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白鬍芝

讀《魯久次問數于陳起》筆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1-4 03: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讀《魯久次問數于陳起》筆記
2_18884_0862a2cf28bab79.png
2.png
發表於 2015-11-2 08:55 | 顯示全部樓層
  “脾(髀)”,整理者解釋為大腿。今按:此處“股”、“脾(髀)”連言,宜將“股”解為大腿,“脾(髀)”則應當是指髖骨。證據有三:   一、《禮記·祭統》:“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牟,三國之股肱,邯鄲之肩髀。”從文法上看,“髀”與“肩”、“股”與“肱”對應。“股”與“肱”一指大腿、一指大臂,位置上下對應,形狀特徵也很相似。參照這一對耦,那麼,顯然,“髀”理解為髖骨,與肩最能對應。   二、《新書·制不定》:“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所剥割,皆象理也。然至髖髀之所,非斤則斧矣。”這是說在“髖髀”處則無法按照自然的紋理來解牛,要動刀斧來剁砍,可見“髖髀”處是糾結的所在。按照故訓將“髀”解為股骨,與此不合,解為髖骨則相合。那麼,“髖髀”便是同義複詞,此種文法早期文獻常見,無需贅述。   三、《說文·骨部》:“髀,股也。”段注:“各本無‘外’,今依《爾雅音義》、《文選·七命》注、玄應書、《太平禦覽》補。”可見《說文》本作“股外”。所謂“股外”,可能是指大腿骨頂端之上兩邊的髖骨。
發表於 2015-11-2 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另小商一字之隶定:
1.png
發表於 2015-11-2 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04-136:道(導)頭到足,百體各有笥(司)殹(也),是故百體之痈,其瘳與死各有數。
  

  痈,整理者未解釋,對“是故百體之痈,其瘳與死各有數”的譯文作“因此人體各部位的疾病究竟能否治癒還是導致死亡都有其‘數’”。這是將“痈”理解為疾病,不過先秦秦漢文字中似無“痈”字,現在所用的“痈”字是“癰”的簡化字。也就是說,將“痈”理解為疾病,没有根據。

  今按:“痈”似當讀為“痛”,上古从“用”聲的字常與从“甬”聲的字通用。“是故百體之痈(痛),其瘳與死各有數”,“瘳”、“死”為病痛的兩種相反的結果。
發表於 2015-11-2 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睡虎地77號漢墓所出書籍簡有“面居三寸”之語,其中“居”字,其具體訓解頗有分歧。筆者理解,“面居三寸”的“居”並不一定像“指長二尺”那樣,是長或寬廣之意。枚乘《七發》“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注:“大宅,未詳。”余氏《音義》云:“梁丘子《黃庭經注》:‘面為靈宅,一名天宅,以眉目口之所居,故為宅。’”我們知道,宅、居同意,“面居”即指耳、目、口、鼻等器官之所宅居,推測“居”也可像“宅”那樣代指面,如此則“面居”就是複語。研究者曾引到《御覽》“長七尺,面居三尺,廣三寸,鼻目取具”,“面居三寸”後有“鼻目取具”,則“面居三寸”自是說臉面雖褊小、促縮,但鼻、目等器官都完備無缺。這一理解,正跟“天宅”的“宅”能指面部的得義之由相吻合。 【“居”可能就當是局促之局,聚、小之意,且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马王堆簡帛就有“”字,不借他字為之,所以以下的推測不可信,蔡偉先生訓“長”的說法仍屬最優。16年5月2日補記】
    由此,筆者不禁對北大漢簡《妄稽》“臂[月/夭]八寸”的“[月/夭]”是否一定是長之類意思也有了懷疑。按“[月/夭]”從“肉”,頗疑是指與臂相關的某一部位,而非研究者所說是長之意。竊以為,“[月/夭]”或當讀為“臑”。從古音上說,上古音“臑”屬侯部,“[月/夭]”從“夭”得聲,屬宵部,宵、侯旁轉(如“襖”、“袄”之異體即“襦”)。“臑”,《唐韻》“那到切”,《集韻》“乃到切”,上古音屬日紐,“夭”屬影紐,影、日二紐關係密切(參看王志平、孟蓬生、張潔等先生著《出土文獻與先秦兩漢方言地理》第五章第二節“影、日(泥)相通的實例及其音理解釋——‘辸’讀為‘應’補證”)。從詞義上說,“臑”也是指臂,但有臂上、臂下異說。且“臑”指臂時,用於禽獸,未曾見用於人者。《史記•龜策列傳》“取前足臑骨穿佩之”,裴駰《集解》因徐廣曰:“臑,臂。”《儀禮•特牲餽食禮記》“臂臑”,胡培翚《正義》引《禮經釋例•釋牲上》曰:“臂下稱之臑。”《說文通訓定聲》:“臑,臂上也。羊豕曰臂,在人曰肱。”此處用在妄稽身上,大概是跟妄稽形貌怪誕有關,故用“臑”是可以理解的。如此,則這句話當講“臂臑”有八寸,但“臂臑”下的手指卻長二尺,用臂、指長短之極不協調,以狀其形體怪誕。
    以上是本人以前所作筆記的刪節。今得北大秦簡《鲁久次問數於陳起》04-147“手、臂、肘、臑、耳、目、鼻、口、頸、項”等語,知“臑”也可用於人身。“臑”這個詞在北大漢簡《妄稽》中用“[月/夭]”表示,可看作是改換聲符的異體字。

