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我来也

清華簡十四《昭后》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4-12-31 18:51 | 顯示全部樓層
8樓說:簡7“卑難遠遁”,疑讀為“避難”。
此說可從,補充一個出土文獻的例證:安大簡《仲尼曰》簡11有“卑(避)戁(難)”一詞,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二)》,中西書局,2022年,第44頁。
其用字與清華簡合,可以為證。
發表於 2024-12-31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潘灯 發表於 2024-12-24 13:51
若簡4可疑之字左部確為“呈”,即可隸定作“呈+攵”,或可讀“懲”。呈懲古音近。 ...

二字古音並不近啊
發表於 2024-12-31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6的“上下滔”,整理者讀爲“禱祠”,有可能是正确的,《逸周書·小明武》有:按道攻巷,無襲門戶。無受貨賂,攻用弓弩。上下禱祀,靡神不下。
可為書證。
所以有時對於用字習慣似不可過於拘泥。
發表於 2024-12-31 20: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4-12-31 20:42 編輯

參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423頁。懲(定蒸),呈(定耕)。雙聲,蒸耕旁轉。
發表於 2024-12-31 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潘灯 發表於 2024-12-31 20:31
參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423頁。懲(定蒸),呈(定耕)。雙聲,蒸耕旁轉。 ...

好吧,旁轉都能通就能通吧,利害了,點讚
發表於 2024-12-31 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講不出再見 發表於 2024-12-31 19:12
簡6的“上下滔”,整理者讀爲“禱祠”,有可能是正确的,《逸周書·小明武》有:按道攻巷,無襲門戶。無受 ...

“滔”的上古声母是L,“禱”是T,還是有區别的。
發表於 2025-1-1 18:50 | 顯示全部樓層
俺不懂什麼新派古音,但古書中有異文,如《儀禮·鄉射禮》:“以鴻脰,韜上二尋。”鄭玄注:“今文韜爲翿。”(《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第959頁),可見“滔”讀為“禱”,沒有問題。
發表於 2025-1-1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王寧 於 2025-1-1 22:19 編輯

《昭后》讀札
簡1-2:卲(昭)句(后)元年,乂辟員舊,一日壬晨(辰)尚(賞)罰。十有弌(一)祀,以猷不(丕)休,延及寵子。天雚(勸)甚紳(申),氒(氒)德有止。
整理者:“乂”、“辟”皆訓爲“治”。“員”訓“眾”。員舊,指眾舊城。一說“員”讀為“勛”,勛舊,指有功勛之舊臣。ee先生讀“員舊”為“云久”(6#),潘燈先生讀“爰”訓“從”(15#)。质量复位先生讀“員”為“遠”,“舊”從ee說讀“久”。(16#)
按:若以諸家所說,則此段甚為費解。“乂”、“辟”皆訓“治”近是,“乂”這裡指政治,“辟”當訓“法”謂法制。“員”讀“云”猶“如”也(《古書虛字集釋》P199)。“舊”當依字讀,指昭王之前文、武、成、康之舊制。“寵子”之“寵”,整理者隸定為“[立月欠]”形,按楚文字“龍”的寫法右旁多作“巳”形,與“欠”寫法相近,此當為抄手筆誤若“欠”,此字當徑釋“龍”讀“寵”,“寵子”指昭王的子嗣。“天勸”即上天的勸勉。“甚申”猶言多次重複。“止”為留止,猶言保持不變。此段大意當是說:昭王即位的元年,其政治法制一如先王舊制,在元年首月一日的壬辰這天,考訂群臣的功過進行賞罰。到了昭王十一年的時候,又圖謀更大的美善,並希望這美善能延續到子嗣。上天反復勸勉,使王的美德得以保持不變。這樣文意似得通暢。

簡2:嗚呼若茲!羕(永)念□□,孔嘉員舊,天牧才(在)下,水監文武,為民父母。
整理者:孔,甚。嘉,善。天牧,代天牧民者。水監文武,以文王、武王為準則。
按:自“嗚呼”以下,蓋所擬昭王之言。“孔”本身即有嘉美義。《說文》:“古人名嘉字子孔。”段注:“此又以古人名字相應說‘孔’訓嘉美之證。見於《左傳》者,楚成嘉字子孔,鄭公子嘉字子孔,《春秋經》宋孔父,《左傳》云孔父嘉,何休云‘《經》稱字。’”“孔嘉”即嘉美之意。孔嘉員舊,言嘉美一如其舊也。此數句言經常追念先王之世,迄今嘉美一如其舊。我作為在下地代天牧民的君主,要以先王文、武為標準,做人民的父母。

