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清華簡十四《兩中》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3-20 14:09 | 顯示全部樓層
    【27】補:《兩中》篇首句:夏后奠卣(州)
    《廣雅•釋詁》:“州,國也。”
    ——據此,簡文“奠卣(州)”意即“定國”。
    《禮記•王制》:“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州有伯。”
    ——《兩中》簡10:“吾以爲百眚(姓)白(伯)。”州之長稱“伯”,簡文與傳世典籍用詞也一致。
發表於 2025-3-21 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28】《兩中》篇多見的“𣳸(凶)”字?
    本篇八見从“水”从“兇”之字,原整理者皆讀爲“凶”。
    其中二例(簡71~72、簡73~74),作爲韻腳字,原注又指出:據本節押韻規律,此句 [氵兇](凶)、風當押韻,但二字分屬東、侵二部,其韻不諧。——據此,學者或以爲疑。

    今按:“風”字古音固然屬於侵部,然中古時期已轉入東韻。且古音學界既有東、冬不分之説,又有冬、侵不分之説。故此處簡文原本就是押韻的,或者説是東侵合韻,似無所謂“其韻不諧”?
    簡文三見“凶于”文例,疑其同於《尚書•洪範》:“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
    據最新消息,在荊州秦家嘴墓地出土的楚簡中,也有《兩中》篇。期待早些見到此新出的對讀本,以廓清諸多疑問……
發表於 2025-3-23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29】:簡73:民驟傷耳目,是謂不章,其祟大[止戈日](彗?)與彼[宀垂](垂)光。
“[止戈日]”字,上my9082先生已指出:相關字形見於《昭王與龔之脽》簡9、《五紀》簡90、本輯《成后》簡7等。(注:本輯《成后》簡7實不从“日”。)

    今按:若此字與《五紀》簡90確實爲同一字,則本簡之字左下部所从或可看作是“日”之訛寫?
    《五紀》簡90之字,原整理者采用學界將《昭王與龔之脽》簡9之字釋讀爲“暴(曝)”之說,讀爲“標”或“表”,解釋爲標識、標記之義。我們已將《五紀》簡90之字改讀爲“衛”。
    在本簡中,我們懷疑此“[止戈日]”字仍當釋爲“衛”,讀爲“彗”。“大彗”即大彗星(也即今所謂的哈雷彗星)。
    古代典籍有“大彗”之名。如《乙巳占》:“大彗干犯五帝座,王者亡,子孫不昌。”《天文要錄存》“甘德曰:赤大彗星,長五丈,貫天津,不出三年,堯帝崩,民流亡。”《大唐開元占經》:“又大彗茀干犯座星,王者亡,子孫不昌。”《天原發微》:“又有大彗者在焉。”《漢書•谷永傳》有“茀星耀光”之語,似與簡文“與彼[宀垂](垂)光”可以合觀?
發表於 2025-3-23 22:51 | 顯示全部樓層
    【30】簡27:天降庶考(巧)曰:紉[土弋](弋)隹(唯)厇(度),母(毋)高母(毋)下,母(毋)耑(短)母(毋)長。
    原整理者將“紉[土弋]”讀爲“仞式”,文義未作解釋。

    今按:“紉[土弋]”當讀爲“紉弋”,指將繩索繫於箭矢,用於弋射。《説文》:“紉,繟繩也。”即單股的細繩。弋,是繋繩於矢而射。“紉[土弋](弋)隹(唯)厇(度)”,即箭矢上繫有繩索的弋射,需要符合一定的法度規則,也就是要求弋射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包括弋射工具的製作技巧和弋射時具體的法度規則。
    箭矢上繫有繩索的弋射,主要用於活捉禽獸,需要很高的技巧,故簡文以之作爲“天降庶考(巧)”的典型。弋射飛禽時,箭矢需要正好經過飛禽前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故曰“母(毋)高母(毋)下”;箭矢上所繫的繩索,需要符合一定的標凖,太長或太短都不合用,故云“母(毋)耑(短)母(毋)長”。
發表於 2025-3-23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30】補:簡27:天降庶考(巧)曰:紉[土弋](弋)隹(唯)厇(度),母(毋)高母(毋)下,母(毋)耑(短)母(毋)長。

