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原创] 安大簡《曹沫之陳》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9-8 18:09 | 顯示全部樓層
簡44:「沒」字應是錯字。本人認為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各以其世」中的「世」字,方可判斷何字才是正字。由於【世死】字已在〈曹沫之陣〉「沒身就世」一語中已帶有「壽終正寢」之語境(可詳閱高佑仁先生:〈《曹沫之陣》簡「沒身就世」釋讀〉一文),亦即是說【世死】字應包含「死亡」義。不過「殜」、【世死】二字應是一字異體,不過郭永秉先生〈說表示「死」義的「世」字〉一文早已指出「很多表示『一世』『人世』和『繼承』義的『世』往往也用這一類字(謹案:即是从「死」、「歺(歹)」的「世」字)來記錄,這在文字學上可以看成是一種假借現象了⋯⋯」郭氏之見甚是。亦即是說「殜」字在簡文中並沒有帶有「死亡」之意涵,因簡文「昔之明王之起於天下者」本言明王還在人世,再搭配表「歿」義的「沒」字使用,一生一死,文辭不通。故《上博簡(四)·曹沫》之「及」字方是正字,而《安大簡(二)·曹沫》之「沒」字才是錯字。
發表於 2022-9-10 12: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學生 於 2022-9-10 13:32 編輯

對於讀作「簋」或是「缶」的問題,筆者以為讀作「簋」方是合理的讀法。由於《安大簡》整理者舉出另一說,認為可以讀作「缶」,訓作「瓦盆」義。不過「缶」、「盆」二字多指「盛水、酒之器皿」,如《說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𤖅。」;又《爾雅‧釋器》:「盎,謂之缶。」邢昺疏:「缶是瓦器,可以節樂,如今擊甌,又可以盛水盛酒,即今之瓦盆也。」;《禮記‧禮器》:「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君尊瓦甒。」;又《禮記‧禮器》:「燔柴於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又《禮記‧喪大記》:「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若讀作「缶」,則與「飯」字不合。
發表於 2022-9-10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學生 於 2022-9-10 12:50 編輯


file:///Users/chrislau/Desktop/%E8%9E%A2%E5%B9%95%E6%88%AA%E5%9C%96%202022-09-10%20%E4%B8%8B%E5%8D%8812.46.22.png



