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253|回復: 4

[原创] 郭店楚简《老子》第一简至第二十简段落结构浅析及标点...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3-9-14 0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章:总则。民意、民生和民气
绝智弃辨,民利𦣻(首)伓(背)。■绝攷弃利,眺恻亾又。■绝𢡺弃虑(虘),民复季子。■三言以为史(文)不足,或(邦)命之或(邦)唬豆。■视索保仆,少厶须欲。■
绝:把葫芦(道的意符)断为上下两截,寓意为绝厶(或绝偏、绝非道、绝侉)。
智:“《荀子正名》: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𦣻:“《说文段注》:𦣻,头也。自古文𩠐(首)行而𦣻废矣。”
首:“《说文解字》:首,𦣻同。古文𦣻也。”“《集韵宥韵》:‘首,向也。’”
攷:攷。“《说文段注》:民,众萌也。……说详汉读攷、民萌异者、析言之也。”指被奴役的人。
𢡺:薛元泽认为直接读“为”,四声,为,助也。窃以为使用原字“𢡺”,意为“心里想做之事或许诺过的事”(但没有实施或兑现),即“空想、空谈”。/*(薛元泽_楚简《老子》〈继智弃偏〉之解释
虑(⿱虘心):薛元泽认为直接读为“虘”,指有刚暴骄诈之心。/*(薛元泽_楚简《老子》〈继智弃偏〉之解释
季子:古人排序为:伯仲叔季。/*《聂中庆郭店竹简老子研究》,读作“季子”的还有廖名春、张道升。
史:文,文令。类似于现在的行文。
或:“《说文》:或,邦也。“
视:视,检视。
仆:百姓。
须:刘信芳解“须欲”为“止欲”,言这里的“须”有止待的意思。
绝断偏颇的认知,放弃对子民的贵贱和同异的分辨,则民意向之、人心归之。杜绝对萌民的歧视和奴役,放弃不该拥有的利益,则饥民之盗就没有了。绝弃只是说是要做,而不去实施的务虚行为,不用刚暴矫诈态度对待百姓,则百姓都会变成淳朴的人。如果上述三条以文令敕令下属官吏执行,还达不到效果,国家则立此三条为国之律令。侯王要经常检视法令的执行,以保护百姓利益,减私利节制私欲。
第二章:民意向背(对应“绝智弃辨,民利𦣻伓”)
𣳠所以为百𣴲王,以其能为百𣴲下,是以能为百𣴲王。圣人之才民歬也,以身𨒥之;其才民上也,以音下之。其才民上也,民弗厚也;其才民歬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詀。以其不静也,古天下莫能𢌱之静。
以百川归海的自然道理,言说民意向背,这里只说顺民意带来的好处,不言智辩。
第三章:民生(对应“绝攷弃利,眺恻亾又”)
第一节:释罪、咎、祸
辠莫厚唬甚欲,咎莫佥唬谷𠭁,化莫大唬不智足。智足之为足,此𠄨足矣。
让侯王明白什么是“罪、咎、祸”。暗示能涉及“罪、咎、祸”的都是什么层面的人。
第二节:知足之道,可以止祸(对应“化莫大唬不智足”)
由于一直理解不清楚“以𧗟差人宔者不谷”和“长古之善为士者”这两段,好似明白了,又难以通顺,所以作一下模拟解析。(“⇥⇤”代表简上的短横。)
模拟解析第一次:将从简7-13至简10-5之间的字暂时隐去。如下:
⇥⇤𧗟差人宔者不谷。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保此𧗟者不谷。
模拟解析第二次:将从简7-13至简8-2之间的字显示出来。如下:
⇥⇤𧗟差人宔者不谷。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癹,果而弗乔,果而弗矝,⇥⇤是胃果而不强。其事好。保此𧗟者不谷。
模拟解析第三次:将所有暂时隐去的字显现出来。如下:
⇥⇤𧗟差人宔者不谷。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癹,果而弗乔,果而弗矝,⇥⇤是胃果而不强。其事好。⇥⇤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玄逹,深不可志。⇥⇤是以为之颂:夜唬奴𣅈涉川,⇥⇤猷唬亓奴愄四𠳵⇥⇤敢唬亓奴客,⇥⇤涣唬亓奴怿,⇥⇤屯唬亓奴朴,⇥⇤坉唬亓奴浊。竺能浊以朿者,𨟻舍清。■竺能𠨬以迬者,将舍生。保此𧗟者不谷。
改个方式以短横为小段,如下:
𧗟差人宔者不谷。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癹,果而弗乔,果而弗矝,
⇥⇤是胃果而不强。其事好。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溺玄逹,深不可志。
⇥⇤是以为之颂:夜唬奴𣅈涉川,
⇥⇤猷唬亓奴愄四𠳵
⇥⇤敢唬亓奴客,
⇥⇤涣唬亓奴怿,
⇥⇤屯唬亓奴朴,
⇥⇤坉唬亓奴浊。竺能浊以朿者,𨟻舍清。■   /*注意这个墨点
竺能𠨬以迬者,将舍生。保此𧗟者不谷。
以“人之道”辅佐人主的人不会困窘,以兵强于天下时,达成既定目标就会知足,为逞人以强而穷兵黩武,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从而给君上、自己带来灾祸。知足而不取强就不会困窘。不困窘就没有祸事。
第三节:咎之险(对应“咎莫佥唬谷𠭁”)
堂呈,为之者𣀕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亾为,古亾𣀕;亾执,古亾失。临事之纪,誓(欣)𣅈女始(㦛),此亾𣀕事矣。圣人谷不谷,不贵难𠭁之货,𡥈𡥈觉不觉,复众之所过。是古圣人能尃万勿之自肰,而弗能为。
郢:拼音yǐng。《说文》:“郢,故楚都。”“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代称楚国。”
呈:刘信芳释读为“堂”,释“堂呈”为“堂廷”;刘钊,认为是“堂”,但读“尚”。
堂呈:“老子曰:‘天下大器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呈”和“郢”都有金文、三晋文字,但没有齐鲁文。窃以为“呈”字是书写者有意少写了偏旁。被误解为“盈”或许就是因为“郢”读“盈”音。
远: “《广雅释诂三》:远,疏也,疏而离之。”/*释为“远”的有彭浩、聂中庆、廖名春、魏启鹏。
临:整理者释为监、视、治。
纪:要领、纲纪。
誓:【⿰言斤】。欣,快乐、喜欢。
始:【⿱与心】。𢗓《玉篇》、《康熙字典》都有收,释义为【㦛】的古字,并不是类简。㦛:[~~]举止安详。【集韵】行步安舒。盖由恭敬而得安舒也。
斆:“《说文》:斆,觉悟也。段注:‘按知不足所谓觉悟也。……。按兑命上学字谓敎。详古之制字。作斆从敎。主于觉人。秦以来去攵作学。主于自觉。学记之文。学敎分列。已与兑命统名为学者殊矣。’”
𡥈𡥈:当释为“觉不觉”。依据《说文》对“斆”字的解释,在秦以前“教”与“学”的含义都一样,都有觉悟的意思。
复:赵建伟认为“复”是因从之意。谓听从民之自化。
尃:廖名春认为“尃”,当为本字。《集韵虞韵》:尃,本也。圣人能本万物之自然。赵建伟释为“附”,训为“因依、从随”。
过:过活。
本节语句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圣人之言(警世之言)
堂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圣人之言,若为之、执之则远离天道。)
是以圣人亾为,古亾𣀕;亾执,古亾失。(/*和无咎没有半毛钱关系,前一句是警句,圣人是不会自己再去实践的,定为注释无疑。)
第二段:临事之纲要
