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151|回復: 4

[原创] 从文字上论武威汉简《仪礼》的抄写年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0-14 20: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拙文首發於: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 ... ;amp;extra=page%3D1


         

                                                        從文字上論武威漢簡《儀禮》的抄寫年代



             《儀禮》漢簡 1959年7月出土于甘肅武威磨嘴子6號墓。計有《儀禮》簡469枚,其他日忌雜占簡11枚。《儀禮》簡分三種:甲本木簡398枚,每枚長55.5~56釐米,寬0.75釐米,包括《士相見》、《服傳》、《特牲》、《少牢》、《有司》、《燕禮》、《泰射》7篇。乙本木簡37枚,每枚長50.05釐米、寬0.5釐米,內容僅《服傳》一篇。丙本竹簡34枚,每枚長56.5釐米、寬0.9釐米,內容僅《喪服》一篇。《儀禮》簡除《服傳》外,略與今本《經》文相同,專家介紹以爲武威漢簡《儀禮》抄寫年代當在西漢晚期,下限為漢成帝河平年間。甲、乙本《服傳》為《喪服》單傳,或說宗于秦始皇焚書前之古文本;丙本《喪服》為單經,未附《傳》文,宗于昭、宣之世夏侯勝、蕭望之傳授的《喪服經》別行之學。表明西漢時《經》文和《傳》文各自單獨成書,分別流傳,有異于後世的《經》、《傳》合編。漢簡《儀禮》是迄今所見《儀禮》一書的最古寫本,是《經》學研究的重要資料,在版本校勘上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張煥君、刁小龍二位先生著《武威漢簡﹤儀禮﹥整理與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一書第3頁“簡本的抄寫年代”言:“陳夢家在《武威漢簡•敘論》中提出,簡本《儀禮》九篇的性質都是抄本,它們經過不同書手鈔寫,所以一篇中的行款、書法也有差異。而且因爲這些鈔本是墓主生前誦習教授所用,故有刊削改寫之迹,有鉤識刪點之記,有一篇三本之並存。根據墓中發現的王莽時的泉布,以及同墓出土的日忌木簡背面主人所寫‘河平’年號,陳夢家推斷墓中當在漢成帝時,其亡故應在王莽之前。據此,他推定木簡甲、乙本是屬於西漢晚期鈔本,約當成帝前後。其所依據的原本,約在昭、宣之世。丙本《喪服》年代較早,乙本或者稍早於甲本。陳氏的這一推定所依據的除了漢簡本身,還有一個假定:簡本的家法是慶氏本。而慶氏是漢宣帝時人,所以簡本的年代自然在宣帝之後。陳邦懷在《讀武威漢簡》一文中,也認爲三本之中丙本《喪服》未附《傳》文,故而年代最早,這種說法較爲可信,但對甲本鈔寫於成帝前後則表示懷疑。他認爲既然墓中出現了王莽的‘大泉五十’的貨幣,就可已推斷甲本是王莽時代鈔寫的。爲證實這個論斷,他又舉證兩條文字方面的材料,簡本中‘四’、‘七’兩字的寫法,與王莽時期的文字習慣完全相同,卻不同於西漢的寫法。在該文的編者按中,又補充證明,在敦煌漢簡和居延漢簡中,凡王莽時代此二字的寫法都與甲本相同,以漢簡證漢簡,說服力更強。”

      

             龖案:是說非也!若陳邦懷先生之說成立,豈不是說含“亖、桼”兩字的文物皆爲王莽時期的了!而入土下葬之年就是鈔寫之年更加無稽,如那個傳說唐高宗李世民隨葬的“蘭亭序”也就是唐初鈔本而與王羲之都不相關了嗎!!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4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接前文:

      案:武威漢簡竹簡丙本廿九簡首二字“他邦”作“它國”:

     現行本《喪服》:“兄弟皆在他邦加一等不及知父母與兄弟居加一等”,丙本“兄弟皆在  廿八  它國駕一等不及知父母與兄弟居駕一等”,乙本“不及知父母與兄弟居加一等”,甲本“不及知父母  五十桼  與兄弟居加一等”,鄭《注》:“皆在他邦,謂行仕出遊,若辟仇。不及知父母,父母早卒。”

      另現行本《士相見》:“若他邦之人則使擯者還其贄曰寡君使某還贄賓對曰君不有其外臣臣不敢辭再拜稽首受”, 武威漢簡:“如它國之人則使擯者 九   還其墊賓 曰君不有其外臣臣不敢辤再拜稽首受●”。

     龖案:《士虞記》“他用剛日”,鄭《注》:“今文‘他’爲‘它’。”“邦”,漢高祖劉邦諱。荀悦曰:“諱邦字季,邦之字曰國。”此是武威漢簡鈔寫在劉邦即位當政以後的證據!

