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安大簡《仲尼曰》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8-22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uonan 於 2022-8-22 12:02 編輯

樓上斷句“堇以避難,靜居以成其志”,可從。

不過,“堇”或許應讀“謹”,恭謹、謹慎。

古書有表意相似的句子,比如:

《礼记·表记》:“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
《管子·五辅》:“整齐撙诎,以避刑僇。”
《孔子家语·贤君》:“恭则远于患。”

《齐民要术·序》:“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


也可參《上博簡〈季庚子問於孔子〉簡4“恭則述”解》(《語言研究》2020年第1期)





發表於 2022-8-22 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安大(二)《曹沫之陳》簡17可證實上博(四)《曹沫之陳》簡24上半支應該與簡30相連。簡24上半支的末字“貴”與簡30首句“位厚食”正組成“貴位厚食”,簡24下半支簡與簡29拼為一支。
發表於 2022-8-22 19:02 | 顯示全部樓層
補(8):
    簡11:……堇(謹)以避難,靜居以成其志。……
    ——上面兩位,一位將此句如此斷句,另一位將“堇”讀爲“謹”,訓爲恭謹、謹慎,二説皆當可信。

    今按:原整理者在注釋中其實已經指出:此條簡文見於《論語•季氏》:“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今本分爲二章,出入較大。同時指出,“隱居”與“靜居”同義。
    ——既然“隱居”與“靜居”同義,簡文“靜居以成其志”句顯然就是直接對應《季氏》篇中的“隱居以求其志”句。然在釋文中又如此句讀,似是偶爾疏忽。
    《後漢書•逸民列傳序》論述隱士云:“或隱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靜已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
    ——簡文“靜居以成其志”句,可對應其中的“隱居以求其志”“回避以全其道”;簡文“堇(謹)以避難”句,可對應其中的“去危以圖其安”。
發表於 2022-8-22 19:05 | 顯示全部樓層
補上(8):
    ——此外,前人注釋今傳本《論語》,大概感覺前後二節文義不大協調,多主張將《季氏》篇中的“見善如不及節”“齊景公有馬千駟節”分爲二章。當然,也有部分學者主張二節當合爲一章,如宋人鄭汝諧《論語意源》、宋人蔡節《論語集說》、明人葛寅亮《四書湖南講》等皆主一章之説。《四書湖南講》云:“上無‘子曰’字,分明與前合爲一章。”算是舉出了具體證據(“此其最大之根據也”)。清人翟灝《四書考異》斥此説爲穿鑿傅會,程樹德《論語集釋》也不同意一章之説。黃懷信《論語彙校集釋》按語中説:“此與前章義不協,必非一章。”

    今據《仲尼曰》簡文看來,傳世本《論語•季氏》篇中的“見善如不及節”和“齊景公有馬千駟節”確實應當合爲一章。這兩節應該是孔子一時之語,前後文義也是可以協調起來理解的,都是講有仁德者隱居避世以求其志之義。今傳本之所以舉出“齊景公”事例,當是將二者作比較。
   
    ——《論語》的成書材料,大都是孔門弟子各有所記,後來經過匯編整理而成。孔門弟子在記錄時,猶如今天記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話,學生不可能一字不漏地全都記錄下來,有的記錄詳細些,有的簡略些,文字大概也會有所出入,就形成了不同的面貌。今傳本《論語》中就有一些章節,文字或繁或簡,可爲類比。簡本《仲尼曰》此章和今傳本兩節在文字上的出入,大概是由於不同的學生在記載時詳略不同而造成的,屬於同一來源(皆源自孔子之語)的兩種文本。設若以上推測不誤,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簡本《仲尼曰》應當屬於《論語》成書的前期材料。
    ——當然,結合王家咀楚簡《孔子曰》等類似的“論語類”材料來看,《論語》後來編訂成書之時,當時的編纂者不一定看到過這些同出一源的材料。


