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163|回復: 1

成都汉碑考古发现700余字碑文表彰“裴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20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0-11-19 14:50  责任编辑: 郗新蕊

东汉末年,裴君带兵平息叛乱,之后在其教化之下,成都地区民风淳朴,甚至连监狱都没有了囚犯。为颂扬裴君卓著的功勋,汉代天府广场所在区域,修建了一座寺庙……

昨日,成都市考古队汉碑考古项目负责人谢涛透露,大碑正面700余字碑文已初步识读,“为表彰裴君的丰功伟绩,从而修建了一座寺庙,这座碑就立在了寺庙前。”

石碑另一面写了什么?

由于小碑的碑文还有待识读,大碑也仅仅识读了半面,同时裴君此人的身份还有待确定,石碑之谜仍待继续破解。“另一面说不定有更重要的发现。”谢涛说。另一面写了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测:

石碑或因地震长埋泥土

昨日上午11时许,文物学家、巴蜀汉陶博物馆副馆长王锦生慕石碑之名前往成都博物院。见到石碑,王锦生推测出了碑文的大意。

王锦生说,他正对永寿元年即公元155年成都发生的一场大地震进行研究。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刘志统治的永寿元年,“巴郡益州郡(今成都地区)山崩”。王锦生怀疑,石碑上可能记载了有关地震的史料。

很快王锦生就辨识出了“元嘉有二”、“本初元年”等年号。“‘元嘉有二’是公元152年,‘本初元年’是公元146年。”王锦生推测道,“这个碑应该是地震前所立,虽然它没能记载地震的事情,但也许它就是因为地震才被埋在地下的。”

解读:

纪功碑为“裴君”而立

由于大碑字迹更为清晰,成都博物院的专家已对其进行了初步识读。

“石碑上多次提到了裴君,应该是表彰此人的纪功碑。”王锦生分析道,“‘巍巍大汉洽皇承度……其辞曰’这两列文字应该都是引言。‘内任公辅外宣藩国’说明他不仅位高权重,并且还有切实的功绩。”

“超统定襄外蛮”、“顺天平乱”、“滑夷降从”等语句赞美了裴君的赫赫军功。“囹圄虚旷”、“移风反素”又体现出他对当地老百姓的教化也卓有成效。百姓在他的教化之下没有人犯罪连监狱都空了。

王锦生仔细阅读着碑文的内容。“‘惟裴君仁德’表明此碑为纪功碑。”

“‘祖自河东’说明裴君的祖籍是河东这个地方。”王锦生通过碑文推测裴君生平,“‘孝廉’二字说明,裴君是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入仕途。”“举孝廉”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

小碑石料较为粗糙,拓印效果不如大碑,成都博物院还未对小碑进行辨识。但王锦生还是在石碑上发现了许多关键字眼。

“‘扫除奸’说明此人武功不错,‘命后臣移符于蜀’讲的是皇帝让我调动军队来成都。”王锦生说,小碑上提到了几次大的战争。 早报记者袁玥蒋超

新闻回顾>>>

2010.11.9

天府广场东御街人防工程施工现场发现文物,成都市考古队立即进场发掘。

2010.11.16

现场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出土一大一小两块石碑,大碑高2.61米、宽1.24米,小碑高2.37米、宽1.1米,两块石碑各保存有完整的碑帽以及碑座,石碑两面都篆刻大量文字。

2010.11.17

石碑转运到成都博物院,考古人员对碑文进行拓印研究。“成都”、“本初元年”、“元嘉有二”、“裴君”等地名、年号、人名清晰可见,初步估计两块石碑均为庙碑。

2010.11.18

成都博物院专家初步识读大碑正面700余字,大致判断出碑文内容。

新闻花絮>>>

75岁老将出马拓碑是个技术活

昨日,考古人员最后一次对汉碑的正面进行拓印,一位老大爷娴熟的拓印手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大爷名叫戴堂才,今年已是75岁高龄,从事考古工作50余年。“昨天是我女儿拓印的,今天他们把我喊来了。”戴大爷退休前就在考古单位工作了43年,退休后又为成都博物院工作了17年,一两年前才彻底退休在家。成都博物院的许多重要文物拓印都是经戴大爷之手。

猜想>>>

天府广场出土的东汉石碑上,明确地提到了“裴君”,而且根据成都市考古队推测,这面碑正是为了记载“裴君”的丰功伟绩。那么,“裴君”究竟是谁?他和成都又有何关系呢?

