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清華簡十四《兩中》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4-25 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43】簡71:夫庶民隹(唯)神,而不可齊(齋)[言丨](望),民之敬竆=(躬身)焉作。

    今按:據上博簡(五)《三德》簡1“弦望齊宿”,頗疑“齋望”乃“齋于望”之意,當連讀?
    又按:據下文民傷害軀體諸句,又疑簡文“民之敬竆=(躬身)”當連讀?
    又,有學生認爲“神”與“身”押韻,則“躬身”後似可斷開。如此處理簡文,似亦可行?然如此句讀,“焉作”單獨一句,簡文未免顯得支離?故此句簡文仍可斟酌。
發表於 2025-4-26 20:59 | 顯示全部樓層
    【30】再補:簡27:天降庶考(巧)曰:紉[土弋](弋)隹(唯)厇(度),母(毋)高母(毋)下,母(毋)耑(短)母(毋)長。
    清華簡(陸)《子儀》簡9:余[鬼心](畏)亓(其)[土弋](弋)而不[言千](信)

    今按:簡文讀爲“弋”之字,何故从“土”?推測或有兩種可能:
    一是,“弋”即橛杙之“杙”的本字,橛杙乃釘在地上的木橛子,故“[土弋](弋)”字从“土”,是表明“弋(杙)”施用之所在。
    二是,弋射之時,弋射之人常居於翳坎中,即在地面挖個土坑用於翳蔽自身。故“[土弋](弋)”字从“土”,是表明弋射活動與射者翳蔽自身的土坑有關。
    兩者相較,第二種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

    可爲佐證者,清華簡(陸)《子儀》簡9“余[鬼心](畏)亓(其)[土弋](弋)而不[言千](信)”,也出現“[土弋]”字。此句前面正有“鳥飛”“矰”“強弓”等詞語,故可推知此處的“[土弋]”字亦當讀爲“弋”,指弋射而言。
    兩篇簡文互參,頗疑“[土弋]”字在戰國楚簡文字中就是作爲“弋射”之“弋”的專字。
   
    關於弋射,叢文俊先生《弋射考》發明尤夥。其文云:
    《周易•小過•六五》“公弋取彼在穴”的“在穴”,“應指射者穿地爲穴,以爲防翳”。
    漆繪“后羿射日圖”,上圖射者居翳坎中,正作手御矰繳之形,其他弋射圖像都沒有畫出這個動作。以手御繳,可以適當地控制並調整矰矢的飛行方向,以保證達到足夠的高度和準確程度。弋射圖像中的繳都是結系於矰弋的中間或略偏上的位置,其原理與放風箏有點相通,但御繳的動作和技藝的水準都是在瞬間顯示出來的。
    弋射是一種難度很高的技藝,它不爲射中射深,故不用強弓;弋射要善於捕捉時機,自然以輕便的弱弓更爲理想。再則,弋者善於利用風和巧力,使繳達到一定高度,以纏縛飛禽。
    叢文的相關論述(“以手御繳,可以適當地控制並調整矰矢的飛行方向,以保證達到足夠的高度和準確程度”、“弋射是一種難度很高的技藝”、“弋射要善於捕捉時機”、“弋者善於利用風和巧力,使繳達到一定高度”),與簡文的記載(“天降庶考(巧)”、“母(毋)高母(毋)下”、“母(毋)耑(短)母(毋)長”),正可以相互印證。
發表於 2025-4-28 21: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汗天山 於 2025-4-28 21:21 編輯

    【30】三補:簡27:天降庶考(巧)曰:紉[土弋](弋)隹(唯)厇(度),母(毋)高母(毋)下,母(毋)耑(短)母(毋)長。
    清華簡(陸)《子儀》簡9:余[鬼心](畏)亓(其)[土弋](弋)而不[言千](紉),余隼(誰)思(使)于脅(協)之?

    今按:清華簡(陸)《子儀》簡9“余[鬼心](畏)亓(其)[土弋](弋)而不[言千]”句,前既將“[土弋]”字讀爲“弋”,指弋射。今據《兩中》篇“紉[土弋](弋)”一詞反推,則《子儀》篇之“[言千]”字,顯然當讀爲“紉”,指弋射時所使用的單股細繩。
    《子儀》篇“余[鬼心](畏)亓(其)[土弋](弋)而不[言千](紉),余隼(誰)思(使)于脅(協)之”一句,過去似無善解。今既據《兩中》篇“紉[土弋](弋)”一詞確定其中兩個關鍵字詞,則文意豁然。
    “余[鬼心](畏)亓(其)[土弋](弋)而不[言千](紉),余隼(誰)思(使)于脅(協)之”,秦穆公説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我擔心其人弋射之時沒有綁在箭矢上的單股細繩(因而無法進行弋射),我該派遣誰人前往協助他呢?秦穆公的這句話,顯然是雙關的修辭手法,利用“[言千](信)”和“紉”諧音,來表達自己隱藏的意思。簡文中的“亓(其)”,當是指代楚國國君。“不[言千](紉)”字面意思是沒有綁在箭矢上的單股細繩,隱含的意思其實是“不[言千](信)”,也即楚國國君不相信我秦國修好的誠意。秦穆公説這句話所隱含的言外之意是:我擔心楚國國君不相信我秦國希望與楚國講信修睦的誠意,故派遣子儀您回歸楚國,目的就是向楚國國君表明秦國與楚國修好的誠意,消除楚國國君對秦國的不信任。
    以上文意既定,則前面“莫往可=(兮何)以[宀貝](寘)言”句,似當是説:如果秦國這邊沒有人前往楚國,則無從向楚國國君進言(以講明秦國與楚國修好的誠意)。這句話是秦穆公向子儀強調其回歸楚國並向楚國國君講明秦國誠心修好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論語•顏淵》:“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仁”與“訒”諧音,孔子之語顯然具有聲訓的意味。
發表於 2025-4-28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寧 發表於 2025-1-5 12:17
簡17:會(合)△(德)好民,隹(唯)休隹(唯)悳(德)。
整理者:“△”,“直”字異體,讀為“德”。
...


簡22:獄訟[午+又](叢)起,必亟(極)民情:

[午+又]為錯迕、交迕、交錯義。交错义能引申为众多紛亂义。不妨釋為文獻中用過的“互起”。《史記》:“五勝輪環,三正互起”《後漢書》:“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

或者訓讀為“交(䢒)”。

讀成“叢”,語音不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4-30 15:39 , Processed in 0.03304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