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0610|回復: 0

中國史研究總目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11-10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说明:本目录1979年-2000年的文本资料取自“中华万年网”的“书刊简讯”,根据本人收藏的部分杂志做了校补,除改正误字,统一了格式体例外,还特别补齐了个别漏期(1998年第4期)、缺页(1979年第3期)及缺字;2001年以后部分由本人录入。因手边资料有限,未能根据原文一一核对,使用时敬请留意。(陈爽)1979年第1期(总1期)毛泽东同志给郭沫若同志的信(手迹)有关《易经》的信  郭沫若治史遗简及晋长沙王刈卒年考  陈垣 批判封建主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不懈  本刊评论员“四人帮”神化秦始皇驳议  周年昌、李祖德、谢桂华清官海瑞  刘重日、曹贵林  论农民的皇权主义思想  李贵海  《尚书.甘誓》校释译论  顾颉刚刘起纡殷代的奴隶监狱和奴隶暴动──兼甲骨文“圉”、“戎”二字用法的分析  齐文心魏晋时期有关高昌的一些资料  唐长孺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质及其对东晋的战争性质问题  黄烈《唐律》的社会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  杨廷福元代的吉利吉思及其邻近诸部  韩儒林元代户等制略论  陈高华司马迁的历史哲学  杨向奎论宋应星的思想  何兆武1979年第2期(总2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反封建思想  林铁钧中国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批判  王曾瑜郭老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纪念郭沫若同志逝世一周年  尹达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前提  刘永成关于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资本主义萌芽的考察  潘群“闾左”试探  田人隆  敦煌文书中的唐五代“行人”  姜伯勤  再论宋江的几个问题  吴泰  朱熹《四书集注》的天理论和性论  邱汉生  李自成起事考  顾诚    从大汶口文化看氏族制度的演变  罗琨张永山  夏文化初论  吴汝祚    汉代的中国与埃及  孙毓棠  书评:读《凡将斋金石丛稿》  魏连科  来稿摘登:夏启“荒淫无度”说质疑  龚维英(封三)  补白:伯希和《马哥孛罗游记诠释》简介  江辛眉1979年第3期(总3期)中国史学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庆祝建国三十周年部分史学家笔谈    继往开来的史学工作  周谷城  提倡科学上的诚实态度  候外庐  缩短战线,深入钻研,早出成果  郑天挺  勿空破,认真立  谭其骧  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  尚钺  夏史初曙  徐中舒  编好《甲骨文合集》,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  胡厚宣  谈谈秦汉史和秦汉考古的研究  陈直  从魏晋南北朝史谈历史的借鉴  王仲荦  对于研究明清史的一点体会  谢国桢  大力开展中外关系史的研究  季羡林春秋赋税制度及其演变初探  李根蟠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论战果至西汉前期儒家思想与封建政治的关系  林甘泉“民数”与汉代政权  王毓铨曹操与天师道  陈守实“释王与马共天下”  田余庆试论金元时官田的增多  韩国磐论东林党的灭亡  刘志琴论清代的文字狱  孔立《夏小正》及其在农业史上的意义  夏纬英、范楚玉《明史食货志》的编纂学  李洵书评一步优秀的历史人物传记  陈梧桐读史札记释《南郡守腾文书》——读云梦秦简札记  熊铁基“吏谁从军”解——读秦简《编年纪》札记  熊克周代的甲骨文  宇信1979年第4期(总4期)论鲜卑拓跋部向封建制的专化  黄佩瑾论皇太极  金成基  顾炎武北上抗清说考辨  王春瑜  封建特权批判  白钢    明清时代阶级关系的新探索  傅衣凌  关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沈定平    中山三器释文及宫堂图说明  徐中舒、伍仕谦  史记西南夷传概说  方国瑜  关于新发现的居延汉简的几个问题  裘锡圭  关于北宋前期的“中书”  陈振    成都平原古代人工河流辨解  魏达议  弓月城和阿力麻里城方位考  孟凡人    论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陈秉才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  叶桂生    补白  杨鸿揭帖  河北省博物馆供稿  《商雒杂忆》之谜  甘普砂  《流土记》与《流寇记》  劳固  1980年第1期(总5期)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  宁可  中国从先进到落后的三百年  王宏钧    佛道之争与鉴真东渡  卞孝萱  “江户时代”日本漂流民对中国的认识  (日本)佐藤三郎    论黄巾起义与宗教的关系  赵克尧、许道勋  南朝少数民族概况及其与汉族的融合  朱大渭  唐代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的历史地位  乌廷玉  王安石经济思想若干问题试析  谷霁光谷远峰    商代的马和养马业  王宇信  孔子与《春秋》  罗世烈  《墨子•备城门》等篇与居延汉简  陈直  秦汉啬夫考  钱剑夫  西夏天庆间典当残契的复原  陈国灿  谢○的《后鉴录》及其史料价值  武新立1980年第2期(总6期)论明清苏州地区会馆的性质及其作用  洪焕椿  明代徭役制度散论  左云鹏  明代盐商的历史演变  薛宗正  明代对大运河的治理  朱玲玲    从北朝的九等户到宋朝的五等户  王曾瑜  唐末农民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略论  诸葛计  王莽与刘秀  张志哲罗义俊郭志坤  “隶臣妾”辨  林剑鸣  永宁纳西族从初期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詹承绪李近春  “支那”一词起源质疑  汶江  僚人入蜀考  刘琳    试论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历史作用  陈申如、朱正谊  清代经今文学的复兴  汤志钧    学术讨论  论《甘誓》书》  于省吾  《尚书•甘誓》“三正”考辨》  李民  《尚书•甘誓》“五行”说质疑  杨升南    读史札记  王之涣墓志介绍  李希泌  蔡朦非蔡曚  顾吉辰1980年第3期(总7期)敦煌吐鲁番史料中有关伊、西、北庭节度使留后问题  唐长孺  敦煌寺院文书中“梁户”的性质  姜伯勤  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校勘  贺世哲  关于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  王尧  敦煌乐舞资料的历史背景  阴法鲁    就甲骨文所见试说商代的王室田庄  王贵民  胥靡试探  吴荣曾  唐代的资课  唐耕耦  辽朝经济举隅  嵇训杰  试论徽州商人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叶显恩  明代荆襄流民与棚民  樊树志  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中官窑地位的考察  王钰欣    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  张泽咸、郭松义    读史札记  赵鞅誓师辞解  何直刚  郑芝龙兄弟究系几人  张宗洽      1980年第4期(总8期)陈垣同志的史学研究  陈乐素  怀念吕振羽同志  侯外庐    夏都探索  方酉生  论商代的继承制度  赵锡元  商汤都亳考  郑杰祥    “闾左”辨疑  王好立  关于东晋时期黄、白籍的几个问题  高敏  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与当时积弱积贫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郑广铭  清初利用汉族地主集团所施行的统治政策  谢国桢  论康熙收复台湾及其善后措施  商鸿逵    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  林仁川  十七、八世纪华瓷传入欧洲的经过及其相互影响  朱杰勤    《隋书》赤土国究在何处  陈碧笙  吐鲁番阿斯塔那216号唐墓壁画考释  张勋燎  关于引用杨嘞起义一条史料的商榷  臧嵘  “成吉思汗”称号考释  舒振邦  亦失哈考略  丛佩远1981年第1期(总9期)从《大诰》看明初的专制政治  陈高华  论曲阜孔氏的宗族制度──兼谈中国封建宗法家长制的特徵  张兆麟、钟遵先  试论清代闽北民间的土地买卖──清代闽北土地买卖文书剖析  杨国桢  清代前期手工业的发展  彭泽益  试述明代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从翰香  北宋四川食盐危机考析  郭正忠    唐代谱学简论  瞿林东  章学诚与浙东史学  仓修良    《管子•轻重》作于战国考  胡家聪  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和敦煌郡的西境  马雍  有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几个问题新证  黄盛璋  读稿本《畏斋日记》  刘和惠    读史札记  杨宪为“司农卿”辨  林金树  吠陀与佛陀  韩长耕    书评  原始社会研究的新成果──评介《鄂伦春社会的发展》  蔡家麒    来信摘登  《王之涣墓志》标点质疑  陶志固      1981年第2期(总10期)回顾和前瞻  白寿彝    酒泉昆仑说的由来及其评价  顾颉刚    论战国商业的发展  何清谷  汉代田税徵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  黄今言  两汉地价初探  李振宏  宋代东京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其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周宝珠  清代前期两淮盐商的盛衰  王思治、金成基  我国历史上的木棉问题  史学通    说“庶人”  应永深  东汉的政治制度与军阀割据  李孔怀  试论淝水之战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  孙祚民  唐代监军制度考论  张国刚    司马迁与董仲舒政治思想相通论  施丁  试论关于韩侂胄评价的若干问题  郦家驹    读史札记  鲁仲连说燕将下聊城考  罗仲辉  北宋太祖朝禁军总额考辨  张道贵    来信选登  读《夏都探索》一文的意见  胡顺利1981年第3期(总11期)“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纪要  从广义政治经济学看历史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吴大琨  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  胡钟达  是六种生产方式,还是五种生产方式?  