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20961|回復: 26

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2-27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记者辛如记 何平)
        今天上午,曹操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记者获悉,曹操墓位于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
        历史上关于曹操墓众说纷纭,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1000多年来,曹操墓到底在那里,谜团重重。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二号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终解开了这一千古谜团,专家的主要依据是一块珍贵的石牌。
        12月19日和25日,记者两次来到发掘现场高穴村二号墓地——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地一片开阔的田地里,了解了“曹操墓”的来龙去脉。曹操墓规格相当高,呈中字型土坑式砖石墓室,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两座墓室最深处距地表16米,属于典型的深埋墓葬。 墓道长35米,宽9.6米,呈阶梯式内收。
        在这座墓里出土有金、银、铜器,陶器、兵器等,但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最让专家兴奋的就是这块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专家介绍,“魏武王”三个字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因为这和曹操的身份相符合:曹操生前为王,他儿子曹丕做了皇帝以后,他才被追封为魏武帝;“魏武王”完全与他死时的身份相符。这块写有“魏武王”的石牌确切的证明了 墓主人身份。同时,在挖掘过程中还出土了三具骨架,经专家鉴定,一具为男性,约为60多岁,另两具为女性,分别为20多岁和40多岁,男性死亡年龄与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死亡年龄极为相符。
        与出土的文物共同指明这一古墓为曹操墓的还有一块在1998年被该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挖出的一块鲁潜墓志,志文提到了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这里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古代“决”通“穴”,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
        另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这大概是曹操预感寿命将尽时才颁布的。西门豹祠在今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一处临公路的高地上,祠堂早已不存,只留下三四通古碑,其中两通字迹已经漫漶不清,而另两通则为民国和清朝道光年间的。另一部文献的记载,更具体地点出了西门豹祠与曹操墓的关系。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提到相州邺县时说:“故邺城,县东五十步。”也就是说,唐代的邺县在故邺城(曹魏邺城,北周焚毁)西五十步的地方。这是个很短的距离,这就更显示西门豹祠的坐标意义了。漳河南距邺县三十里的地方应该在今安阳县的西北部。这可以根据唐代的碑刻和墓志铭来证明。在唐朝开元三年有《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开元七年有《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修定寺就是今天的安阳县西北的清凉山东侧的修定寺,说明邺县在唐代的地界往西到达了今天的清凉山(古代叫天城山),所以应该说安阳县的西北部在唐代是属于邺县的。
        根据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鲁潜墓志、以及西门豹祠位置,经过多位专家充分论证,最终确定西高穴村就是曹操墓所在地,千百年来所有的猜测所有的争论终于停止,千古谜团终破解。

来源:中广网河南分网 责编:杨婷
http://www.cnr.cn/hnfw/xwzx/tp/200912/t20091227_505814281.html
 樓主| 發表於 2009-12-27 17:01 | 顯示全部樓層

“魏武王”刻铭

“魏武王”刻铭

石碑

石碑


        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 墓室或藏曹操遗骨
       中广网北京12月27日消息(记者张庶卓)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52分报道,河南省文物局刚刚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了及时有效的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upload=3]
        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据了解,墓虽然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upload=4]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记者采访文物界的专家,汉、魏考古专家学者等,他们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
  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其次曹操高陵的发现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王红霞
http://www.cnr.cn/china/gdgg/200912/t20091227_505814076.html
 樓主| 發表於 2009-12-27 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曹操高陵航拍照片

曹操高陵航拍照片
   

曹操高陵墓道

曹操高陵墓道

曹操高陵墓门

曹操高陵墓门
發表於 2009-12-28 08:26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月份就听说消息,现在才公布,看来还是比较慎重的
發表於 2009-12-29 19:47 | 顯示全部樓層

