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15082|回復: 11

[分享]武咸铁路挖出古墓 专家估计为武汉最大战国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6-1 13: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报讯 (记者 查锴)“初步估计此墓地为武汉地区发现的最大战国时期古墓!”昨日,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向记者介绍,日前在武咸铁路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施工现场,挖掘机“挖”出距今2000多年的古墓。  该古墓位于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丁家咀南。昨日,记者现场看到,古墓位于一个土丘的中间,四周拉起警戒线。正在修建的武咸城际铁路工地从土丘中间穿过。中铁十八局工人正在墓地附近施工。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4月28日,他们用挖掘机开挖时,推出了五块巨大的木头,木头长约4米,宽47厘米,切面呈正方形,并未腐烂。    工地向上级部门反映,江夏区和武汉市文物保护部门迅速赶至现场展开调查。经文物部门查勘,发现这里是一处“凸”字形土坑墓葬,5块长方体木头均为椁盖板。光星村村民告诉记者,几十年未见过如此材质的木材,古墓所在地曾是一个小丘陵。  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介绍,该古墓为东西走向,墓道朝南,宽2.5米;古墓有两座墓室,其中一座墓室长10米宽7.5米;另一座墓室长6.5米,宽4米。刘治云表示,该古墓密封性较好,墓室结构完整,初步估计是武汉地区发现最大的战国古墓,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市区两级文物考古部门将对该墓进行发掘。(责任编辑:陈天晗)长江日报2009年05月09日http://news.sohu.com/20090509/n263857719.shtml
發表於 2009-6-1 21: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期待重要发现 :  :  :
發表於 2009-6-2 15:09 | 顯示全部樓層
希望有惊人发现
發表於 2009-6-5 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转帖] 两千年前楚国大墓今日开棺

埋藏地底两千多年的楚国大墓今日开棺,当外椁板和内棺打开的那一刻,会给武汉市民以何等的惊喜?墓内文物的出土会展示出的武汉地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又会是何等的辉煌?让我们共同期待。  昨日本报记者与楚文化学会专家一同赶赴位处江夏区山坡乡丁家嘴的楚墓发掘现场。采访完发掘现场的考古专家后,又分别采访了部分高校和文物考古界专家,按照惯例,开棺前,非从事现场发掘的专家们都不愿在媒体“露面”,但他们都共同关心着这样几个问题。  现场考古人员在清理丁家嘴M2楚墓坑内青膏泥时,居然在外椁板上发现一束十余根有字楚简。此发现犹如石破天惊。几年前武汉沌口地区发现的楚墓墓坑比丁家嘴楚墓大,但未发现楚简。2002年底,轰动全国的枣阳九连墩楚墓发掘过程达三个月,考古学者终于在棺内污泥中发现一批楚简,当时连北京来的专家都叹为观止。遗憾的是经过清理,得知九连墩楚简全部是无字简。  而丁家嘴楚墓楚简不仅有字,而且是在外椁板上发现的,这不禁让人联想,棺椁内应该有更多的楚简。若果如此,则丁家嘴楚墓有可能列入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据武汉一位中国简帛研究的权威人士透露:M2楚墓出土楚简其中一支简上有“祭祀用特牛”之类内容。记者查找相关文献发现,特牛祭礼是国君专用的祭礼(汉代文献《白虎通》中记载,“天子、诸侯用牛,大夫用羊。”所谓天子、诸侯就是国君)。那么该墓墓主既然用了国君专用祭礼,其生前身份应该与国君有关:一种可能是楚王后裔;另一种可能是楚国在征伐时俘虏回的战败国国君,安置于今日山坡乡丁家嘴附近。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一些中等贵族私自僭远礼制,用了国君专用的祭礼。  现场考古专家称,M1、M2因处于武咸城际铁路施工现场,为了不延误重点工程工期,所以此次先期发掘。就在这两座墓旁十余米处,还有楚墓显露。这些墓都是筑路时,机械挖掘时无意中发现的。  按照以往楚墓分布规律,如果是贵族墓,一定是家族墓地,也就是说有多座墓葬在同一个小区域内。  既然有多座墓葬埋藏于丁家嘴,这些墓的主人生前生活的地方应该离丁家嘴不太远。那么丁家嘴附近不远处应该有生活遗址,如城市遗址或军事城堡遗址。  一切的猜想都只是猜想,其结果有待于棺椁打开,有待于专家的后期研究。不管其最终结果怎样,丁家嘴楚墓的发现和发掘定会给武汉史册添上厚重、灿烂的一页。  让我们一起期待。  (附注:记者昨夜发稿时得知,两座楚墓中,有一座发现盗洞。)http://news.163.com/09/0605/05/5B18PE30000120GR.html
發表於 2009-6-5 09:00 | 顯示全部樓層
从祭祀用特牛来看,估计又是一批卜筮祭祷简,期待ing :
發表於 2009-6-5 09:15 | 顯示全部樓層
报道说\"在外椁板上发现一束十余根有字楚简\"\"两座楚墓中,有一座发现盗洞。\"外椁板上的简是否因被盗才出来了呢?报道说“武汉一位中国简帛研究的权威人士”中心有老师去看了吗?