周自强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诸国的奴隶占有制形态──兼与《世界上古史网》编写组的同志商榷  黄松英  有关亚细亚生产方式几个问题的商榷  庞卓恒、高仲君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问题  田昌五  再谈“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兼与持原始社会说的同志商榷  王敦书、于可  关于社会形态问题的质疑和探索  苏凤捷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兼评翁贝托.梅洛蒂的《马克思与第三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歪曲  林甘泉  建国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综述(附论文目录)  田人隆    评《试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的若干观点  王守稼    读史札记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颁行时间考  高王陵1981年第4期(总12期)试论《诗经》和孔子思想中的“民主”因素  李凌  春秋时代楚国县制的性质问题  杨宽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刘泽华王连升  汉代输入外族奴隶问题  范传贤  民族融合与淝水之战  (美)费维恺  宋代以来的中国政府与中国经济  (美)费维恺  宋代官府的回易  汪圣铎  也评岳飞的忠君思想  龚延明  关于忽必烈“附会汉法”的历史考察  白钢    如何正确评价《甲申三百年祭》──与姚雪垠同志商榷  顾诚  论“时代价格”──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刘修明    《书.梓材》人历、人宥试释  刘家和  西汉人口考  葛剑雄  明代倭变端委考  郝毓楠    读史札记  古史小考  胡澍    读者来信  《赵鞅誓师辞解》质疑  王育成1982年第1期(总13期)论“等贵贱、均贫富”──宋代农民的政治经济思想  漆侠  《盐铁论》论战双方经济思想辨析  谢天佑、王家范  进士科与唐朝后期的官僚世袭  吴宗国  入关前满族的社会经济概论  滕绍箴  试论西藏领主庄园的主要形态及其特点  刘忠    佛教经律关于寺院财产的规定  何兹全  唐代剑南道的经济状况与李唐的兴亡关系  冯汉镛  秦仕进制度考述  黄留珠    是幼子继承制,还是长子继承制?  杨升南  “隶臣妾”是秦的官奴婢  宫长为宋敏    《宋会要辑稿》复文成因补析  陈智超  《通鉴》的提网和《通鉴》的编纂程序  杨正基  《蒙古秘史》成书年代考  余大钧    书评  《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评介  周一良    读者来信  谥号非尊号  王育济    本刊一九八一年目录索引  1982年第2期(总14期)忠厚诚笃诲人不倦──悼郑天挺先生  张政烺  深切怀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尚钺同志  尹达    关于柔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初步研究  周伟洲  论唐太宗  胡如雷  建文新政和永乐“继统”  毛佩琦  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  杜婉言  明清时期的会馆并非工商业行会  吕作燮  论田文镜抚豫  冯尔康    淝水之战的性质和处理历史上民族与疆域的“准则”  曹永年、周增义  《容斋逸史》“伪作”说质疑  吴泰    中国古代人殉、人牲者的身分探析  顾德融  “甘”地辨  郑杰祥  释《尚书》“周人尊夏”说  李民  西周二韩国地望考  沈长云  太史公书凡例考论  陈可青  西汉对法律的改革  于豪亮  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几个问题  杨志玖    读史札记  郑成功杀叔考  张宗洽    读者来信  对《〈管子•轻重〉作于战国考》的一点意见  金良年  1982年第3期(总15期)试论秦汉的“正卒”徭役  钱剑夫  也谈汉代田税徵课中的若干问题  罗镇岳  明朝对行商的管理和徵税  唐文基  明代广东三十六行考释  李龙潜  论清代人口增长率及“过剩”问题  程贤敏    论第一次到天津入海的古黄河  韩嘉谷  从地理环境角度考察我国运河的历史作用  邹逸麟  西晋流民起义中的杜弢  龙显昭  唐朝政事堂制度初探  姚澄宇  五代削藩制置初探  李昌宪  《默记》中有关“滁州之战”记载的辨析  郑世刚    论胡安国及其《春秋传》  卢锺锋  王安石的赈济思想与《上龚舍人书》的真伪  张希清  元代刘因的思想  唐宇元    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研究  杨宽    读史札记  北魏桑田授受析  孙天福  标点本两唐书校勘拾零  顾敦信  释“火佃”  叶显恩1982年第4期(总16期)关于平均主义评价的几个问题  沈定平    秦汉时期的畜牧业  余华青张廷皓  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陈汉玉  唐代的食封制度  韩国磐  茶税始年辨析  鲍晓娜  宋代干人浅论  戴静华  福建永佃权成因的初步考察  林祥瑞  论清初商办矿业中资本主义萌芽未能茁壮成长的原因  韦庆远、鲁素  李冰凿离堆的位置和宝瓶口形成的年代新探  张勋燎  秦咸阳宫位推测及其他问题  王丕忠  明代建州卫新考  徐建竹  试论“塞北江南”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的形成  田尚  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葛周    读史札记  《左传》“观社”析疑  萧兵  《史记•西南夷列传》“皆氐类”解  祁庆富  辨祖逖石虎浚仪之战  冷鹏飞  隋文帝罢天下诸郡一事质疑  杨希义  史书评介  杨宽新版《战国史》评介  宋峤  张晋藩等编《中国法制史》评议  杨廷福  评陈梦家着《汉简缀述》  方诗铭  冀朝鼎着《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评介  萧立岩1983年第1期(总17期)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  叶桂生、刘茂林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学术讨论会纪要  我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  傅衣凌  地主经济制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纲  李文治  从小农经济到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堯    越国都琅邪质疑  陈可畏  《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质疑  谢桂华、李均明、何双全  关于《大唐六典》行用问题  韩长耕  关于朱元璋起义军“寨粮”、“检刮”若干问题的辨折  陈梧桐    略论杂户的形成和演变  张维训  两宋民间丝织业的发展  张学舒  宋朝政府鬻卖官田述论  张洞明、杨康荪  明代后期景德镇御器厂管理形式的变化  梁淼泰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杜瑜    读史札记  “头会箕敛”与“八月算人”  苏诚鉴  “蒲寿庚宋末提举市舶三十年”说考辨  陈自强  陈园园卒于昆明考  夏光辅    书评  《中国史探研》评介  郑经元  读孟森着《明清史讲义》  商鸿逵1983年第2期(总18期)努力开创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局面  本刊评论员  论历史文明遗产的批判继承  林甘泉  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看待考据  杨向奎    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  张金光  论汉代“公田”的“假税”  柳春藩  试论王莽改币  陈绍棣  关于唐代均田制中永业田的性质问题  翁俊雄  商人资本与晚明社会  刘志琴  论清代前期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方行    前期天师道史论略  钟国发  茅山宗初探  李斌城    巢国史迹钩沉  何浩  试析韩非之死  龚维英  “烧饭”琐议  宋德金    论汤用彤先生治学的态度和方法  任继愈    书评  《吐鲁番出土文书》前三册评介  王素  评黄文弼着《西北史地论丛》  马雍    读史札记  嫪毐、吕不韦集团辨析  王云度  永乐十八年始设东厂说不确  商传  阎应元生年考  冯佐哲  1983年第3期(总19期)深切悼念尹达同志  侯外庐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加强对农民史的研究  孙达人    晚商中期的历史地位  王贵民  论商鞅变法  李清和  秦汉魏晋封建依附关系发展的历程  田余庆  略论杨万里的社会政治思想  步近智  明代关西七卫述论  唐景绅  《明夷待访录》与清初文字狱  谢刚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豪民”经济  田泽滨  唐开元以前的纳资纳课初探  李春润  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乔幼梅    关于匈奴奴隶制的若干问题  莫任南  评《新译简注〈蒙古秘史〉》  亦邻真  天地会起源“乾隆说”质疑  赫治清    书评  评《唐律初探》  洛雁  读《明末清初的学风》  冯令成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述评  杨生民    读者来信  关于“黑箱”与“控制论”的来信  唐健文    补白  《明史.