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安大簡《仲尼曰》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9-5 16:15 | 顯示全部樓層
    “造次”是何義,也是個老話題。
    《史記》“被服造次,必於儒者”,《漢書》作“被服儒術,造次必于儒者”,小顔注:“造次,謂所向所行皆法於儒者。”(文字依《史記索隱》所引)造,往也;次,止也。“造次”就是行止。此詞後代一直使用,江藍生、曹廣順編著《唐五代語言詞典》第428頁“造次”一詞,釋其義為“行止,言行”。例如:張文成《遊仙窟》:“千嬌百媚,造次無可比方。”《舊唐書》卷五一《後妃傳》上:“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這些都說明馬融之說不可信。
    其實前人早就指出:“造次”和“顛沛”是互文關係,“造次”云云指生活安定之時如何,“顛沛”指生活困頓流離之時如何如何。《仲尼曰》“造次”、“顛沛”四個字都是形聲字,形旁是表示行動的“辵(行)”,把意思表達得更清楚。“造次”確實就是所造所次,指行止;“顛沛”就是“所顛所播”,指困頓不順。
發表於 2022-9-8 02: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枕松 於 2022-9-8 02:19 編輯

簡9:以同異,難;以異,易。
王寧先生在60樓已指出“‘易’字下面只有‘-’一筆,寫得稍長,但顯然不是重文符號或合文符號,可能仍當為章節符號。”其說可從。但訓讀尚可商。
今按:以,介詞,根據、憑;同,名詞,相同點;第一個異,動詞,區別、區分。第二個異,名詞,不同點;難,形容詞,困難;易,形容詞,容易。
第二個異後面省略了“異”字,前文提及,後文省略,是古漢語常見現象,並非抄寫者漏寫。
句意為:根據相同點來區分,是困難的;根據不同點(來區分),是容易的。
言外之意可能是,兩個事物,不同之處很多,相同之處很少,因此“存異求同”才重要。
發表於 2022-9-8 22:4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3末尾:中尼之耑【言屰】也,僕快周恆。
整理者已指出“此條簡文是對以上全篇簡文的總的說明”。
除去簡13末尾那句話,《仲尼曰》全篇總共25條,是書者從諸多孔子的言論中挑選、摘錄出來的,我們通過分析發現,這25條言論均是通過肯定一方面、否定另一方面,這種兩方面對舉的方式來說理。如第一條“華繁”與“實不厚”對舉(厚前補“不”字,參6樓激流震川先生意見)、“言多”與“行不足”對舉、第二條“貴”與“賤”對舉、第三條“君子”與“小人”對舉等等。有時被否定的那一方面並不直接寫出來,但通過文意可以推知,如第四條,雖然只說了“去仁”會怎樣,但可以通過文意推知“存仁”會怎樣。准此,那麼這25條言論的共同點就是正反兩方面轉相對舉,所以簡13末尾那句“總的說明”,應該體現這一共同點。

愚意以為,耑,或可讀為“轉”,【言屰】從整理者之說,讀為“語”。轉語,意謂轉變語詞,根據簡文內容,指轉變正反兩方面的語詞;僕快周恆,從李家浩先生意見,讀為“樸慧周極”。樸慧即整理者所說“樸實智慧”。我們對“周極”的理解與整理者稍異,整理者以為“周,徧也”“極,至也”,周極的意思是“無處不達到最高的境界。”我們認為,周可解為“周密”,周極,即“周密之極”。
按我們的理解破讀之後,簡13末尾這句話作:仲尼之轉語也,樸慧周極。
這句話是一個【主之謂】結構作主語的主謂句。可以翻譯成:仲尼通過轉變(正反兩方面)語詞的方式來說理,可謂樸實智慧,周密之極。

補充說明:耑可讀為“轉”,《說文》:諯,數也。一曰相讓也。从言耑聲。讀若專。(此條證據受64樓王寧先生發言啟發)。【言屰】可讀為“語”,古地名“曲逆”,又作“曲吾”。
發表於 2022-9-13 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9:喜怒不時,恆【矛人】
簡13:敚不敚,恆=【矛人】
【矛人】或可讀為“瞀”或“愗”,愚昧不明之意。
發表於 2022-10-13 18:44 | 顯示全部樓層
汗天山 發表於 2022-8-21 09:34
補(1):
    簡1:中(仲)尼曰:“芋(華)蘩(繁)而實厚,天;言多而行不足,人。”

其實,整理者謂“花開繁盛而果實多”並不算錯,因爲就生活實際而言,花開得多的情况下,果實多是實情;然果實雖多,但大多微小、不豐满肥厚,或者品相不好。故而此“厚”字可能不是指果實多少,而是側重其豐厚與否。但是,豐厚與“多”意相關,因此文獻中的類比亦多用作“多”講,與“寡”“少”相對。此句意謂:花開得多而果結得小或少(不厚),是自然界的常態;話説得多而行動不夠,是人之通病。
發表於 2022-10-13 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石生],可能“石”是声符,读为“硕”
發表於 2022-10-19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ioran 於 2022-10-19 14:11 編輯

