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049|回復: 0

以敬仰之情探讨黄香生平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1-3 08: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敬仰之情探讨黄香生平[/size]
——在云梦县首届“黄香文化节”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彭斌武
题记:2011年10月27日下午,云梦县首届“黄香文化节”学术交流会在云梦宾馆召开。孝感市委宣传部长栾春海、云梦县委书记张汉平、县委宣传部长丁财庆等领导出席会议,世界黄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黄明顶先生等海内外黄氏宗亲、黄香文化研究专家、学者150余人与会。我受云梦县黄香文化研究会的委托,在会上作了题为《以敬仰之情探讨黄香生平》的发言。全文如下:

在菊桂飘香的金秋,我们共同迎来了云梦县首届“黄香文化节”。在这个节日里,海内外黄氏宗亲带来了黄香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给了我极好的学习机会。现在,我受云梦县黄香文化研究会的委托,把我们十余年来研究黄香的点滴所得,向各位嘉宾作个汇报,意在抛砖引玉。我发言的题目是:《以敬仰之情探讨黄香生平》,具体讲三个问题:一、深研细考疑点,解开千古迷团;二、多重证据论证,回归“历史安陆”;三、揭示历史真相,维护黄香尊严。

一、深研细考疑点,解开千古迷团

“黄香”是一个值得云梦人民和海内外黄氏宗亲骄傲的历史人物。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们少阅史籍,不少人仅知他是一位大孝子,对其生平事迹却知之甚少,且有许多难解之谜。这对于我们弘扬黄香文化是个严重障碍。近十余年来,我怀着敬仰先贤之情,对黄香的生平作了一些探讨,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考出了黄香的生年。遍阅古今各种版本的黄香传记,都无一例外地缺载黄香的生年,这就无法全面、正确地认识黄香。面对千古难题,我采取深掘本传觅线索,字斟句酌寻鸿迹的办法,终于从黄香给和帝的上书中找到了切入点。书称:“得以弱冠特蒙征用”。 何谓弱冠?古称男子二十岁的年龄为弱冠。这是说黄香二十岁时被和帝征用。和帝登基以后,对诸王的封地、封号、朝臣的职位进行了大动作的调整,而对黄香却给予了特殊的恩典,留他继续在尚书台为官,故称“特蒙征用”。和帝登基是章和二年,即公元88年, 88-20=68,这就告诉我们,黄香出生于公元68年,这一年就是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此前,云梦淡远先生也对黄香生年作过探讨。我与淡远先生研究黄香生年所选的切入点不同,考证的方法迥异,但两人结论相同,可谓殊途同归, 证明黄香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是确定无疑的。
二是匡正了黄香的卒年。关于黄香的卒年,诸史记载不一。《后汉书•黄香传》记载为“延平元年……卒于家”,而《楚师儒传•汉黄太守香》记载为“延光元年……卒于家”,一字之差却相差16年。如果黄香出生于永平十一年而卒于延平元年,那么黄香享年就只有38岁,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我们通过旁征博采,发现延平元年后15年的建光元年,黄香还在与尚书侍郎冷宏上书言事,证明《后汉书》记载黄香卒于延平元年是错误的。根据确凿的历史事实,遂确认黄香卒于延光元年,从而纠正了《后汉书•文苑传•黄香传》中对黄香卒年记载的讹误。这一结论渐为学界所认同,维基百科黄香条载:黄香卒年“故从彭斌武的说法”。这样,黄香的生、卒年就是公元68年至公元122年,享年54岁。
三是弄清了黄香被免职的原因。黄香出任魏郡太守后遭遇水灾,本来救灾有功,反而被免职,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便出现了各种猜测。《楚国先贤传校注》的作者舒焚说:黄香“因发生水灾,措置未周而免官”。此说不符合历史事实。我们查阅各种版本的黄香传,都未发现他在水灾中有任何主观过失。通过仔细研读《后汉书》,发现东汉王朝的政治生活基本上被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所笼罩,凡发生日食、月食、地震、水旱、风雹、病虫等天灾,或外敌入侵、贼冦犯境等人祸,都归罪于执政当局或地方官员有失道损德的嫌疑,因此要免除官职,名曰“灾异策免”。黄香被免职是灾异策免造成的不公,他本人在水灾中没有任何“措置未周”的问题。
四是查清了黄香墓地古称“源口”的来历。《中华姓氏通书•黄姓》及各派黄氏宗谱均记载:“黄香去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湖北云梦县北郊十五里。”显然这是指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黄孝村一马平川为何称“源口”?我觉得很有必要把源口之名的来历弄个清楚明白。因此,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走访了黄孝村、大柯村的多位老人,对黄孝村一带的地形地貌、雨水流向进行过调查。2006年,我在撰写《黄香生平疑点考》时,为增强对源口的感性认识,便于元月28日(农历丙戌年除夕),到黄孝村、大柯村一带实地踏查,从而获得了这一带地形地貌的一手资料。原来,黄孝村的地势是不显形的北高南低,雨水自北南流,当流到黄香墓南约一公里处的大柯村北,地势隆然抬起,迫使北来雨水向位于大柯村东北的凹地汇聚,因这里的地形有较大落差,遂冲刷成了一个巨大缺口,人们称之为冲口。冲口连接着一条宽约5米的大冲沟,冲沟南流约2公里注入军民港,最终汇入涢水。大许村的古稀老人许修培说:黄香墓坐落在雨水的源头,面对着冲口,故名“源口”。 弄清源口的来历,为我们确认黄香墓墓址找到了可靠证据。

