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清華簡十四《兩中》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2-6 23:15 | 顯示全部樓層
    【9】簡67:乃[亡示]〈祚〉之于門右
    原注:祚,同“胙”,酬報。《左傳》襄公十四年“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師保萬民,世胙大師,以表東海”,杜注:“胙,報也。”
    原整理報告將“[亡示]”字看作“祚”之誤字。如此理解簡文,似乎不大通順。

    今按:我們懷疑,此“[亡示]”字當讀爲“[示蕪]”,也就是清華簡《赤鳩》篇“夏后有疾,將[示蕪]楚”之“[示蕪]”,爲祭禱用詞。
發表於 2025-2-8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10】《兩中》篇所謂的“𠂔/來”字?
    本篇三見此字,原整理報告釋爲“𠂔”,讀爲“次”,至。一説爲“[未攵厂](釐)”字之省,讀爲“來”。賈連翔先生認爲:此字或為“來”之異體。

    今按:兩種釋讀意見,好像都可以讀通簡文。然戰國楚簡中的“𠂔”字與此字形有差距,且釋爲“𠂔”讀爲“次”於簡文辭例並非密合。至於讀爲“來”,字形上差距更大,且本篇有明確用爲“來”之字,寫作“[來止]”形。
    我們懷疑,此字當是戰國簡文“差”字之上部,據《説文》對“差”字的分析,則可將此字釋爲“垂”字。
    “垂”字在古漢語中有一種作爲敬語的用法,多用於尊稱長輩、上級對自己的某種行動,引申而有“賜予”之義。
    因簡文後兩例,皆是對上帝而言,故用“垂”字以示尊敬。第九簡首例“垂”字,頗疑當連下“會[䋣言]”讀,是“垂下”之義,“會[䋣言]”是某種具體的物品?當然,“垂”字不連下讀,直接將“垂”訓爲“下”,似乎也能講通,但類似文例找不到,恐不可從?
發表於 2025-2-8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11】簡51-52:“斯”字當連下讀
   后,女(汝)齋是【五一】日【質部】,斯是胃(謂)共(恭)天【真部】。亓(其)才(在)命大吉【質部】,是胃(謂)考終于年【真部】。
   原注:斯,語氣詞。一説“斯”屬下讀,作連詞,相當於“則”。

   今按:“斯”屬下讀才對,不當連上讀。如此,“日”“吉”皆是質部,天、年爲韻,真部。簡文諧韻,屬於交韻。“斯”連上讀則失韻。
   又及,“女”似當讀爲“如”,“后”後面的逗號可以去掉。
發表於 2025-2-8 23:30 | 顯示全部樓層
    【12】《兩中》篇的思想主旨和成篇背景
   
   《兩中》篇似是楚人根據當時流傳下來的古史材料進行重新加工創造的產物。所謂“兩中”的“中”,當是“中央政權”的具象化,“兩中”是擬托的人物。本篇的內容,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宣揚“君權神授”,即夏后啟統治天下的權柄是上帝授予的,充滿了“神道設教”的色彩。然結合戰國時期楚人的思想觀念,就可以發現,本篇簡文的思想主旨,更有可能是戰國時代甚至更早期的楚人在對自己的“蠻夷”身份進行“重構”,也就是將楚民族和中原王朝扯上關係。屈原《離騷》開篇:“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對比簡文説夏后啟是“高陽之孫,而禹之元子”,其思想背景應該是一致的。
發表於 2025-2-14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13】簡9:皆垂會(繪)[䋣言](鞶)

   今按:設若上面對“垂”與“會[䋣言]”的推測不誤,頗懷疑“會[䋣言]”當讀爲“繪鞶”。“繪”謂五綵織繡的花紋,“鞶”是古人束衣之大帶。段注“鞶”字云:“按《小雅》‘垂帶而厲’,箋云:‘而亦如也。而厲,如鞶厲也。鞶必垂厲以爲飾。厲字當作裂。’說與《禮記》注同,而毛傳云:‘厲,帶之垂者。’”古人之衣帶必有垂下部分,“垂鞶(帶)”可以成辭。
   如此,簡文“皆垂會[䋣言]”當讀爲“皆垂繪鞶”。“繪鞶”大概是用來指代當時正式的官服。簡文“百神皆垂會(繪)[䋣言](鞶)”當是謂諸神靈都身著飾有五綵織繡花紋的命服。

   這樣讀簡文,可見也是諧韻的:……百神皆垂會(繪)[䋣言](鞶)【元部】,而格于玄天【真部】。真、元合韻。
發表於 2025-2-14 13:30 | 顯示全部樓層
   【14】簡16:秫從五商(章)

   今按:“秫從五商”之“秫”,直接讀爲“遂”,訓爲“順”,即可講通簡文。“遂”訓爲“順”,乃典籍常訓。
發表於 2025-2-18 13:20 | 顯示全部樓層
    【15】簡5:[女女](奻)
    原整理報告將此字看作“妟”之訛誤。

    今按:《説文》有“奻”字,且楚系古璽中也有“[女女]”字(參見《古璽印圖典》2844),故此“[女女]”字更有可能並非誤字。若據今傳本《説文》對“奻”字的注音,此字當是泥紐元部字,在簡文中具體含義待考。
    又,頗疑此句簡文當句讀爲:啟乃訓(順)美義(儀),奻循(?)環,……
發表於 2025-3-1 16:10 | 顯示全部樓層
    【15】補:簡5:啟乃訓(慎)美義(儀),奻(謹)循環,弍(二)拜旨(稽)首,乃言曰:……

    今按:懷疑此句當讀爲:啟乃訓(慎)美義(儀),奻(謹)循環,弍(二)拜旨(稽)首,乃言曰:……
    “訓(慎)美義(儀)”謂夏后啟慎重對待迎接兩中的美善禮儀。《書•舜典》“慎徽五典”,“慎徽”頗疑即簡文“訓(慎)美”。
    楚系古璽中从“阜”从“[女女]”之字,若據泥紐元部字之讀音,頗疑當讀爲“陾”。在簡文中或可讀爲“謹”。“循”謂禮容中的旋繞往來。“環”謂禮容中的周還(旋)、折還(旋)。
    “奻(謹)循環”,即是説夏后啟恭謹地按照禮節程式來迎接兩中。
發表於 2025-3-1 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10】補:簡73:民驟傷耳目,是謂不章,其祟大[止戈日](歲)與彼[宀垂](垂)光。
    前面my9082先生已經指出,所謂“罙(深)”字,與《字形表》157頁原釋“妹”之右旁是很相似的,也見於《舉治王天下》簡14(第24樓發言)。

    今按:此字似亦當釋“[宀垂]”,讀爲“垂”。“垂光”爲古成語,見於先秦典籍,本義謂光芒俯射,喻指普施恩澤。如《尉繚子•治本》:“所謂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敘,四曰無敵,此天子之事也。”
    上博(九)《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篇簡14“黃帝倕(垂)光”,簡文解釋爲黃帝普施恩澤,與前後文意適相符合。
發表於 2025-3-1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16】簡68:司[虎虎](禍)
    原注:即“司禍”,楚祭禱簡作“司禍”(包山簡二一三、二一五)。

    今按:此字讀爲“禍”,可信。字形分析上,此字當是“化”之聲化字(前面已有學者指出與“化”有關,即“化”的異體——98#)。也即,古人有意識地將“化”字的正、倒二“人”形,改成正、倒二“虎”形,讓“虎”承擔聲符的功能。“虎”“化”古音接近,猶春秋魯國“陽虎”即“陽貨”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4-30 22:04 , Processed in 0.0422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