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4100|回復: 5

[原创]重新认识云梦古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9-24 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重新认识云梦古城

目 录

一、楚王城不是楚昭王所筑
㈠“昭王筑城说”的来源和演变
㈡自己的观点应服从考古结论
㈢新说疑似小说
㈣楚国惨败于吴的原因是“三贪”
一是平王贪色。
二是令尹贪财。
三是统帅贪功。
㈤五条理由都不能成立
①楚国汉东城池多多
②涢水流域无敌国
③涢水不是北进中原的大通道
④楚昭王不是北略中原的奠基人
⑤楚昭王没有那么乐观

二、云梦古城的兴替各有因由
㈠春秋郧子国故都郧城
①梦中的神奇史事
②郧子国的源流和云字的演变
③叠压在新老城区下的郧子国故都
㈡战国楚王军事别都及安陆县治
①包山楚简的历史信息
②应运而生的楚王别都
③灭亡越国的长期战争
㈢秦汉云梦都官、江夏郡城、安陆县治
①城垣上葬坟之谜
②古城中的中城垣
③中城垣是创新思维的佳作
㈣魏晋安陆县治及江夏郡城
①西汉连城毁于绿林军
②孙奂的安陆城与王基的上昶城
③席卷五州的江夏风暴
㈤明清云梦县城
①云梦古城衰落的原因
②云梦县与毗邻县的分分合合
③修筑云梦县城的漫长过程
④古城砖为云梦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结语

重新认识云梦古城

《云梦县志略》称,云梦古城是楚昭王所筑,故名“楚王城”。其实不然,楚昭王根本没有来云梦筑城。考古发掘资料揭示,云梦城区叠压着五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遗迹,其兴建和废弃各有因由,都与楚昭王无关。但由于长期以来宣扬“昭王筑城说”,积非成是,淹没了云梦古城的真实历史,以致影响对整个云梦历史的认知。窃以为,要宏扬云梦的历史文化,就必须科学地、正确地认识云梦历史,勇敢地走出“昭王筑城说”的误区,正本清源,重新认识云梦古城。

一、楚王城不是楚昭王所筑

近十几年来,多位资深学者撰文指出,云梦古城不是楚昭王所筑。原孝感地区博物馆馆长宋焕文先生,早在1990年就在《江汉考古》上发表《云梦古城不是楚王城》的文章,以历次考古发掘结论驳斥楚昭王来云梦筑城之说。武汉大学教授老且先生,特意在《云梦报》撰文,批评楚昭王来云梦筑城之说的虚假性,指出:“正史不载,野史不录”,实不可信。

㈠“昭王筑城说”的来源和演变

为什么学者们要批驳楚昭王来云梦筑城的说法呢?因为此说毫无根据。明朝以前的权威历史地理著作,如《春秋左传正义》、《元和郡县志》、《旧唐书•地理志》等名著,都只记载有“云梦城”或“云梦古城”,没有所谓“云梦楚王城”。只是到了明清之际,才出现了“云梦楚王城”的说法。最早记载“云梦楚王城”的,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者顾祖禹,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云梦有楚王城,在县东,左传定公四年吴入郢,楚昭王奔郧城,因以名”。 顾祖禹的这条史料,向我们提供了三条历史信息:一是说在楚昭王来云梦之前,云梦早就有一座郧城;二是说楚昭王到云梦城来是避吴难,不是来筑城;三是说因为楚昭王来过郧城,所以郧城得名“楚王城”。可是到清康熙年间张奎华编纂《云梦县志》时,却写成了“楚王城,吴入郢,昭王奔云梦所筑。”此后的《德安府志》、邑人程怀璟编纂的《云梦县志略》等地方史志都袭用此说。

那么,楚昭王奔郧究竟在云梦筑了城没有呢?看看《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就会真相大白。公元前506年,吴、唐、蔡三国联军攻楚,五战兵临楚国郢都城下,楚昭王带着他的妹妹和部分臣僚,仓皇西逃南渡,进入云中,昭王夜眠荒郊,忽遭强人袭击,幸亏被大夫王孙由于发现,以背挡戈,昭王幸免于剌,惊恐万状地奔向郧城。郧公斗辛以君臣之礼接待楚昭王,但郧公斗辛的弟弟斗怀却要杀死昭王,以报平王杀父之仇。斗怀说:“平王杀我父,我今杀其子,难道不应该吗?”斗辛深明大义,坚决制止斗怀的莽撞行为,引用《诗》中原文,耐心地教导斗怀,并以最严厉的口气警告说:“你如果胆敢冒犯不忠、不孝、不仁、不智的弑君之罪,我就先杀了你!”这才制止了斗怀的孟浪之举。楚昭王吓得魂不守舍,深感留此凶多吉少,执意离开郧城到随国去避难,郧公斗辛便和他的小弟弟斗巢护送昭王奔向随国(今随州),这才摆脱了斗怀弑君的威胁。从楚昭王奔郧的全过程来看,一路惶惶不可终日,性命难保,是绝对不可能来云筑城的。

到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程怀璟编纂《云梦县志略》时,沿袭了康熙旧志的说法。可能他感到“楚昭王奔云避难筑城”的说法太荒唐,便又创新说:“初,平王闻列国兵至,又闻伍员奔吴,乃命昭王筑城云梦。”此说违背史实。楚平王于公元前528年篡夺王位,次年把原本是太子建的未婚妻——秦女——夺做自己的老婆,上演了一曲“父纳子妻,”败坏伦常的丑剧。楚昭王就是秦女所生。伍子胥奔吴是楚平王六年的事,这时的楚昭王才不过四岁,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幼儿,不可能到云梦来筑城。