    “紉弋”一詞,猶古代典籍所謂“繳射”也。
發表於 2025-3-25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31】簡2:啟乃賓,[辵厸支](文)而𢼸(美)成(盛)。齋三日,乃……
    今按:簡文中“賓”後之字,疑是訛寫的字形,中間所謂的“支”可能就是“文”之訛誤?若如此,則簡文或當改讀爲:
    啟乃賓,[辵厸支](文)而𢼸(美)成(盛)。齋三日,乃……
    賓,原注謂“賓祭”。
    今按:此“賓”似當解釋爲啟以賓禮相待,迎接兩中。全句簡文或是説:啟以賓禮迎接兩中的降臨,禮節華美而隆盛。齋戒三天,啟於是……
    又,下文“(圭中)以賓于后所”,原注:賓,靠近。古書或作“濱”。
    今按:此句簡文似亦當解釋爲圭中作賓客于夏后之所。先秦典籍中“賓于”某人或某處的表述多見。
發表於 2025-3-25 23:19 | 顯示全部樓層
    【32】簡81:大造紀(其)兵,
    原整理者讀爲“大造紀兵”。

    今按:根據前後文例,此句或當讀爲“大造其兵”。
發表於 2025-3-26 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33】簡67-70:民族(驟)見[白木](樂-藥)言(愆)之灋(窆);飛車駱=(駱馬);民厶(私)見[辵殳](役-疫)之灋(窆);水[佸月](佸-澮);民則薁(奧)[宀彔]翟(濯)[活月](洩/泄),[亡又]=〈亡(無)又(有)〉不章,是胃(謂)忻(祈)翏(瘳)之尚(常)。

    今按:本節簡文,多有難解之處,今綜合諸位學者已有看法,試讀如上。如其中“[亡又]”爲“亡(無)又(有)”合文,從蔡偉先生之説。讀爲“疫”之説,學者前面也説過。
    “[白木]”字,竊以爲是“樂”字之省體,此處讀爲“藥”。言,讀爲“愆”,過錯,罪過。“藥愆”猶後世所謂“藥誤”也,即用藥錯誤(而導致的死亡)。
    《説文》:“窆,葬下棺也。从穴、乏聲。《周禮》曰:‘及窆執斧。’”即喪葬時將棺木葬入墓穴,引申指埋葬。“民族(驟)見[白木](樂-藥)言(愆)之灋(窆)”,謂民衆驟然遇見因用藥失誤而死亡之人埋葬下棺。
    飛車,原注:疑指騑車,四馬所駕之車。駱馬,白身黑鬣的馬。《詩•四牡》:“四牡騑騑,嘽嘽駱馬。”
    今按:典籍中的“騑”多是指馬匹而言,所引書證的“騑騑”當是形容詞,傳世典籍似無所謂“騑車”之辭?竊以爲“飛車”當如字讀,指疾駛如飛之車。
    “[辵殳](役-疫)之灋(窆)”,指因疾疫而死之人埋葬下棺。
    “水[佸月](佸)”,作爲神靈之名,同時和“司門”並列,疑讀爲“水澮”,指主管溝渠之神靈。
    “薁(奧)[宀彔]翟(濯)[活月](洩/泄)”:奧,室之西南隅,可泛指室內。[宀彔],糧倉。濯,洗滌。洩/泄,發散,洩露。“薁(奧)[宀彔]翟(濯)[活月](洩/泄)”,當是説室內、糧倉都要用水洗滌並且通風散氣。此句似當是指民衆遇到因疫病而死之人,故在自家所採取的各種消除疫病的措施。——由於疫病具有傳染性,故防備措施如此。
    據此,“亡(無)又(有)不章”句,頗疑是指家中所有物品都要拿出來進行露天曝曬?
    “忻(祈)翏(瘳)”,原讀爲“忻穆”,似無義可説?今試讀爲“祈瘳”,即祈求疾疫痊癒。“是胃(謂)忻(祈)翏(瘳)之尚(常)”,意即:這就是祈求疾疫痊癒的常法。
發表於 2025-3-26 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汗天山 於 2025-3-26 16:03 編輯

   
    【33】補:簡67-70:……;水[佸月](佸-澮);……
    古代瘟疫流行之時,流動的水渠當是一個重要的傳染途徑,故如此考慮。

    【上面王寧先生已經如此釋讀——“水活(澮)”蓋指溝渠之神;又,不求甚解先生已指出“役”當讀爲“病疫”的“疫”。】


發表於 2025-3-26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33】再補:簡70:民則闢微迵(通)[穴氐](窒)
    此句簡文,似是指打開幽微之處,讓有窒礙物的地方通風,也當是抵禦疾疫傳播的措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4-30 20:21 , Processed in 0.03421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