    漢簡《妄稽》的“[月/夭]”是否如此理解,我們並不十分肯定。趁此貼出質諸同好
發表於 2015-11-3 02:41 | 顯示全部樓層
簡04-132:
  色契羨杼

《初讀》解釋“色契羨杼”云:“‘色’讀為‘絕’,義為‘斷’。‘契’義為‘契刻’。‘羨’有‘多餘’之義,此處指木料上多餘的部分,是‘絕’的賓語。‘杼’本義為織布之梭,引申為尖的東西,此處指尖狀的木構件,是‘契’的賓語。”  王寧先生認為:“羨作動詞用,加長、延長之意。‘杼’與‘羨’對舉,可能是削短之意。”

今按:“色”讀為“絕”似可商榷。傳世工具書中“絕”不从“色”聲,出土文獻中也未見“色”用為“絕”的例子。

“羨”似當讀為“延”。《說文》:“㳄,慕欲口液也。”段注:“郭注《爾雅》作唌。”《玉篇·㳄部》:“㳄,亦作涎。”“羨”从“㳄”聲(張舜徽《約注》),故可與“延”通假。
發表於 2015-11-4 00:34 | 顯示全部樓層
和攻(功)度事,無事見(視)土剛楘(柔)黑白、黃赤、蓁厲(箂)、津如(洳)、立(粒)石之地,各有所宜,非數無以知之。   (簡04-153 — 04-154)

蓁厲,整理者“厲”通“箂”,并训爲“草木茂盛”。
按:蓁厲,或当与前文所列“剛-柔”、“黑-白”、“黃-赤”是相對的格式。“厲”,与“癘”通,可理解为疾病、缺乏生机。

“津如”,整理者将“如”读为“洳”,并认为“津洳”指低洼潮湿之地。
按: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十三篇》《孙膑兵法》有“津如”、“氵+籍 洳”,传世典籍中亦多见“沮洳”,均有 低洼潮湿之意。综合来看,所谓“津如”当与“沮洳”相关,可表示与“粒石之地”相反的土地类型。
發表於 2015-11-4 07:36 | 顯示全部樓層

讀《魯久次問數于陳起》筆記

此为暮四郎(黄杰先生)2015年11月2日9时发布的帖子,刚才在合并的时候操作失误,現尝试恢复。抱歉了。
2_18884_0862a2cf28bab79.png
 樓主| 發表於 2015-11-4 07:56 | 顯示全部樓層

讀《魯久次問數于陳起》臆説三則

不成熟的三則意見,純屬湊熱鬧~
1.png
2.png
發表於 2015-11-8 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个“度池”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度阤”,“阤”是斜面、斜,和“曲”词义可以并列,“度”和“按”(窃以为“岸”可以读为“按”,典籍“晏”与“旰”通)似乎都是丈量、测算的意思。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3-29 23:14 , Processed in 0.041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