㈡自己的观点应服从考古结论

古人因受历史的局限,史料匮乏,不懂考古,对云梦古城究竟是何时、何人、何因而修筑,无从知晓,治史时不得已而凭想象猜测、揣度,所以作出的结论完全违背历史的真实。对此,我们能够理解、体谅。而今人治史则具有古人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首先,出版业空前兴旺,各种经典史籍申手可得,特别是考古事业蓬勃发展,考古成果层出不穷,这为当今治史者鉴别史料的真伪,纠正旧史中的谬误,提供了科学的平台。今人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对云梦历史做好去伪存真的工作,还原云梦历史的本来面貌,为读者献上一份期盼已久的信史,这才是治史的正道。遗憾的是,当今有些热心治史者却不是这样,而是将旧志中的明显错误奉为圭臬,非但不予澄清、纠正,反而凭空编织一些“论据”,强化旧志中的错误,把读者引入历史认知的误区。“昭王筑城说”就是突出一例。

董乐生先生是一位热心治史者,他撰写的《云梦简史•故国遗墟楚王城》称:“据云梦县志记载,楚王城为春秋战国城,‘楚昭王避吴难入云中所筑’。”董先生对“楚昭王避吴难入云中所筑”这一既无先秦文献根据,又违逻辑事理的错误论点,不仅未用考古结论进行鉴别,反而把自己的观点变换为考古结论。

1992年6月,由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孝感地区博物馆、云梦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察队,对楚王城遗址中垣、南垣及其结合部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发掘,最后在《江汉考古》上发表了《92云梦楚王城发掘简报》,向社会公告:“故城垣的建筑年代当不会早于战国中期,最晚也不过战国晚期”, 结论是:“云梦楚王城始建于战国中晚期”。这就彻底否定了“昭王筑城说”。因为楚昭王是春秋时期人,其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26年—公元前489年,而战国中晚期当在公元前340年以后,这就是说,修筑云梦楚王城时,楚昭王已死了150多年,所以,楚昭王与修筑云梦楚王城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董先生竟然写道:“据文物部门所作考古结论,楚王城的确是春秋战国时所筑。”这种把自己的观点说成文物考古部门的考古结论的作法,笔者不敢苟同。发掘《简报》清清楚楚写道:“云梦楚王城始建于战国中晚期”,明确地排除了战国前期,更排除了整个春秋时期。而董先生却以“春秋战国”这一含糊不清的朦胧概念,来替代清清白白的“战国中晚期”的考古结论,这样作,对省地县三级考古专家的辛勤劳动就不夠尊重,对文化部门的工作成绩就少了肯定,对广大读者就缺乏真诚。

㈢新说疑似小说

可能董先生也觉得“楚昭王奔云避吴难而筑城”之说太不合逻辑,便在《云梦简史•楚王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别树新说:“当他(楚昭王)在吴国退兵后返回郢都时,又特别看中了云梦这块宝地,下令在此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此说既缺乏文献根据,又不符合事理。楚昭王返郢的起点在随州大洪山,郢都在大洪山西南约三百公里处,如果昭王先从随州东行云梦,再由云梦西返郢都,行程约九百公里,比行直线远出两倍。当时的昭王心急火燎,要急于探望遭到吴国君臣侮辱的母亲及臣僚的家属,要尽快把分散在各地的大臣聚集起来重理朝政,怎么会舍近求远、空耗时光呢?再说云梦留给他的不是清风明月的美好记忆,而是斗怀要杀他的惊险一幕,他何苦要绕道云梦来重温那丧魂落魄的梦魇呢?

云梦旧志没有此说,先秦文献更无此事,那么此说来自何处呢?笔者孤陋寡闻,只见过小说《东周列国志》有此一说。历史与小说有着本质区别,治史者必须严格恪守这一道德底线。

㈣楚国惨败于吴的原因是“三贪”

董先生在《云梦简史•楚王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说,楚昭王到云梦来修筑一座规制相当大的城池,是因为总结了吴楚之战的教训,楚国汉水之东没有一座坚固的城堡,几至亡国。把强楚惨败于吴这样重大而深刻的问题,归结为皮毛的“城堡”问题,与问题的实质相距太远。其实,楚国惨败于吴《左传》记载得非常清楚,既有远因,又有近因,还有不执行作战方案的直接原因,而这三条原因又植根于楚国统治阶级上层的腐败贪婪,具体说就是“三贪”。

一是楚平王贪色。

公元前523年,楚平王派太子少师费无极去秦国为太子建娶亲,费无极见秦女美艳,便提前回郢对楚平王说秦女美貌绝伦,怂恿平王自娶。楚平王本是好色之徒,早在当公子时就与蔡国郹阳封人的女儿私奔,桃色新闻满天飞。当平王见到秦女确实天生丽质,便不顾伦常,“父纳子妻”。接着,费无极又诬陷太子建里通外国。楚平王核问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伍奢忠心忱悃,说大王“父纳子妻”的错误已经夠严重了,怎么又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骨肉相残呢?平王恼羞成怒,将伍奢逮捕下狱,必欲杀之而解恨,但又害怕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伍子胥)奔吴祸楚,便与费无极密谋斩草除根之计,强令伍奢召伍尚、伍子胥返郢。伍子胥识破楚平王的阴谋,抗召出境,辗转奔吴。伍尚仁厚,应召返郢,与其父伍奢同被杀害。

伍子胥奔吴后,充分发挥其政治智慧,首先为吴国打开了外交局面,使封闭落后的吴国与中原各大强国建立了密切关系;紧接着施展其军事才能,首创游击战术,使强大的楚军奔命于道,成为疲惫之师;又帮助吴公子光登上王位,励精图治,使弱小的吴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楚国难以招架的强劲对手,为复仇败楚,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这是楚国惨败于吴的远因。

二是令尹贪财。

《左传•定公三年》载:蔡昭侯制作了两个佩玉和两件皮衣到楚国去,把一块佩玉和一件皮衣献给楚昭王,蔡昭侯自己服用另一件皮衣和佩玉。令尹子常垂涎欲滴,向蔡昭侯勒索皮衣和佩玉,蔡昭侯不给,子常就把蔡昭侯拘留了三年。唐成公到楚国去,有两匹良马,子常见了眼红心动,要唐成公的良马,唐成公不给,子常又把唐成公拘留了三年。唐国人为了营救国君回国,有人出了一个妙招儿,把唐成公的随从灌醉,偷出良马献给子常,子常才让唐成公回国。子常上朝,看见蔡昭侯的随从,命令说:“你们的国君久留我国,都是因为你们不供礼物。明天,礼物再不供来,就要处死你们”。蔡国人无奈,只好效法唐国人,偷蔡昭侯的玉佩和皮衣献给子常。蔡昭侯回国途经汉水,愤怒地将璧玉沉入汉水,发誓再不渡汉水到楚国去。蔡昭侯回国后,立即把他的儿子公子元和大夫的儿子送往晋国作人质,请求攻打楚国。晋国转介其投靠吴国,正好这时吴王谋划伐楚,唐、蔡、吴一拍即合,形成了三国军事联盟,发起了向楚国的进攻。这是楚国惨败于吴的近因。