簡10-11“見[善]女(如)弗及,見不善女(如)A”,整理者已經指出對應《論語》“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A字自黃德寬、李家浩二位先生釋讀後已無疑問,材料中一般用爲“襲”,整理者也據此讀“襲”訓“及”或徑讀爲“及”,而於文意無說。此A字與“探湯”對應,當指某種不好的事情,普通的動詞或連詞“及”在此處難通,故學者多有異說。今案 “及”在《左傳》《國語》等文獻中本就有此用法,單獨的“及”可表示“及於禍”或“禍及於身”,如《左傳》隱六年“長惡不悛,從<徒>自及也”、文七年“此必不行,子以疾辭若何?不然,將及”、文十六年“君無道,吾官近,懼及焉”、襄四年“多行無禮必自及”(參隱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襄二十九年“專則人實斃之,將及矣”、昭十三年“瀆貨無厭,亦將及矣”、昭二十七年“今又殺三不辜以興大謗,幾及子矣”(對應《呂氏春秋》“殺衆不辜,以興大謗,患幾及令尹”),又《呂氏春秋·驕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當而反自及也”、《順民》“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等,《經義述聞·春秋左傳》“從自及也”“子臧之服”等條對此已有揭示,李家浩先生論證銘文“殃A子孫”時所引《國語·周語下》“萇叔必速及”亦其用例。《仲尼曰》中說“見不善如及”,意思是看見不善就好像自己及於禍患,“探湯”是禍患的某種具象化。《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君子禍之爲患,辱之爲畏,見善恐不得與焉,見不善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終身。”擔心禍患及於己身,正是“見不善如及”的含義。此處A字當從整理者說:可以讀爲“及”,和前面“如弗及”的“及”記錄不同的詞義;也可以讀“襲”訓“及”,黃德寬先生已論證此字有“追擊”義,由“追及”引申爲“禍及於身”,路徑與“及”相同,《廣雅》“襲,及也”或許就是對“殃襲子孫”“見不善如襲”這一類用例的總結。
發表於 2022-11-9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枕松 於 2022-11-9 09:06 編輯

清華五《湯處於湯丘》講到有莘之女食用了小臣所烹之食以後的身心變化,其中有“惜快以恆”(簡2)之語,似可與《仲尼曰》末尾之“僕快周恆”合觀。
發表於 2022-11-27 20:59 | 顯示全部樓層
   整理者认为“死”读为“伊”,指尧,引《成阳灵台碑》和《潜夫论·五德志》为证。其所举史料晚至东汉,年代较晚,似有待讨论。拙文曾指出“‘尧为唐氏’说不晚于春秋晚期”,但“‘尧为祁姓伊氏’说是汉晋后起附会之说,不可信”。西汉末之前文献皆不以“尧”与“伊”关联,战国时安大简突然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上博简《子羔》载子羔曰:“尧之得舜也,舜之德则诚善欤?伊(抑)尧之德则甚明欤?”已有学者指出,此“伊”读为“抑”,表转折。
   另将拙文列于下,注释或从省略,或用括号插入正文:

    “尧为伊氏”最早见于西汉末期。扬雄《元后诔》言“禅受伊唐”。《汉书·王莽传》亦载:“国师刘歆子叠为伊休侯,奉尧后。”“伊氏”之说可能出自刘歆、王莽时期,当时是整齐古史系统的重要阶段。可能是有人将尧与《礼记·明堂位》的伊耆氏牵连起来。(《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可能会被误读为伊耆氏早于虞夏商周四代,遂将伊耆氏误解为尧,但未能确知。)此外,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载:“庆都与龙合婚,生伊尧。”撮取纬书的感生说,谶纬多造作故事,应非先秦旧说。《帝王世纪》言尧“或从母姓伊氏”,尧寄放于伊长孺之家,故得其氏(其文曰:“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年代太晚,未敢为据。
    “尧为祁姓”说的出现更要晚至西晋皇甫谧时,魏晋是整齐古史系统的另一重要阶段。……辑本《帝王世纪》众说纷纭,或言伊,或言祁,或言伊祁。魏晋时人承汉代古史观,将杜氏的祁姓径视为尧的姓,又结合王莽时“伊尧”之称,遂有“姓伊祁氏”说,这是尧姓在汉晋间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


——周秦汉:《陶唐氏后裔四系新考》,《古代文明》2022年第2期,第75-76页。

 樓主| 發表於 2023-3-3 16: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3-3-3 17:01 編輯

今讀本站簡帛文庫張瀚文先生《安大簡<仲尼曰>“老訖”之“訖”新解》,原整理者和張先生均把簡中“善=哉”理解成“善善哉”,我們認為,“善”右下二橫點當為合文符號,即“善=”為“善言”二字合文(楚簡“善”是由羊、言兩部分組成的),而不是重文符號讀作“善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2-4 20:45 , Processed in 0.0366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