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60955|回復: 46

[讨论]请问关于楚简中的“鬻熊”、“穴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1-14 0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俺一直想问一下,关于包山楚简中的“老童——祝融——鬻熊”和新蔡楚简中的“老童——祝融——穴熊”这里的“鬻熊”、“穴熊”,是不是释为“陆终”更适合呢?
發表於 2007-1-15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这里的“鬻熊”、“穴熊”,是不是释为“陆终”更适合呢
不妨谈谈理由  :
 樓主| 發表於 2007-1-15 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俺是看了魏宜辉和周言先生的《再谈新蔡楚简中的“穴熊”》(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weiyihui01.htm)后想到这个的首先呢,《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楚人讓之。” 这条不能用来解释“穴熊”,而且也缺少“老童”,所以不好确定这里提到的就是“三楚先”中的两位。其次,“三楚先”若以“老童——祝融——陆终”为序的话,世系上是完全相合的,且“陆终”就是祝融八姓所能追溯到的最后一位共同祖先。再考虑语音:“酓”释为“熊”自然是约定俗成,但不表明在用“熊”字之前就没用过别的字,而冬部和侵部的关系,俺想不用俺多说了。俺认为“童——融——终——熊”实际上是同一个称号的不同写法(纯粹是俺自己的观点,欢迎狠批,呵呵)。再说“鬻”和“穴”,《再谈》文中提到
在上古音中从“巟”的字韵部在幽、觉两部,而“穴”字的韵部则在质部,与“巟”相去较远。黄先生认为这并不代表这两字之间在读音上没有联系,他举出从“穴”的“狖”、“貁”字古音都在幽部,而且声纽亦与“ 巟”同。这说明在古代“穴”很有可能是和“巟”字读音相近的,这也就意味着“鬻”有可能在简文中读作“穴”。……在楚简文字中,“六”和“穴”是形体很近的两个字,很容易相混。若将原先释作“穴”的字改释为“六”,上面讨论中所面临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了。“六”古音为来纽、觉部, “巟”、“鬻”上古属余纽、觉韵,读音很近。简文中的“六熊”因此可能就是包山、望山简中的“ 酓”和文献中的“鬻熊”。这里,黄先生所例举的“狖”、“貁”字,其本身可能也是从“六”,后来“六”旁被误作“穴”,但读音仍保留了“六”的音。《大戴礼记·帝系篇》:“季連產付祖氏,付祖氏產內熊,九世至于渠婁鯀出。” 其中的“内熊”,过去已有学者指出其与《史记·楚世家》中的“穴熊”相对应。黄德宽先生认为,“内”乃是“穴”的变体。现在看来,可能是“六”字的变体。
则此“穴”字相当可能就是“坴”字。考虑到“鬻熊”、“穴熊”在位置上的对应性,再加上这些语音和字形的关系,还有世系上的顺序,俺才觉得“鬻熊”、“穴熊”可能更适合释为“陆终”
發表於 2007-1-18 1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史记·楚世家》里写的不就是“穴熊”吗?怎么变成“宂熊”了?另,《册府元龟》中写作“冗熊”: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孙检曰:一作祖),附沮生冗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难道是版本的差异吗?
發表於 2007-1-19 00:19 |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书局铅字本《前四史》本《史记》作“宂熊”,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作“穴熊”,《大戴礼记·帝系》作“内熊”。觉迷说“《册府元龟》中写作“冗熊””,“冗”是“宂”的俗字,《篇海》:“冗,同宂”,可知冗、宂本来是一个字。个人的看法是:此人名本来应该作“入熊”,入、内古字通用,故《世本》写作“内熊”,《史记》的“穴熊”可能是“内熊”的形误。而“宂”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穴”的形误,一种是“入”或“内”音假,入、宂古音都是日母,双声音近。不管是哪种情况,穴熊、宂熊、内熊是一个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發表於 2007-1-19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这里一篇文章,是辨析“穴熊”古音的问题:
黄先生以此作为推论“穴熊”卽“鬻熊”的根据。其实段玉裁早就指出,《说文•豸部》“貁”字说解中“穴声”的“穴”是“宂”的误字:此宂散之“宂”,俗讹作“穴”声,篆体亦误,今正。“宂”之古音在三部。[29]清代治《说文》其它三大家也都支持段玉裁的看法,如桂馥说:“穴”声者,“穴”当为宂散之“宂”。[30]王筠说:筠案:《广韵》“ ”讹从“穴”,此“宂”讹“穴”之例。《集韵》“貁”有“狖”、“ ”、“ ”三重文,是“宂”讹“穴”又讹“ ”之例。“貁”之当为“ ”,无可疑者。[31]朱骏声说:段氏订此字从宂散之“宂”,谓与“ ”同字则可,……[32]可见黄先生这个证据是靠不住的。
《离骚》“三后”即新蔡楚简“三楚先”说——兼论穴熊不属于“三楚先”http://www.studa.net/gudai/060509/11321022-2.html因为是网上的资料,另外两个字没能显示出来。
發表於 2007-1-19 15:07 | 顯示全部樓層
按照上面的文字的意思,“貁”字中的“穴声”的“穴”实际上是“宂”之误。而“冗熊”之“冗”则为“穴”之误。正好颠倒过来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
 樓主| 發表於 2007-1-19 17: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不知其他先生是否可以也就此参与一下讨论?
發表於 2007-1-19 19:07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大意觉迷\"]这里一篇文章,是辨析“穴熊”古音的问题:
《离骚》“三后”即新蔡楚简“三楚先”说——兼论穴熊不属于“三楚先”
赞成穴熊不是三楚先之一的说法。
 樓主| 發表於 2007-1-19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看了一下宋华强先生的文章,有几个问题,俺提出来请各位先生看看:第一、可不可以仅因为共有一个“三”字就把“三楚先”和“三后”等同视之?第二、楚人是否称先君为“后”?第三、说
“六”字和“穴”字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雖然“形體很近”,卻未必“很容易相混”
,既然是未必是,当然也可以认为未必不。由此可见,宋先生的文章对认识这个问题,仍是提供不了什么帮助。顺便说一下宋先生在文章中没有提的另一个关于“三后”的解释《尚书·吕刑》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墨子·尚贤中》
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曰:‘群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
呵呵,俺觉得这个说法要比宋先生文中所举的两种说法好很多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5 21:10 , Processed in 0.03795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