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马崧良子

[讨论]吴为鱼国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16 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吴 为 鱼 国 考现代吴语中,无锡方言“吴、鱼、五、吾”念一个音。三千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吴、鱼、五、䱷”也是一个发音。过去考古界、史学界认为吴国国名先后标“䱷”、“吾”、“吴”,是用同音的汉字标同一个吴语音。本文论证吴国本来就名䱷国。1.“泰伯奔吴”,没有奔而是趋;没到吴而到䱷。先周文化在商后期前段,大约在距今3150年前古公亶父时,分裂成两股,一股由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率一批族人南下继续游猎,一股由亶父和三子季历改走与农耕族通婚,弃猎从耕,并东进夺商天下的新路。后一股经文王、武王三代人努力,建立了周王朝。而前一股转辗游猎,最终在长江下游定居,入乡随俗。我在《吴史(纲)》一文中曾借助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和连裆鬲的踪迹考古,对此段历史作过考证,这里着重考证泰伯到的吴地还是䱷地。泰伯生存的年代在商后期前段,先周文化在这一段尚无文字出现,唯一可作考证依据的文字是甲骨文。据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字典》统计,“䱷”字在出现叁处,一是《殷墟书契前编》第六卷第50页第3片上;二是《殷墟书契续编》存下卷第445片上;三是郭沫若《卜辞通篡》上(见图2)。这一片记载了商王帝乙为征伐、追歼东夷占了一卦,其中有“过江于䱷”,即越过长江到达䱷地。“䱷”字,许慎的《说文解字》无载。《甲骨文字典》释外表似虎皮斑纹的鱼,可能就是指江尾海头的锯鱼,并用作地名。所指何地,字典认为在商丘东,我分析在江南。卜辞“过江于䱷”便是论据。2 . 泰伯一族,首建䱷国。泰伯一族何时到达䱷地,待考。也许当代,也许沿续几代。从吴国土墩墓葬俗及己发掘情况判断,应是从西周起到春秋,逐步东移,最终灭国前夕,止于无锡、苏州。因此无锡梅村的泰庙、鸿山的泰墓,只是东汉时建的纪念性建筑,泰伯之死离泰庙泰墓之建,己近千年。泰伯一族何时建立䱷国,可能要到者减一代,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 90 年前后。泰伯往后数五代的周章,被康王封为宜侯,尚未称王,不能算立国。出土的者减钟是证据(见图3),者减自称其父为攻䱷王。自称攻䱷王、䱷王的,还有:寿梦、诸樊、余祭、余昧共六代吴王,还有诸樊的四弟。王储季札也自称䱷王之弟,寿梦的弟弟自称工䱷大叔。所以泰伯一族自立国起的二百年间,始终自称鱼国,不称吴国。3. 改称吴国,将近灭国。到阖闾当权,夫差灭国,这鱼国最后两代王时,改称敔王、攻敔王、禺邗王、吴王,按出土青铜器铭文件数算,称吴王的仅占26%。但中原列国,如晋、蔡、楚、中山等的青铜器铭文,一律都称吴王、或攻吴王。中原史籍如《春秋》、《左传》、《国语》等均称吴国,因此约定成俗,只称吴国,正名鱼国反到被遗忘了。以至三百年后了许慎写《说文》,连䱷这个字也失传了。孔夫子、司马迁、许慎都没有见到过甲骨文,中国古籍没有提到过甲骨文,甲骨文重见天日,是一百年前的事。但现代人偏信没见过甲骨文的古人写的书,如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唐宋的《吴地记》、《史记正义》等,吴史便被扭曲了。还有不断出土的楚简,新吴史料重见天日,这也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所灭的史料。颠覆性的史料将不断涌现,吴史也将逐步趋真。2009.1.16
發表於 2009-2-12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虎字头下面一个鱼,如果用代字,应该用“虞”,这个字是鱼部那个字的变体
 樓主| 發表於 2009-2-12 15:17 | 顯示全部樓層
把“䱷”当虞是旧说。我在本文中新立一说,是因为从者减起,经寿梦、诸樊、余祭、余昧五代吴王都在青铜铭文上自称“攻䱷王”,寿梦弟和季札器上也有标“攻䱷王”弟的。而且在甲骨文字典上有三处发现此字,说明商、周两代虞、䱷是两个不通用的字。而“䱷”专指长江南岸的某个地方。吴称王后,大部份时间自称䱷王,到阖闾、夫差时,才大部称敔王,少部称吴王。同期中原列国则习惯称吴。到汉时“䱷”己失传,许慎的《说文解字》没这个字了。    你研究季札,知道上博简七有篇《吴命》提及州来季子吗?我曾据此推测,阖闾杀僚后,季札不一定辞官隐居不问国事,要不夫差任吴王时,常遣州来季子任外交官、特史!