發表於 2009-6-5 09:29 | 顯示全部樓層
外椁板发现竹简,还可能是卜筮祭祷的,很有意思呀。看介绍外椁板出简,不太可能与被盗有关,要不肯定被糟蹋了。
發表於 2009-6-5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呵呵我不懂考古不知道以前发现的几批卜筮祭祷有没有在椁外发现的?武威“王杖十简”以及后来发现的“王杖诏书令”倒是在椁板外发现的。
發表於 2009-6-7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鄂东南最大战国楚墓开棺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6日06:40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古墓挖掘现场  图为:出土的镇墓兽  记者饶纯武 实习生吴坤报道:5月9日,本报曾经报道江夏发现武汉最大战国墓的消息。考古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于昨日揭开了主墓的两重棺椁,发掘出陶器、漆器和镇墓兽等随葬品。  2号墓部分受损1号墓有盗洞  昨日上午,记者在武咸城际铁路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丁家嘴施工现场见到,数以百计的当地群众,将古墓发掘现场围得水泄不通。2号楚墓的棺椁已被打开,墓室被水浸泡,并塞有很多淤泥,工作人员正将水和淤泥一点点舀出。  据丁家嘴村民徐善华介绍,古墓所在地是当地一个高地,今年4月底该土坡被下挖6.8米后,运送石料的货车从此经过时,地面出现塌陷,工人用石子堆填后塌陷不止,并挖出巨大的木头,这才发现路基下藏有古墓。  武汉市考古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挖土施工导致2号古墓的椁盖板部分受损,且经泥土挤压,导致墓室分界不明。墓室内部分器物变成碎片,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据了解,被发掘的2号楚墓北侧5米处,是一个规格较小1号楚墓。记者见到,1号楚墓的棺椁已露出,并浸泡在水中。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介绍,1号墓的墓道入口处有一盗洞,因尚未开棺,是否被盗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盗墓时间久远,极有可能就在战国时期。  2号楚墓发掘竹简器物  据刘治云介绍,2号古墓从外到内,依次是填土、青膏泥、竹简、竹席、隔板和分箱。  据介绍,竹简共有9片,长宽分别为30厘米和0.8厘米,发现时对折放置,单面有字,为小篆,疑为用毛笔蘸红漆书写。为尽快破解竹简上2000多年前的文字,考古人员已邀请武汉大学竹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和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来解读。昨晚,陈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竹简仍在研读中,研读进展暂不便透露。  昨日,考古人员在2号墓室的东南角,首先发现陪葬品——一把带钮的鼓腹陶壶,一个疑似有彩绘的木质漆盘,一座已破碎的陶鼎;在西南角发现了一个木质镇墓兽,目前只剩底座。昨晚,又发掘出一个用途不明的器物。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器物一般应在内棺的箱边,目前发掘的主要为生活用品,随着进一步的发掘,可能会发现乐器、兵器等随葬品。  内棺未开 身份之谜待解  据刘治云介绍,目前丁家嘴共发现4处墓地,其中2处正在发掘。2号楚墓处于该山岗的主峰,长6.4米,宽4.5米,是鄂东南地区所发掘的战国楚墓中最大的,应是墓群中身份最为尊贵的。1号等墓冢中极有可能埋着同时代的亲属或贵族。  昨日,考古人员仅打开了外层的椁盖板和中间屋的隔板,并露出装有尸骨的内棺,其长2.28米,宽0.78米。由于墓穴积水严重,尸骨保存完整的可能性较小;内棺重见天日之时,估计也难以辨别出墓主是男是女。  现场考古专家表示,2号楚墓作为墓群中的核心,目前并未发现一件青铜器,其它器物也数量不多,而战国时代却是崇尚厚葬的。墓主的身份,有待进一步发掘和考证。http://news.sina.com.cn/o/2009-06-06/064015744236s.shtml
