,如“286•30”;以“EPT;EPF”开头者为《居延新简》编号,如“EPT68:37”,“EPF22:9”;以“74”开头者为《居延汉简释粹》的编号,如“74EJT22:11C”。若对该词条有多种意义不同的解释,则在按语中标明对应编号。五、每个词条下各义项按相关论著刊布时间顺序排列,均照录原文,在不损害文意的前提下,对个别义项有所剪辑,并对引文做了核校。一个词条若有多个解释,按论著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在每一义项后的括号内注明出处:论文标出作者姓名、年份;著作标出作者姓名、年份、页码,详细信息在《引用文献》中。六、同一词条有不同的解释,有的加按语判断,仅供参考。七、正文后《引用文献》部分按照作者音序排列,每一作者若有多篇论著者,则以时间先后为序。因引用《中国简牍集成》(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的内容较多,只在正文中标出《集成》,册数、和页码,而不在引用文献中出现。              后记  第一次听说居延汉简还是读先秦史硕士的时候。那是1997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李学勤先生到吉林大学主持古文字专业的博士答辩,其中有一篇论文是林沄先生指导的博士生李天虹作的《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对那篇文章答辩情形并没有太多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只有几个零星的专业词汇。但没想到,这部论文竟成了我日后学习居延汉简最主要的凭借之一。  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读博士,跟随张鹤泉教授学习秦汉史,同时需要承担部分硕士研究生教学任务。因为此前秦汉史只有张先生一人讲授,还没有  起初备课,看居延汉简的释文,一头雾水,和传统的文言文根本不同。即使勉强断开句,还是不明所以。后来读了一些研究论著后,才看懂这些简牍材料。当时就产生了编写一部关于居延汉简词汇工具书的愿望,为以后的居延汉简初学者提供一个便利。但其时正撰写博士论文,这件事情遂搁置下来。2005年初,儿子降生,加上保姆,一室的住房显得拥挤不堪,书打包堆到借来的仓库一角,我则到处流浪借宿,居无定所,睡觉都成问题,更遑及写研究论文了。鉴于这种情况,我决定将居延汉简语词给整理出来。这样我每天背着笔记本电脑,拎着两本书,找个有电源的屋子,将相关材料输进去,并进行整理。这本小书的完成,也是那段颠沛流离生活的见证和纪念。  书稿完成后曾申报过学校的出版资助,虽然曾在文学历史基层学术委员会以最高票通过,不幸的是,在学校组织的评审中惨遭淘汰。其原因大约如当时一位非常年轻的评委所质疑的:这部书看起来象部字典,原创性何在?  这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半个多世纪居延汉简研究的先行者们,他们在这个领域中辛勤耕耘的成果,构筑成本书的基础。  本书在构想和编纂过程中,尊敬的林沄教授和吴振武教授以不同方式给予关怀和鼓励;博士导师张鹤泉教授一如既往的给予支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帮助联系出版事宜;蒙吉林大学985工程“中国边疆史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负责人朱泓教授不弃,放到中国边疆史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丛书中出版。按照基地的管理条例,申请出版的著作,需要有校内外两位专家评审。这部书稿分别由吴振武先生和李均明先生审定,两位先生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大部分被吸收到书中。有的意见在书中没有反映出来,一方面是本人能力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书在出版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波折,造成的疲劳心态所致。2004年底到2006年底我在职在东北师范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詹子庆教授极度宽容,允许我在此期间做一件与博士后研究工作毫不相干的私活;学友吴良宝博士和程鹏万博士在本书的体例上也提出很好的建议。对师友们的帮助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一定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作为一部集释性质的书,资料的完备与否是关键所在。因为各种原因,在资料方面,书中还有很多缺漏。而所加按语也未必正确,只有待条件成熟时再做补充和修改。沈刚
發表於 2009-9-7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看居延汉简的释文,一头雾水,和传统的文言文根本不同。”正式出版的“后记”作“看居延汉简的释文,一头雾水,因为其和传统的文言文根本不同”,感觉“其”这样的用法不大对吧?
發表於 2009-9-16 01:19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在这里倒也说的通,是指代用法。沈刚先生的大作已经粗翻过了,感觉诚如那位年轻评委指出的,更像是一部字典,其原创性可能体现在作者的按语中。个人感觉这本书如果称其为初学居延汉简的工具书,则稍显单薄,但是作者收集资料的功夫还是值得肯定的。前些年吉林大学古籍所出版了一部朱红林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沈书与朱书的风格如出一辙,不知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5-8 04:45 , Processed in 0.0356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