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用戶名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清華簡十四《兩中》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3-26 16:09 | 顯示全部樓層
    【33】三補:簡69:由(迪)我于皇
    簡文似是謂:引導我前往皇天上帝處?
發表於 2025-3-27 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31】補:簡2:啟乃賓,[辵厸支](文)而𢼸(美)成(盛)。齋三日,乃……
    賓,原注謂“賓祭”。

    今按:此注釋似可商?大概是受到甲骨文常見的“賓”祭的影響,故如此注釋。
    所謂“賓祭”,則歸於祭祀典禮,祭祀對象是虛幻的鬼神,在先秦五禮中屬於“吉禮”;而在《兩中》篇中,已經將中央政權具象化、人格化成爲兩位具體的人物“兩中”,夏后啟是與他們面對面打交道,則當是使用接待賓客之禮,故簡文此“賓”字當歸於先秦五禮中的“賓禮”。
發表於 2025-3-27 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34】簡12:隹(唯)休廌(俊)之用,而能爲下國王。
    原注:《史記•夏本紀》:“帝舜薦禹於天,爲嗣。”
   
    今按:據注文所引書證,原整理者似是原本將“廌”讀爲“薦”?而釋文中又採用了另一説,讀爲“俊”?
    二説似皆可通。然據下文“曰隹(唯)禾〈休〉若之用”,則釋文中讀爲“俊”似更通順?
發表於 2025-3-27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不過,根據上下文意,我們更懷疑,“休廌”當是下文“休若”之訛誤,“廌”與“若”起筆相同,整體筆勢結構也極爲近似,故存在訛混的可能性?
發表於 2025-3-27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35】簡81:邦家安寧,而大[告攵](造)紀(其)兵,是胃(謂)斀(瀆)金,邦或(國)不寧,羣兵其[尋攵](尋)。
    原注:斀,《説文》:“去陰之刑也。从攴,蜀聲。”簡文爲毀壞義,古書又作“椓”。

    今按:“斀”字似無“毀壞”義?且“毀壞”義用於簡文中似亦不通?
    “斀”當讀爲“瀆”,褻瀆,輕慢,濫用。“邦家安寧,而大[告攵](造)紀(其)兵”,在邦家安寧之時,大造兵器,擴充軍備,這就是褻瀆金屬原料,或者説濫用金屬原料,故謂之“斀(瀆)金”。
發表於 2025-3-27 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36】簡81:邦家安寧,而大[告攵](造)紀(其)兵,是胃(謂)斀(瀆)金,邦或(國)不寧,羣兵其[尋攵](深)。
    原注:[尋攵],讀爲「尋」,用、討。《國語•周語中》“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韋注:“尋,討也。”此句金、[尋攵](尋)爲韻,侵部。

    今按:據前文“幾至于城”,竊以爲此處的“[尋攵]”當讀爲“深”,謂群兵深入邦國境內。
發表於 2025-3-27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37】簡43:以正爲訽(句)
    原釋文將“訽”讀爲“詬”,似亦可講通簡文。

    今按:懷疑“訽”當讀爲“句”,句曲。《説文》:“句,曲也。”古璽印有“正行亡(無)曲”,可爲類比。
發表於 2025-3-28 08:13 | 顯示全部樓層
    【38】《兩中》篇中“兩中”手執之物的象徵意義
    《兩中》篇中“兩中”手執之物:玄珪(圭)、瑞玉,象徵維持政權需要文治手段(禮法制度);玄戉(鉞)、黃鈇(斧),象徵維持政權需要武治(暴力強制手段)。二者即所謂“剛克”“柔克”。
發表於 2025-4-1 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19】五補:《湯在啻門》簡9:𢟪(氣〉殺(衰)乃老
    今按:《湯在啻門》簡9“𢟪殺乃老”,據經典用字,當讀爲“氣衰乃老”。古代典籍中,“氣衰”與“老”連言習見。
發表於 2025-4-1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29】:補:簡73:民驟傷耳目,是謂不章,其祟大[止戈日](衛-彗?)與彼[宀垂](垂)光。
    原曾將《五紀》簡90之字改讀爲“衛”,簡文“衛躬唯度”比較好理解。
    今按:上博簡(六)《用曰》簡6:“凡龏(恭)人,非人是龏(恭),氒(厥)身是衛。”“衛”與“身”搭配,也可以作爲“衛躬”辭例之佐證。《説文》:“躳(躬),身也。”當然,具體文句中,各詞的根本含義有所差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21 02:58 , Processed in 0.03444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