三是统帅贪功。

《左传•定公四年》载:吴国军队在淮汭(淮河拐弯处)登陆南进楚国,吴楚两军在汉水两岸对阵相持。楚国左司马(副统帅)沈尹戌向军事统帅令尹子常献计说:“你率军坚守汉水沿岸,上下堵截吴军,不让其渡汉,我去率领方城(楚国北部边界的长城,在今河南叶县至方城一带)以外的全部军队,先到淮汭毁掉吴军船只,然后回头再把大隧(今黄岘关)、直辕(今武胜关)、冥阨(今平靖关)三关堵住。届时你再率师强渡汉水,正面攻打吴军,我率军从吴军背后夹击,关门打狗,一定会大败吴军。”谋划既定,两人各按作战方案行事。当左司马沈尹戌刚刚出发,大夫史皇就对令尹子常说:“楚国人都憎恨你而爱戴左司马,按照这个作战方案,那战胜吴军的功劳就全归左司马独享了。你要赶快渡汉水与吴军决战,否则,要吃大亏的!”

令尹子常本来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大贪官,史皇这一怂恿,他急不可耐地渡过汉水与吴军决战,结果被吴军打得全军覆没,子常逃往郑国躲起来了。左司马率军刚到息县就听说楚军已败,急速回师汉东力捥败局,连续打败吴军,但终因伤势过重难以支持,为免沦为敌俘,自刭而亡。子常贪功,是楚国惨败于吴的直接原因

㈤五条理由都不能成立

董先生还特别为“昭王筑城说”罗列了五条理由。一是吴楚之战中楚国惨败的严重教训是,楚国在汉水以东的广大地区几乎没有城池;二是为了遏制并消灭涢水上游诸国;三是要沿涢水大通道向北推进,威逼秦、晋及中原地区;四是争夺淮汉之间的“十”字路口,北略中原;五是修建城池行宫便于日后的田猎活动,等等。

这五条理由都是只放空言,不列证据,难以成立。现逐条加以澄清。

①楚国汉东城池多多

董先生在《云梦简史》中多处重复,说楚国惨败于吴的原因是汉东无城:“据历史考证,楚在郢东,特别是在汉水以东的广大地区,当时几乎没有城池”。那么,我们就看看楚国汉东是否如他所说真的“几乎没有城池”。《左传》记载,自公元前538年吴楚矛盾激化以后,到吴军攻陷郢都前夕,楚国先后十多次在东部前线今安徽境内筑城,计有钟离城、州来城、州屈城、丘皇城、巢城、养城、夷城,还在巢城以外加修郭城,另外州来城和巢城被吴军突袭捣毁后,又重修州来城和巢郭城。这些城都在汉水以东的外线。再看汉水以东湖北境内的城池,据陈振裕《东周楚城类型分析》,计有宜城春秋楚皇城,大悟春秋吕王城,黄冈东周禹王城,云梦春秋郧城,襄樊春秋邓城,荆门东周岳飞城,大冶东周鄂王城,阳新东周大箕铺城,等等。楚国汉水以东可谓城池多多、星罗棋布,根本不是董先生所说“当时几乎没有城池”的那种状况。

②涢水流域无敌国

董先生的第二条理由是,楚昭王来云梦筑城是为了“遏制涢水流域诸国南下”,“向北推进,攻灭涢水诸国”。此说与楚国历史完全不符。《左传》记载涢水流域只四个诸侯国,一是今随州一带的随国,二是今广水一带的贰国,三是今云梦、安陆、应城北部一带的郧国,四是今应城南部一带的轸国。这四个诸侯国,到公元前600年左右,贰、郧、轸三个小国都被楚国灭亡了,只剩随国未被楚灭,而楚未灭随是因为随国早就是楚的附庸国,是楚国的忠实仆从。到楚昭王返郢时,楚国统治整个涢水流域已有一个世纪了,虽然随国在形式上还是一个诸侯国,但一切要看楚王的颜色行事,对楚从不怠慢。在吴楚之战中,楚昭王弃郧奔随,吴军穷追不舍,包围了随都,吴王向随侯施压,要随侯立即交出楚昭王,否则要攻城捉人。随侯冒着极大的风险,百般庇护昭王,巧言妙词为昭王辩解、开脱,终使吴王解围。若非随侯出招,楚昭王就成了伍子胥的俘虏。这时的涢水流域唯独只剩一个随国,而随侯又是楚昭王的救命恩人,楚昭王对随侯感恩不绝,不仅自己知恩图报,还将对随国的感恩情怀传到了后世,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镈钟,就是72年后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赠送给随国的,证明楚昭王世代不忘随侯的救命之恩。所以楚昭王既不存在筑城“遏制涢水流域诸国南下”的问题,也不存在“向北推进,攻灭涢水上游诸国”的问题。

③涢水不是北进中原的大通道

董先生所谓“沿涢水大通道北进中原”的说法,与真实的涢水不合。涢水,俗称府河,发源于随州西南的大洪山,北流绕经随州城折向南,流经安陆、云梦,至武汉市新沟入汉水。全长256公里。涢水的黄金水道在下游,中上游处于半通航状态。所以《辞海》涢水条载:“应城长江埠以下可(常年)通航。”这是说长江埠以上不能常年能通航,丰水季节可以通航,枯水季节滩干水浅,或停航,或只能通行轻舟小划。而云梦至随州仅120公里,且不能常年通航,怎么能“沿涢水”把荆楚大军、粮草辎重运抵千里之遥的中原大地、黄河之滨呢?在中国几千年的战争史上,涢水从未充当北进中原的战略“大通道”。三国时孙权进攻襄阳,以云梦为中转站,修建军储仓库,“辇赀运粮”。“辇”是古代的人力车。孙权攻襄阳都是行陆路用车运载物资,可见所谓楚人“沿涢水大通道”北进中原纯属想当然。