白瑜传》及校勘记一则正误  刘精义《梦溪笔谈》中一条史料的辨正  顾吉辰西瓜考  立石释“冒款汪烧饼”功  史玲唐代权贵多营私宅  毕比    1983年第4期(总20期)论春秋时代法律制度的演变  韩连琪  西汉屯田与“丝绸之路”  张荣芳  唐代户籍上的田籍与均田制  宋家钰  《隋书•经籍志》对《史通》的影响  谢保成  王柏、金履祥的疑经思想  黄宣民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补释  汤开建  论明清时期杭州城市的发展  傅崇兰    “变态封建制度”说质疑  唐文基  中国古代不存在城邦制度  吕绍纲  政事堂制度辨证  王超  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及其代表利益问题  史玄冰  评清政府与郑成功之间和战的得失  陈在正    史料介绍  赵善誉墓志介绍  叶树望  从薛叔似圹志订正《宋史》、《宋元学案》几点疏误  周梦江    书评  侯外庐同志新版《船山学案》读后  萧萐父、李维武  田昌五近着《古代社会断代新论》评介  陆慈    读史札记  从奴婢不入户籍谈到汉代的人口数  傅举有  汉代的符与传  薛英群  关于唐代封户交纳封物的几个问题  黄正建  宋代的“借”  朱瑞熙    补白  西汉诸帝能容直言  南溪司马迁宫刑析疑  吕锡生《春渚纪闻》的作者何○父子  朱石之吕温“代郑余庆捉笔”质疑  楚人明玉珍生年考订  刘孔伏周顺昌受逮前传书高攀龙事考  赵承中中国历代官员与民户、民口数比较  严林祥1984年第1期(总21期)汉初“布衣将相”浅论  唐赞功  庶族、素族和寒门  陈琳国  唐代宦官述论  齐陈骏陆庆夫  论唐代河朔三镇的长期割据  方积六  从族谱资料看闽台关系  庄为玑、王连茂    试析西汉男子“屯戍一岁”与“戍边三日”  罗镇岳  唐与回纥的绢马贸易  马俊民  试探庄仆、佃仆和火佃的区别  彭超  清前期榷关及其管理制度  吴建雍    荀悦《汉纪》与汉隋之际编年史的发展  刘隆有  叶适思想及其对理学的批判  李经元  黄震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修正  樊克政    试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及其成因  苏凤捷  试论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的关系  王兰仲  西周营建成周考办  史为乐  汉代亩产量与锺容量考辨  高志辛  元代书院考略  王頲  读史札记  汉武帝“后元”称号疑议  戚光关于西晋建年  冯庆余《旧唐书》误勘一得  修月小议唐代“坐朝”、“署事”的时间  陈于关于《明史.张学颜传》两处地名的辨正  邸富生明代皇室与勋臣通婚状况抉微  杨成李文成从滑县出走山东考  李尚英1984年第2期(总22期)论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董进泉  试论中国和欧洲早期启蒙文化的异同  冯天瑜、周积明  东汉后期至北魏对西域的管辖  苏治光  南北朝隋唐寺观户阶层述略  张弓  略论唐代的漕运  杨希义  宋代官户免役的演变与品官“限田”  殷崇浩  明代缙绅地主浅论  张显清  从《黑图档》看康熙朝盛京皇庄的赋役制度  关嘉录魏鉴勋    略论《公羊传》的讳书理论  徐庄  秦律赀罚甲盾与统一战争  石子政  汉代水税质疑  施正康  “北魏改革”再探讨  薛登    略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陈乐素  论陆游《南唐书》  陈光崇  跋《铅山辛氏宗谱》和《辛稼轩历仕始末》  辛更儒    书评  韩国磐着《魏晋南北朝史纲》读后  瞿林东    读史札记  释北魏“四部当书”  邢丙彦陈抟籍贯小考  李远国《宋大诏令集》一条记载补缺  龚延明读《析津志辑佚》札记  温岭明代“铲平王”小考  岳麓1984年第3期(总23期)试论秦汉至两宋的乡村雇佣劳动  张泽咸、王曾瑜  魏晋南北朝“佃客”辨  严耀中  论北宋财政的特点与积贫的假象  程民生  论明代江南地区的人口密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输香  明清时期澳门对外贸易的兴衰  黄启臣邓开颂    论先秦所谓姓及其相关问题  杨希枚  董仲舒对策在元朔五年议  苏诚鉴  孙吴的兵制  何兹全  唐朝宰相制度初探  刘希为  明初著名政治家姚广孝  商传    略论奴隶社会的规律性和多样性  伍新福  试论我国中原地区国家形成的道路  王震中    书评  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  姜伯勤    读史札记  中山王鼎铭“五年复吴”的史实考释辨  胡顺利《新唐书.韩偓传》辨误  刘乾顾颉刚读史札记三则《汉书》中“司马意”应为“司马搙”  冷鹏飞《唐大诏令集》勘误二则  赵俊宋将刘光义拔夔州日期  潘民中陈抟落第后的行踪  李远国  1984年第4期(总24期)试论楚国的君位继承制  何浩、张君  汉族南迁与岭南百越地区的早期开发  吕名中  开皇天宝之间人口的分布与变迁  胡道修  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变化与地主阶级  关履权  论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  张海鹏唐力行  试论清代前期商业利润不能普遍地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原因  萧国亮    古韩原地理位置考辨  王重九  丝路古迹杂考  李凌  秦汉漆器价格考辨  余华青  唐代吐鲁番文书“部田”“常田”名义释疑  赵吕甫  唐代“除陌”释论  陈明光  五代北宋初期西凉府族帐考  顾吉辰    《梁四公记》所载高昌经济地理资料及其相关问题  王素、李芳  明刻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述略  陈智超  郑成功家世资料《郑氏宗谱》和《郑氏家谱》的新发现  张宗洽    书评  萧启庆着《元代史新探》评介  陈得芝陈高华    读史札记  《通鉴》记杨难敌事考辨  李步嘉《三国志》校点拾遗八则  吴金华谈迁《国榷》成书于何年  徐凯《明史》正误二条  官大梁左右金吾街仗司正名  龚延明        1985年第1期(总25期)史学理论讨论会纪要    孙吴奉邑制考略  高敏  论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的屯田  林成西  关于北宋前期的粮价  何忠礼  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民屯  张忠民    关于封建新王朝政策分析  谢天佑  秦汉游侠的形成与演变  刘修明乔宗传  隋唐职官制度渊源小议  李光霁  《政事堂制度辨证》质疑  陈振    论○鼎及其反映的西周制度  李学勤  耦耕新探  李则鸣  嶓冢汉源考辨  刘国元、吕叔桐  唐代的公验与过所  程喜霖  包拯奏议系年考  景北记  元代的“驱军”和军驱  姚家积    书评  季羡林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读后  蒋忠新    读史札记  魏齐马陵之战在郯城马陵山  王焕春秦汉风俗议  申言关羽和吕蒙的卒年  潘民中元代泉州舶商二例  温岭明代“窖藏”白银之盛  岳麓郭升史迹质疑  村愚我国古代君对臣称谓  艾红棉    《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目录索引1985年第2期(总26期)“工商食官”辨析  曲英杰  汉代的铜器铸造手工业  宋治民  汉代奴婢户籍问题商榷  杨作龙  论苏轼的嘉佑《进策》  陈启汉  永佃权与福建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林祥瑞    条支、黎轩、大秦和有关的西域地理  余太山  关于契丹族名称、部落组织和源流的若干问题  嵇训杰  清代前期新疆地区的民屯  徐伯夫    两周史官考  赖长扬、刘翔  略论晋律之“儒家化”  祝总斌  隋平陈战争浅析  李燕捷  论《通典》在历史编纂上的创新  瞿林东    《崔氏宗谱》介绍  萧梦龙、殷光中  唐高宗立大卢舍那像龛  温玉成    书评  评《甲骨文合集》  晁福林  《东京梦华录译注》纠误  孔宪易    读史札记  对讨论商汤都亳问题的一点看法  胡顺利项籍兵法  巴令汉代供役年龄的变化  黄尚明数则唐人病例  谷务  宋朝之“律”非《刑统》  殷啸虎脱古思帖木儿考  李漪云1985年第3期(总27期)从殷墟卜辞中的“示”、“宗”说到商代的宗法制度  杨升南  周代司徒之职辨非  沈长云  有关秦汉乡亭制度的几个问题  傅举有  唐募兵制度  杨鸿年  宋武举述略  杨康荪    汉代田税徵收方法辨析  杜绍顺  论西晋占田制的历史渊源  黎虎  宋代的耕牛出租与客户地位  邢铁  明代辽东军屯  丛佩远  论明清时期佛山城市经济的发展  罗一星    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试论历史人物的局限性  熊德基  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几个问题的探讨  钱宗范  试论金国归宋河南、陕西地的目的  吴泰    《历史研究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诗论会纪要    书评  读戴裔暄着《〈明史.