二、多重证据论证,回归“历史安陆”

《后汉书•黄香传》载:“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这就直接牵涉今安陆与古安陆的问题。2003年,云梦张积翰先生发表了《黄香》一文,安陆学者立即发表题为《“黄香故里”考辨》的文章,批评云梦人要“推翻《后汉书》黄香江夏安陆人”的历史定论,指责“云梦人硬要强行把黄香拉入本土”。殊不知,魏晋以前,云梦与今安陆同为古安陆的辖区,而且古安陆县的治所就在云梦楚王城。这就提醒我们:如果对古安陆与今安陆不严加区别,历史就成了一本糊涂账。
于是,我在反复阅读有关历史典籍的基础上,结合云梦出土的文物、文献、古城遗址,以及各派黄氏谱谍等多重证据进行考证,写出了《〈黄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一文,论证魏晋以前的安陆县治所就是云梦古城。例如:秦安陆县的御史、令史死后葬在云梦城郊,20多件盖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相继出土于云梦城郊,云梦古城文化遗存中的战火痕迹,与秦简《编年记》所载秦攻安陆的时间完全吻合。这一切都证明秦汉时期的安陆县城就是云梦古城。
特别是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木牍家书,更有力地证明云梦古城就是古安陆县城。家书是两名战士从河南淮阳寄回来的,他们要他母亲买丝布做夏衣寄去,并叮嘱他母亲看看安陆丝布的价格贵贱,如果价格便宜,就在安陆买丝布;如果价格贵,就只寄钱去让他们自己在淮阳买布做衣。这就再好不过地说明古安陆城就是云梦城。如果古安陆城果真在今安陆城,写信人要他母亲往返70公里看丝布价格,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再者,云梦城郊出土如此密集的古安陆文物和文字,而今安陆城郊至今尚未发现一件古安陆的文物和文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云梦城郊的东汉墓群鳞次栉比,多达60余处,而今安陆城郊只有一处东汉墓群,且远在十里村。这就无可争辩地证明云梦古城就是古安陆县城,今安陆城在东汉时没有城池,因此历次文物普查在今安陆城区没有发现魏晋以前的古城遗址。
正因为如此,现在学界的主流观点都确认云梦古城即古安陆县城。今安陆的学者与我们进行学术交流后,对于黄香故里的认识也就逐渐趋同了,安陆市德高望重的文史专家陈建平先生临终前告诫他的同仁说:“再不要与云梦争黄香故里了。”

