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潘灯

荊州發布最早的楚簡“藥方”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5-10-16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艹滋]與前文均从草頭,同為植物名的可能性很大。從古音來看,茲與芷、芝、茨、茈的讀音都較近,在典籍中,茲與此、茲與次相通的例子也有。(參《古字通假會典》,第429頁)愚疑簡中二字可讀“菽茨”,是指豆和蒺藜。
 樓主| 發表於 2025-10-17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1.png
 樓主| 發表於 2025-10-17 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綜上,現把荊州三枚新披露藥方簡和字謎簡釋文重訂如下:
2.png

 樓主| 發表於 2025-10-25 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右簡.png
發表於 2025-10-29 23: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纯之 於 2025-10-29 23:15 編輯

一點不成熟的意見:
字謎簡第一則的謎底很可能是“鞄(鮑)”。《考工記》有“鮑(鞄)人”,掌治皮革。戰國時期“鞄”指皮匠的用例並不鮮見。《墨子·節用中》:“凡天下羣百工,輪、車、鞼、匏”,王念孫《讀書雜志》謂匏是鞄之借字;《非儒下》:“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然則今之鮑、函、車、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邪”,“鮑”亦是鞄人(皮匠)之意。又齊陶文有“𩋃里”(《陶錄2.285.4》),一般都認為“𩋃里”即“鞄里”,指皮匠的居里。字謎裡“而韋是造”者為“鞄”(皮匠),應該可通。
謎底之字从穴从缶,若認為缶是聲符,則讀為“鞄”自無窒礙。但楚文字中从宀从缶之字一般讀為“匋(陶)”,而宀、穴作偏旁可相代換(如“窮”字)。《璽匯》0231楚璽亦有“窑*”字,應該也是“匋”。齊陶文中“陶里”之“陶”亦往往从穴从缶作。謎底“窑*”字從字形本身看,似乎更像匋(窰)。
以往認為鮑氏鐘(《集成》00142)“𩍂(鮑)”一類字形从“陶”得聲,那麼即使謎底字是“匋”字,讀為“鞄(鮑)”亦無大礙。但由於鮑、陶聲母遠隔,近年來學者如魏宜輝、鄔可晶二先生等均主張鮑氏鐘“𩍂(鮑)”字不是从陶,而是从“勹”得聲的(缶亦是累加聲符)。而真正的陶字當是“𡧰”、“窑*”類字形,為會意而非形聲。
但正如上面所說,“窑*”若讀為“鞄”,放在此簡辭例中非常合適。這樣,究竟應當將此字理解為一個从穴缶聲的字(若然,則它與匋<“𡧰”、“窑*”>只是同形字),還是應當重新考慮“匋”“缶”“𩍂(鮑)”等字的關係(是否不好截然分開了呢),尚待考究。
發表於 2025-10-30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純之”先生讀法於音於義皆可講通,字形分析也更為直接,惟用字習慣稍顯特別,且字謎的謎底字還需要破讀,多少有些奇怪。哪種觀點更可信,還要期待更多新材料發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10-31 20:45 , Processed in 0.0368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