④楚昭王不是北略中原的奠基人

董先生说楚昭王在云梦筑城作为战略基地,以便将来沿涢水大通道威逼秦、晋及中原地区。这条理由,把楚国北略中原说成是楚昭王以后“将来”的事,楚昭王俨然成了楚国北略中原的奠基人。其实,楚国北略中原的第一人,是楚昭王前七代的祖先楚文王。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借道位于今襄樊市西北境的邓国,进军今河南南阳,灭亡了申国,不久,楚文王又灭了位于今河南信阳以东的息国。并且建立了“申息之师”,作为北略中原的军事基地;同时,还在申县东北修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方城,作为楚国用兵中原的大本营。到楚成王时,楚国的北部边界已推进到今河南平顶山以北。到楚昭王的曾祖父楚庄王时,楚国已挥师洛阳,饮马黄河,观兵周疆,问鼎中原,在中原大地纵横驰骋,彻底打败晋军,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可见,楚国北进中原的奠基人是楚文王,根本不是楚昭王。楚文王首次用兵中原,比楚昭王由随返郢之岁早183年。楚国在中原建立霸业是楚昭王以前几代人的事。楚昭王以后,三晋强大起来了,楚国在中原地区基本上处于守势,丧失了大片土地。把183年前的史事说成“将来”的事,完全颠倒了楚国历史。

至于说楚国由涢水进军“威逼秦国”,更加不实。吴楚之战,楚国惨败,楚昭王亡命山林,颠沛草莽,多亏秦哀公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才使楚昭王能够返郢复国,他对秦国感恩戴德,报答都来不及,怎么会在返郢途中就想到去“威逼秦国呢”?楚昭王不是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的那号人!

⑤楚昭王没有那么乐观

董先生的第五条理由是“因云梦地区本是楚国的禁苑,修建城池行宫便于日后的田猎活动”。此言把楚昭王描述得太乐观了,太浪漫了。须知当时吴军虽然撤军回国,但并非力不能支而撤军,是因吴国后院起火,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概王乘吴国内部空虚发动军事政变,吴王阖庐才急忙撤军回国镇压夫概王的叛乱。所以吴军仍比大伤元气的楚军强大,随时有卷土重来的威胁,而秦国的援兵已班师回国了,只剩敝甲凋兵的楚军,因此,当时楚国仍然人心惶惶,一片混乱。就在吴国撤军不久,吴太子终累,大败楚国水师,活捉楚国潘子臣、小惟子等七个大夫。接着楚子期的陆军又被吴军打败。楚国举国震惊,亡国的愁云笼罩荆楚大地。楚国君臣在惊慌失措之中,把郢都迁到鄀城才惊魂稍定。正在愁居慑处之中的楚昭王,无从乐观,无由浪漫,这时决不可能考虑到“修建城池行宫便于日后的田猎活动。”

总之,董先生为楚昭王筑云梦楚王城而罗列的五条理由,都是不能成立。如果云梦楚王城确实是楚昭王所筑,《左传》是一定会有记载的。譬如《左传•哀公元年》载:楚昭王为了报复蔡国,包围了蔡国首都,在离城一里远的地方构筑堡垒,壁垒厚一丈,高二丈。楚军屯驻九昼夜,迫使蔡国投降。楚昭王构筑小小的堡垒《左传》都有记载,果真云梦楚王城是楚昭王所筑,《左传》一定会记载得更加详实,因为云梦楚王城的规模超过了两平方公里,在当时的汉水以东已算超级大城了,相当数百堡垒,如此宏大的工程,《左传》是决不会遗漏的。

根据“云梦楚王城始建于战国中晚期”的考古结论,应该大胆地肯定,楚王城不是楚昭王所筑。

二、云梦县古城的兴替各有因由

㈠春秋郧子国故都郧城

①云梦的神奇史事

《左传•宣公四年》记载了一庄发生在郧城的神奇史事。春秋前期,楚国公子斗伯比因父亲若敖早逝而随母亲到郧子国外婆家闲居,正好郧君的女儿与他年龄相当,两人相爱,郧姑娘生下了一个男婴。郧夫人不能容忍,派人把男婴丢弃于梦中。碰巧,郧君到梦中打猎,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一个婴儿喂奶,郧君感到神奇,不可思议,心中害怕,罢猎而归,将所见奇异的一幕告诉郧夫人。郧夫人心知肚明,不得已而将弃婴的来历如实以告。郧君认为此儿吉人天相,非同寻常,立即派人把弃婴抱回来抚养成人。这个婴儿就是后来楚成王时期文治武功、流芳千古的贤令尹斗子文。西晋学者杜预在注释“梦中”一词时写道:“梦,泽名。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这条注释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郧夫人抛弃斗子文的地方叫梦泽,有云梦城为证;二是说云梦城就是斗子文出生的地方,即郧子国故都郧城。云梦城与郧城是一回事吗?回答是肯定的。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郧子国的源流和“云”字的演变说起。

②郧子国的源流和“云”字的演变

何光岳《楚源流史》考证:黄帝七传至陆终,陆终有六子,其中四子云人(一名求言)就是郧子国君的始祖,六子季连是楚国王族的始祖。原来,郧人与楚人是同宗共祖的兄弟。

云人始居今陕西云阳,以天空的云为图腾。氏族社会尊重女权,在“云”字的左边加“女”成为“妘”,以妘为姓。后来受封于会,迁徙今河南新郑。那时的文字处于初创阶段,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创造新的文字,“云”演变为“員”就是一例。“ 員”音yún云,是一个会意字,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目”象征鼎,下面的“八”象征鼎下置柴燃烧,上面的“口”象征鼎里升腾缭绕旋转的气团,而气团与天空的云气本质相同,故“云”与“员”音同义通,互相通用。殷商时期,云人不愿臣属于殷商王朝,遭到殷王的讨伐,云人被迫向南迁徙到今湖北郧县。当时郧县是麇人的地盘,云人不能久留,只好继续向东南迁徙,最后迁徙到长江以北的梦泽之畔定居下来。“云人”、“梦泽”,简约为“云梦”,云梦之名当源于此。

