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cbnd

[讨论] 安大簡《詩經》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简3 葛之覃兮中的“覃”字右半应为舌并非从古(其形体可以参见清华简八《摄命》简13“话”字右半),其左为水形,此字应来源于甲骨文中上有水点形的舌字,吴其昌认为即《说文》中的“沓+舌”字,此字读音应与啖、啗等音近,与“覃”分属于侵、谈部字,读音较近,而上博简《孔子诗论》中从寻从由之字可能为书写讹误抑或将水点形变形音化为寻,从由则无据。
(实在抱歉,图片贴不上)
發表於 2019-9-25 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cbnd 發表於 2019-9-24 23:58
安大簡《秦風·小戎》篇中“駕其騏馺”的“馺”應該是“”字之誤。楚簡文字中,“及”與“殳”寫法相近易混 ...

王挺斌先生的博士論文22頁論述過楚文字及攴殳相混的情況,可以參考補充。
發表於 2019-9-25 01: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闻道神仙笑我 於 2019-10-2 21:53 編輯

    簡100“宛然左 兒+頁”,今本《魏風·葛屨》作“宛然左辟”。劉剛先生認爲作“辟”者“可能爲撰寫錯訛所致”(孫剛《〈詩經〉古義新解(二則)》,《語言科學》2018年第3期,第250—252頁),整理者所說不明(第138頁注6)。
    今按從簡本作“兒+頁”來看,如果一定要將今本之“辟”與之溝通的話,不妨將“辟”讀爲頭傾邪(《說文》訓“傾首”)的“䫌”等字,“辟”與“卑”聲相通的例證有不少,此不贅舉。它跟“兒+頁”是同義之詞,兩字或从“人”。《說文》“倪,俾也”。《廣雅》卷二下:䫌倪,邪也(《廣雅疏證》頁69下)。《淮南子·脩務》“左右睥睨”,《一切經音義》引作“左䫌右倪”,“左䫌”即“左辟”。寬泛些說,過去將“辟”理解爲“避”,跟頭傾邪意思也有一定關係,似也無多少不妥。

點評

大作应该是刘刚先生发表的,咱可不敢掠美,可不敢啊  發表於 2019-9-30 19:34
發表於 2019-9-25 05:45 | 顯示全部樓層
闻道神仙笑我 發表於 2019-9-25 01:19
簡100“宛然左 兒+頁”,今本《魏風·葛屨》作“宛然左辟”。孫剛先生認爲作“辟”者“可能爲撰寫錯訛 ...

颜世铉先生亦有此说,见顏世鉉:說幾組安大簡《詩經》的異文,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通過簡牘材料看古代東亞社會史研究,2018年12月
發表於 2019-9-25 07:5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天遊蹤 於 2019-10-16 23:07 編輯

簡47「屖=德音」,讀為「秩秩德音」。比照簡43、47「四牡孔屖」的「屖」讀為「夷」,那麼本簡的「屖」也應該從「夷」聲來考慮。
[
遟]籀文遲從屖。[𨒈]遲或從𡰥。臣鍇曰:“𡰥,音夷聲。”
《說文》:「䟈,走也。从走𢧜聲。讀若《詩》“威儀秩秩”。」
《說文》:「鐵,黑金也。从金𢧜聲。𨫓,鐵或省。銕,古文鐵从夷。」古文以“夷”為聲符,古“夷”與“鐵”音近可通,如《史記 • 夏本紀》:「嵎夷既略。」司馬貞索隱:「按,今文《尚書》作‘嵎鐵’。」“鐵”作“銕”屬於聲符替換。參見張富海《漢人所謂說文之研究》、李春桃《古文異體關係整理與研究》。那麼「鐵」之於「銕」,猶如「䟈」之於「秩」,可見「夷」與「秩」可以相通。
此外,齊璽「馬尸慶」讀為「馬矢慶」,其間關係猶如「屖」與「秩」。


發表於 2019-9-25 08:31 | 顯示全部樓層
斯行之 發表於 2019-9-24 22:21
簡98對應今本“孑孑干旌”句“孑”之字,整理者分析爲从“木”“攵”、“兀(元)”聲,疑爲“埶”字異體。 ...

