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蚊首

出土文獻從“孚”聲之字“安定”義的來源臆測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6-8-6 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天瑞》有一段話:
    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列子曰:“虛者无貴也。”子列子曰: “非其名也,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 事之破䃣,而後有舞仁義者,弗能復也。”
“非其名也,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與廖名春先生所說《易》《無妄》卦辭“其非復/定,有眚,不利有攸往”很相似,“非其名”就是“妄”進。後面的“事之破䃣,而後有舞仁義者,弗能復也”,“復”理解為“復返”當然不影響文意,不過聯繫前面的話,“復”似更可能就是安、定,即“靜”“虛”“得其居”。
“事之破䃣,而後有舞仁義者,弗能復也”,可不可理解是以“仁義”來“復”?這讓我們想到陳劍先生討論過的一個問題(《讀馬王堆簡帛零札》,《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修訂研討會論文,17—19頁),其說解釋幾種異文、文意照顧周詳,幾乎看不出什麼破綻。
    “仁義所以自爲也,非所以爲人也。自復之術,非進取之道也”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爲也,非所以爲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
    “臣以爲廉不與身俱達,義不與生俱立。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下文皆作“自憂”
說“仁義”是“自復/覆/完/憂”的道術。不過,如果認為與《列子》說“仁義”可以“復”能聯繫的話,或許就可依據帛書作“復”來理解,“復”即安定、安守(本份),那麼原整理者說“自復是保守守舊”就還是有道理在的。這樣,“憂”是“复/復”之誤字,“完”可能也是“安”的誤字。 姑妄言之
 樓主| 發表於 2016-8-6 01:27 | 顯示全部樓層
像這種模棱兩可的“復”很多,如《焦氏易林》“日以困急,不能自復”、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故一昔(夕)不臥,百日不復”、《日月風雨雲氣占》“七月而戰諸歲交之日,雨而(濡)墻,夜三版而淳,遝五版黃危,謀至交日復”(149頁),似言安定、安寧(“百日不復”或解為恢復,當然通)
 樓主| 發表於 2016-8-6 01:49 | 顯示全部樓層
《恒先》是一篇非常難懂的哲學著作,涉及到不少概念,其中就出現好幾個“復”,不排除個別是需要往安定、安靜方面考慮的。太不熟悉其中哲理,不多言。簡11“舉天下之為也,無夜(舍)也,無與也,而能自為也”,與前說《列子·天瑞》“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之“取也與也”比較,“取”與“舍”、“與”與“不與”正相對

“紫竹道人”先生說“孚”由“復”分化來,可信。不過說到底,它其實也還是由“復”的“返”義而來(像前面說“復”理解為安守、保守,與“信”也比較近了,“保”就有信任的意思,總之殊途同歸),敦煌卷子以“反復/返復”表示誠實、誠信,“言而可返、言而可復”就是踐言,就是堅守諾言,就是信。對此,曾良先生有比較具體的解釋,可以參看。(曾良:《敦煌文獻字義通釋》,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39頁。)  8月19日補記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5 22:04 , Processed in 0.0335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