螢幕截圖 2022-09-10 下午12.46.22.png
發表於 2022-9-10 18:3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的“[車缶]”字,整理者指出上博簡本作“𨍸”,上博簡整理者讀“塯”是對,但又說“‘塯’同‘簋’,是食器”就未必對。《墨子•節用中》言堯“飯於土塯,啜於土形”,《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世曰:“吾聞之韓子曰:‘堯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飯土塯,啜土形。’”此皆作“塯”,《方言》五:“鍑,江淮陳楚之間謂之錡,或謂之鏤。”錢繹《箋疏》:“《說文》:‘鏤,釜也。’《廣雅》同。《史記•秦始皇紀》:‘飯土簋,啜土刑。’《索隱》‘簋’作‘塯’,云:‘如字,一音鏤。’‘塯’,《玉篇》‘力又切,瓦飯器也。’《墨子•節用中篇》云:‘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飲於土塯。’音與‘餾’同。下文云:‘甑,或謂之酢餾。’鏤、塯、餾聲同,義並近。”《方言》五又云:“甑,自關而東謂之甗,或謂之鬵,或謂之酢餾。”錢繹《箋疏》指出“酢之言飵也”、“飵與酢通”,又云“塯、鏤聲並與餾同,義亦相近也。今人以火乾煮物曰炸,音與‘飵’相近。又吳人以物入釜微煮之曰溜,聲如鏤。蓋飵餾或用釜,或用甑,因名甑爲酢餾矣。”今魯南地區把熟食放在鍋裡用蒸的方式重新加熱稱為“溜”,蓋古人所說的“土塯”應該就是陶甑的別名,是一種蒸飯器,古人食物用釜甑作熟而食,故亦曰“食於釜甑”, 《說苑•建本》:“食於釜甑,須以生活,而非陶冶者也。”其實“型”也是一種作羹的器物,不是專門的盛器,陶制的寫作“型”,金制的寫作“鉶”,《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鉶”,鄭注:“鉶,菜和羹之器。”它既是一種調和器,也是一種盛器。所以土塯是一種熟飯器,土型是一種和羹器,“飯於土塯,欼於土型”,大概意思是用土塯做熟了飯來吃,用土型調和了羹來喝,“飯於土塯”和《說苑》裡說“食於釜甑”的意思類似,並不是說用釜、甑盛了飯來吃。《李斯列傳》作“飯土匭,啜土鉶”,《太史公自序》作“食土簋,啜土刑”,“ 匭”是“簋”之古文,這大概是後人覺得“塯”非是盛飯之器而改作的;《玉篇》訓“塯”爲“瓦飯器”,恐怕也是因為它或作“簋”才訓如此,非古義也。因此,感覺“[車缶]”字當是“𨍸”字的異體或形訛,上博簡整理者認為“‘塯’同‘簋’”和安大簡整理者云疑當讀為“簋”之說都未必可信。
發表於 2022-9-11 14:31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6:毋从(從)軍而辟(避)罪。
簡32:从卒捻兵。
按:两个“从”字寫法與普通的“从”字迥異,此當非“从”字。整理者指出此字上博簡本作“𠈌”,兩相對比可知此字當即見於清華簡《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和《成人》中的所謂“[化化]”字的省寫,上博簡本的寫法是異體,並非是“𠈌”,簡文中用為“華”或“譁”。《曹沫之陳》中均當讀“譁”,“譁軍”、“譁卒”是。
發表於 2022-9-13 16:0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40“三者盡用不皆”,“皆”疑讀爲“濟”。清華簡第七輯《越公其事》簡23有一個从水从皆从皿的字,当是以“皆”爲基本聲符的字,此字即在簡文中讀爲“濟”。
發表於 2022-9-16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簡三四“就行”疑不勞改讀。“就行”和“就戰”結構類似,即行軍。《吳子》:“一鼓整兵 ,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下文講在什麼條件下行軍或停止,不涉及整頓行列問題,讀為“修行”太奇怪。
發表於 2022-9-18 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质量复位 於 2022-9-18 13:38 編輯
文献足徵 發表於 2022-9-16 12:03
簡三四“就行”疑不勞改讀。“就行”和“就戰”結構類似,即行軍。《吳子》:“一鼓整兵 ,二鼓習陳,三鼓 ...

讀爲“就”從用字上看確實要好一些,不過這個“就行”似乎可以理解爲“就列”,也就是“排好隊列”(參陳曦譯注《吴子 司馬法》,中華書局,2018年,第120頁)。
發表於 2022-9-20 16:4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3「少則易△」,△字右半疑是「烈」,可讀為「厲」,意為勉勵,與前後句表達士氣可能較符合。安大簡此句對應《上博四.曹沫之陳》簡46,上博該字左半从車,右半疑也是「烈」。「烈」字可參蔣玉斌先生:〈釋甲骨文「烈風」-兼説「巛歹」形來源〉、蘇建洲先生:〈試論「禼」字源流及其相關問題〉
發表於 2022-9-27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國親之,天下起之心諸侯寡矣”一句十分奇怪,似仍應從上博简读,“侯”應爲衍文,“起之心者”的“之”在語法上不通,“之心”應還是上博簡“志”的析書。《玉篇》:“起,興也。”“天下起志者寡矣”就是“天下起(進攻)念頭的國家就少了”。與本段曹沫回答如何防禦相吻合。古書中也有“志意興起”的說法。《孟子·盡心下》:“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趙歧注:“志意興起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9 07:47 , Processed in 0.0360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