佛朗机传〉笺正》  章文钦  评杜维运着《越翼传》  朱仲玉    读史札记  期门、羽林考  如松《汉书》勘误两则  岳庆平《汉书》考辨一得  孙广旭《三国志》勘误一则  黄茂生《宋书》《隋书》勘误两则  罗新本安史之乱打击关洛大地主  丘水隋唐时谚三则  洛霞方腊起义“妖术”考议  玖志赵匡胤诞生地的辨正  宋国林宋朝官员人数及其他  王锡鉴北宋商税“旧额”时间考  杨倩描明代京畿“庄田”小议  常沙明清之际吸烟状  屠地“九头鸟”又一释  凌拾1985年第4期(总28期)周代兵制初论  徐喜辰  战国物质文明概说  陈绍棣  汉代“赋额”试探  岳庆平  唐宋之际土地所有制关系中的国家干预问题  葛金芳  赵士桢及其《神器谱》初探  杜婉言    论所谓曾布“反对市易法”的问题  俞兆鹏  论完颜亮  刘肃勇  论郝经的政治倾向  白钢  多尔衮摄政后满洲贵族之间矛盾与冲突  王思治    从《春秋》看《史记》在古史学上的发展  程金造  唐褚亮碑考释  叶妙娜    郑和出使宝船刍议  苏松柏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间考实  晁中辰    书评  何四维《秦律遗文》评介  李学勤  孟祥才着《王莽传》评介  萧立岩    读史札记  孔子的仁吏观  马僔秦汉找“周鼎”之风  珊毕汉朝人的守法精神  磊磊《三国志》裴注句读一得  潘民中前秦灭代的时间应是公元三七七年  福宝唐玄宗种麦  微言唐代僧寺的强行募化  长天未将王全斌取利州日期  潘民中元朝出卖僧道度牒之法  温岭支费浩繁的明代光禄寺  晓苏《郡县论》的背景  村愚隋唐开边县治辨误  蓝勇    《中国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目录索引  1986年第1期(总29期)回顾与瞻望  季羡林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一九八五年学术讨论会纪要    关于唐代均田制中给田问题的探讨  王永兴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永业、口分田的区别及其性质  宋家钰  简述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有关职田的资料  齐陈骏  对吐鲁番所出四角萄役夫文书的考察  程喜霖    “法曲子”论  饶宗颐  敦煌逸经《祝毒经》考  苏晋仁  敦煌文书位字七十九号──《唐贞观八年五月十日高士廉等条举氏族奏抄》辨证  邓文宽  敦煌出土粟特文古书信的断代问题  林梅村  读敦煌吐鲁番文书札记  牛来颖  敦煌遗书丛识  刘铭恕    吐蕃兵制考  王尧、陈践  吐鲁番文书所见的“波斯军”  姜伯勤  唐朝王奉仙被捉案文书考释  郭平梁    麴氏高昌王国郡县城考述  侯灿  安乐城考  李征  唐代敦煌绿洲水系考  李并成1986年第2期(总30期)历代封建家训中的经济要素  谈敏  关于秦汉徭役的若干问题  施伟青  金朝户口问题初探  高树林  宋代的茶马贸易  冯永林  明清时期中日长崎商船贸易  魏能涛  从《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影本》看清代台湾史的几个问题  韦庆远  周代祭祀初论  郭守信  汉晋时期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地区的奴隶状况  虞明英  “冯氏改革”说商榷  张金龙    中国先秦地理学特点试折  赵荣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开拓者司马迁  王克奇  章学诚的“史德”论  施丁    书评  评黄宽重《南宋史研究集》  王曾瑜  评《宋明理学史》上卷  陈谷嘉  评介《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  张安奇  庄吉发着《天地会源流考》评介  赫治清    读史札记  “坐日贾”质疑  杨承辉邓析揭开了名辩思潮的序幕  惠炀“十常侍”释  石潭《南齐书.州郡志》“永明元年”土断南兖州勘误  陈乾康明代缙绅地主“减价买田”事例  程德高寿觉遇日归明考  宁生清代江南民服变化小议  琼潇  1986年第3期(总31期)试论秦汉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逄振镐  《僮约》新探  杨生民  邱与南朝的代役制  李春润  论北宋的提举诸司库务司  李伟国  关于明代的田赋改徵  高王凌    我对孔子的基本看法  金景芳  论《汉书.王莽传》  沈重李孔怀    中国父系氏族时代战争问题探索  王育城  有关淮夷的几个问题  顾孟武  关于西域都护的始置时间  刘洪波    试论都江堰经久不衰的原因  邓自欣、田尚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刍议  毕道村    试论西藏领主占有制的形成与演变  刘忠    试论汉宋间凉山彝族先民的土地所有制形态  易谋远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的社会和国家  谷川道雄  日本的中国古代身分制研究动向  堀敏一    补白  “汉族”名号起源考  李志敏何烦“考辨”  张裔关于《隋唐时谚三则》的补充  许福谦唐曾封禅中岳嵩山  尹南两《唐书.姚思廉传》辨证  赵俊《唐六典》订正一则  杨希义释“南山”  牛来颖      1986年第4期(总32期)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模式  林甘泉  古代中国奴隶制的比较历史研究  叶山  东周到秦汉:国家形态的发展  许倬云    西汉前期的商业经济区和全国性统一市场  邓福秋  试论明末财政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时代特徵  赵轶峰    关于唐代“乡”的两点商榷  何汝泉  宋代寄禄官制度初探  丁凌华  宋代中枢的秘书制度  柯昌基  辽代斡鲁朵官制探讨  杨若薇  唐鹤征思想研究  孙开泰    宇文部东迁时间及隶属檀石槐鲜卑问题的略辨  王希恩  关于西夏拓跋氏族源的几个问题  汤开建    “历史研究方法论”讨论会纪要  略论阶级分析和历史的创造者  苏双碧  历史模式与历史规律  翁飞    读史札记  “范睢”为“范雎”之误  岳庆平买扑始年之我见  刘森柳开生卒年辨正  刘浦江宋代禁止官吏经商始于何时  张邦炜试释“越裳”、“越裳氏”与“越裳国”  陈剩勇释“越骑”  龚留柱冒顿请婚新议  彭年金末“义军副总领印”简释  陈智超怎样推算公历纪年的干支纪年  史家浩    《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六年目录索引  1987年第1期(总33期)论近代史家对传统史学的扬弃  陈其泰  中国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分期问题  孙淼    论春秋官制的演变  郝铁川  两汉宦官考  马良怀  两晋南北朝官员致仕刍议  朱大渭  宋代祠禄制度述略  白文固    徽州历史上的林木经营初探  张雪慧  明清徽州地区山林经营中的“力分”问题  陈柯云  田宅交易中的契尾试探  周绍泉  清代直隶“契尾”略析  朱文通    试论成汤在商族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彭邦炯  《包拯奏议系年考》补正  木田知生孔繁敏  从《避地赋》看黄宗羲的东渡日本  陈祖武    《系辞》筮法质疑  薛理勇  金文月相管见  王和    读史札记  唐代秀才科停废考  李新强金花银、轻燦与金花籽粒  刘芟两汉妻妾名谓略考  石潭贡荔枝小考  袁穗元朝上都的粮食来源  温岭明代“盗矿”之风颇盛  岳麓戚继光《愚愚稿》释意  陈宝良明清江南虎踪  村愚《明史•鲁鉴传》订误  王继光        1987年第2期(总34期)秦汉的产品检验和物价管理  钱剑夫  西晋末益、梁人口外徒数及时间考辨  段玉明  宋代租佃官田的“二地主”  曾琼碧  明代中后期江南的土地兼并  林金树  明清珠江三角洲商人与商业活动  叶显恩    我国古代的人殉和殉节  顾德融  论先秦两汉的天君同道观  陈学凯  经学与宋明理学  李晓东    关于甲骨文中子称和族的几个问题  刘昭瑞  从崔、卢二氏婚姻的缔结看北朝汉人士族地位的变化  刘驰  唐代的论氏家族及其源流  陈国灿    唐代的碾磑业  梁忠效  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  许惠民  明清江南社会生产中的铁与其他贱金属  李伯重    书评  评陶慕炳着《五代史略》  郑学檬    读史札记  释“粤滑”  王卫平释《史记.屈原列传》中的“夺  ”二字  张传汉也谈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也不变”  梁孔孙权生年质疑  潘民中“终制”考辨  阿果蒲寿庚事迹  太平说明代宦官诗  薛后寒明帐一瞥  梅海《史记.滑稽列传》一处标点商榷  刘咏聪1987年第3期(总35期)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  周自强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与工商经济  杨希珍  试论秦统一后社会经济的发展  王云度  论西晋土地、田赋、劳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  童超  宋代两浙水利人工和经费初探  施正康    论春秋时期的民兵制度  李元  秦汉的徭役和兵役  孙言诚  匈奴的军事制度  莫任南  元代侍卫亲军组织的职能  史卫民    对《隋书.地理志》所记南北户数的初步分析  洪廷彦  宋代户口之我见  袁祖亮  清代人口问题和婚姻状况的考察  郭松义    明代太湖水政初探  袁明全  明代福州造船业考略  陈铿、赵建群  论明代江南园林  王春瑜    读史札记  《「十常侍」释》质疑  赵新德孙○的卒年辩正  官大梁苏天爵与实录  温岭中国古代史上用动物参战种种  杨成黄鷟来曾在成都师事费密说质疑  刘智鹏秦博士弟子考辨  周继仁榆关为山海关辨  齐涛    1987年第4期(总36期)北魏西魏的麻田为世业田质疑  杜绍顺  关于南宋户部与总领所的关系  张星久    从王位继承和弑君看君主专制理论的逐步形成  尹振环  东晋南朝时代的九品中正制  胡宝国  宋代蕃官制度考述  顾吉辰    刘秀君臣“儒者气象”试探  王俊峰  方以智、易堂九子与理学  冒怀辛  黄宗羲反君权思想的空前性与现实性  蔡尚思    论久被忽略的《左传》诸侯以字为谥之制  杨希枚  论汉代家庭的自然构成与等级构成  黄金山    殷代“习卜”和有关占卜制度的研究  宋镇豪  论“礼仪之争”  孙西  明清思潮与文艺复兴比较之我见  孟广林    再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胡如雷  对胡如雷同志《再论唐太宗民族政策》一文答覆  熊德基    纪传体史书中《列女传》创始考  吴树平  有关吐蕃法制的三件敦煌文书译释  王尧、陈践    读史札记  说“启以商政”、“启以夏正”  黄朴民唐代婚俗尚诗文  谷风唐代“病坊”考  孙永如《资治通鉴长编》勘误一则  游彪北宋商税额补缺  陈智超宋代宰相兼任东宫官始于谁  余贵林明人吴昌时籍贯小考  遂之明朝善待漂人举隅  村愚    《中国史研究》一九八七年目录索引1988年第1期(总37期)悼念侯外庐同志  白寿彝  沉痛悼念侯外庐先生  邱汉生    秦汉时代“锺”、“斛”、“石”新考  王忠全  析北宋的“不抑兼并”  唐兆梅  宋代“门税”初探  刘森  明代驿传役“银差”说商榷  李长弓  明代漕粮“支运”考辨  唐文基    西周春秋政制抉微  葛志毅  “汴宋”节度辨析  蔡治淮  黄伟虎  论五代枢密使  杜文玉  宋代殿试制度述略  何忠礼    西汉南北军考辨  邹文涛  秦汉“正卒”辨析  臧知非  论明代军屯的几个问题  陈家麟    试论周原出土的商人庙祭甲骨  王宇信  东夷的史前史及其灿栏文化  王震中  先秦两汉占侯云气之著作述略  何冠彪  黄巾起义口号中的“黄天”涵义  胡守为    关于历史研究主体谬误的初步分析  彭卫  关于史学“模式”方法的思考  庄春波    读史札记  应劭字说  刘浦江“兵功”纠误  李源宾隋唐匠役散札  辛也明代的马球  温岭1988年第2期(总38期)青铜生产工具与中国奴隶制的特点  陈振中  西汉徒民实边屯田说质疑  柳春藩  再谈麴氏高昌与唐代西州“部田”的历史渊源  杨际平  论北宋定都汴京  马强  《金史•地理志》户数系年正误  韩光辉    春秋时代君主专制主义初探  葛荃  居延汉简中的劳绩制度  李振宏  宋代祠禄官的几个问题  金圆  清代新疆遣犯研究  齐清顺    论汉代《春秋》三传的官学之争  张舒亚  朱云的事迹及西汉后期儒风  朱大昀    后赵政权胡汉分治政策再认识  王延武  有关唐蕃会盟史实的几个问题  谭立人    关于楚国历法的建正问题  王胜利  楚水利工程芍陂考辨  程涛平    尚左、尚右辨  晁中辰  秦汉魏晋官制尚左尚右问题  张焯    读史札记  《天问》“授殷天下”四句新解  罗柏健释更名奴婢曰“私属”  唐立馨《唐律》刑事责任年龄辨误  殷啸虎《秦记》散佚时间小考  秦如1988年第3期(总39期)晚明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  张铠  从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看明清之际的生产发展水平  沈定平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题  王戎笙    论汉代“民赀”的登记及有关问题  傅举有  唐朝漕粮定量分析  王朝中  唐宋之际城市租赁业初探  林立平    关于汉代亭制的几个问题  李均明  《宋史.