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清華簡《參不韋》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12-12 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求甚解 發表於 2022-12-12 13:02
前面提到,整理者讀為“渝”的字,網友“肖大心”先生改釋為“追”。參看:http://www.fdgwz.org.cn/foru ...

清華二《繫年》中很多用“𠂤”和“𡴎”為“師”的情況(也用“帀”),簡17則用“𡴎”為“追念”之“追”,簡65又用“𠂤”為“楚人被駕以追之”之“追”。用“𠂤”為“師”與甲、金文合;“追”字甲、金文也均從“𠂤”,則《繫年》是以“𠂤”、“𡴎”同字。從綜合情況看,從辵者釋“追”的可能性還是很大。至於《參不韋》簡122從“貝”的寫法,或許與“歸(饋)贈”之“歸”有關。釋“渝”或讀“渝”則不詳其說。
發表於 2022-12-12 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寧 發表於 2022-12-12 19:35
清華二《繫年》中很多用“𠂤”和“𡴎”為“師”的情況(也用“帀”),簡17則用“𡴎”為“追念”之“追” ...

整理者应该是根据裘先生的看法而读为“渝”的。参看:裘錫圭《說从“𡶫”聲的从“貝”與从“辵”之字》,《文史》2012年第3期
發表於 2022-12-12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哇那 於 2022-12-13 00:36 編輯

    網友“肖大心”先生說:典籍說到陰陽,一般都用“燮理”“燮調”“含吐”一類的詞,即要往“調和”的意思上考慮。(“《參不韋》第一段試解(一)”網貼,復旦網,http://www.fdgwz.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042

    今按:《周易》“陰陽不測之謂神”、《保訓》“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說明陰陽又可言測度、考量(《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相”:相度、察度。不過詩句是講遷徙新居做的具體工作,不一定與《參不韋》“陰陽”意同,但聊可參考)。我們前面曾讀“[宀+含][勺+攵]”為“斟酌”(47樓“gefei”發言),“斟酌”即度量,正與“測”意近。《國語·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俞樾《群經平議》云:“此傳所謂斟酌者,葢合公卿以下諸人之言而可否去取之也。今俗語凡度量事物皆曰斟酌,乃古語之存者。”《慧琳音義》卷十六“斟酌”條注引《字書》云:“斟酌,以意度量也。”
    單獨的“斟”和“酌”也都有度量的意思。《漢語大詞典》爲“斟”設立“推敲;考慮”的義項,舉例有晉·左思《魏都賦》:“斟洪範,酌典憲,觀所恒,通其變。”《文選·任昉〈爲齊明皇帝作相讓宣城郡公第一表〉》“酌己親物者矣”,劉良注:“酌,度也。”又有“斟裁”“斟量”“酌量”等詞,時代雖晚,亦可參考。《廣雅》:“妁、斟,酌也。”《疏證》:“妁者,《說文》:‘妁,酌也。斟酌二姓也。’《孟子·滕文公》篇云:‘媒妁之言。’”桂馥《義證》:“媒氏酌二姓之可否,故謂之媒妁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適氣同異,多少制之”,張志聰集注:“適,酌也。”“適”訓“酌”,即酌量。《荀子·儒效篇》“若夫謫(適)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賢不肖皆得其位。”以“適”與“酌”對文(按“適”有察度義,參《經義述聞》卷二十七《爾雅中》“展,適也”條)。

    《漢語大詞典》“斟酌”條:“倒酒不滿曰斟,太過曰酌,貴適其中。故凡事反覆考慮、擇善而定,亦稱斟酌。”
酒事“斟酌”,“貴適其中”。實際上,酒事“斟酌”正源自度量。“斟”之爲言勘也(量校、勘度、比勘。《說文》新附:“勘,校也。”),“酌”之爲言約也(估約、估量),需時時勘校、度量、約估,損之益之,方能做到適中其量。