發表於 2009-6-7 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两千年前楚墓昨重见天日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6日06:13  汉网-武汉晚报  发现镇墓兽、陶壶、陶鼎、漆木盘等珍贵文物      发掘现场            文/记者蔡早勤 张胜林  图/记者 熊波 马青  昨日,令人关注的我市最高规格战国楚墓在江夏区山坡乡丁家嘴开棺,不少市民纷纷前往发掘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昨日开棺的是M2号墓,打开椁板后,椁内还有一层内棺,内棺旁并排着几个边箱。其中一个边箱内发现了镇墓兽、陶壶、陶鼎、漆木盘等珍贵文物。  按照考古界惯例,打开外椁就可称“开棺”,但发掘现场数以百计的围观者,望着M2号墓坑内的棺材(内棺),疑惑地问:何时开棺?记者了解到,内棺是否在现场打开,暂不能确定,如果发现珍贵的丝织品,肯定不能在现场开棺,而只能将内棺整体运至市考古研究所专用场所开棺清理,以免丝织品受到阳光直射,从而更好地保存丝织品。  发现有字楚简  填补武汉考古空白  镇墓兽  表明墓主身份较高神秘面纱  有待进一步揭开  丁家嘴战国楚墓位于武(汉)咸(宁)城际铁路工地4号施工现场。为不影响国家级重点工程武咸城际铁路工期,文物考古部门在做了周密部署后,抓紧对该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由于前些时武汉连降大雨,考古发掘工作一度受到影响。近日天气晴好,考古队加大发掘力度,至前日,将墓坑内的回填土和青泥膏清理完毕,楚墓厚厚的椁盖发现了一批极为罕见的竹简。竹简的下方,还有一层竹席。  发掘现场负责人、市考古研究所专家李永康介绍说:竹席可能是为了防止淤泥、稀土通过椁板渗入棺椁之内。过去荆州、荆门、长沙楚墓都发现过楚简,但武汉发现楚简还是首次。而椁板外层发现成批的有字竹简,在全国楚墓发掘中,也是首例。  发掘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竹简从墓内拿出时,隐约可以看到上面红色的文字,其中有两个字较为清晰:“乙”字和“五”字。有可能是祭祀的文字。  其中一支简上还有“祭祀用特牛”之类内容。相关文献表明,特牛祭礼是国君专用的祭礼(汉代文献《白虎通》中记载,“天子、诸侯用牛,大夫用羊。”所谓天子、诸侯就是国君)。该墓墓主既然用了国君专用祭礼,其生前身份应该与国君有关。  历经2000多年,竹简已如面条一般发软,且不能随便将其外层泥土剥落,否则就会迅速炭化、变黑,上面的文字也就看不见了。因此,丁家嘴楚墓竹简已连同其外面包裹的泥土被紧急送到市考古研究所。  专家介绍,楚墓内的竹简堪比西方国家的羊皮书,非常罕见。因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许多古书失传,而战国楚墓的年代早于秦朝,楚墓中的有字竹简就成了极为珍贵的文物。  镇墓兽  表明墓主身份较高  昨日一大早,工作人员用吊车将M2楚墓最外层的12块巨大椁板逐一吊离墓坑。每块椁板的宽度约为50厘米,厚度约为60厘米。有专家分析,这么大的椁板,一定是生长数百年的大树。当地属丘陵地带,今日基本无林地,两千多年前这里也未必能生长这样的大树,制造椁板的树木应是从别处运来。  椁板揭开后,考古人员仔细清理位处内棺周围的边箱。陆续清理出镇墓兽、陶壶、陶鼎、漆木盘等陪葬品。遗憾的是,镇墓兽仅剩底座,底座上有精美的彩绘。  楚文化专家介绍,镇墓兽是古代人想像中的驱邪镇恶之神。因其随葬墓中,形似兽头,故称镇墓兽。古人迷信死者有灵,为防灵魂不受鬼怪侵扰,故设镇墓兽。楚墓镇墓兽因制作精良,而成为文物精品(见资料图片)。楚国墓葬中,身份较高者的墓葬中多有镇墓兽。由此可见,这座楚墓的主人身份在当时应该很高。  神秘面纱  有待进一步揭开  有两大因素影响清理工作进度,一是由于天气炎热,昨天发掘现场太阳暴晒下,气温直逼40℃,而墓坑内更是闷热;再则,清理工作是一项细活儿,每一团泥,考古人员都要一点一点地摸捏,以防漏掉任何有价值的发现。清了一天,边箱还未完全清完。  至昨晚记者发稿时为止,该墓仅发掘出镇墓兽、陶壶、陶鼎、漆木盘等陪葬品,而没有男性楚墓中常见的青铜器、兵器等物。有专家怀疑M2号墓主是一位楚国贵妇墓。  专家介绍,M1、M2两座战国楚墓相距很近,如果M2墓主为女性,那么M1墓主可能为男性,两座墓可能是一座楚国的夫妻异穴合葬墓。如果M1号墓没有被盗的话,里面应该会有青铜器、兵器等陪葬品。  专家介绍,M1号墓发现盗洞,盗洞的年代不详。一般说来,被盗过的墓,文物遗存不会太多,但也有例外,譬如,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就曾被盗过,但考古人员从中清理出大量楚简。所以说,M1号楚墓棺椁内有无重大发现,还得揭开棺椁后才知真相。  堆放在古墓旁巨大的外棺木  考古人员挖掘出土的陶器。  镇墓兽(资料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0-16 08:14 , Processed in 0.0382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