發表於 2022-8-23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補(9):
    簡1:中(仲)尼曰:“於人不信其所貴,而信其所戔(賤)。《寺(詩)》曰:……”。
原釋文所謂的“於”字,上面發帖或釋爲“今”,據字形來看,當可信。——“今人不信其所貴,而信其所戔(賤)”是可以講通的。

    今按:原釋文將“今”字形釋爲“於”,如果不是偶然疏忽,則有可能認爲此字是“於”的訛寫,“於人不信其所貴,而信其所戔(賤)”當然也可以講通。
    “今人”,傳世本《禮記•緇衣》及出土兩種簡本皆作“大人”。形成此處異文似有兩種可能:
    一是,字形訛誤。戰國文字的“今”如果不寫作“含(吟)”形,則和“大”字在筆勢上還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具備字形訛誤的可能。
    二是,傳抄者以意改之。如果原本是“今人”,後世傳抄者覺得這個詞語不大符合自己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便有可能據後文的語境改成“大人”,因爲孔子這句話所論述的對象應該是在上位之人,即“大人”。

 樓主| 發表於 2022-8-23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汗天山 發表於 2022-8-23 10:18
補(9):
    簡1:中(仲)尼曰:“於人不信其所貴,而信其所戔(賤)。《寺(詩)》曰:……”。
原釋文 ...

單從字形上來看,原簡文為“今人”無疑。戰國楚簡中,“今”一般如原文作右上包左下之形,或在其左下增飾“口”,隸定作“含”或“吟”。而類似“於”,本為烏鴉之“烏”,后由鳥身和翅膀形衍化而為“於”,一般作左右結構。雖說在辭中,今、於都可講通,但顯然仲尼所述針對時人,徑言“今人”似更顯妥當。
發表於 2022-8-25 14:14 | 顯示全部樓層
tuonan 發表於 2022-8-21 15:06
堇,可能讀“靳”,《大詞典》“嘲弄;恥笑 ”。強調其自我覺悟性很高,不待外界反應而能自察自改

不過, ...

赞同将“堇”读为“靳”。《左傳·文公七年》:“及堇阴。”杜注:“堇音谨,一音靳。”《尔雅·释草》:“芨堇草。”郭璞注:“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芨音急,堇音靳。”


将簡4+5的“人不堇汝”的“堇”读作“靳”,此处的“靳”或当理解为厌恶、诟病、以之为耻之类的意思。《左传·庄公十一年》:“宋公靳之。”杜注:“戏而相愧曰靳。”孔颖达疏引服虔云:“耻而恶之曰靳。”《礼记·儒行》:“以儒相诟病。”郑玄注:“而以儒靳。”杨伯峻先生说《读书杂抄》里引《寇莱公言行录》“以公孙弘事靳之”,即用此义。


如此,我们将人不堇汝”理解为“人们不去厌恶诟病你”。代入简文后,意思就变成了:


孔子说:“颜回,你是幸运的,你如果有过错,人们不去厌恶诟病你,你自己能去改正过错。子贡,你是不幸的,你如果有过错,人们不去憎恨你。(你就无法自查而改正)”


此处,颜回和子贡是作为对比出现的。“幸”与“不幸”的差别,就在于人们是否在发现他们两人有错后做出厌恶憎恨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不堇汝”与“人弗疾也”是完全相反的意思。故我们颇疑此处简文在抄写时,抄手在此衍出了一个“不”字。“人不堇汝”若想表达与“人弗疾也”相反的意思,只能是“人堇汝”。若将“不”字删去,此段简文即作:


仲尼曰:回,汝幸,如有過,人堇(靳)汝,汝能自改。賜,汝不幸,如有過,人弗疾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颜回,你是幸运的,你如果有过错,人们厌恶诟病你,(因此)你自己能去改正过错。子贡,你是不幸的,你如果有过错,人们不去憎恨你。(因此你无法自查而改正)”