    其實,網友“肖大心”先生讀“[宀含]”爲“含”,我們也曾考慮過。並且《楚辭》“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以“含”“漱”相儷,《廣雅》中“酌”還正有“漱也”的訓詁,但“餐”“飲”“含”“漱”都是“口”的具體動作,施於《參不韋》前後很不協洽,故終不取。讀“含約”,也考慮過。“含”、“約”(含括、約制)不是哪個器官的具體動作,但亦不如“斟酌”直接允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參不韋》“斟酌陰陽,不吳(虞/誤)唯信”與《保訓》“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比較,後面的測度、考量結果“不吳(虞/誤)唯信”與“咸順不逆”看起來也表意相仿佛,應非出自偶然。這也是我們捨棄他讀而但取“斟酌”的原因之一。

    至於簡48、85的“監[月攵]”,我們曾認為:可讀為“鑒酌”,借鑒、參鑒,參酌、斟酌(47樓“gefei”發言)。彼時未見該冊釋文注釋全帙。我們後又認為:還是從31樓“翻滾的魚”先生讀為“監約”要合理一些(86樓“tuonan”發言)。
    今按:現在我們認為這三個“[月攵]”讀法、釋義要統一起來,即“監[月攵]”當讀爲“監酌”。“監”,監察;“酌”,忖度。“監酌”,即察之度之也。辭例中,無論其是否轉用作神名,其字面分拆的本意都是察、度。


發表於 2022-12-13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不求甚解 發表於 2022-12-12 22:10
整理者应该是根据裘先生的看法而读为“渝”的。参看:裘錫圭《說从“𡶫”聲的从“貝”與从“辵”之字》, ...

本來一直對清華二《繫年》中“𠂤”和“𡴎”的用法迷惑不解,拜讀了裘先生的文才明白,“𠂤”和“𡴎”本不同字,“𠂤”是“師”、“追”所從者,“𡴎”本相當於“𧸇(𧷗、儥、鬻)”所從的“𡍬”的部分,《說文》:“𡍬,古文睦”,從楚簡的字形看,云“睦”無義可說,可能是“坴”或“𡴆”的本字,是《繫年》的抄手弄混亂了,把二者混同不別,造成了認識上的誤導。《繫年》中的此字從用義上看似均應作“𠂤”,可能是抄手有“用字避複”的習慣,故或借了形近的“𡴎”為“𠂤”,別無他義可言。
只從字形上看,《參不韋》此二字似均是“䢱”(定母屋部)字,可能整理者讀“𧷗(儥)”(餘母屋部),故得通假為“渝”(餘母侯部)。然從古書辭例看,有“追悔”,有“改悔”,在簡文中都是可以讀通的,然無“渝悔”之說。故此字一是不能排除是“追”之誤寫,二是如整理者讀“渝”,釋“渝悔”云“變改反悔”,“渝”應相當於改悔之“改”,“改悔”是認識並改變(或改正)舊惡之意。若是“追悔”則為後悔,即對以前的錯誤行徑感到後悔。終不能決,存以備考。
十分感謝不求甚解先生賜教釋惑!
發表於 2022-12-14 00: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哇那 於 2022-12-14 08:52 編輯

    簡123“唯造天之命”,與簡121“帝之命違逆,命用不長”表意應該相反,所以懷疑“造”可能是逢迎、迎合(順承)的意思。

    《小爾雅·廣詁》:“造、如,適也。”(“如”、“適”的詞義系統中,都有依從、適從的意思)
    《書·大誥》“弗造哲”,江聲集注音疏:“造之言遭也。”
    《禮記》“遭先生於道”,孔穎達疏:“遭,逢也。”《廣韻》:“遭,遭逢。”

    按:遭逢、逢遇、遭遇,與逢迎、迎合有引申關係。“逢”爲逢遇,又引申爲逢迎、迎合(《孟子》:“逢君之惡,其罪大。”趙岐注:“逢,迎也。君之惡心未發,臣以諂媚逢迎而導君為非,故曰罪大。”例中“逢”即逢迎、迎合、奉承、承順);“當”爲值遇、逢遇(如《易》:“《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又爲迎合(“厭當”之“當”即迎合義,參史傑鵬先生《“厭勝”之詞義考辨及相關問題研究》,收入其《畏此簡書》,159-160頁)。由此對比,則“造/遭”爲逢遇,而又可以爲逢迎、迎合(接受、順應),則庶可理解。所以,“造天之命”意即迎合天之命,奉承、承應、接受天之命。
    “造”“就”音義俱近,如“造父”銀雀山漢簡《唐勒》寫作“就父”。簡123“唯造天之命”,“造”也可以讀為“就”。《說文》:“因,就也。”《小爾雅》:“襲、就,因也。”《玉篇》:“就,從也。”