發表於 2009-2-12 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䱷你研究季札,知道上博简七有篇《吴命》提及州来季子吗?我曾据此推测,阖闾杀僚后,季札不一定辞官隐居不问国事,要不夫差任吴王时,常遣州来季子任外交官、特史!===说夫差遣季札为使者有待商榷。史料上,唯一季札吴弑僚之后,季札的外交事宜就是“救陈”,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延州来季子”不是季札而是季札的子孙,这个问题先不议。延州来季子救陈时,对楚将子期说的话是“二君不务得……”大意是说:“吴国和楚国的国君都不讲道德,随便侵略周边的小国家……”从这个语气来说,很难说季子是作为吴国的使节,如果要说吴国派遣季子救陈,应该写成“吴使延州来季子”。而且如果是夫差要救陈,一定是大兵压境,不可能派一个不会带兵的季子。因此,这次救陈,很可能是季子单方面带着他的家兵前来劝解。另外,州来早在季子救陈前好些年,就已经被夫差作为礼物送给蔡国作为蔡国的国都了,州来也由此改名下蔡。如果说,季札还是吴国倚重的大臣,那么夫差不可能无端端剥夺了季札的食邑。
發表於 2009-2-12 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同时,延州来季子不大可能是季札的子孙因为,州来此时已经是下蔡,如果是季札的子孙,此时应该只有延陵一个食邑,按照古时称谓的习惯,纵然季札的子孙以季为氏,也只能成为延陵季子,而不能称为延州来季子或州来季子
發表於 2009-2-12 22:26 | 顯示全部樓層
而根据《吴氏宗谱》的记载,季札的子孙,主要以吴为氏,当然也有以季、延、延陵、延州为氏的
發表於 2009-2-12 22:26 | 顯示全部樓層
按照现有的数据,季子救陈的时候,正好是九十二岁,也就是这一年东,季札去世。很多人认为救陈的是季札子孙,是因为觉得此时季札至少百余岁,这是因为不知道季札的生卒年代而算错了。
 樓主| 發表於 2009-2-13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对《春秋》、《左传》、《国语》等只是粗读。不如先生精研。有机会一定讨教。据楚简《吴命》这篇古籍佚文载,夫差是软硬两手兼用,亲自带兵救陈,写了这篇《吴命》檄文:五、六天内都可开战,要戢尔社稷。另一面委派州来季子晓以利害,最终不战而曲楚之兵。至于《吴氏宗谱》记载,我看先秦部份只能作参考。我有同事在无锡修谱,我向他开玩笑,泰伯是树皮兽衣、披发文身,如何吴谱首页便是皇帝打扮?他要建了吴国,古代史岂不成“夏商吴周”了?我反对常州博物馆里的泰伯形象,也反对季札的宋、明打扮!博物馆不是《吴氏宗谱》,不能误人子弟。
發表於 2009-2-13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吴命》上应该没有明确写“夫差委派季札”一说吧另,季札此时已经是晚年,《春秋三传》的记载,在阖闾事件之后,季札消失了几十年,在“救陈”的时候才出现。如果说季札还受差遣的话,之前吴国很多外交事件应该有季札。之前很多重要的外交事件,比如伐徐、伐楚等,如果季札在,不应该平白架空他。另外,季札与徐国关系极好,王僚两个弟弟躲在徐国的时候,如果季札还在朝廷里,一定会设法化解,而不是听任吴徐交兵。……总之,说季札依然受夫差调遣,许多事情在情理上都说不通。除非说,新出土的资料,能够根本上否决之前的史料
發表於 2009-2-13 12:54 | 顯示全部樓層
《吴命》上应该没有明确写“夫差委派季札”一说吧另,季札此时已经是晚年,《春秋三传》的记载,在阖闾事件之后,季札消失了几十年,在“救陈”的时候才出现。如果说季札还受差遣的话,之前吴国很多外交事件应该有季札。之前很多重要的外交事件,比如伐徐、伐楚等,如果季札在,不应该平白架空他。另外,季札与徐国关系极好,王僚两个弟弟躲在徐国的时候,如果季札还在朝廷里,一定会设法化解,而不是听任吴徐交兵。……总之,说季札依然受夫差调遣,许多事情在情理上都说不通。除非说,新出土的资料,能够根本上否决之前的史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9-8 23:28 , Processed in 0.0362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