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槛外人

[转帖]“清华简”研究论作转帖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7-12 11:15 | 顯示全部樓層

怎样成为君王

艾兰 刊发时间:2010-07-12 03:40:56 光明日报
    清华简《保训》在《文物》2009年第6期刊布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研究古代中国学者的极大关注。很明显,当清华简全部发表之后,它们必将大大改变我们对于中国历史和思想史发展的认识。虽然这些竹简的含义几代学者可能都无法完全研究清楚,但它们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学者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在这里,我想就《保训》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到目前为止,学者关注较多的还是“中”的含义问题。李学勤认为“中”是“中道”,李零提出是“地中”,子居视为“众”的借字,邢文则看作是《河图》或《周易》之数。然而,若是这样,简文的另外一个方面仍然令人费解。文王在对其子的训示中提到了两个历史范例:舜,他从尧的禅让中得到了统治权;上甲微,商人的祖先之一。虽然《尚书》是以包括了尧和舜故事的《尧典》开篇的,但是《尚书》的其他章节并没有提到舜。实际上,据我所知,传世文献中并没有文王(或其他周代早期的君王)谈论舜的记载。而且,《尚书》中完全没有提及上甲微,他和周的统治也没有明显的关系。

  我认为理解竹简中这些不同寻常方面的关键在于,从整体上和从文王即将去世的视角来解释《保训》简文。虽然我们不知道《保训》简的实际创作年代,但是它至少是对某一历史时刻富于想象的重构。从传世文献来看——虽然不同典籍在受命的具体时间和天命是怎样显现的记载上有稍许的差别——周最早获得天命的君王是文王,而不是他的儿子武王;而且,文王是在去世前获得天命的。所以,在文王逝世的时候,他已经获得了天命,但他还没有完全控制天下。商朝最后的君王纣辛继续统治着安阳和黄河流域的中心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文王没有必要告诉他的儿子怎样获得天命或者怎样调整周的统治。相反,他需要告诉武王怎样使天命成为现实,怎样取得实际的王权。从这个角度,文王对于其子的建议应是:为了成为君王,必须“得中”。

  我的想法是:“中”是从地理和宇宙意义上说的。如李零所言,它是大地的中心。但是这个宇宙的中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象征,而且有着地理上的实际所指。大致上说,这个中心就是指河南省的偃师县和登封县以及周边地区。在这个区域,有一座位于中心的山脉,即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嵩山也以“五岳”的“中岳”闻名于世。我以前曾提出甲骨文中的“岳”字就是指嵩山。在甲骨文中,它往往受到祭祀。根据可能铸造于武王时期的青铜器天亡簋的铭文,武王在牧野克商之后,在返回周的途中,在“天室”举行祭祀文王和上帝的仪式。林沄已经指出“天室”就在嵩山。在很多文化中都有这样的观念:山是世界的中心,是最便于人神交流的地方。在古代中国,中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而嵩山这个中心山脉正有着这样的角色。

  从考古上看,这个区域也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中心。位于嵩山脚下的登封县正位于新石器时代有墙定居点的区域,而这里则被“夏商周断代工程”视作夏代最早的首都。这个地区也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遗迹,其中包括“阳城”字样的瓦当。“阳城”通常被认为是治水英雄禹的首都。偃师县是中国早期青铜文明发展区域的中心。它包括二里头文化遗址和早商时期有墙定居遗址——偃师商城。虽然商代最后的都城在安阳,但是商代的统治者曾在这个区域维持自己的统治。偃师当拥有战略和象征的双重角色。

  如果我们将“中”既看成是地理中心,又看成是宇宙中心,那么,要想成为“天子”,统治者就必须控制这个地区。可想而知,将“中”视作通往道德君主的“中道”的想法也是这种视角隐喻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保训》简文就很好理解了。文王对其子的训示包括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文王把舜塑造成楷模,供其子模仿。在第二部分,他提到了商代的一个政治先例,其通过统治中心区域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根据《保训》,舜曾是“小人”,后来成为了君王。他曾经在历山耕地。历山的地点不是很确定,不同地区的多个地点都有可能,但它好像并不在河南地区。然而,舜“求”中并“得”中。因为他遵从人们的愿望和自然世界的模式,结果两个方面都实现了。这个中心是地理的,也是象征性的。舜作为人和天下统治者的角色也实现了。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发遵循舜的例子,遵守“中道”,也会像舜一样成为“天子”。

  文王同时告诉他的儿子,要想成为君王就必须取得中心地区。周的故国是在西方,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一带。河南地区“中”的那个地方与商代王权有密切的关系。文王提及的微——应当就是上甲微。上甲在甲骨文中作为有权势的祖先,地位非常崇高。它是名字里最早带有干支的祖先。然而,他在周代文献中只是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保训》说道:上甲微与河联合起来,与有易进行战争。在传世文献中,这些事迹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发生在夏代早期君王泄的统治时期。《山海经》中也提到了这样的故事。然而,它们并没有多少朝代更替的意义。《保训》简提到“昔微假中于河”。对于这段简文意思的理解,有很多的争论。如果我的解释正确的话,这句话就是说:微向河“借得”,也即暂时占据中心区域。“假”字也可理解为“不是真的”,就是说微不是中心区域真正的君王。在打败了有易之后,微撤退回去,并将中心区域归还给河(“追[归]中于河”)。到了汤的时候,微的雄心终于实现了。汤“受大命”,并建立了商朝。我们知道,在父亲死后,武王与商纣在牧野进行了决战,终于控制了中心地区。

  总之,因为文王已经接受了天命,所以他对儿子的训示只能是怎样实现天命。为了做到这点,他必须取得中心地区。取得中心区域是获取王权的办法——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人们的拥护;也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力量。(王进锋译)

http://www.gmw.cn/content/2010-07/12/content_1176408.htm
發表於 2010-8-2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六疑竹简问,直指造假与作伪的学术腐败,可恶可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9-16 06:26 , Processed in 0.03261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