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6180|回復: 2

关于朱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17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經》曰:“洙水出泰山蓋縣臨樂山” 。其邑既以“蓋”名,縣內之山,又為洙水所出。則《繫年》之“邾吾”,或與其有涉。按《水經》有二汶水:一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入濟;一出朱虛縣泰山,東北入濰。入濰之汶水,酈道元注引伏琛、晏謨云:“水出朱虛縣東南峿山,山在小泰山東者”。酈注又云:“汶水自朱虛縣東北逕郚城北”,引《地理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郚城亭,故縣也” 。出朱虛之汶水,其南復有浯水,亦東北入濰。酈注:“浯水出浯山,世謂之巨平山也。《地理志》曰:‘靈門縣有高柘山、壺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說文》言水出靈門山 。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故城東,故薄姑氏之國也。” 是知郚城、浯水,雖各居南、北,而皆以峿山得名。按竹書“吾”字篆形,从壬虍聲;《說文》虛字,亦虍聲;《呂氏春秋•貴直》墟、吾叶韻。郚城既嘗為朱虛縣治,故疑《繫年》“邾吾”,即朱虛也。其西遂次有縣名蓋、名嬴,實非偶然。按酈注所云故薄姑氏之國地望,與朱虛郚城相鄰。然則,《書序•費誓》“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于蒲姑” ,即《繫年》商奄西遷事也。浯水東北行,今所谓由水南而北迁,于古可称西。或徑以商奄之民為秦先人者 。按飛廉為秦之先,自無疑義。如《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地理志》“秦之先曰伯益,出自帝顓頊” 。故《繫年》“是秦之先”云云,其辭乃就飛廉而言。因飛廉事而並及於商奄西遷,非即謂商奄之民即為秦先。
所以出土文献在某些关键历史问题上,并未增加多少新知,只是更进一步强化后学的认识罢了。
發表於 2017-1-19 22:31 | 顯示全部樓層
周代的诸侯国并非都是简单的民族国家,国君的祖先与其他贵族的祖先、普通民众的祖先不必出自同一古老的部落。所以什么秦人的起源、楚人的起源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秦本纪》记得很清楚:“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可见秦国的人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从沦陷区中解放了的周人。
 樓主| 發表於 2017-2-15 16:22 | 顯示全部樓層
对于朱虚的问题,我还在纠缠,可能还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行。
齐地沿革,左传昭廿年讲太公之前,是薄姑,然后是太公。
从齐世家记载看,这个地方在商末,已经被朝廷控制,所以太公能昼夜赴任。如果和薄姑紧密衔接,这个地方政权的交接恐怕不会顺利。
从莱人来争角度看,也说明齐地东夷势力已经弱化而不能联合。可见地理志称姑幕或曰薄姑,是东徙以后的同名,这个东徙,可能发生在商代晚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推测奄君所迁,以姑幕可能性为大。
但是奄君所迁,不代表其部属也迁到那里。文献里有迸散的说法。
我过去将朱虚断为商奄之民迁地,可能还有些欠妥。因为从山水地貌而言,鲁东北是小泰山,相关大河道都是南北流向,是为齐国面向东夷的门户。朱虚地望是在小泰山东麓,作为鲁东门户有些太远。
所以,朱虚最有可能类似于太昊、少昊、殷墟。可能是邾国商代祖先所居,周武王将其内迁而封于鲁侧,导致卞县南也有吾乡。后来江夏有邾,也是因迁徙而得名。
从这个角度来反观小泰山盖县和曲阜奄里的关系,大约也是同一种情形。
说文讲鲁东有徐,段玉裁、朱骏声都认为和徐戎有关。那么,如果商奄西迁是为了防御徐戎,以迁至吾乡一带可能性为大。
造父一日千里,如果他一直在西陲,是不熟悉山东道里的,如何能达到此种效果?而且小说家可能也因为造父防御徐戎,而有成为周穆王车夫的演义。现在考虑到的,也就这样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16 20:48 , Processed in 0.0342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