簡2-3:失[唯+心]戁𢼹(輔),庶俊曰未,蚩蚘(尤)若才(在)。
整理者:戁輔,指恭敬輔佐之臣。未,無。“失惟戁輔,庶俊曰未”,蓋指爲政之失,在於缺乏良佐庶俊。
按:“[唯+心]”當讀“雖”。“戁”當讀“難”。“𢼹”《集韻•上聲五•姥韻》為“補”字異體。“俊”當從蜨枯先生說釋“允”(4#)。“蚩尤若才”句,原整理者下加逗號,與下文連讀,恐非,此句下當為句號,是以“才(茲)”與上文“母”、下文“改”為韻者。“若才”當讀“若茲”,即如此。“失雖難補,庶允曰未,蚩尤若茲”,這是昭王說:雖然有難以彌補的過失,可眾人都說沒有(過失),只有蚩尤才是這樣的。此蓋謂蚩尤暴虐,不欲黎民言其非,故其雖有過失,庶民卻都說沒有,就是只能說假話不敢說真話。

簡3:今我可(何)乍(作)于民,而𧾎(䁝)䎽(昏)皆改。
整理者:䎽,讀為“昏”,亂。
按:“䎽”當讀“聞”,聞知,指聽到的言論。“䁝聞”當是指庶民說的讓人聽了心智迷惑的假話,即如上文說言“庶允曰未”之類。這兩句意思是昭王說:現在我該對人民怎麼做,才能讓他們都改掉說那些聽了讓人迷惑的假話。

簡4:△我庶人。
△字不識,整理提出三種讀法:一讀為“異”,指異象。一讀為“兆”,為“兆示”、“預示”義。一讀為“呈”,示也。趙峰先生疑是“毀”字(4#)。潘燈先生認為或可讀“懲”(7#)。
按:此字左旁“口”與“一”之間的部分頗似“才”字,似以其為聲符寫如此,則此字疑與“才”、“哉”等字音近,因“攴”旁與“戈”旁每互用,則此字或即“哉”之異體,在簡文中當讀為《書•盤庚上》“以自災于厥身”之“災”,或作“烖”,孫星衍《今古文注疏》曰:“烖,危也。烖同災。”危害義。“烖(災)我庶人”謂危害我庶人。

簡4:沈(湛)秉折(哲)明。
整理者讀“沈”為“湛”,訓“深”。“折”讀“哲”,謂“哲明”即“明哲”。
按:“沈秉”與“折明”當為並列語,均為不好之事。“沈”當依字讀,訓沒也。“秉”即國秉之“秉”,謂權柄。《管子•小匡》“治國不失秉”尹注:“秉,柄也。”《史記•范睢蔡澤列傳》“百日之內持國秉”《索隱》引服虔曰:“秉,權柄也。”“折”當依字讀,摧折毀敗之意。此句意為消沒其權柄,毀敗其明智。此句與上句“烖我庶人”都是因為“上天昭(疾?)威,日月失行”造成的危害。

簡4:母(毋)昏(聞)瘧(虐)腈(情) 按:“昏”當依字讀,讀為《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之“昏”,迷亂、惑亂之意。“虐情”之“情”當為性情之“情”,即《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之“德性”意。“毋昏虐情”意謂不要昏亂於暴虐的德性。

簡4:嘉條[攸+見](幽)[穴+青](情)
整理者:條,條理、治理。嘉條幽情,似指治理幽晦杳窱之事。ee先生讀“[穴+青]”為“清”。潘燈先生讀“靜”。
按:“嘉”為美、善。“條”疑當讀為“俶”,《說文》:“俶,善也”,與“嘉”義略同,為同義連用,此為以為善之意。“[攸+見]”當即“䀺”之或體,此當讀為“悠”。“[穴+青]”字當讀“靖”,《方言》一:“悠、靖,思也。”“悠”、“靖”為同義連用,指深思熟慮。此句意謂以深思熟慮為美善也。

簡5:不(丕)㬎(顯)若茲茅(懋)長。
按:“丕顯”這裡疑指先王文、武、成、康。“茅(懋)”亦通“茂”,為盛美義。“長”為長久。此句意思是聖明的先王這樣做,故得盛美且長久。

簡5:母(毋)自隳有命,柬=(簡簡)汪=(汪汪),以事侯王。 整理者:簡簡,盛大貌。汪汪,深廣闊遠貌。或讀“匡匡”。 按:“柬柬”即《周易》“王臣蹇蹇”之“蹇蹇”,或作“謇謇”,忠直貌。“汪汪”讀“匡匡”疑是,“匡”有方正義,則“匡匡”為方正貌。這几句當是說在先王文、武之時,和屬臣們不廢使命職責,忠心正直地服事侯王。因為在文王和武王伐紂之前,他們是殷商的屬國、屬臣,故有“以事侯王”之語,“王”即商王紂也。

