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093|回復: 4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书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26 04: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史杰鹏先生在国家语委主办的《语言文字报》2010年第42期发表了关于《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十种)的书评,以下是书评全文(网络链接http://218.249.7.36/more.asp?infoid=815):


楚国文字和文化研究结硕果——读《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十种)(第510期)
史杰鹏
    “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这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主持的,立项时间为2003年年底。如今七年过去了,项目研究已经硕果累累,他们将成果交付武汉大学出版社,今年出版了一套十本的研究著作,总标题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
    这套研究丛书的著者十人,多为学识精湛的中青年学者,有的已经是教授,在楚简这个领域研究了二十多年,可谓厚积薄发。我拿到书之后,一本一本地读下去,作为一个同道中人,不时被作者精湛的考证成果所慑服。读完之后,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考据严谨,论证详赡。这是我对整套书中大部分著述的感受。比如宋华强先生的《新蔡葛陵楚简初探》,名为“初探”,实际上所有的章节都挖掘很深,既有对残简的拼合,又有对简中反映的文化制度的考辨,还有对具体字词形、音、义、三方面的考证,显然作者具有较深的古文献知识和古汉语修养。另外如吴良宝先生的《战国楚简地名辑证》,将楚简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全部搜集,并一一加以考察论证。凡是作者自己对其中地名在形、音、义,或者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任何一点不能惬心者,都不妄加判断,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其次,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就单本来说,陈伟先生的《新出楚简研读》,所囊括的楚简研究范围,上至包山楚简,下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所有出土的竹简几乎一网打尽。内容则涉及历史地理、祭祷卜筮等典章制度、信仰民俗、儒道诸子思想、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另外,就整套丛书而言,这种内容的广博还体现在研究范围方面。再广博的学者,也会有自己更专精的一块领地,体现在这套丛书中,情况亦然。肖毅先生的《楚简文字研究》是一部专门研究楚简文字形体的著作,全书以构形规律、特殊构件、地域标志几方面来分析楚简字形,不放过任何一条细微的笔画。李明晓先生的《战国楚简语法研究》则是一部专门研究楚简语法的专著,该书全面分析了迄今为止公布了的楚简的词法和句法。
    第三,海量的文献信息轰炸。我之所以用“文献信息轰炸”这个比较现代的词,是因为这点确实给了我震惊。丁四新先生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应该是当前竹简本《老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采取章句解经的方式,对每条简文进行细致入微的解释分析,并疏通其大意。虞万里先生的《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厚厚近600页,研究涉及文字音义、错简编联、思想文化、成书年代等方面,每个论述章节均旁征博引,给人以海量的信息轰炸。读这本书的人,就算不认同作者的某些具体观点,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相关文献,免去自己的翻检查找之劳。这是我对之最深刻的感受。
    除了上面所述,晏昌贵先生的《巫鬼与淫祠》、陈仁仁先生的《战国竹书〈周易〉研究》也颇有特色,但限于篇幅,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以上是我读这套丛书的心得,当然这套丛书并非十全十美。上列诸书中有些具体的考证,我认为还存在证据不充足的方面,还有的部分,我自己也向来有些不同的看法,以后若有机会,将一一写出,向他们请教。总之,学术研究的道路是艰辛的,每一点进步背后都有学者们的巨大努力。作为同道中人,我深知其甘苦,最后谨在此向陈伟先生为首的研究团体致敬!

發表於 2010-11-26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也有研究生針對《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十四種》作校勘、補正的工作。但要作得出色並不容易。
發表於 2010-11-26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1楼(海天遊蹤) 的帖子

海天兄说的是是“十四种”,楼主的帖子在评“研究十种”,我有时候听其他老师说也常把这两套书搞混了。
發表於 2010-11-28 14:21 | 顯示全部樓層
ljltom兄,十四种是一本書,“研究十种”是10本書,這要搞混比較難吧
發表於 2010-11-29 12:2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自己老犯迷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3-28 21:21 , Processed in 0.03594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