东汉末年敦煌太守裴岑

最有可能是“裴君”

现藏新疆博物馆的“裴岑碑”对裴岑其人有如下介绍:137年(顺帝永和二年),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敦煌太守裴岑率本郡3000兵马出击北匈奴,斩杀呼衍王,取得40年来汉朝在这个地区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赢得了该地区13年的安定局面。

依据一:名门望族

裴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显赫的名门望族,其子孙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因此,较之一般碑刻,裴氏碑刻档案内涵深厚。

而此次出土的东汉石碑,也十分符合裴氏家族“有很多机会直接参与许多历史重大事件”的特点。

依据二:书法精美

裴氏家族石碑“书法精美”的特点,也跟此次天府广场出土的石碑十分吻合。在看到石碑拓片时,成都本土著名书法家邓代昆对其精美的书法艺术赞不绝口:“这两块碑,完全可以作为书法范本。”

但要确认“裴君”就是裴岑仍十分困难。成都通史的总统稿专家林成西教授表示,“裴岑在汉代并不算一流的名人,名声远远不及司马相如、扬雄等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想要查阅此人的资料十分困难。” 早报记者蒋超袁玥

最新消息>>>

汉碑“翻身”有悲有喜

昨晚10时30分许,在一辆吊车的帮助下,两块石碑的另一面也大白于天下,并带给人们一阵悲喜。

悲的是一块碑文被严重破坏,喜的是另一块字迹清晰,有助于解开碑的年代之谜。

“这个地方被破坏实在太讨厌了。”发掘工作现场负责人谢涛指着刚被清理出的大碑,语气很遗憾。

大碑的上部,一块触目惊心的楔形缺口从边缘切入碑身,最宽处约30厘米,整个碑面被硬生生剥去了一大块。谢涛说,刚被翻过来的是碑的正面,文字有助于解读碑为何而立。“碑文开头被(缺口)打断了。”

另一块小碑保存完好,当小碑被翻面后,工作人员发现其上有一层水泥,当小心清理掉水泥层,工作人员发现小碑碑文不但清晰,而且带有斑驳的红色。

“红色是朱砂。”见此情景,谢涛立刻要求不能再用刷子刷洗碑面。在小碑的开头,可以清晰辨识出“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十二月丁卯”的字样,“文学主事”的官职名,还有“张”、“田”、“公孙”等姓氏字样。

现场负责人谢涛向记者表示,清理工作刚结束,字迹还有待辨识,今天工作人员将会对碑文进行拓片,之后再进行解读,全面揭开石碑的秘密。

早报记者 雍兴中

疑问>>>

“元嘉有二”“本初元年”

成都发生了什么?

在石碑的刻字上,发现了“元嘉有二”和“本初元年”两个同属于汉桓帝的年号。分别是公元152年和公元146年。此外,石碑上数次出现“蜀”字,并在小碑左侧最后一行出现了“成都”二字。那么,公元152年和公元146年的成都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有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需要立碑记载呢?

对此,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态度较为谨慎:“这两个时间点的时代是在东汉末年,当时,中原混战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但借助蜀道难的特有地理优势,当时的成都“比较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大事”,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刘备带着诸葛亮等人到四川“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对于其他一些细节情况,袁庭栋认为,只有等碑文内容确定下来,才好做进一步细致研究。

惟裴君仁德

顺天平乱囹圄虚旷移风反素……

文章来源: 四川新闻网-天府早报
http://cul.china.com.cn/lishi/2010-11/19/content_3846434.htm
 樓主| 發表於 2010-12-28 11:22 | 顯示全部樓層

汉碑上刻字“守师”或为珍贵文档的管理员


“成都天府广场现东汉石碑”后续
成都天府广场地下5米处的两块东汉石碑,今年11月17日被偶然发掘出土后,引起了各路专家和考古爱好者的强烈关注。碑文上的“李君”究竟为何人?出现在人名后的“守师”,又到底作何解释?