三 揭示历史真相,维护黄香尊严

我们认为,今安陆与云梦争黄香故里的归属,还情有可原,因为古为一县,可以通过考辨达成认识上的一致;对于其它地方与云梦争黄香的归属和死后的埋葬地,我们则要争辩,为先贤黄香的籍贯正名,使他回到生他养他的热土上来。
改革开放以后,历史名人身价百倍,因此,觊觎黄香故里者应时而生。尤其是有些与古安陆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竟然连篇累牍地撰文,或自诩是“黄香故里”,或称黄香死后埋葬他地。现在,我将他们的言论和事实真相揭示出来,让公众来辨别是非。

一是房县有人说:“黄香是房县人,任职于湖北云梦,死后衣葬于云梦,尸葬于家乡房县西关”。 这是对黄香生平的公然歪曲,是对先贤的亵渎,是对黄香的大不敬。
此说有四大矛盾。一是与国史的记载相左。《后汉书》不仅记载黄香是“江夏安陆人”,还记载黄香之子黄琼是“江夏安陆人”,黄香的曾孙黄琬与黄琼合传,不言而喻也是“江夏安陆人”。汉章帝还称赞黄香:“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其他人的列传中称黄香祖孙为江夏人的达十处之多,但只字未提黄香与房县有任何关系。二是与黄香的自述籍贯相悖。黄香给和帝上书时自称:“臣江淮孤贱,愚矇小生”。这是他从宏观角度自述籍贯,因为古安陆县属江夏郡,而东汉时江夏郡的辖区北起淮河之滨,南达长江两岸,故如是说。房县秦时属蜀,汉时属益州所辖的汉中郡,与江淮遥隔千山万水,没有丝毫地缘关系。三是与事理逻辑不符。《后汉书》、《东观汉纪》等权威史著都称黄香在皇家尚书台为官,官至尚书令,晚年出任魏郡太守。未见任何史籍记载黄香在云梦为官。尚书台是皇家的办事机构,依房县的说法,云梦岂非成了东汉的朝廷?黄香晚年出任魏郡太守,魏郡在今河北省,而黄香在云梦任职,岂非南辕北辙!四是与黄香后裔的宗族信念相违。“天下黄姓出江夏”是海内外千万黄氏宗亲的宗族信念,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2010年金秋,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会长黄如论先生,为纪念黄香诞辰1942周年,给云梦人民书赠“孝魂”墨宝。今年金秋,世界黄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黄明顶先生,特为云梦人民题写“黄香故里”匾额相赠。这些都反映了海内外黄氏宗亲对黄香故里的一往情深,是确认“云梦是黄香故里” 所发出的最强音。
二是河南禹州有人撰文说:黄香之子黄琼被封邟乡侯,“封地即今禹州东部郭连孝冈……黄香晚年因魏郡洪灾被黜职。……便到儿子黄琼的封地邟乡来闲度晚年。……死后便埋葬在这里。”还有人撰文称:“禹州城东……山上有座古墓,1958年原禹县人民委员会树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丞相黄香之墓’碑。”
禹州的说法漏洞百出,且不说禹州是否就是邟乡,单指三大要害以鉴真伪:其一,封黄琼为邟乡侯时,黄香已去世多年。汉桓帝封黄琼邟乡侯是延熹二年(公元159年),而黄香早在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就逝世了,这时黄香已逝世37年,怎么会到邟乡去“闲度晚年”呢?其二,黄琼没有接受邟乡侯。查阅《黄琼传》,桓帝封黄琼邟乡侯,食邑千户,但黄琼以疾病在身为由,坚辞六七次,言语恳切动情,桓帝只得收回成命。也就是说,黄琼根本没有到邟乡去,黄香更不会涉足邟乡。其三,查阅《后汉书•百官志》,东汉桓灵之前从未设丞相之职,黄香也从未任过丞相。所谓1958年禹县人民委员会树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丞相黄香之墓”碑,没有历史根据,切不可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3-28 19:39 , Processed in 0.03492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