职官志》官品制度补正  李宝柱  明代的巡抚制度  方志远    周公东征时间和路线的考察  杨善群  关于唐代募兵制度的探讨  方积六  戚继光的军事创造和发明  蒋大椿    周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郭政凯  殷周社祭考  王慎行    孝的观念与汉代家庭  孙筱  北朝鲜卑婚俗考述  王晓卫    读史札记  《春秋事语•韩、魏章》考辨  徐勇“伐驰道树殖兰池”解  王子今陈胜身分考  于敬民宋代鬻卖度僧牒始于何时  游彪杨素造船地考  施建中1988年第4期(总40期)《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前言  林甘泉  西魏麻田还受说质疑  杨际平  两宋时期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郦家驹  元代土地典卖的过程和文契  陈高华  龙凤时期朱元璋经理鱼鳞册考析  栾成显    试论汉代的儒宗地主  马彪  宋代的胥吏  高美玲  北宋州县学生  郭宝林  辽代的命妇  唐统天  试论明清时期的江南脚夫  沙郑军    隋初江南地区反叛的原因初探  高敏  会昌毁佛和李德裕的政治改革  袁刚  唐代御前决策会议初探  谢元鲁    宋代的公证机构──书铺  戴建国  论苏州丝织业“帐房”产生的原因  王翔    《左传》及其向《春秋》学的演变  张汉东  乾隆帝与《贰臣传》  李新达1989年第1期(总41期)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  杨作龙  秦汉时期的私营运输业  王子今  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体制  陈明光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税役变化问题  高树林  明代宗室的商业活动及社会影响  赵毅    从盘庚迁殷说到《尚书•盘庚》三篇的次序问题  晁福林  关于秦汉分封制的历史反思  朱弘  东汉的乡里社会及其政治的变迁  (日)东晋次  元佑新旧党争与北宋后期政治  罗家祥    前秦民族关系和淝水之战的性质问题  田余庆  辽朝的汉军  李锡厚  台湾郑氏商船降清始末  徐建新  魏耕和清初的“通海案”  薛瑞录    从湖北秦墓看秦的统一和战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日)松崎恒子  程朱理学何时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  唐宇元  宋代生子不育风俗的盛行及其原因  陈广胜  晚明时期儒学的演变与影响  步近智  一九八八年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综述  郝春文    大书小议  专制集权的历史实践──《中国封建结构探要》读后  东方无际《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有新意  乐阅《明清经济史研究》有特色  傅鹰简评《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  叶义    读史札记  “仆赁五年”解  何直刚《“失期,法皆斩”》质疑  于敬民唐代“孤寒”释  李晓路书《四库全书存目•美芹十论提要》后  辛更儒西夏未尝向南宋中央政府遣使  蔡东洲《元史•陈孚传》订误  徐三见《金史》句读一误  高申东关于“上三旗”问题的一个考辨  王育济陈壮所杀蜀侯考  蒋菲菲    《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八年目录索引1989年第2期目录(总42期)尚左、尚右与楚、秦、宋官的尊卑  何浩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乡”的职权地位  赵吕甫  唐代前期的地方监察制度  何汝泉  僧统罢废僧录命职  白文固  宋代荐举制度初探  曾小华  宋代吏人召募考试制度初探  陶绪    临沂竹书《田法》与爰田制  王恩田  试论康熙中叶东北一般旗地的发展及其生产关系的变化  刁书仁  论清代庄头的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  魏鉴勋  明朝的户等制度及其变化  邢铁  宋代“山泽之入”矿课时间考  王菱菱    楚国括马制度综论  张君  晋朝军制的几个问题  张泽咸  论宋代军队的剩员  游彪    论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  (日)池田雄一  中国古代的“气”和“鬼”  (日)春日井明  试论东汉官吏半钱半谷的俸禄制  (日)若江贤三    书评  《宋明理学史》专家评审意见综述    读史札记  子女告发父母而被处死并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岳庆平  《明史》武举正误二则  晁中辰1989年第3期(总43期)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发展规律  周自强  历史发展动因论  赵轶峰    西周春秋时代的世禄世官制度及其破坏  钱宗范  唐尚书都省简论  郭锋  宋代巡检初探  苗书梅    两宋榷酒结构模式之演变  杨师群  论清代广东的常平仓  陈春声    汉代型募兵试说  黄今言  唐代中后期军乱  王赛时    试论秦人婚姻家庭生育观念  吴小强  试论唐人的婚姻心理  牛志平  敦煌春月节俗探论  张弓    汉代的符和致  (日)大庭修  南朝鲜的中国上古史研究  (美)郑麒来    笔谈  关于中国城市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日两国古代城市比较研究笔谈    读史札记  尤袤生卒辨证  刘浦江1989年第4期(总44期)秦汉“户赋”“军赋”考  于琨奇  中唐后财政官制变革刍议  吴丽娱  宋代城市房地产管理简论  胡建华  关于王安石变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漆侠郭东旭  明代的漕军和漕船  唐文基    部落联盟探析  尚民杰  从曲沃代翼后的宗法组织看晋国社会的宗法分封性质  彭邦本  封建法律中同居法适用范围的扩大  唐刚卯  《大明律》的形成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  张显清    “欲法武帝”与“附会《周礼》”  苏诚鉴  两晋门荫制度刍论  张兆凯  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研究  邓小南    试析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局和赵氏强盛的原因  徐勇  西晋分封与八王之乱  杨光辉  张格尔之乱与龚自珍的安边策  罗耀九    评《河殇》  《河殇》历史观剖析  沈定平  《河殇》的史学主题及其实质  张弓  驳《河殇》对中华文明的否定  步近智  《河殇》歪曲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陈高华    《中国史研究》一九八九年目录索引1990年第1期(总45期)殷墟甲骨文发现九十周年  胡厚宣  唐代秀才科存废与秀才名目的演变  刘海峰  《春秋》经与北宋史学  贾贵荣  宋代刻印书籍法初探  刘森  忽必烈与儒臣和儒学  姚景安    论两汉时期的“火耕水耨”  杨振红  吐蕃古代土地所有制形态初探  刘忠  略论北魏孝文帝以来的租调制度  张维训  试论两件高昌供食文书  吴玉贵  北宋铜钱铸造额  高聪明  试论明代的宗室人口问题  玉守稼  清代丁村田契研究  张正明    商代“众人”身分为奴隶论  王贵民  早期嬴秦西迁史迹的考察  尚志儒  秦汉官制尚左尚右考辨  晁中辰  北宋元丰官制改革论  龚延明    中国史学与新的领域  (美)黄宗智  饕餮纹及其含义  (英)艾兰  宋太宗与宋初两次篡位  (美)刘子健    书评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评介  叶显恩刘志伟  评介《明清经济史》  韦庆远、李克毅    读史札记  唐代的“郎吏”小考  冻国栋徽、钦二帝非同日同路“北狩”  唐代剑《资治通鉴》“围魏救赵”邯郸存降考  赵君尧蒙古首次入豫时间考  蔡东洲明朝废殉葬与朱有炖  凌拾“上三旗”到底是哪三旗  高山俞正燮“罗刹”考辨正  王保顶释“三五发丁”  字青孙权生年无可怀疑  王友敏1990年第2期(总46期)对居延敦煌汉简中庸的性质浅议  朱绍侯  两宋对私盐的防范  史继刚  宋代马政研究  杜文玉  明清四川地亩数的评价及其它  郭声波    杨廷和事略考实  罗辉映  吴昌时与明末复社  许敏    论《左传》“君子曰”的思想  浦伟忠  论董仲舒新儒学主导性质与基本特徵  黄朴民  黄宗羲“法治”观辨析  孟广林    论两汉时期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赵荣  黑龙江下游地区古代的狗国与狗站  丛佩远    中国历史编纂的起源  刘乃寅  吴竞的史学著述与思想初探  庄昭    试谈我国古代鬼神观念的产生  刘夫德  魏晋南北朝赌博之风述论  罗新本    书评  评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导论卷》  施丁  一部研究黄老思想的新作  张海燕  《明代政争探源》评介  惠鹏    读史札记  萧相国世家“钱三钱五”辨  臧知非关于韩世忠的生年  曾华维1990年第3期(总47期)笃实治学谆谆诲人  郦家驹    杨向奎先生传略  陈祖武  王毓铨先生传略  周绍泉  胡厚宣先生传略  胡振宇  张政烺先生传略  谢桂华  杨希枚先生传略  陈绍棣    启迪后学嘉惠学苑  曹贵林  杨向奎先生与民族调查研究  易谋远  我的老师张政烺先生  张永山    文明与国家  王震中  古代巡守制度的史迹及图案化  寒峰  从先秦文献探索我国小麦的起源  罗琨  孝的观念与汉代新的社会统治秩序  魏晋南北朝北户口的消长及其原因  朱大渭  宋朝的科配  王曾瑜  