此條當廢。郭永秉先生指出此字與“殺”形音均不合,當釋爲三體石經中“介葛廬”之“介”的古文“𠭥”(石經古文右旁从攵)。
發表於 2019-9-25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藤本思源 於 2019-9-25 08:41 編輯

    《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以往多把“升”理解爲量器,安大簡中“升”寫作“”,此字从手興聲,或是“舉”的異體。
    從字形看,楚簡中“與”下部加“予”的寫法和“興”字形近易訛。
    從讀音看,“興”曉紐蒸部,“與”喻紐三等魚部,二字聲韻關係密切,如《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廢之,必先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興”“與”押韻。此四句北大簡寫作:“將欲廢之,必古舉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本均寫作:“將欲取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其中王弼本《老子》之“興”,北大簡作“舉”,帛書本作“與”,可證“興”“舉”“與”三字不僅字形易訛,而且讀音上也十分緊密。
    《椒聊》之“舉”可訓爲取,《詩經·小雅·車攻》:“射夫既同,助我舉柴。”《呂氏春秋·下賢》:“莫之舉也”,高誘註:“舉,猶取也。”本詩第一章“蕃衍盈舉”講花椒繁盛眾多,滿滿地摘取下來。第二章“蕃衍盈匊”講花椒繁盛眾多,滿滿地兩手捧起。兩句在動作上呈遞進關係。今本“升”應是簡文字形的同音假借。
升1.jpg
發表於 2019-9-25 08: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王寧 於 2019-9-28 10:38 編輯

《兔罝》“施于中逵”之“逵”的字形,隸定作【甾+土+戈】恐不準確,從字形上看和《伐檀》中相當於“穡”的三個字形都有區別。

图片.png
發表於 2019-9-25 08: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藤本思源 於 2019-9-25 08:55 編輯

    《唐風·羔裘》:“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詩序曰:“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
    前人把“居”和“究”字訓作“惡”似儘見於《詩經·唐風·羔裘》及《爾雅》之中,尤其是“究”訓作“惡”不見於其他古書,簡文中此處寫作“”,我認爲此字可讀作“浩”,或可逕讀爲“傲”。
    秦漢典籍中多見“浩居”一詞,又寫作“浩倨”“浩裾”,義爲怠慢不恭貌,如:
      《墨子·非儒下》:“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孫詒讓閒詁引畢沅云:“浩居,同傲倨。”
      《孔子家語·三恕》:“浩倨者則不親”,王肅註:“浩倨,簡略不恭。”
      《晏子春秋·外篇下》:“彼浩裾自順,不可以教下。”
    “浩”與“居”並言,訓爲傲慢不恭,和詩文中“自我人居居”“自我人浩浩”情況一致,“居”應理解爲“倨”,“倨倨”見於《孔子家語·三恕》:“子路盛服見於孔子。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
    這裏提到的“浩居”即“傲倨”,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浩,假借爲傲。”文獻中多見“倨傲”一詞,又寫作“倨敖”“倨驁”,如:
      (1)《莊子·漁父》:“夫子猶有倨傲之容。”
      (2)《管子·四稱》:“無道之臣……倨敖不恭,不友善士。”
      (3)《漢書·尹翁歸傳》:“功曹以為此吏倨敖不遜。”
      (4)《漢書·匈奴傳上》:“中行說令單于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長大,倨驁其辭曰‘天地所
      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顏師古注:“倨,慢也。驁與傲同。”
      (5)《後漢書·黃憲傳》:“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
    “傲”疑紐宵部,“浩”見紐覺部,“究”見紐幽部,三字聲韻關係密切。今本“究”應爲“傲”的同音假借。簡文“ ”讀作“傲”後與本詩中第一章“居”訓釋爲“倨”相呼應,皆爲傲慢之義。
浩浩.jpg
發表於 2019-9-25 09:01 | 顯示全部樓層
簡45「文茵」的「文」寫作「文/目」,這個字會不會跟《子羔》 簡10、港簡03一般釋為「畫/劃」的字有關?白於藍先生《釋“ ”》一文﹝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23【亦見《古研》28 頁514】﹞曾認為《子羔》這個字從「文」聲。沈培先生在白文下評論說:「《子羔》篇之字似不如讀為『打破砂鍋璺到底』的『璺』,裂也。」而「畫/劃」也理解為「裂也」,二者意思相近。
待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9 08:33 , Processed in 0.0381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