西周王朝建立后,大封诸侯,因云人有反殷的先声,便封云人首领为子爵,统治今云梦、安陆、应城以北一带地域。云人受封以后,为显示其政治地位,便在“云”或“员”字右边加耳旁“阝”成为 “云阝”或 “郧”。耳旁“阝”是邑字的变体,表义诸侯国。因此 ,“云阝” 与“郧”二字通用。这就是郧子国的来历。在郧子国境内,大自然恩赐了一条美丽而富饶的河流,自北向南纵贯郧子国全境,造字者为表示这条河流是“郧国之水”,便在“员”字的左边加了水部,成为“涢”字,这就是涢水。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字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继妘、员、郧、云阝、涢之后,又嬗递演变出了伝、傊、陨、殒、纭等同音字,秦朝李斯造小篆,又创造了一个“雲”字,到新中国文字改革时,雲又返祖为云。郧子国的源流和“云”字的演变,清楚地说明郧城即云梦城。

③郧城被新老城区所叠压

郧子国始封于西周,无疑,郧城始建于西周。郧城的规模不会很大。《左传正义•隐公元年》载:“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为降杀(格),则知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郧子国是子爵,可知其城方圆只有三华里,与明清时期的云梦县城差不多。由于年代久远,楚灭郧后经历了战国、秦汉、三国、明朝四次大规模的筑城挖池活动,郧城早已毁坏殆尽,被新老城区覆盖叠压了。考古工作者经过多次文物普查和发掘,获知云梦城区地下文化遗存的叠压关系是:第六层以下分布着西周文化层、殷商文化层、石家河、屈家岭文化层,证明云梦城区在新石器时期就是人居聚落,西周时期发展为城邑。在城区内出土了西周时期组合齐全、器形奇大的实用陶器鬲、甗 盆、罐、豆等文物。最有力的证据是1989年,在楚王城东南边约100米处(今交管所位置),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大型建筑遗迹,其南北进深约60米,东西横跨约140米,柱洞排列规整,考古专家们认为,西周时期如此规模的建筑,当是诸侯国的宫殿遗迹。云梦城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无疑就是郧子国。

这座宫殿是作何用途的呢?根据大殿的方位可以推断是郧子国君的太庙。《玉海》载:王城的南面,左方建祖庙(太庙),右方建社稷坛。而这座古建遗迹,位于云梦古城的东南方,正在太庙的位置上。太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先秦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打仗一样,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因为太庙是料理国家大事的重地,所以太庙是诸侯国都的标志性建筑。由此可以推断郧城被叠压在新老城区的地下。非常遗憾,我们无缘一睹郧城的尊颜芳容,只能依靠考古专家们用探铲、探沟、探方来管中窥豹,获得郧城的历史信息之一斑。


㈡战国楚王军事别都及安陆县治所

①包山楚简的历史信息

云梦城区现在所能看到的残存古城遗址,俗称“楚王城”。其建制规模,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周长9700米,呈东西向不规则长方形,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城外有30—40米宽的护城河环绕。是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规模宏大的城池,是何时、何人、何因所建呢?1992年,省地县三级考古工作者第四次对该城联合发掘,通过对土层中的文化遗物鉴定,结论:“云梦楚王城始建于战国中晚期。”根据这个结论,与楚国历史对接,该城当建于楚威王至楚怀王时期。出土文献告诉我们,这一历史时期,云梦曾是楚王的军事别都。

1986年,荆门包山大冢二号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楚简,即《包山楚简》。《包山楚简》中有一批司法文书,其中记载有“并戈阝郢”司德秀阳受理安陆人屈犬、阳申二人打官司的案件。 “并戈阝”字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古楚字,电脑汉字库里无此字, 可能读音为“bìng并”(以下用“并”字替代此字)。整理简文的专家解读说:“并郢”是楚国的别都之一,“司德”是官职,“秀阳”是“司德”官员的名字。“并郢”司德秀阳受理了安陆屈犬、阳申二人的案件,文件确定十月辛巳之日将率当事人屈犬和阳申到安陆县廷讯问其犯罪事实。说明“并郢”和安陆县同城理事。

众所周知,楚王的都城称“郢”,除了纪郢以外,还有鄢郢、朋郢、连郢、栽郢、蓝郢等别都,“并郢”只是楚王的别都之一。“并郢”是个什么样的别都呢?前孝感地区博物馆馆长宋焕文先生对 “并戈阝”字的解读很有道理。他在《安陆新考》一文中指出: “‘并戈阝’字左边的‘并’是等同之意,即此地与纪郢一样都是王都;中间的‘戈’是兵器,表示战争,就是说这个郢都是为军事需要而修建的;”右边的耳旁“阝”表示城邑。可见古安陆县城是楚王的军事别都。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云梦“楚王城”,是名实相符的。经核对历史文献,这个楚王别都当是楚威王至楚怀王时反击越国,灭亡越国的产物。

②应运而生的楚王别都

楚威王时,越王无彊准备进攻齐国,齐王害怕和越国打仗,想出了嫁祸于楚的毒计,派大夫田婴去越国游说,田婴对越王无彊说,越国的真正敌人不是齐国,而是楚国。越国如果不打败楚国,大不能称王,小不能称霸。田婴能言善辩,讲了许多耸人听闻的“事实”和“理由”,终于说服越王无彊不打齐国而打楚国。楚威王闻讯极为愤怒,知道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一面派外交官向齐国抗议,要求齐王驱逐田婴,一面积极备战。楚人深知这是一场势均力敌、旷日持久的战争,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建立强大的军事基地和指挥中心,以保证战争立于不败之地。楚王的军事别都“并郢”便在此时应运而生。

