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642|回復: 3

武汉丁家咀战国墓地出土有竹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4-1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2.湖北武汉丁家咀战国墓地
责任编辑:GoldAngle 发布时间:2010-3-6 12:08:14



发掘单位: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


    湖北武汉丁家咀战国楚墓,于2009年4月因修武(汉)咸(宁)城际铁路而发现。2009年5月~6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夏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清理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2座,这是武汉地区乃至鄂东南地区首次发现这样规模较大的战国楚墓,对研究本地区楚文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墓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丁家咀湾北部约470米处丁家垴岗地的南坡中部,正在修建的武咸城际铁路恰好从墓地上由北向南穿过,并且破坏了两座墓葬上部的土圹结构。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M1(北)、M2(南)、均坐西朝东(方向84度),平面呈“凸”字形,墓道朝东,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墓并穴,间距6.5米,东、西错位3.9米,是一处同冢异穴的夫妻墓葬。

    M1现存墓坑口长6.4米、宽4.5米、墓道残长3.3米;M2现存墓坑口长7.2米、宽5.5米、墓道残长4米。墓坑口大底小,呈斗形状,坑壁十分规整,壁面有一极薄的青膏泥涂抹层,十分考究。墓地距现地表深10.3米。

    M1与M2墓内结构基本相同,只是椁室有大小之别,椁室各用了长条形方椁板38块,椁室外有一层厚近60厘米的青膏泥包裹,青膏泥外层是棕褐色五花填土层。M1椁室分二箱一室(南箱,西箱,棺室);M2椁室为四箱一室(东箱,南箱,西箱,北箱,棺室)。均有外棺与内棺。外棺为长方形棺,做工简陋,内棺为弧顶悬棺,外面涂黑漆,内涂红漆,保存十分完好,棺内墓主人尸骨无存,仅M1棺内出有几根发丝。M1的西箱有一陪棺,但棺较长狭窄,棺内尸骨也腐烂无存,在陪棺内清理出一件夹砂的双耳陶罐及木梳、筒形竹杯等遗物。

    这两座墓葬共出土随葬品155件,分陶器、漆木器、竹器、铜器、玉器等,大部分均保存较好,只是陶器遭到一定损坏,其中陶器有鼎、敦、钫、壶、簠、炉、罐、匜、缶、瓮、豆、勺;漆木器有镇墓兽、豆、方盒、几、案、伞、勺、梳、槌、鼓、虎座鸟架鼓、耳杯、鹿、伞柄、兵器竿、盾柄;竹器有竹简、竹筒、竹笥、竹席;铜器有青铜盖、盖弓帽、马衔、扣件、箭镞、铜饰件;玉器仅M1出土一件玉璧。尤其是漆木器表面的彩绘十分清晰,色彩鲜艳,纹饰优美,个别漆木器还有金粉描绘。青铜箭镞,马衔,扣件等遗物仅在M1墓中出土,M2中未见此类遗物,由此推测M1墓主人应为男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应是M1、M2中均出土有竹简,均不同程度炭化,残损。其中M2的第三块椁板(由东向西排列)中部出土近10片竹简,其竹简每片长约30厘米、宽0.8厘米、厚0.1厘米,竹简出土时为二片一合,其中一片上书写有红色的彩绘文字,清晰可辨,文字由上向下书写。竹简文字正在请有关文字专家解读。这是武汉地区首次发现有字楚简,填补武汉此段历史空白,它对我国古文字学的研究以及考证墓主人的身份、年代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执笔:刘治云)



http://topic.ccrnews.com.cn/ArticleDetail.aspx?id=98
發表於 2010-4-1 16:42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像以前报道过了吧
 樓主| 發表於 2010-4-1 16:50 | 顯示全部樓層

没有太注意本网是否曾转载这个消息。
發表於 2010-4-3 09:51 | 顯示全部樓層
反正有竹简就能刺激人的神经,呵呵,值得关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17 07:50 , Processed in 0.0351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