昨日,成都市档案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向华西都市报独家透露,他在考证“李君”任蜀郡太守的时间时发现,李膺与其生平符合。此外,他认为,如专家所言,“守师”可能是一种职业的称谓,碑文中的“守师”则很有可能是守护这个建筑里珍贵文档的管理员。

推断一

小碑是为褒奖东汉蜀郡太守李膺所立

“小碑应该是为褒奖东汉蜀郡太守李膺所立的,因为碑文中出现了‘阳嘉二年’的字迹。”姬勇说,虽然自己未到现场考证,但是一直在关注华西都市报的相关报道,自己也查看了《蜀典》、《蜀故》、《成都县志》等古籍。之前有很多说法,认为碑文与褒奖战功者有关。而他认为,从已知的碑文来看,应该是歌颂人物的教育功绩。比如,“孔修畔学,恢兴七艺,宗老恤幼,存心音律,广宣教诲,文武不隧,礼乐条畅,救复衰渐”,加之上面有“诗师”、“守师”等文字后缀在人名后,更让人容易往教育方面去靠。“也许,这就是一块教育系统的人,为纪念与歌颂领导者而立的石碑。“姬勇说,而且是因故(原因待考)重立,或是因随建筑重修而重新篆书立刻的。”

那“李君”究竟为何人?姬勇说,专家们在考证“李君”任蜀郡太守的时间,与李膺的生平符合。因此,他提出,“李君”会不会就是李膺?“关于李膺,有两个版本的说法。”姬勇表示,据范晔著的《后汉书·党锢传》记载,李膺被转调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老请求不会赴任,被转调监领乌桓校尉。又据清代乾隆年修订的《四库全书》中,“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威恩并行……’”的文字记载来看,李膺来过蜀郡,并治理得很有成效,

与碑文中提及李君的功绩颇为相似。姬勇认为,仅以他从媒体报道提及的碑文内容中分析,有关“李君”的功德记载,很有可能是参照了有关李膺的两个版本撰写而成。

推断二

“守师”或是守护珍贵文档的管理员

关于碑上的人名后(或前)都有“守师”二字,又该作何解释?“关于‘守’字,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职务或职官前的说明。”姬勇说,汉代职官制度有规定:职官初任都要试用一年,称守。唐代以官阶低的人任较高职务的称“守某官”,以官阶高的人任较低职务的称“行某官”。而关于“师”字,他查过资料后觉得,应该是对从事某种职业人的称谓。比如,成都过去就把堂倌叫做“幺师”。

于是,姬勇推断,碑文上出现在人名后的“守师”,可以解释为还在试用期的官,也就是试用的“师”;或是不够“师”的级别,却担任了“师”职的人。从碑文上还出现“诗师”来看,他认为,这或许是与其同为一种行业里的职业称谓。“既然与教育有关,就不得不说当年的儒学。”姬勇说,中国儒学讲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有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称为六艺(也泛指各种经书),而碑上是“恢兴七艺”,这点还有待考证。加之,汉代就有“经师”一职,即讲授经书的学官。姬勇笑称,他由此大胆假设“诗师”,或许是教授诗词老师的称谓。而“守师”应该是专指管理保存这个建筑里各种经书文典的一种职业,换句话说,“就是守护珍贵文档的管理员!”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

新闻背景

东汉石碑:两位蜀地太守的功德碑

11月17日,在成都天府广场发现两块东汉石碑。大碑正反面共1400多字,小碑正反面共800多字。两块碑背面上出现的人名,确定是为裴君和李君立碑的下属。大碑背面的下属官员共104人,小碑背面的下属官员共40多人。

大碑碑文的内容,就是记颂一个在东汉阳嘉年间在蜀郡任父母官的裴姓太守的功德,他成功抵御外蛮有功,同时在文化科教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而小碑的主人公为一个叫李君的太守,他治理蜀地很有成效,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来源: 华西都市报
http://cul.china.com.cn/lishi/2010-12/28/content_3925735.ht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5-6 04:02 , Processed in 0.03871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