“并郢”为何建在云梦这块地上呢?这是由当时楚国东部的军事态势决定的。越王勾践灭吴后,江淮的所有战略要地都落入越国人的手里,原泗上12诸侯小国又全部投向了齐国,东线前沿基本没有楚国的立锥之地。而云梦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东北有大别山天然屏障,东南有扬子江天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畅达,又有郧子国故都经济文化的积淀。对越国作战,进可寅发卯至,退可凭险固守,是当时楚国东线用兵最理想的军事基地和指挥中心。因此,云梦就成为楚威王建立军事别都的必然选择。

从《包山楚简》来看,“并郢”和安陆县当在同时命名。为何将郧邑改名安陆县?《湖北县政概况》一书说,安陆地势较高,县以南古为云梦泽,大概取义于“安于陆地”的意思。此说可以启迪思维。古安陆县地域辽阔,北抵随应,南临大江,总面积达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云梦城以南是水陆交错的低湖平原,每当丰水季节必遭洪水泛滥之患,而云梦城区地势高而平坦,择此安全陆地为县城,永无水患之忧。“安”者,平安、安然,与患相对;“陆”者,高平之地,与水相对,故谓之安陆。

③灭亡越国的长期战争

公元前335年,越国进攻楚国的战争打响了。仗打得很激烈,很残酷,持续了三年,直到公元前333年,最后楚军大举反攻,获得全胜,杀越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接着楚军又挥师北上,攻破齐国的徐州,报了田婴欺楚把祸水西引的一箭之仇。

这次战争虽然杀了越王无彊,但并没有彻底消灭越国,只是把越国打解了体,把越国的王族驱散到今浙江临海县一带海滨蜇伏起来。越人诸族争立,有的称王,有的称君,服朝於楚,各自为政。到了公元前312年,越国又卷土重来,越王派遣公师隅出使大梁,向魏襄王献战船三百艘、箭五百万支,以及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联魏扼楚。面对越国的动向,楚怀王采取了因应措施,派谴楚人召滑潜入越国内部为官,搜集情报,制造动乱。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乘越乱之机而发兵攻越,召滑作内应,堵塞越军的水上通道濑湖,使越军首尾不能相救,终于全歼越军。于是楚在江东大地设郡立县,使吴越旧地全部纳入楚国版图。至此楚国东部领土北抵齐鲁,南达闽浙,东临大海,实现了历代楚王的夙愿。在长达20多年的灭越战争中,“并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安陆,楚王军事别都“并郢”的地位随之丧失,只沿袭了安陆县的建制。

㈢秦汉云梦禁苑、江夏郡城、安陆县治

①城垣上葬坟之谜

云梦楚王城的沧桑岁月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其中有两个谜必须接示出来。一个谜是考古资料载:“1978年,在‘楚王城’南城垣上发现了一座西汉墓。”1986年底,在编号为86ycgl处又发现一座战国时期的土坑墓叠压在城垣上。这是为什么?云梦县博物馆原副馆长张泽栋在《云梦“楚王城”古城址初探》中分析:“根据‘楚王城’古城址内的文化堆积情况来看,这座古城从战国晚期至东汉以前曾经历了多次战火毁坏,例如东周文化层大量的烧土、灰烬;秦汉文化层瓦砾堆积厚达一米有余。”这个结论是根据文化遗存作出的,应该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问题的依据。

联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该城“东周文化层大量的烧土、灰烬”,是战国晚期城池被毁的证据,这次毁坏当是《睡虎地秦简•编年记》所载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攻安陆”所毁。秦国攻安陆的军事统帅是白起,他的战争行为是极其野蛮、残酷的,毋庸置疑,安陆城毁于白起。安陆入秦后,地方政府即时对城垣进行了修复,秦王室将云梦城南直抵大江的非耕地圈为云梦禁苑,在云梦古城中设立了云梦禁苑的管理机关云梦官,修建了云梦行宫,为后来秦始皇两度南巡云梦奠定了物质基础。至于“秦汉文化层瓦砾堆积厚达一米有余”,当是秦汉之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草头王攻城略地,云梦古城在劫难逃,第二次遭到毁坏。云梦楚王城在战国后期和秦汉之际,曾两度因战火毁坏而遭短时废弃,以致城垣葬坟。

②古城里的中城垣

第二个谜是在“楚王城”中间纵贯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城垣,”其南北两端分别与南城垣、北城垣相接,全长约1100米,把“楚王城”分隔为东西二城,形成一座内分外合的连城。《92云梦楚王城发掘简报》结论:“中城垣的建筑年代就在西汉初期。”

西汉初期为何要在楚王城中间修筑一道中城垣,把楚王城一分为二呢?这是由西汉前期的政治、经济因素决定的。先说政治因素。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朝廷决定分割南郡汉水以东、衡山郡大别山以西的地域设立江夏郡。江夏郡是汉朝的省级单位,郡治相当现在的省会。那么,这个“省会”设在哪里呢?历代权威的历史地理著作都记载为云梦古城。唐《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七》:“故汉所理江夏郡,前书多言在安陆,其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古城,…则前江夏郡所理也”。唐《通典》“云梦”条注:“江夏故城在今(云梦)县东南”。宋《太平寰宇记》:安州云梦县:“江夏故城汉为郡城,在今县东南是也。”当代学者潘新藻著《湖北省建制沿革》称“汉江夏郡治安陆,即今云梦县东南四里之江夏古城。”江夏郡治设在云梦古城,是这里的地理优势决定的,展开江夏郡地图,便可清楚地看到云梦古城正处江夏郡的中心所在,故选择江夏郡治,非云梦古城莫属。

③中城垣是创新思维的佳作

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机构也必须设在云梦古城,这就是云梦禁苑的管理机构云梦都官和云梦行宫。因为汉高祖统一全国后,汲取秦始皇的教训,各项政策都比较宽松。史称:“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开放禁苑,让利于民。到汉武帝时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匈奴绝和亲,与汉决裂,岁岁入侵,汉武帝不得不连年对匈奴用兵,致使国库空虚,把皇家少府的积蓄都充了军费,还难以为继,迫使他对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盐铁专营,山林池泽之利收归国家,等等。这样,云梦禁苑也就得以恢复。云梦禁苑的管理机构云梦都官、接待天子、重臣的云梦行宫,都得得以恢复重建。

