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439|回復: 3

转载:醴陵邓光塘汉晋古井发掘(出土有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4-11 11: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www.zzww.org/Article/Arti.asp?ArticleID=688
醴陵邓光塘汉晋古井发掘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 李永锋    来源: 株洲市博物馆         
        2009年9月18日接到醴陵市文物局电话,在醴陵市商业区中央广场安置房D区的建筑工地发现简牍等文物,株洲市文物局等相关领导随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查知是在一口古井中发现简牍和陶瓷片以及砖等文物,当即组织专业人员拿出抢救发掘工作方案,并报湖南省文物局。随后按《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建筑方停工并协商发掘经费等相关事宜。
        由于基建井恰好套着古井上面,已经下挖了10米多,古井本身残存不多,被发现的简牍等文物就是在挖出来的井中填土中找到的,株洲市文物局组建以席道合局长为组长、陈晓华副局长、醴陵市文物局张晓根局长为副组长的抢救发掘领导小组。发掘队对残留的填土进行了搓碎翻找文物,并对部分竹木质文物进行清洗浸泡。9月23号对残井进行了清理,在底部发现用砖砌成的井圈,砖是特制的带弧形的砖,为两侧分别有突出的凹进榫卯结构的条形青砖。该井的年代为汉晋时期。
        在清理的同时,在基建工地周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在古井的南侧偏东空地断面发现文化层,有陶片瓷片等包含物,并发现另外一口古井。已清理的古井编为2009LDJ1,新发现的古井编为2009LDJ2。
2009年10月27日株洲市文物局考古发掘队正式开始对2009LDJ2的清理发掘工作,至12月8号结束,历时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及残片、特制的榫卯结构的条形青砖及绳纹瓦等遗物。其中有部分完整的瓷器,陶砖以及两枚人面纹瓦当和木质楔子、残断井绳、半腐化竹子等有机质文物。从出土文物可以初步推断J2的年代属于汉晋时期。
        J2的地层:①层为表土层,原地貌已被建筑工地整理不可知,堆砌有80公分左右的垫土;②层是黄色夹杂褐色斑点(斑片)的粘土层;③层是青黄色成片剥落的粘土层;④层是黄色粉沙土;⑤层是粗砾石子砂层,J2打到这一层为止。由于J2下部垮塌严重,为安全原因我们在下挖一段了解整个井的平面结构后扩方,根据需要做掉上部原来井壁。实际往下发掘面积超过井的面积的三倍多,采取边挖边打衬井的方法,衬井一直打到近井底的深度。
        J2的形制结构是圆形直桶状,井口直径1.20米;井壁用砖砌成,井下垮塌严重,二次修葺后用特制的弧形砖砌成了内径0.80米的井圈,在距井口4.7米的深度发现二次修葺的井圈,井圈一直延续到底。整个井的深度为11.10米。
        J2井圈外垮塌部分出土物和井内填土出土遗物大致雷同,多为残破砖头以及瓦片和陶瓷片等。垮塌部位从东南开始往下延伸到发现井圈后整个原来井壁皆坍塌下去。原生井壁往下已不见。垮塌部分出土碎砖较多,说明第一次垮塌前的井是做了井圈的,第二次修葺的时候没有按照原来的井圈修葺而是在原井略偏中心的位置往下重新砌砖。二次砌的时候,将第一次垮塌里面能用的砖重新利用起来。特制的砖因为两头有榫卯结构,砌的方法是侧竖起来靠近土壁,然后榫卯相套结构成一个完整的井圈。
        醴陵邓光塘两口汉晋古井的发现填补了株洲地区汉晋时期没有简牍的空白,同时发现了一批极有研究价值的汉晋时期陶瓷器,对研究汉晋时期的社会生活增添了新的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株洲市博物馆考古部李永锋撰稿)
 樓主| 發表於 2010-4-11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稍查论坛没看到这个消息,故此谨呈。
原文还有陶瓷的图片没有在此贴出。
报告中对出土简的介绍极少,也不知此后这批简牍情况如何?
發表於 2010-4-11 12:20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分享,类似信息有过一个帖子,内容与此不同。请看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1795&fpage=2
 樓主| 發表於 2010-4-12 21:39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ls先生,那个信息更好:看到简了,哈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4 20:07 , Processed in 0.03843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