發表於 2022-8-26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谢亦章 於 2022-8-26 22:07 編輯

安大簡《仲尼曰》簡5、6:

仲尼曰:回,汝幸,如有過,人不堇汝,汝能自改。賜,汝不幸,如有過,人弗疾也。(《仲尼曰》簡4-5)
    仲尼曰:仁而不惠於我,吾不堇其仁。不仁不惠於我,吾不堇其不仁。(《仲尼曰》簡6)

我們先來看看簡4-5,很明顯這一則是顏回與端木賜(子貢)對比,實際上傳世《論語》當中,顏回與端木賜(子貢)是比較重要的孔子的兩個弟子,初讀這一則後半部分“人弗疾也”指“人不痛恨那個過錯”,也就是說後半部分在講“端木賜,你的不幸是有過錯,別人不去追究那個過錯。”,與之相對的是“人不堇汝,汝能自改。”,筆者認為此處的[堇]當釋為[ 快照1.png ]

訓為“責難的難”與孟躍龍(2022)觀點中“非議”意義相近,即“顏回,你是好樣的,如果有過錯,別人不責難你,你自己可以改正它”。

實際上,我們從陳劍(2011),張富海(2017),兩位老師的觀點得到:

陳劍(2011)對[堇]與[]是一形分化進行了比較詳盡的論述:

1.png

在音韻上面,我們發現張富海(2017)認為::

2.png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仲尼曰》簡5、6“堇”應該考釋為[ 4.png (難)],訓為“責難,非議”。故可以將簡5、6重新校訂為:

3.png

陳劍:《嶽麓簡《占夢書》校讀札記三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檢視日期:2011年10月5日,網址:http://www.fdgwz.org.cn/Web/Show/1677
張富海:《說“難”》,載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西書局,2017年)
孟躍龍:《安大簡《仲尼曰》簡5、6“堇”字試釋》,武漢大學簡帛網,檢視日期:2022年8月25日,網址:http://www.bsm.org.cn/?chujian/8778.html

图片 1.png
發表於 2022-8-26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予一古人 於 2022-8-26 17:51 編輯

   愚意以为“堇”字读为“隐”。
   “回,汝幸,如有过,人不堇(隐)汝,汝能自改。”别人不会隐瞒/掩盖你的过错(会直接指出你的过错)。     
  “仁而不惠于我,吾不堇(隐)其仁。不仁不〈而〉惠于我,吾不堇(隐)其不仁。”说明夫子对“仁”非常推崇,不会因他人对自己的爱憎而执行双重标准。
    “堇(隐)以避難,靜居以成其志。”先找个地方隐起来避难,然后再安静地待着修养自我。《季氏》中的“隐居”是对这句话做了缩略,或由于不同的弟子记录而有详略。

    参考《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史记·司马迁列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點評

这个解释感觉都能说通,赞  發表於 2022-8-27 15:31
發表於 2022-8-28 20:5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8:中(仲)尼曰:喜怒不寺(時),恆[矛+人](侮)。
簡13:中(仲)尼曰:敓不敓,亙=(恆恆)[矛+人](侮)L人。
感覺這兩節抄手都發生了訛誤。簡8的“[矛+人]”字下應該是脫漏了重文符號“=”,讀為“侮人”。簡13“亙”下的重文符號本來應該點在“[矛+人]”下的,“[矛+人]”下的“L”形符號應該本作重文符號“=”,也應該讀為“侮人”。抄手發現寫錯了,所以又在下面補寫了個“人”,整理者已經指出了。那麼,這兩節正確的文字應該是:
簡8:仲尼曰:喜怒不時,恆侮人。
簡13:仲尼曰:敓(說)不敓(說),恆侮人。
前面一節是說喜怒無常,是一種侮辱人的態度;後面一節說的是該高興的不高興,也是一種侮辱人的態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2-13 08:37 , Processed in 0.0391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