江夏郡、安陆县是地方行政系统,而云梦都官、云梦行宫属皇家垂直系统,二者虽有横向联系,但无统属关系,同处一城理事难免发生龃龉,尤其重要的是,在复杂的环境中,难保天子、重臣的驻跸安全。面对这一棘手问,云梦的先民不拘陈规,运用创新思维,在云梦古城中加筑一道城垣,把古城一分为二,让“条条”与“块块”各得其所,各安其职,既有利于双方的横向联系,又避免了相互干扰和摩擦,更重要的是确保了皇帝和朝廷高官巡行驻跸云梦宫的绝对安全。这一“连而不合,分而不离”的精品佳作,充分体现了云梦先民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

㈣魏晋安陆县治及江夏郡城

1989年春,云梦县的考古工作者,配合云梦商场建设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西汉连城的西城中套着一座东西长方形的“内城”。该城四至界址,东从打靶台起,西到北正街止,北从云吴路口起,南到曲阳路止;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3万平米。地县两级考古专家鉴定城垣土层中的包容物,结论是魏晋时期的古城遗迹。

①西汉连城毁于绿林军

为什么魏晋时期又在西汉连城的西城中修筑一座城池呢?《92云梦楚王城发掘简报》载:“云梦县博物馆曾在中城垣上发现了一座东汉早期的砖室墓,说明该城的废弃时间当在东汉早期或更早。”这里所言“更早”,笔者理解就是王莽晚期。《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载:王莽末,南方饥馑,导致以王凤为首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啸聚绿林山(今随州大洪山)中。地皇二年(公元21年),荆州牧发兵两万攻打绿林军,绿林军领袖王匡等率部迎战于云杜(今京山),大破官军,杀敌数千,尽获辎重,于是又乘胜攻占竟陵、云杜、安陆,毁坏城池,多略妇女,还入绿林山中。在绿林军的转战中,云梦的西汉连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致使东汉时期的江夏郡治没有设在云梦古城,迁到了西陵县城(在今武汉市新州区境内),只有安陆县治继续设在残破的云梦古城内。

②孙奂的安陆城与王基的上昶城

到了三国时期,云梦古城的战略地位又突显出来了。《三国志•吴书•周鲂传》载:吴大帝孙权谋划攻打曹魏军事重镇襄阳,“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意思是说,吴大帝孙权亲自率领中军大营攻取曹魏的江夏郡城石阳(黄陂县境内),另派他的堂弟孙奂构筑安陆城,修建军储仓库,用车运送军械、粮草,保证前线攻打襄阳的一切军需。孙奂所筑安陆城,位于西汉连城的西城之中。这次孙吴对曹魏的进攻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久曹魏占领了孙奂所建安陆城,孙吴退兵于夏口城(今武昌),不断骚扰长江以北地区。曹魏扬烈将军、荆州剌史王基,利用“安陆左右,陂池沃衍”,水面肥沃而广阔的自然条件,在云梦南部(今下辛店镇新府城)构筑上昶水城,操练水师,种植放养水生动植物,保证军需,作伐吴的军事准备,并将江夏郡治由石阳城迁入上昶城,对东吴的夏口城形成进逼态势。从此,东吴的军队再也不敢轻易过江侵扰魏国江夏领地。

③席卷五州的江夏风暴

西晋太始元年(公元280年)三国归晋以后,结束了南北军事对峙的局面,上昶城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西晋皇朝便将江夏郡治由上昶城迁入古安陆城,历西晋、东晋,直至南朝刘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江夏郡治与古安陆县治一直在云梦古城同城理政。在这178年期间,作为江夏郡城的云梦古城,曾遭受过剧烈的震荡,也造就了彪炳青史的英雄人物。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江夏境内发生了张昌流民起事,攻下江夏郡城,一时间“荆、江、徐、扬、豫五州之境,多为张昌所据。”在平定张昌起事中,荆州剌史刘弘大胆任用出贫寒,被人瞧不起的“远人”“小人”陶侃为南蛮长史,命他为先锋讨伐张昌。陶侃率军力战,充分施展了他的军事才能,连战皆捷,“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张昌被俘处死,终于将张昌起义镇压下去了。陶侃因军功得到奖赏,晋升为江夏太守。不久陈敏、陈恢兄弟见诸王争权造成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遂起兵东占扬州,西攻武昌,以图割据江南。刘弘命江夏太守陶侃率军抵御,所向必破。陶侃的这两次战绩,奠定了他在荆州地区军事上的地位。后为东晋皇朝屡建功勋,晚年位极人臣,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实在难能可贵。


㈤明清云梦县城

①云梦古城衰落的原因

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太子刘劭为抢班夺权,与女巫严道育相勾结,诅咒其父宋文帝刘义隆速死,不料事泄,刘义隆愤怒至极,欲废太子。激起太子刘劭乘夜勒兵入宫,杀死其父刘义隆。刘劭嗣位称帝。刘义隆的第三子武陵王刘骏时任江州剌史,视刘劭弑君父夺皇位为大逆不道,起兵讨伐刘劭,攻陷皇城,杀死刘劭,登位称帝,是为宋孝武帝。宋孝武帝刘骏是讨伐叛逆、诛不肖之子而登皇统的,所以特别提倡孝道,大做孝文章,在年号、行政区划上都留下了孝的烙印。公元454年,刘骏改元为孝建元年,又因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发生在古安陆县东境,藉此对古安陆县治所和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将古安陆县东境析出建立孝昌县;二是将古安陆县治由云梦古城迁徙今安陆,修筑今安陆城;三是将原江夏郡一分为二,北部设安陆郡,郡治今安陆城;南部设江夏郡,郡治南迁今武汉市。由是云梦古城人去楼空,由兴盛走向了衰落,成为废城残垣。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将古安陆县南境析出,在云梦古城建立云梦县。