关于宋代斤两轻重的考订  郭正忠  明初地主积累兼并土地途径初探  栾成显  明清闽台民俗通义  卫家雄  论明清时期的关羽崇拜  郭松义  李之椿案与复明运动  何龄修  曹寅与日本  冯佐哲  满文档案中所见允皇位继承人地位的新证据  杨珍    读史札记  打虎英雄举隅  屠地《通鉴•晋纪》干支月日订误拾零  张弓1990年第4期(总48期)汉代土地所有制两重性诸问题试探  杨生民  论魏晋南北朝的雇佣劳动者  刘汉东  试论隋唐之际吐鲁番地区的银钱  郭媛  金朝户口问题析疑  王育民  略论明清徽州的乡约  陈柯云    关于尧、舜、禹“禅让”制传说的探讨  杨安平  句吴和于越的国家组织形态  陈剩勇  正始改制与高平陵政变  王晓毅  雍正帝继位前的封旗及相关问题考析  杜家骥    试析战国养兵问题  锺立飞  唐代的健儿制  张国刚  怯薛与元代朝政  李治安    《周礼》之天地观考析  杨天宇  从《管子》看田氏齐国崇奉黄帝  胡家聪  《白虎通义》的哲学和神学思想  锺肇鹏  两汉之际社会变动中的知识分子及其命运  刘修明    读史札记  “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新解  王云度宋代“走马承受”设置时间考  魏志江北宋蕃兵设置时间考  李华瑞    书评  体例独特,别识心裁的通史新著  积慧    《中国史研究》1990年目录索引1991年第1期(总49期)六朝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  刘希为刘磐修  论宋代福建路的寺院经济  游彪  明朝的配户当差制  王毓铨  万历时期的中菲贸易  陈学文    商代政治疆域与商文化影响范围  宋新潮  汉代“明堂”考析  黄金山  唐代致仕制度初探  李翔  宋初文武臣僚处世态度之心理分析  毛元佑    论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的谄媚之术  余华青  对春秋时代军制变革的整体考察  李元  六朝时期江左政权的马匹来源  黎虎    《墨子》城守诸篇研究  (日)田中淡  论「联想思维」对《史记》一书的影响  (苏)尤.里.科洛利  江户时代后期输入日本的汉籍及其影响  (日)大庭修    历史内涵刍论  林璧属  四十年史学思想转换的反思  赵吉惠    书评  对古代学术史的重新思考  李学勤  评《秦汉军事制度史》  无际  一本有益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著作    杨成  《中国行业神崇拜》评介  梅海  本刊启事      1991年第2期(总50期)隋唐五代宋初传统私社与寺院的关系  郝春文  唐代“除陌”商探  杜来梭  论宋代“钱荒”  叶坦  论金代女真“牛头地”分配制度  冷鹏飞  蒙元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初探  蒋致洁  清代前期湖南四川的小农经济  方行    《周礼》治官思想初探  彭林  “赵氏孤儿”考辨  郝良真、孙继民  东汉后期黑暗政治考察  周鼎初  “烛影斧声”事件新解  王瑞来  宋朝谏官制度述论  贾玉英    秦汉“不道”罪考述  陈乃华  汉文帝除肉刑考析  韩国磐  北宋前期司法监督制度考察  殷啸虎    论科举制度与宋学的勃兴  何忠礼  宋代对释道二教的管理制度  江圣铎  中国历史上贞节观念的变迁  曹大为    台湾的名称确定及其早期地图的绘制  林其泉  略论历代政区演变与中央集权  沈重    读史札记  西汉“越骑”考辨  杨琮1991年第3期(总51期)对《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的商榷  张金光  宋代酿酒业简述  李华瑞  明清徽州土地典当蠡测  郑力民  试论康熙平蕃致胜的经济原因  吴伯娅  清代的督催与注销制度  吕美颐    对史前时期成年男女合葬墓的初步探讨  尚民杰  周代社会母系色彩浓重原因考  李衡眉  论六朝时期的民间祭祀  梁满仓  试论清代游民  王跃生    试论安禄山势力的发展壮大  唐华全  清代州县行政研究  毕建宏  古国古代经筵初探  张帆    论《国语》的思想倾向  (新加坡)林徐典  董仲舒建立新儒学质疑  张志康  论清初文化政策  陈祖武    孙武故里乐安在今“惠民说”殊难成立  周维衍  孙子故里“惠民说”不可动摇  霍印章、吴如嵩    书评  评《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王守春  评《中国妓女生活史》  左双文、曾爱民、喻跃良  评《从崩溃到中兴》  易冰  《孙子兵法新论》读后  鲁思    读史札记  《清史稿》勘误一则  耿天勤1991年第4期(总52期)论春秋中山与晋国的关系  天平、王晋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民族关系  刘精诚  论彝族之起源  易谋远    历组胛骨记事刻辞试释  齐文心  商代的土地制度  杨升南    从西汉抑商政策看官僚地主的经商  晋文  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  方志远黄瑞卿  中国封建社会各阶级等级的消费  胡一雅    说秦汉“少年”与“恶少年”  王子今  元代大都的饮食生活  陈高华    周人变戎复夏考论  葛志毅  试论西汉高中级官吏籍贯分布  李泉  论梁陈之际的江南土豪  何德章  宋辽边境的“两属户”  安国楼    对复客制与世袭领兵制的再探讨  胡宝国  论明代军事家丁制度的历史地位  赵中男    书评  评介《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    符实    读史札记  宋代“公证书铺”补说  潘荣生    《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目录索引      1992年第1期(总53期)秦汉时期度量衡的几个问题  吴慧  论汉晋时期楼兰(鄯善)王国的丝绸贸易  张荣芳  宋代折变制探析  张熙惟  明代漕粮折色的派徵方式  鲍彦邦    试论“共和行政”及其相关问题  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  明清守、巡道制考辨  杨武泉  明代巡按御史制度研究  余兴安  澳门在清代康熙时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韦庆远    二程的人学思想及其评价  李经元  试论朱熹对儒家传统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彪  关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几个问题  姜广辉陈寒鸣  明清之际实学高潮与朝鲜李朝实学兴盛的共同特徵  步近智    论《通典》的性质与得失  谢保成  明初史馆和《元史》的修纂  论清高宗的史学思想    读史札记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新解  杜勇元代政书《经世大典》中的人物传记  温岭关于王圻的生卒年  向小南1992年第2期(总54期)再论唐代的“除陌”  陈明光  关于五代土地兼并问题的考察  张星久  论中国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阶段性  王育民    孙武故里“乐安”说置疑  李祖德  孙武故里探讨志疑  陈汉平  十六国前秦、后秦时期的“护军”制  高敏    试论《易大传》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  张文修  华岳《翠微北征录》考索  兰书臣  《四库金书总目》的经世价值取向  周积明  朱舜水与日本德川时代惺窝学派分化  韦祖辉    唐代官员宴会的类型及其社会职能  黄正建  明清扬州盐商社区文化及其影响  王振忠  论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生活的反礼法趋势  张仁善    论“义理”在当今史学中的意义及评估原则  胡成  论传统史学方法  张文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考察  张艳国    书评  读《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之谜》    谢桂华  读《明代的儒学教官》  王春瑜  评黄冕堂着《清史治要》    张照东  《中国文化之本源》读后  王建辉、何建明    读书札记  纣兵未“倒戈”考辨  黄怀信  1992年第3期(总55期)郭沫若同志对夏代的研究  李学勤  郭沫若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  瞿林东  郭沫若“战国封建论”研究  周自强    论商周社会的上帝太阳神  杨希枚  论吴文化中的鸟崇拜习俗  史延庭  元代南中国沿海的景教会和景教徒  杨钦章    夏商食政与食礼试探  宋镇豪  周代殡礼考  胡新生  论宋代火葬的盛行及其原因  徐吉军    马宗芗与《甲骨地名通检》  胡厚宣  穆天子西征试探  史为乐  清代陕南的流民与人口地理分布的变迁  萧正洪    江东桥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万绳楠  宋代钱监研究  刘森    州的地方化与曹魏时期中央地方关系  薛军力  论十六国时代坞堡垒壁组织的构成  田昌五、马志冰  中国宦官制度生存原因试探  马良怀    书评  评何兹全教授《中国古代社会》  林剑鸣评《秦汉法制史的研究》  徐世虹评《明代赋役制度史》  平和《清帝东巡》评介  王锺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评介  童雪颂    读史札记  楚汉时期西魏封域辩证  张庆捷《资治通鉴》正误一则  丁福林宋代刻印书籍翻版有禁令  许国    1992年第4期(总56期)江南铜材和“金道锡行”初探  裘士京  论唐代广州的对外贸易  李庆新  唐朝与边境诸族的互市贸易  张泽咸  宋代川峡地区农业生产述论  韩茂莉  明代海运衰落原因浅析  王玉祥  人口压力与清中叶社会矛盾  行龙    论商代王位继承制  常玉芝  秦汉户籍制度考述  孙筱  西汉官吏立法研究  李振宏  论唐玄宗时期的政事堂宰相独断制  魏向东  宋太祖遣使行刺北汉国主考  王育济、白钢  《宋史.