簡6:大楑(揆)疋(胥)舒(序),偈(桀)受(紂)暴虐,文武由昌。 整理者:楑,讀爲“揆”,訓為法度。疋,讀爲“胥”,訓為“相”。舒,讀爲“序”。大揆胥序,似指天命改易。my9082先生讀“疋”為“疏”,與“序”意思相近,是治理、疏理,使之有次序、序列。(11#) 按:“楑”讀“揆”是,當為動詞“揆度”義。“疋”讀“疏”是,《說文》“疋”字下段注“疋、疏古今字”是也。《廣雅•釋詁三》:“疏,治也。”治理之意。“舒”與“序”通,《爾雅•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是“舒”、“敘”義同。《說文》:“敘,次弟也。”段注:“古或假‘序’爲之。”此處“舒”當訓“緒”,謂緒業、事業。這裡以“疏敘”為名詞,指君主治國理政之業績。“偈”當讀“遏”,止也。“由”,以也,(《古書虛字集釋》P68)猶今言“因此”。此三句是說:上天揆度治國理政的業績,遏止商王紂的暴虐,周文、武因此昌盛起來。

簡6:上下滔(禱)辝(祠)。
整理者讀“滔辝”為“禱祠”。My9082先生讀“滔/慆怠”。(10#)质量复位先生讀“慆怡”訓“喜樂”。(13#)講不出再見先生同意整理者之讀,舉出《逸周書•小明武》“上下禱祀,靡神不下”之書證。(23#)
按:古人以戎、祀為國之大事,祭祀的對象是神,故下文有言“綏服神光”、“神民不悁(怨)”,則此似以整理者讀“禱祠”為是,即《小明武》之“上下禱祀”。“上下”疑指天地,謂天神地祇均予禱祠。

簡6:肆執枋(方)員(圓)。
整理者:肆,《爾雅•釋詁》:“肆,故,今也。”方圓,猶云規矩。my9082先生以為“肆”訓“勤”“勉”,盡力之意。《爾雅》:“肆,力也。”(10#)
按:“肆”訓“力”是,《爾雅•釋言》:“肆,力也。”郭璞注:“肆,極力也。”方圓,方為地為矩,圓為天為規,此蓋指天地之法則,所謂“天地之道”。此句謂極力掌握天地法則。

簡6:貫彝秉中
按:“貫”當訓“行”。“彝”訓“常”,謂常法。“中”與“彝”並舉,則謂中道。

簡6-7:綏備(服)神光。
整理者:綏,安。光,《廣雅•釋言》:“寵也。”綏服神光,意謂得到天神的光寵。my9082先生認為“綏”有有給予、授予之義,應該訓爲受。“備(服)”則意猶被、覆。(8#)
按:此“綏”訓“安”可通講。或疑可讀“緌”,《爾雅•釋詁》:“緌,繼也。”繼續之意。“服”本是“用”義,得而用之謂之“服”,引申為“得”義,《老子》“是為早服”河上公注“服,得也”即謂此。此句意為繼續得到神祇的光寵。
  
簡7:卑(俾)戁(難)遠遯(遁),神民無悁(怨),前亞(惡)乃亡。
My9082先生讀“卑戁”為“避難”。(8#)講不出再見先生從之。(20#、21#)
按:揆之文意,似仍以整理者之讀較好。《爾雅•釋詁》:“俾,使也。”“俾難遠遁”就是使災難遠遠地逃離。蓋今王(昭王)既已“綏服神光”,故能使災難遠離。

發表於 2025-1-2 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y9082 於 2025-1-2 13:36 編輯

簡5“毋自隳有命,柬=(簡簡)汪=(汪汪),以事侯王”

整理者已言金文亦見。按:《廣雅》:“孜孜、彶彶、惶惶、俇俇,勮也。”“汪汪”可讀“惶惶”,也可讀“俇俇”,都是勤勉不惰之義,參王念孫《疏證》。“簡簡”(亦見《五行》,又單言“簡”,《五行》“不直不肆,不肆不果,不果不簡,不簡不行,不行不義”),《爾雅》訓“大”,但在這裡也應該是勤勉、務力的意思。《參不韋》“共(/拱)擁不[皇+攵]”,我們前訓急(“清華簡《參不韋》初讀”第102樓發言),其實也不相悖,由此稍加引申即勉力、勮力、疾勉(“勮”亦勉、務也)。
發表於 2025-1-5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心包 於 2025-1-5 17:14 編輯

《清華簡〈昭后〉用爲‘孽’之‘囓’字小考》補説:若不認爲“立月欠”字有較早的形體來源而書手不熟悉這種寫法而將“月”訛寫爲“肉”的話,“立月欠”字左旁則可與戰國文字中的“肉𬔖”字(見《璽彙》0416等)聯繫起來(關於後者及相關字的討論,參筆者博論第五章“釋三晉文字中用爲‘錙’的‘宰’字”一節的論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4-30 18:37 , Processed in 0.03563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