Re:学者称曹操墓葬确认在河南安阳证据不足

 中新网12月28日电(张中江)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人大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说曹操墓在安阳证据不足
  袁济喜28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昨天从电视上看到,十点钟播出的新闻还说“疑似发现魏武大帝的墓”。到了十二点钟,就突然变成了确认发现魏武大帝的墓。而且,也没有提供什么新的证据。
  袁济喜说,这个墓是被反复盗挖过的,所以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而且现在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一个兵器,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很难鉴定”。因为它已经被盗挖过了,不是原封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藏在里面的。
  袁济喜指出,有关方面参照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那些材料也不能印证。
  至于有关方面提出的曹操墓在安阳“六大依据”,袁济喜说,“这些证据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袁济喜介绍说,曹操本人是非常多疑的,史书上记载他的墓确实是有72冢。而且汉魏至今一千多年了,现在能证明墓主的关键证据并不存在。这座墓的地方不在邺城,也不在洛阳,而且找不到跟曹操文学相关的证据。
  袁济喜:国学研究要冷静严肃 不能炒作
  袁济喜认为,搞国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炒作。类似“发现曹操墓”的事情前几年也出现过。当时自己到南京中山陵开会,他们说《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中山陵出家的定林寺已经发现了。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也不是那么回事。
  在袁济喜看来,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一个新闻上的炒作需要。但是这跟真正的国学研究还是有一定距离。像现在刚刚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还不是直接的证据,就匆匆忙忙地定论是魏武大帝的墓,“我觉得这并不是很严肃的。”
  袁济喜表示,现在弘扬国学,还是要弘扬国学这种实事求是、无证不发的精神。因为中国传统的国学还是有一套比较严谨的、科学的方法,对一个问题的探讨是非常严肃的。
  袁济喜介绍说,像曹操儿子曹植的墓在山东鱼山被发现,这个就是学术界公认的。它有很多足以证明墓主就是曹植的第一手材料,里面出土的东西和旁证,都很完备。
  袁济喜最后说,国学研究是很严肃的,“我觉得越是在国学热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不能把新闻炒作、媒体起哄当成真正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学者和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有文物局、旅游局等政府的管理部门,更要本着对国民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29/014919355718.shtml
發表於 2009-12-29 19:49 | 顯示全部樓層

Re:曹操陵墓地址引发学者争议 72疑冢众说纷纭

 中新网12月29日电“发现曹操墓”的消息日前经媒体发布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一些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亦有专家为此次发现欢呼雀跃,称该墓地必属曹操无疑。香港媒体29日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曹操墓地被确认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事实上,关于他“72疑冢”的说法早已被击破。  “曹操陵墓在安阳”的消息公布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另据媒体报道,对于“曹操墓”千古之谜得解,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等知名三国文化学者和考古专家持冷静态度,称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出土文物前提下,这一“新说”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香港文汇报29日刊出的一篇署名“张敬伟”的文章则指出,从墓志形式、出土文物、墓中骨骼看,已经形成了相对严密的逻辑链,此次发现的曹操高陵无疑。
  作者认为,高陵被发掘确认,破解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而这一发现,又让人大跌眼镜。历史传说的荒诞和正史记载的严谨形成了鲜明对比。千多年来,民间关于曹操墓的传说,一直是七十二疑冢。墓穴所在,有的说是在许都(许昌)城外,有的说是在铜雀台附件的灵芝村(见《彰德府志》),有的说是在漳河底(参考古诗“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也有说是在曹操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谯陵)。
  文章指出,根据正史记载,曹操陵墓的位置并不那么迷雾团团。一是在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即他去世前2年的218年,在其颁布的《终令》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又有《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两令见于正史,说明两大史实:一是表明曹操的薄葬之志;二是明确他归葬的地点为“邺之西岗”,比邻“西门豹祠”。凭此两点,不仅说明曹操对于自己的墓葬毫无掩饰,甚至是光明正大地告诉后人他墓葬的地点。这恰恰说明曹操性格中一贯的豪迈和慷慨。更要者,由于他追求薄葬,“无藏金玉珠宝”,似乎也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墓葬所在,更不怕盗墓贼光顾。
  在作者看来,历史跟曹操开了太大的玩笑。他迥异于其它地王的光明正大却被后世文人误解误读,甚至丑化。酸腐文人或基于封建正统思想,给其制造了七十二“疑冢”说,从《三国演义》到戏剧舞台,曹操成为多疑、奸诈的历史人物。讽刺的是,后世考古学家,似乎也为戏曲和演义中的历史所蒙蔽,采信了曹操墓“疑冢”的说法。否则,为何不对正史中所记载的曹操墓按图索骥地进行考古?
  事实上,早在1988年,《人民日报》一篇《“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的文章已经证明了所谓“疑冢”的不靠谱—“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
  从1988年到现在的21年间,曹操“疑冢”之说依然流行。尤其央视“百家讲坛”导致的“三国热”中,曹操“疑冢”说更被更多的普通民众所采信。事实上,正史中提到的“西门豹祠”就在安阳县安丰乡。如果说考古学家们采信正史说法,及早发掘,曹操墓也不会被盗掘得那么严重,曹操“疑冢”之谜也就早就大白于天下了。
  而且,就在曹操高陵被确认之时,依然有学者怀疑。譬如着有《盗墓史记》、《中国人盗墓史》的学者倪方六就认为,考古讲求的是“白纸黑字”,称没有在墓中发现墓志铭是“考古硬伤”。此外,他还强调,从曹操墓穴的规格上来看,曹操所提倡的薄葬并没有被严格执行。
  对于上述说法,张敬伟文章指出,该墓出土的文物数据足以证实确为高陵的所有逻辑要素,算得上是“白纸黑字”。再者,虽然墓葬文物大多已被盗掘,但从出土的石圭和石碑等文物看,墓中文物是相当地俭朴,应该算得上是薄葬无疑。至于陵墓形制规格,那是曹丕的杰作,与乃父无关。是否厚葬,主要看陪葬品,这应该是很简单的常识。
  文章最后,作者慨叹,曹操高陵得以确认,千古之谜得以化解,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也给历史和曹操一个“完美”的交待。不过,这也让中国学界和民间自我反思:历
史的真实也许一点都不复杂,复杂的是后人以讹传讹的解读和歪曲。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29/080019358701.shtml
發表於 2009-12-29 19:55 | 顯示全部樓層