临事之纪,欣𣅈女㦛,此亾𣀕事矣。(/*无论成败都以㦛㦛之态面对,都认为是好事,这样就没有败事。是因为心态好且知足,所以无咎。)
第三段:圣人行事纲要(即圣人是如何做的)
圣人谷不谷,不贵难𠭁之货,(/*“堂呈”也是难得之货。)
觉不觉,复众之所过。(/*跟在民意后面走。即“以身后之”。再次呼应民意。)
是古圣人能尃万勿之自肰,(/*靠拢向自然之道。)
而弗能为。(/*侯王都想做圣人,做圣人就要本自然之道,所以也“弗能为”。“弗能为”自然也就没有咎之险了。)
第四节:甚欲之罪(对应“辠莫厚唬甚欲”)
𧗟𠄨亾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勿𨟻𢡺𢡺𨿜乍,𨟻贞之以亾名之仆。夫亦𨟻智,智足以朿,万勿𨟻自定。■
守:遵循。
仆:仆人。
万物:指人间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是指国与人、人与人、人与事。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侯王管不到。
“人之道”始终是自我发生、自我成长、自我湮灭的。侯王能遵循“人之道”的这个道理,而万物将以自己的意志自行运作。自行运作就会有人产生出别样的心思而生出僭越的行为,对僭越之人,将把他变成没有名姓的仆役,这样僭越的人就会知道错了,既然已经知道错了,就给他刺上“僭越”二字,所有有邪欲的人也就自己安定了。
至此,第三章结束。都没有说到“攷”有什么罪,以不言的方法让侯王自己认识到“攷”之无辜。“攷”没有了,社会自然安定了,民生自然就好了。
第四章:民气(对应“绝𢡺弃虘,民复季子”)
第一节:务实,侯王不能只心想作为,而不付诸行动。(绝𢡺
为亾为,事亾事,未亾未。大,少之多;惖,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古𣅈亾难。■
做事要把事情做完,做事情要达到目的,品味事情也要品味明白。大麻烦是因为很多小麻烦没解决才造成的;所谓容易是因为实践了很多困难的事才会以为容易。圣人做事都是以易为难,最终无“难事”。
第二节:弃虘
天下皆智𢼸(揣)之为𢼸(妇)也,亚已;皆智,善此,其不善已。又亾之相生也,戁惖之相城也,仧端之相型也,高下之相浧也,音圣之相和也,先后之相堕也。是以圣人估亾为之事,行不言之𡥈。万勿作而弗始(怠)也,为而弗志也,城而弗估。天唯弗估也,是以弗去也。■
𢼸:疑这个字的结构为【⿰端 攵】。同【】。㪜同【】。“~在怀里”。
𢼸【简15-16】:苏学明隶定为“𡞒”,没做解释。见“包168”的“妇”字,以及金文“妇”字的外形,都和这个字相类。
端:“《说文》:端,物初生之题也。”
始:怠。简36-26被释读为“怠”,这个字和它一样。如果“弗始”被释读为“不治理”、“不主宰”。那么,后面圣人要“估亾为之事,行不言之𡥈”就相矛盾了,尤其是我解释的“亾为”还是要做事。诚如大多数解释“亾为”为“无为”一样,天下有强抢民女为妇的。圣人“无为”就不治理好了。不治理哪来的“无言之教”。
志:“廖名春:‘志’当训为期、要求。名字动用,义同于主导。”
本节分为五段:
第一段:分说刚暴矫诈。
天下皆智揣之为妇也,亚已;皆智,善此,其不善已。(/*天下皆知,强抢民女为妇,恶劣啊;皆知,善于此道者,不善啊。)
第二段:分说事物自然规律的对立统一,恶强,必须除恶。
又亾之相生也,戁惖之相城也,仧端之相型也,高下之相浧也,音圣之相和也,先后之相堕也。
第三段:分说圣人惩恶扬善,行不言之教以教化百姓。
是以圣人估亾为之事,行不言之𡥈
第四段:分说“人之道”上的道(“地之道”。这里的万物内涵已经增加。)
万勿作而弗始(怠)也,为而弗志也,城而弗估。
第五段:“天道”是如何做的。
天唯弗估也,是以弗去也。■
/*在此特意向刘信芳真诚的高喊一声:“老师,您好!”
第三节:全篇总结?结束语?