②云梦县与毗邻县的分分合合

云梦县建立后,曾经几度与毗邻的兄弟县合并分离。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省应城、孝昌两县入云梦县。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应城恢复旧制,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年,孝昌恢复旧制。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省云梦为镇入安陆县。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云梦恢复旧制。明洪武十年五月(公元1377年),省应城入云梦县。洪武十三年五月,恢复应城旧制。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曾移云梦县治于仵洛市(今义堂陈李弯),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复迁旧址。

③修筑云梦县城的漫长过程

自西魏大统十六年建云梦县后,历隋、唐、宋、元七百余年,云梦县治无城屏蔽。至明朝初年,县治仍无城防。明洪武年间曾有盗贼入冦县署,知县计公道率众御战,不幸战败殉职。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知县钟弼始筑夯土城垣保境安民,城垣周长五华里,高一丈五尺。新建的云梦县城座落在楚王城的西南角,北城垣在今北正街东巷、西巷一线;南垣在南门河北岸,正叠压在楚王城南城垣的基础上;东城垣在今棉花公司东侧至南河街一线,穿插孙奂所筑安陆城的南垣、北垣;西城垣在今西大路一线,与楚王城西南城基重合。全城方形略带圆弧。城外环绕十多米宽的城壕。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县孙复建北门城楼。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知县郭贵德始以砖砌三门,各建城楼。后知县王廷佐增筑城垣二尺。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知县陆勋奉朝廷檄文而修建砖城,周长五百七十丈六尺,高二丈二尺,雉堞九百九十有七,建置四门城楼。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李自成起义军围攻云梦城七昼夜,官兵恃城无恐。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李自成义军以强大的兵力攻克云梦城。义军首领认为云梦城地处南北要冲,东西枢纽,对于义军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加之新建城池固若金汤,便改云梦县为固州。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北方清军南下进抵云梦城,义军自知力不能支而弃城南逃。清军占领云梦后恢复了云梦县的建制。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知县吴宗孟重修四门,置小亭其上。康熙九年,知县彭祖曙复修。嘉庆元年,知县蔡振中因孝感县胡家寨教匪滋事,凡云城残缺之处,尅期修补,一律完固,加意防守,市井晏然。清未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三月九日、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正月二十日、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二十四日,太平军三度短时攻占云梦城,纵火烧毁了云梦县署和北门外真武殿(俗称祖师殿)。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九月十日、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山东捻军两度攻陷云梦城。

④古城砖为云梦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9年4月9日,云梦全境解放,百废待兴,特别急需的是建设粮食仓库。1949年6月3日,孝感专署批准云梦县修建公粮仓库和地粮仓库,当时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无力投资基本建设。鉴于人民军队决胜的法宝是人民而不是城池,于是将城砖拆下来修建了两栋大型粮食仓库。一是公粮仓,三层楼,是当时云梦县第一高大建筑,门面上方凸显“中央分仓库”五个立体大字,因屋顶覆盖红机瓦,故俗称“红仓库”(在后来中心粮店的位置);另一栋粮食仓库叫“地粮仓库”,位于今云梦宾馆东侧。两栋粮食仓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均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结语

事实证明,楚昭王只来过郧城避难,没有筑城。云梦城区不只一座古城,而是上下叠压、内外穿套了五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遗迹。云梦古城的沧桑岁月记录了两千年轮。云梦历代古城的兴起和衰落,各有各的原因和根由。因此,记述云梦古城的历史,不能头发胡子一把抓,笼统地说成“楚王城”,那样作,对云梦古城的认知就只能永远停留表面,隔靴搔痒,云梦古城就成了一本“剪不断,理还乱”,说不明,道不白,算不清的糊涂账。那样做的最大危害,是把云梦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弄浅薄了,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弄单调了,把实实在在的宝贵文化遗产弄虚假了。因此,我们要勇敢地走出历史认知的误区,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将云梦历史的探讨,循序渐进地贴近历史的真实。
历史的生命在于真实,虚假的历史经不起检验,是不能持久的,总有一日会真相大白的,那时,虚假历史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历史的价值也在于真实,真实才可信,可信才可借鉴,可以借鉴才有益于大众,有益于社会。因此,治史的本质是求真,治史者的光荣使命是纠错匡正,去伪存真。历史不容许造假,所以史学界长期以来批判所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少女”这一错误观点。然而,有人却以此为信条,为旗帜,心安理得地公然造假。还有人把造假和学术混为一谈,对造假摸不得,碰不得。如果造假也算学术,那三鹿奶粉就可算科学实验了,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氨,蛋白质就大幅度升高,那就该获诺贝尔科学发明奖了。《辞海》对“学术”的定义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如果把造假当学术,都来专门地系统地钻研造假的学问,社会将是个什么样子!当今之时,假医、假药、假烟、假酒、假油、假盐、假奶、假币等等,对人们的危害已经夠深了,弄得人们防不胜防,生活没有安全感。学术与造假是格格不入的,学术是专门的,系统的学问,造假是挂羊头卖狗肉。前者求真,后者造假,是针锋相对的。移植小说冒充历史,拼凑臆说作理论根据,打着考古招牌窜改考古结论,这都是不能接受的。

]
發表於 2009-10-12 20:36 | 顯示全部樓層
建议,以后字小点。
發表於 2009-10-12 20:49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1楼漠北林秋于2009-10-12 20:36发表的  :
建议,以后字小点。
格式可以编辑的,这个要请lz自己或者版主帮忙改一下
發表於 2009-10-13 20:3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1楼(漠北林秋) 的帖子

帖子右上角可以选择大、中、小三种字号,也许有帮助。
 樓主| 發表於 2009-10-14 19:32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1楼漠北林秋于2009-10-12 20:36发表的  :
建议,以后字小点。
感谢先生的建议,对字号已作了调整。谢谢!
發表於 2012-2-15 10:06 | 顯示全部樓層
“并戈阝”其实就是荆,楚之所以曰荆,蓋源於此。如晋之别名冀、魏之别名梁、韩之别名郑,今中国之曰北京,均以都名国,古来如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6 01:12 , Processed in 0.04275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