    前面說簡120“汝不極天之命,以從乃德”的“從”是棄或亂的意思(143樓),但可能解爲依從更合適,謂你不以天之命爲法則(或效則、效法天之命),卻依從自己的德則(本篇很多“德”與一般性的法則無異,前面134樓已講過)。“以從乃德”與“造/就天之命”的“從”“造/就”表意相近。


發表於 2022-12-14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王寧 於 2022-12-14 10:29 編輯

簡3:𢿥(播)[艹外言](簡)百堇(艱)
簡47:𢿥(播)[艹外言](簡)乃過而覭之。
簡61-62:萬民唯自𢿥(播)自[艹外口](簡),以情告。
整理者認為“播”讀為“布”,訓遍。“[艹外言]”讀為“簡”,辨別檢閱。(111頁注[六])
按:“𢿥”為“播”當是,或作“譒”,《說文》“播”訓“布”,“譒”訓“敷”,段玉裁認為二者“音義同”是也。tuonan 先生認為“𢿥”可讀為“辦/辨”,訓正、治、理,《說文》:“𢍏,从廾釆聲。釆,古文辦字。”(91#),似以讀“辨”近是。《說文》:“辨,判也。”朱駿聲《通訓定聲》於“播”下云“假借又為判”,“播”、“辨”、“判”都是音近可通的字,就是分別、分辨、分判的意思。“艹外言”字整理者所讀可從。此字疑即“譋”字異構,據《說文》是“讕”字或體,《集韻》又以為“諫”字或體(《去聲七•換韻》),簡文中當讀柬擇之“柬”,亦通“簡”,《說文》:“柬,分別簡之也。”段註:“《釋詁》曰:‘流、差、柬,擇也。’《韵會》無‘簡’字爲長。凡言簡練、簡擇、簡少者,皆借簡爲柬也。”據此,“播”是辨別,“簡(柬)”是選擇,二者義相貫,“播簡(柬)”連用成詞,即辨別、審查義。“自播自簡”猶言自辨自別,大概是說萬民自我分辨善惡是非之意,故云“以情告”。我在49#認為當訓“散離”,非是,自當放棄。


簡3:[宀吟]𢻭陰陽
簡47-48:司幾監𢻭,民盈而泩(省)之。
簡84-85:乃告上監𢻭,秉德司幾。乃告於下尸疐,秉宜(義)不堬(渝)。
整理者:“[宀吟]”,讀為“審”,或讀為“勘”。(111頁注[六])
按:“[宀吟]”讀“勘”是有道理的,《說文》中沒有“勘”字,大概古假“堪”、“戡(𢦟)”為之。清華一《尹至》簡5:“[宀今](𢦟)其有夏”,由“𢦟”或作“𢧆”(《集韻•平聲四•覃韻》)推之,“[宀吟]”當是“[宀今]”的異體,故讀“勘(戡)”有據。不過,在本簡文中疑是“𤯍”的通假字,《說文》:“𤯍:和也。从甘从厤。厤,調也。甘亦聲。讀若函。”“戡”、“函”溪匣旁紐雙聲、同侵部疊韻音近,《廣韻•下平聲•覃韻》裡“𤯍”與“𢦟”、“堪”、“戡”、“㪁”等字同口含切音同。
“𢻭”字當是《說文》:“扚,疾擊也”之“扚”的或體,字有“擊”義,故或從“攴”作,音都了切(端母藥部)。後世韻書、字書裡也有“𢻭”字,如《集韻》以為是“𣀛(㩧)”或“撲(扑)”之異體(《入聲九•覺韻》),亦為“擊”義。《正字通•卯集下•攴部》:“𢻭,舊註音朴,《篇海》音潑,並訓擊聲。一說𣀛俗作𢻭。”這種由舌音轉換為唇音的情況似常有,如“仢”字,《爾雅•釋天》言“奔星為仢約”,《說文》唐人注音徒厯切,《廣韻》音市若切,均舌音,故段玉裁認為“‘仢約’讀如‘招搖’。”而《釋文》注音“蒲握切”,《集韻》《韻會》弼角切,則均唇音,義同。都了切當是“𢻭”最初的讀音,它可能是《方言》十三:“恌,理也”的“恌”(透母宵部)的通假字,丁惟汾《方言音釋》:“恌、調雙聲音轉,恌理即調理。”《說文》:“調,和也。”古書裏“理陰陽”、“調陰陽”、“和陰陽”、“調和陰陽”、“和調陰陽”的例子很多。“𤯍恌”是“和理”或“和調”義,此與肖大心先生說到的“燮理”“燮調”的意思相同(《爾雅•釋詁》《說文》:“燮,和也”)。“監恌”是“監理”義。也有可能“𤯌恌”、“監恌”是同一詞的不同寫法,因為“𤯌”讀若“函”而從“甘”(見母談部)聲,與“監”(見母談部)音近。
上引簡84-85條,整理者云:“此處同簡二〇,以尸疐、司幾、不韋並稱。”(131頁注[二])若如此,則疑首二句抄手有筆誤,當作“乃告[於]上司幾監恌秉德”,與下文“乃告於下尸疐秉宜(義)不堬(渝)。乃告於天之不韋司中夨(側)昔(錯)”句例同,司幾、尸疐、不韋是三神名;“司幾監恌秉德”,也與簡47-48“司幾監恌”類似。蓋抄手抄此首二句時本脫漏了“於”、“司幾”三字,全句寫完發現抄漏了,就在句末補寫了“司幾”二字又繼續往下抄;“於”無處可補,仍闕。
發表於 2022-12-15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哇那 於 2022-12-15 10:34 編輯