𠄨亾名,仆唯妻(占)天地,弗敢臣。侯王女能兽之,万勿𨟻自贞。■天地相𣌭也,以逾甘𩂣,民莫之命天自均安。始(誉)折又名。名亦既又,夫亦𨟻智止,智止所以不殆(誉)卑。道之才天下也,猷少浴之𢌱𣳠。■
仆:这里代指撰文者或占士。
妻:陈伟隶定为“女占”。读为“占”,意为占卜。/*《陈伟郭店竹书别释》
始:薛元泽隶定为“誉”。(/* 薛元泽_楚简《老子》〈道恒亡名仆〉之解释
兽:兽。引用其延申义,巡狩。
殆:薛元泽隶定为“誉”。
本节分为五段
第一段:臣下之言。
𠄨亾名,仆唯妻(占)天地,弗敢臣。(/*天道亘古没有功名,臣作为陛下您忠诚的仆人,臣虽可占卜些许天机,但不敢让天道臣服以服务陛下。)
第二段:万物自正之法。
侯王女能兽之,万勿𨟻自贞。■(/*陛下您象打猎一样追寻着天道的提示,天下万物将自正。)
第三段:顺应天道之利。
天地相𣌭也,以逾甘𩂣,民莫之命天自均安。(陛下您遵循天道,天地也会变得融洽,雨露也会均匀,百姓莫需王命而自安定。)
第四段:功名之弊。
始(誉)折又名。名亦既又,夫亦𨟻智止,智止所以不殆(誉)卑。(/*信誉受功名所累,既亦有功名即当停止对功名的过度追求,知道功名之累,所以自会不在百姓面前彰显功名。)(/*这里貌似对应“以言下之”)
第五段:君王之道与天道之别。
道之才天下也,猷少浴之𢌱𣳠。■(/*陛下治国之道和天道相比,犹如小溪和大海。)
/*感谢庞朴老先生对“亾”字含义的解释。
/*诚如诸公看到的一样,文笔超烂,多有词不达意,限于水平,敬请各位见谅。
/*所有提及的名字后都暗含“老师”二字。
/*为更直观的显示分章的效果,缩略如下:
[总则]绝智弃辨,民利𦣻(首)伓(背)。……■视索保仆,少厶须欲。■
[绝智]江𣳠所以为百𣴲王,…………以其不静也,古天下莫能𢌱之静。
[绝攷]辠莫厚唬甚欲,……,化莫大唬不智足。智足之为足,此𠄨足矣。
[绝攷][祸]以𧗟差人宔者不谷。……,不以取强。……保此𧗟者不谷。
[绝攷][咎]堂呈,为之者𣀕之,……圣人能尃万勿之自肰,而弗能为。
[绝攷][𨿜]𧗟𠄨亾为也,…………夫亦𨟻智,智足以朿,万勿𨟻自定。■
[𢡺]为亾为,事亾事,未亾未。……是以圣人猷难之,古𣅈亾难。■
[弃虘]天下皆智之为也,亚已;……天唯弗估也,是以弗去也。■
[****]𠄨亾名,仆唯妻天地,……道之才天下也,猷少浴之𢌱𣳠。■
计九章,天之数。

 樓主| 發表於 2023-9-14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简11-23、简17-19(简36-26同)及简19-26(简20-12同)
把三个字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它们就像一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人合作,两个人都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真心,其合作的过程两个人都会很开心。第二个故事发生于同样的合作,第一个人做了保留或力有不逮,第二个人依然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真心,第一个人表现出来的是力有不逮或刁钻、奸诈、出工不出力,其合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是弱、刁、怠。到了第三个故事,第二个人也不再拿出自己的全部真心,两个人合作的真心没了,只剩下相互责难,剩下的只有面子。
第一个故事表现出来的自然是合作愉快,即“㦛”。第二个故事表现出来的只有懈怠了,即“怠”。第三个故事表现出来的,那必须是面子工程,即“誉”。
 樓主| 發表於 2023-9-22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咎莫佥唬谷𠭁”之“谷𠭁”
谷𠭁:谷释为穷。“谷得”说的是抓耳挠心般的想得到,就象是俗话说的:“你穷疯了”。表示欲望的失控,比释为“欲得”深刻多了。
纯属癔解,诸君莫笑。
 樓主| 發表於 2023-9-25 19:04 | 顯示全部樓層
更正一个错字
⇥⇤以𧗟差人者不谷。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保此𧗟者不谷。
 樓主| 發表於 2023-9-28 18:42 | 顯示全部樓層
对甲简4-20的字重新隶定。将它隶定为:“”。
𣳠所以为百𣴲王,以其能为百𣴲下,是以能为百𣴲王。圣人之才民歬也,以身𨒥之;其才民上也,以音下之。其才民上也,民弗厚也;其才民歬也,民弗也。天下乐进而弗詀。以其不静也,古天下莫能𢌱之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3-10-1 10:49 , Processed in 0.0371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