接上文:

     不避“啓”之諱:竹簡甲本《少牢》廿二簡“啟會佐食啟會蓋二以重設于敦南”作“啟會佐食啟會二以重設于敦南”。

     現行本《少牢》:“祝酌奠遂命佐食啟會佐食啟會蓋二以重設于敦南”,“祝酌鄭遂命佐食二十一背啟會佐食啟會二以重設于敦南”,恢復碑“祝酌鄭遂命佐食開會佐食開會二以重設于敦南”。鄭《注》:“酌奠,酌酒為神奠之,後酌者,酒尊,要成也。案:“奠、啟”武威漢簡本皆作“鄭、 ”。現行本第二個“會”字下有“蓋”字,陳夢家先生《校記》云:“簡剜去而忘補寫,遂成空白。”龖案:此當是書手誤抄寫而入正文,當是墓主閱讀或傳習時發覺後而剜去者。漢石經大戴本“啓”當作“開”,《士昬禮》鄭玄《注》:“今文啟作開,”孝景帝(劉啟)高帝孫B.C.156-- B.C.141在位,荀悅曰:“諱啟之字曰開。”

              (說明武威漢簡本“啟”之右從“刂”而不從“夊”,此字貼不上。)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4 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接上文:

      
      不避“徹”之諱:見木簡甲本《有司》首簡現行本“有司徹”,漢簡本:“有司徹”,鄭《注》:“徹室中之饋及祝佐食之俎。卿大夫既祭而賓尸,禮崇也。賓尸則不設饌西北隅,以此薦俎之陳有祭象,而亦足以厭飫神。天子諸侯,明日祭於祊而繹。《春秋傳》曰:‘辛巳,有事於大廟,仲遂卒於垂。壬午,猶繹’是也。《爾雅》曰:‘繹,又祭也。’”《釋文》:“有司徹,直列反,字又作撤。”龖案:孝武帝(劉徹)高帝四世孫B.C.140-- B.C.87在位,荀悅曰:“諱徹之字曰通。”現傳本是古本當不諱此“徹”,而武威漢簡本亦不諱是字!


     不避“弗”之諱:見木簡甲本第10簡“不敢殊”作“弗敢殊”。

     現行本《喪服》:“傳曰繼母何以如母繼母之配父與因母同故孝子不敢殊也”,乙本“繼母何以如母也繼母之配父與因母同故孝子弗敢殊也”,甲本“繼母何以如母    九  繼母之配父與因母同故孝子弗敢殊也”,鄭《注》:“因猶親也。”龖案:孝昭帝(劉弗陵)高帝五世孫B.C.86-- B.C.74在位,荀悅曰:“諱弗之字曰不。”漢石經大戴本當諱“弗”爲“不”!《士昬禮》鄭《注》:“今文弗為不”可爲其旁證。


         從上所述可知武威漢簡本《儀禮》應當鈔寫在B.C.206至B.C.156這五十年之間!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4 20:51 | 顯示全部樓層
補說:

       關於《易經》諸本鈔寫年代:阜《易》第30號簡存“不吉•上六大君有命啓邦囗  (30)”,阜《易》“啓邦”,帛書作“啓國”,今本作“開國”,阜《易》沒有避漢高祖劉邦諱,帛書避劉邦諱,改“邦”爲“國”,今本又避漢景帝劉啓諱,改“啓”爲“開”。龖案:從文物出土發掘報告來看阜《易》入土下葬於B.C.165年,而帛《易》入土下葬在B.C.168年早夏矦竈下葬三年,但“書”鈔寫前後與此無關!!!


      又現行本《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丙本:“喪服斬衰常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屢者”,乙本:“○斬衰常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屢者”,甲本“▇斬衰常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屢者”,恢復碑:第2行“喪服斬衰常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屢者” 第32行“▇斬衰常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屢者”。案:阜陽漢簡《周易•噬嗑》“初九屢校烕止(98)”,漢熹平石經《周易》梁丘賀本見《集存》圖版三五之234作“初九屨校烕止”,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易》作“句”,帛《繫》作“構”,宋本、《集解》本與石經梁丘賀本相同皆作“屨”。則漢時分作“屢、句、構、屨”,石經碑後或有此字《校記》。與阜《易》相同作“屢”!由是可知阜陽漢簡《周易》早於帛《易》更早於現行本爲漢前“不焚燒禁毀”之書。類此亦可間接證明武威漢簡本的稍早寫本來源。
   
             -----------------------------------
                      ------------------------------------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4 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對、  ”和“尊、鄭”來說!

             古文“對”字顯示不出,詳下圖版並摹寫的《追敦》文中的“對”、“尊”二字!


            
      武威漢簡《士相見禮》首簡:“主人對曰某子以命命某見吾子又辱請吾子之就家某將走見賓對曰某   一”

      《說文》:“ 對,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對,對或从士。漢文帝以爲責對而爲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从士也。”龖案:由此“對”作“ ”,後文亦有存作“對”者!武威漢簡“   、對”混出,知武威簡本當有承自漢文帝前本是也。

            武威漢簡《士相見禮》第6簡:““賓入奠贄再拜主人荅壹拜”,“賓入鄭墊再拜主人 六  合壹拜”。沈文倬先生言:“‘奠’之作‘鄭’,猶‘豐’之作‘酆’,‘會’之作‘鄶’,‘成’之作‘郕’,俱以假作邑名而後加形旁耳。‘土奠’字字書不見,加土旁與邑旁亦相近。”案:秦簡本《歸藏•奠母經》之“奠”即作“鄭”,長沙出土馬王堆帛《繫》“天尊地卑”中“尊”作“奠”。

         從高明、塗白奎編著的《古文字類編(增訂本)》中就可看出“對、尊”二字的年代   詳下圖版:

              龖案:參考太史公書《儒林列傳》所言:“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武威漢簡中的“對、尊”字乃是漢初鈔《經》書者不經意間或漢初《經》書未定本前的“古文”遺留
1.jpg
對.jpg
11.jpg
尊字.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17 00:51 , Processed in 0.0389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