與樓上所引《方言》卷十三“恌,理也”的“恌”真正相當的,見於《五紀》簡69“和逃(調)天度,建設五步”。“清華簡《五紀》初讀”第85樓“gefei”發言,即讀爲“調”。
發表於 2022-12-15 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激流震川2.0 發表於 2022-11-26 11:56
簡11-12“司馬展甲兵戎事,修四封之內經緯術路,還封疆稼穡”,簡文中的“展”、“修”、“還”似乎同爲動 ...

“但梦逍遥”之说虽有道理,但通解迂曲;“激流震川”之说似乎更合情合理。首先,从句式来说,司马之职责皆用动词“展”(视察)、“修”(整治)、“还”(经营),短句整饬有力,铺排陈述。其次,从文义来说,此句可译为“司马视察甲兵戎事,整治四方封疆之内道路,经营封地边界农事稼穡。”如此理解,可谓文从字顺。再者,“還”通“營”,为“经营、謀劃”之义。“還”匣母元部,“營”匣母耕部,音近義通。《战国策·秦策》:“尽公不还私。”还",王念孙《读书杂志》:谓通“营”。《管子·山至数》:“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还”,王念孙《读书杂志》谓通“营”。《荀子·君道篇》:“不还秩不反君。” 王念孙《读书杂志》:“还,读爲营。”又《成相篇》:“比周还主党与施。” 王念孙《读书杂志》:“还,读爲营。”
發表於 2022-12-15 21:41 | 顯示全部樓層
“民盈”。網友“tuonan”讀為“溢”,理解為“讙亂”義。 按,網友“tuonan”認為“民盈”乃不好的行為,這種理解的方向是正確的。但“ ”字楚簡並不少見,大多都讀為“盈”。我們認為,整理者讀為“盈”當無誤。《顏氏家訓·止足》:“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虚沖損,可以免害。”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引趙曦明曰:“《易·謙·彖傳》:‘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點評

查原帖(76),始終沒有說“盈”要讀為“溢”,只是說“盈”與本篇的“溢”表意相近。83樓續有說明。  發表於 2022-12-15 22:52
發表於 2022-12-15 23:04 | 顯示全部樓層
網友“王寧”先生、“不求甚解”先生討論:是“追悔”還是“渝悔”?按用字習慣也需要考慮進去,本篇簡85“秉宜(義)不堬(渝)”的{渝}即改變義,用的是“堬”。這對“渝悔”說多少是不利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10 03:59 , Processed in 0.03819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