许及之传》补正及其他  周梦江  论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  杜婉言    黄老学与汉初社会  马勇  “衰相现前”崇禁失据  张弓  明代商业文化初探  王春瑜  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衡突  赵世瑜    《唐代财政史新编》读后  李锦绣  评《中国古代军制史》  兰书臣    《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二年目录索引    1993年第1期(总57期)再论先秦姓族和氏族  杨希枚  东汉宗族组织试探  张鹤泉    酒的起源和先秦酒政  周望森  论唐代江苏地区的经济实力  方亚光  论宋代浙江地区寺观占地  龚剑锋  明代京杭运河的工程管理  封越健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的特点  李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个性解放  庄华峰  宋朝禁巫述论  杨倩描  试论宋代政治思想的发展  张其凡    从士兵来源看曹操军事力量的发展及其衰落  方诗铭  山城防御:以南宋、高丽抗御蒙古的经验为例  黄宽重    论县制的发展与古代国家结构的演变  臧知非  明代两京制度的形成及其确立  万明  明至清前期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黄启臣  江辉祖与清代州县幕府  郭润涛    书评  军事史研究的丰硕成果  黄今言、赵明读《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罗琨评《制胜韬略──孙子战争知行观论》  李祖德、魏富海评《中国家长制家庭制度史》  徐枫1993年第2期(总58期)中国古代史记编纂形式探源  漆侠  《左传》材料来源考  王和  孔子作《春秋》即《春秋传》说  姚曼波  试论《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  孙开泰  《史通》自身矛盾问题初探  赵俊  《资治通鉴》记事的时间失误略析  吴玉贵    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的移民与经济开发  蓝勇  清代雍正年间畿辅地区的水利营田  张芳    “巫蛊之祸”新探  吴刚  魏孝文帝的法制思和法制改革  刘精诚  隋文帝之死述论  王光照  北魏「中散」诸职考  张金龙  试论明代监察官的考选制度  关汉华、孙卫国    墨者行为与道教法术  刘昭瑞  论汉代谶讳之学的兴起  董平  从陈硕真起义看火袄教对唐代民间的影响  林海村    西周“孝”义试探  查昌国  西汉纵横家探论  孙家洲、杨贤军  汉代经学博士考辨  黄开国    读史札记  读史一得  范学辉西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属地考  王文涛宋人嘲淡酒  王春瑜1993年第3期(总59期)论毛泽东与历史科学  叶桂生    两汉救荒运输略论  王子今  十六国官营手工业初探  刘驰  唐长安酒业  张萍  陆三强  论宋代太湖地区农业的发展  周生春    祭祀、战争与国家  王震中  论魏晋南北朝的刑徒  刘汉东  唐代门荫制与选官  宁欣  “牛李党争”正名  卞孝萱  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  王希隆    道家和道教思想源于彝族虎宇宙观吗  易谋远  我国古代颜色迷信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  杜建民  中国早期胎教思想试探  郑玉光  试论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的文化交流及融合  张国硕    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  刘希为  唐代国库制度对日本的影响  葛承雍    书评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评介  梅海  读《满州开国史》  商传《汉唐文化史》评介  童梓    读史札记  《左传》“大原”考  阎忠刘渊生年考  张先昌《新唐书》勘误一则  杨希义  1993年第4期(总60期)中国历代军事职官制度  雷渊深、季德源  中国古炮考索  王育成  论隋代军事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张文才  论中国古代表演艺术的商品化问题  周继仁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移民政策述论  王跃生  中国古代乡村行政与自治二元权力体系分析  徐勇    道家的“无为”论  尹振环  原始道教崇奉形象与出家现象小考  朱越利  五斗米道入滇考  段玉明  论隋代均田令的诸问题  赵云旗  明代松江地区棉产研究  何泉达  论客家的形成及民族融合  李默  夏代族邦考  周苏平  试论战国军功官僚集团  杨师群  汉唐宰辅权力体制述论  李孔怀    书评  《殷商文化区域研究》  王仁湘  《稷下学史》评介  孙开泰  《均田制新探》述评   朱和平、张道开    读史札记  唐岭南市舶使人选补正   王杰  《旧五代史》质疑一则  潘学忠  《新五代史》勘误一则  张金铣    《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三年目录索引1994年第1期(总61期)一位史学大师的得与失  田昌五  侯外庐史学理论遗产的科学价值  瞿林东  侯外庐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  卢钟锋  侯外庐思想史学与精神文明建设  龚杰    论宏观与微观的衔接  孙达人  苏轼与京东农民起义  萧立岩  元末刘福通等起义经过与最初起义之地考实  魏嵩山    荀子与兵家、纵横家初探  王启发  战国兵员数额辩议  黄朴民  东汉对西羌长期作战的原因与教训  赵明  论唐前期的军府学官  严耀中  明代的民兵与乡兵  陈宝良  清代中叶蔡牵海上武装集团性质辨析  关文发    毛泽东与史学家  李新达  论中西封建历史比较研究的中心环节  毕道村    春秋战略重镇羁马遗址考  靳生禾谢鸿喜  试论都江堰修建与李冰崇拜  周九香  汉鲁城灵火殿考辨  曲英杰    《秦简》所见之“非公室告”与“家罪”  (韩)金烨  从《宋书》史论看沈约的天命观与处世观  (韩)李润和  试论明清嬗替之际河南东北部知识群体的政治动向  (美)戴福士    读史札记  涂山氏后裔考  董楚平《史记》订误一则  范学辉王陵卒年考  曾维华《魏书》勘误一则  张金龙商榷与正误  林作民    书评  评《唐与日本》  黄约瑟《宋代地域经济》评介  常木    1994年第2期(总62期)从中国国家起源看魏特夫对历史的歪曲  佘树声  “治水社会”和中国的历史道路  刘修明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    以经治国与汉代“荒政”  晋文  隋唐五代的特殊贵族──二王三恪  谢元鲁  论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借鉴  袁穗仁  论清代从里甲到保甲的演变  孙海泉    汉代豪民私债考评  王彦辉  论中唐以后官府粮食的市巤  袁一堂    金代户口研究  刘浦江  徽州府祁门县龙凤经理鱼鳞册考  栾成显  试论明清晋商的商业活动趋向  张民服    鲁国与《诗经》  杨朝明  论汉晋时期的佛教  刘莘  齐梁士族文人人格刍议  阎采平    麴氏高昌国张氏之婚姻  宋晓梅  陈氏家族的瓦解与“义门”的影响  许怀林    书评  《秦汉军制史论》述评  石歌1994年第3期(总63期)商品货币经济与汉代军队  邵鸿  汉代北军与曹魏中军  张焯  诸葛亮八阵图及阵法试探  余大吉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募兵制度的探讨  耿敬  五代朝廷军事上削藩设置  易图强    魏晋南朝士大夫精神生活述论  刘静夫  西方传教士对明清之际中国婚姻的论述  许敏  中国古代妇女孝行史考论  李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交往  张承宗  武则天与进士新阶屋  万绳楠  科举制与唐代教育危机  任爽    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  沈长云  商鞅史事考  晁福林  《唐两京城坊考》东都里坊补正  程存洁    论孔子的史学思想  李颖科  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  陈桐生  历史科学基本范畴的几个问题  霍俊江    书评  评《史学与神学》  石谭  1994年第4期(总64期)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纪念专辑    四十年的回顾  林甘泉    西周时期的纺织和毛皮手工业生产  张永山  汉代轮台屯田的上限问题  施丁  明代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变革  林金树  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粮数量的估测  郭松义  从租册、刑档看清代江苏地区的粮食亩产量  刘永成    商代邑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  宋镇豪  略论六朝唐宋时期的夫役  张泽咸  唐代的“传”与“漼”  黄正建  北宋晚期政治简论  王曾瑜    卜辞日至说疑议  常玉芝  《鬼谷子.符言篇》研究  李学勤  中古汉人由跪坐到垂脚高坐  朱大渭  关中早期佛教传播史料钩稽  吴焯  中唐学术思想的重大变异  谢保成  论清初的社会思潮与学术史的编修  卢钟锋  《宋元学案》纂修拾遗  陈祖武  谢济世及其注书案  张捷夫  章太炎先生与甲骨文字  胡厚宣  论傅斯年  王戎笙  略论顾颉刚先生研究古史的方法  顾潮  1995年第1期(总65期)《诗经》与渔猎文人  王廷洽  唐代长江下游蚕桑丝织业之发展  卢华语  唐代酿酒业初探  王赛时  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  葛剑雄曹树基    秦制、楚制与汉制  卜宪群  领军将军与北魏政治  张金龙  论唐代给事中的主要职掌  祁德贵  论唐代宣徽使  王永平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  任士英  明代庶吉士述略  耿清珩    史前中原地区的宗教崇拜和“礼”的起源  李禹阶  道士、道人考  锺少异  元好问对中国宗教的贡献  杨国勇  中日两国的净土教  杨曾文    关于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历史推动作用的反思  马彪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论断不容否定  朱唏  海外中国学发展趋势与文明史观  陈启能    书评  《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评介  艾红棉  马植杰着《三国史》评介  丁毅华    读史札记  中国帝王年号拾趣  张永奇  1995年第2期(总66期)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何兹全周人、秦人、汉人和汉族  周伟洲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主要以台湾社会为例  管东贵文献、理论及研究者──关于中国宗教史研究  