Re:曹操墓地发掘领队回应质疑 称应到现场调查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天,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宣布“曹操墓在安阳”,此结论为时尚早。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也提出了同样的质疑。  
       对此,安阳曹操墓项目考古领队潘伟斌表示,不愿就质疑回应,因为袁、马二人不是考古专业人士。
       安阳曹操墓引来质疑
  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在安阳发现曹操高陵。袁济喜说,当天,电视上10时播出新闻,还说“疑似发现魏武大帝墓”。到了12时,就变成了确认发现曹操墓,且没有提供新的证据。
  这位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严重被盗墓,留存直接证据很少,面目全非,且没有发现类似“金缕玉衣”等过硬证据。
  河南文物局称,发现魏王用过的一个兵器,上刻“魏武王”三字。
  “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很难鉴定。”袁济喜说,即便真的发现过硬证据,也要特别慎重,因该墓葬被盗严重,“万一有盗贼作伪,怎么办?”
  袁济喜认为,“曹操墓在安阳”消息发布,太匆忙,不严肃,需慎重。
  “作为文物管理部门,匆忙发布结论一定要慎重。”袁济喜说,顶多可以用“很可能”、“基本上可以肯定”等字眼,千万别用“确认”等板上钉钉的字眼。
  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也撰文表达了同样的质疑。
  考古队长:他们不够火候
  对此,安阳曹操墓发掘领队潘伟斌在接受河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人没到过现场,也没有调查,这样说没有丝毫根据。
  “你问问马未都手里有没有曹操墓的石碑,如果他拿到了,鉴定了真假再说。”潘伟斌认为,一些人之所以质疑,是想借曹操墓炒作自己,“马未都是搞鉴定的,不是搞考古的。人大那位(专家)也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国家为什么不请他们当考古专家,因为他们的水平还不够火候。”
  ■ 反应
  故乡人多不信曹操墓在安阳
  亳州派文物团安阳探营
  本报讯 (记者张伟峰)前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昨日,曹操的故乡安徽亳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带队到安阳了解详情。当地人多不相信曹墓在安阳。
  昨日下午,亳州市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卫军说,获悉曹操陵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当地曹操后代又惊喜又激动。该市市文物管理处处长带队到河南安阳了解详情。
  朱卫军说,埋葬曹操尸骨陵墓所在,一直众说纷纭。河南安阳宣布发现曹操高陵,也有部分人怀疑其真实性。但根据历史记载,当年曹操主要在安阳活动,且消息由河南省文物局发布,应属实。
  昨晚,亳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薛冰称,他和几名工作人员已到安阳。因对方忙,他们还未能与对方取得联系。
  亳州市曹操研究会蒋姓工作人员介绍,河南安阳宣布发现曹操墓,通过年龄等,对照出土的物件,可靠性较大。
  蒋先生说,曹操早年过继曹家,现在亳州很多曹姓人家,其中有曹操后代,亳州人希望曹操的陵墓在亳州。对于陵墓在安阳的消息,当地很多人认为消息不实。
  蒋姓工作人员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理解。(来源:新京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29/064419357786.shtml
發表於 2009-12-30 12:24 | 顯示全部樓層
继续关注
發表於 2009-12-30 14:15 | 顯示全部樓層
《探索发现》节目里也在讲“探寻曹操墓”。。。
發表於 2010-1-4 13:45 | 顯示全部樓層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

世语曰:太祖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祠而树血出。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
二月丁卯,葬高陵。魏书曰:-----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傅子曰:太祖愍嫁取之奢僭,公女適人,皆以皁帐,从婢不过十人。张华博物志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釭,太祖皆与埒能。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郤俭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傅子曰: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帢,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其贵贱,于今施行,可谓军容,非国容也。曹瞒传曰: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汙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馀。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兗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於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於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於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3-29 09:43 , Processed in 0.0419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