葛兆光福建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唐文基西晋人口蠡测  王育民宋代福建人口研究  吴松弟论宋徽宗抑制通货膨胀的失败  俞兆鹏论驱口  李锡厚萧梁官品、官班制度考略  张旭华元代杭州行宣政院  邓锐龄明代女真社会的酋长  刘小萌唐太宗政治思想探源  沈世培朱熹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  汪高鑫、陈家骥论窦默  陈高华堵胤锡史事辨证  王赓唐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  高大伦前凉与西域关系述考  余太山宋代奉使高丽考  祁庆富明代援朝战争和议问题新探  朱亚非书评文化史研究的新信息  周学军1995年第3期(总67期)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  曹大为魏晋南北朝妇女的服饰风貌与个性解放  周兆望、侯永惠辽金妇女的社会地位  宋德金  唐五代敦煌种植林业研究  郑炳林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王廷元  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  陈柯云  清代苏州宗放义田的发展  范金民    孙吴封爵制度商探  陈明光  论唐代社会对皇权的制约机制  郭绍林  明代皇权与宦官关系论略  李渡    宋代“广马”以及相关问题  刘复生  明末皇太极北掳中原人口考实  谢景芳    商代虎方文化初探  彭明瀚  《尚书•金滕》的制作时代及其史料价值  李民  杏坛考  彭林  论纳异心态与唐代气魄  林正根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室”的结构与战国末期秦的家族类型  尹在硕  唐宋时期的文人会社  李修松    书评  评《夏商社会生活史》  朱凤瀚  评《古文字与殷周文明》  李西兴  评《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  黄朴民  1995年第4期(总68期)我国古代的诸子平均析产问题  邢铁  秦人傅籍标准试探  马怡  西汉商业政策探论  孙忠家  金代“通检推排”探微  刘浦江  清代中期的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  (日)松浦章    试论春秋时期的信观念  徐难于  金生水说考辨  胡化凯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  彭卫  东晋陈郡谢氏婚姻考略  王连儒  南宋农村“生子不举”现象之分析  臧健  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  刘筱红    殷代“德方”说  刘桓  刘秀与他的功臣  朱绍侯  董卓进京述论  陈勇  关于评价杨广的几个问题  华世銧    东汉颍川、汝南、南阳士人与党议始末  黄宛峰  论晋末刘宋军功家族的三种类型  陈琳国  清代社会结构中绅士阶层的地位与角色  王先明    书评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的心路  田人隆  《天地会起源研究》序  罗尔纲  一部雅俗共赏的《三国史》  薛军力    读史札记  “启以商政”和“启以夏政”另解  李衡眉《孙子》“作战”解  陈学凯唐对回纥“赐币二十车”证误  崔明德  《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五年目录索引1996年第1期(总69期)中国古代审计史概论  方宝璋东晋南朝小农经济补充形式初探  侯旭东从张平叔的官销之议试论唐五代盐专卖方式的变迁  吴丽娱上海港孕育轨迹  杜瑜季历选立之谜与贵族等级名号传嗣制  王晖太尉非秦官考辨  汤其领任子制新探  张兆凯论唐代宰相中书门下二省制  李湜五代南平史三题  曾国富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  (香港)范家伟《唐六典》性质刍议  宁志新明代之判牍  (日本)滨岛敦俊《孝经》作者与成书年代考  张涛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施丁  论《人物志》产生的社会环境  刘剑康    许敬宗纂改唐太宗实录及国史问题探疑  王元军    书评  评《白寿彝史学论集》  许凌云  评《清朝的状元》  李新达    读史札记  《刘氏族谱》对刘邦事迹的记述  刘根深  刘长非刘邦之子剖析  王云度  《魏书》武昌王拓跋提享年小考  马志强1996年第2期(总70期)秦汉环境保护初探  倪根金  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  华林甫  塔里木地区羌人初探  赵丛苍何利群    殷商帝乙帝辛在位年代  谢元震  吏与秦汉官僚行政管理  卜宪群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牟发松  唐代外事机构论考  方亚光  明代诉讼制度  杜婉言    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徵  史建群  河东裴氏南迁述论  韩树峰  封建社会后期两湖移民过程的时空特徵  张国雄  闽台家族社会与民间信仰  彭文宇    试论华夏与东夷集团文化交流及融合的地理背景  王青  湖南文化的发展过程  张伟然  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  陈伟明  魏晋南北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演变  李军    书评  地方史研究的宏篇巨制──《山东通史》评介  童超  熔铸今古 建构经纬──读《湖南通史》  范忠程  郦道元研究的新视角──《郦道元评传》评介  王守春    读史札记  “假司马”辨析  范学辉1996年第3期(总71期)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评余英时《〈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  翟清福、耿清珩    汉代君主研习儒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效应  王健  啖助学派通论  杨世文  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  江湄  论道咸以来的文化走向与传统学术史的编修  卢钟锋    唐代的奴婢、部曲与僮仆、家人、净人  杨际平  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魏明孔  论宋代钱陌制  程民生张瑞生  明中后期对商税官的监察和管理  姜晓萍    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  高敏  试论唐中宗时期的诸武势力  唐华全  唐朝的“江贼”与“江路”  宁欣  论“杯酒释兵权”  王育济    中国封建皇帝内禅论  章尚正  论秦人对天或上帝的崇拜  田静、史党社  南北朝交聘礼仪考  王友敏    书评  承前启后 新义不穷──何炳棣著《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读后  王锺翰、韦庆远  《鲁国史》评介  张富祥  评《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  张其凡    读史札记  汉代“市租”考  冷鹏飞  唐朝的宦官是商贾阶层在政治上的代表者吗?  胡如雷  《唐代新罗侨民在华社会活动的考述》一文的两点订补  李恭    联合改进历史图书评论启事1996年第4期(总72期)12至14世纪中国城市的发展  韩光辉  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  蓝勇    中西封建社会税权归属的差异  顾銮斋  金代的盐使司与分司体制──《金史•食货志》“盐法”补正  郭正忠  元朝盐户研究  高树林    唐肃宗时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  任士英  宋代建元与政治  李华瑞  吴氏世将与南宋政治  王智勇    春秋时期两种军赋性质的检讨  (香港)陈建梁  两汉军费问题研究  胡宏起  唐代兵法形成新探  王援朝    重论YH251、330卜辞  常耀华  汉魏六朝起居注考略  陈一梅  《宋会要辑稿》述论  韩长耕    问题讨论  闾左臆解  辛德勇    书评  建构文化史学的新框架──评两卷本《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  于夫  运用系统论研究历史的可贵尝试──《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评介  庄辉明    读史札记  “宇文士及割肉”及其他  黄正建  蔡世远生卒年  赫治清    《中国史研究》文稿技术处理规范  《中国史研究》1996年目录索引      1997年第1期(总73期)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徵、形态和变迁  郭润涛    城址、文字及文明起源  蔡凤书  由法返德:商鞅社会理想之分析  曾振宇、崔明德  论《左传》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的地位  王志平、吴敏霞    试给“五口百亩之家”一个新的评价  孙达人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  李祖德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  蒋非非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教徒的阶层分析  王青  东吴立国与江南佛教  严耀中  亶洲新探  许永璋    唐开元中前期士风之变  杜晓勤  试论会昌时期的吏治建设  李文才  论宋朝审官院之演变  肖建新  北宋漕运押纲人员考述  陈峰  岳家军群体人物研究  张秀平、罗炳良    瞿太素的家世、信仰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沈定平  明代“九边”的军数  梁淼泰  明清上海地区棉花及棉布产量估计  侯杨方    联合书评专栏  “胡汉体制”与“侨旧体制”论──评朴汉济教授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新体系  周伟洲    读史札记  《南齐书》标点勘误一则  袁津琥1997年第2期(总74期)夏史物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5 16:43 , Processed in 0.0433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