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难言

清華七《子犯子餘》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7-2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用果念政
整理報告云: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第九十二頁):“猶則也。”
用,可理解為“於是”、“所以”,表示結果。《書·益稷》:“朋淫於家,用殄厥世。”簡13“用凡君所問莫可聞”之中的“用”也是表示結果。簡13可以理解為“所以說凡君所問莫可聞”。《趙簡子》簡4“用由今以往,吾子將不可以不戒也”中的“用”,用法與此相同,表示結果,可理解為“所以”。
發表於 2017-7-2 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屏幕快照 2017-07-02 18.43.28.png
典》“僉曰”,孔傳:“僉,皆也。”《楚辭·天問》“僉曰”,王逸注:“僉,眾也。”辭例一致,或訓“皆”,或訓“眾”。傳世古書中,此字後多接動詞,如“僉曰”、“僉進”,無動詞用法。《小爾雅》中的“同”,其義當與“皆”相同。簡文中的這個字,明顯是動詞。
此字疑為“共”字異構。共,共同具有。《論語·公冶長》:“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共利”一說,古書亦多見:
《莊子·達生》:“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
《淮南子·兵略訓》:“而與民共享其利。”

屏幕快照 2017-10-13 15.21.12.png
屏幕快照 2017-10-13 15.21.21.png
屏幕快照 2017-10-13 15.21.30.png
發表於 2017-7-3 13: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92楼(罗小虎) 的帖子

第一个字,从木?声,整理者释作桊,无误。但包括整理者在内用《周礼》等记载的常见刑具名去解释,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完全离文意和实际。此刑具应理解为一种不寻常的刑具,如同炮烙之刑,突显商纣的残酷性。故桊字当如《说文》一样,解释为一种类似穿牛鼻一样的刑具。
發表於 2017-7-6 18:25 | 顯示全部樓層
屏幕快照 2017-07-06 19.23.05.png
《說文·戈部》:“戰,鬭也。从戈,單聲。”所以這個字或可分析為從隹,單省聲。在簡文中可讀為“癉”。《說文·疒部》:“癉,勞病也。” 《爾雅·釋詁下》:“癉,勞也。”《廣雅·釋詁四》:“癉,苦也。”王念孫《疏證》:“癉與苦同義。”《詩經·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癉,意為勞苦。
B字從留得聲。留,來母幽部。可讀為“勞”,來母宵部。楚文字中幽部和宵部的字通假很常見,比如郭店簡中“繇”“由”相通。前者為餘母宵部,後者為餘母幽部。 《爾雅·釋詁》:“勞,勤也。”勞,可理解為辛苦、勤勞。
所以,這兩個字可釋讀為“癉勞”,二字同義連文。“癉勞於志”,為志向而勞苦之意。類似的說法,在傳世古書中有見:
《楚辭·九思》:“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志勤劬。”
《九思》中的“勤劬”與“癉勞”意思相近。《左傳·昭公十三年》:“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亡十九年,守志彌篤。” 簡文中說“□□於難”,應該指的就是文公在外流亡之事。簡文中的“癉勞於志”也可以認為是“守志彌篤”的一種表現。
發表於 2017-7-11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9:事眾若事一人
整理報告把“事”讀為為“使”,可從。《荀子·不苟》:“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若使一人。” 雖然與簡文不完全相同,亦有近似之處。
發表於 2017-7-13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屏幕快照 2017-07-14 00.20.19.png

整理報告對這句話的理解可商。對A字的釋讀,應該考慮這個字下半部分的相關字形在楚簡中的辭例及用法。本文暫從單育辰先生所說,把這個字的下半看成“鳧”字。所以對形的分析與整理報告相同。鳧,並母魚部。懷疑可讀為並母藥部的“暴” (ee(單育辰)先生在第五樓發言亦已經提及)。楚系文字中,魚部與藥部的字可通。如《容成氏》“虍(下有口字)”通“虐”,前者為魚部字,後者為藥部字。“暴雨”一詞,古書多見。如《逸周書·月令解》:“行秋令則民大疫,疾風暴雨數至,藜莠蓬蒿並行。”
方,正在、正當。奔,奔跑、急走。鹿,可看成是“麗”字形省,附著、依附。B字,疑為“膺”字形省,可讀為“蔭”。“膺”為影母蒸部,“蔭”為影母侵部,音近可通。蔭,蔭蔽。“鹿膺”,即“麗蔭”,依附於蔭蔽。
《論衡·指瑞篇》:“夏后孔甲畋於首山,天雨晦冥,入於民家......夫孔甲之入民室也,偶遭雨而蔭蔽也。”
此句與簡文在“遭雨而蔭蔽”這一點上有近似之處。結合上下文,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四方夷見到商湯,就如同下大雨正奔跑著避雨時,遇到蔭蔽並且依附之一樣。蹇叔說這句話,是為了形容商湯的德政,並以此與商紂的虐政相比較。
發表於 2017-7-26 20:1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99楼(罗小虎) 的帖子

那個釋為“鹿”的字非常可疑,當成“麗”的省體的話,可能要讀為“灑”;當成“鹿”,則讀為“漉”,漉可以訓為“竭、涸”,“膺”為影母蒸部,訓為受。
當然目前最好的看法讀為“慶膺”,《文选》:“昭哉世族,祥发庆膺。” 李善注:“庆膺,犹膺庆也。”指接受福澤
發表於 2017-7-30 13:31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2:A君之。此字當讀為“命”,命君,意思為“天命之君”或“受天命之君”,此處用為動詞。命君之,作他們的天命之君。詳可參看: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page=8#
發表於 2017-8-7 21:4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2:無乃猷心是不【足欠】也
整理報告云:
謀,圖謀。《爾雅釋言》:“圖也。”《爾雅釋詁》:“謀也。”西周晚期及春秋金文中猷與心有對稱。如大克鼎(《殷周金文集成》二八三六,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銘云:“悤逸厥心,宇靜于猶。”戎生鐘(《近出》二七):“啟厥明心,廣經其猷。”
心,思慮之義。《爾雅·釋言》:“謀,心也。”王引之經義述文:“心者,思也。”《呂氏春秋·精諭》:“紂雖多心,弗能知矣。”猷心,即謀心,謀劃的思慮、心思。這幾句話的意思是秦穆公嘲諷子犯不是良庶子,不能輔佐重耳止禍,而只能出逃在外。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因為你謀劃的思慮實在是不足吧”?
發表於 2017-8-17 11:49 | 顯示全部樓層
殺某之女
整理報告云:
某,音在明母之部,讀為滂母的“胚”……或疑讀為“梅”。梅之女 ,即梅伯之女。紂時有梅伯。《楚辭·天問》:“梅伯受醢。”《韓非子·難言》也記“梅伯醢”。但《殷本紀》載為“醢九侯”,並云:“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據此,梅伯疑即九侯,簡文所記“梅之女”即為《史記》所載的“九侯女”。
整理報告的第二個意見,即釋讀為“梅”,可從。某,“梅”之本字。《說文·木部》:“某,酸果也。”《说文·木部》:“梅,枏也……楳,或从某。”從文字的角度看,釋為“梅”是非常合適的。從文意上看,前面提到“殺三無辜”,指的是“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三人都有具體所指。所以,此處把“某”理解為梅伯之梅,也就有具體所指,文意要更恰當一些。
關於“梅伯”的記載,古書出現多處:
《韓非子·難言》:“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酸。”
《呂氏春秋·恃君覽》:“昔者紂為無道,殺梅伯而醢之,殺鬼侯而脯之,以禮諸侯於廟。”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
《晏子春秋·景公問古者君民用國不危弱》:“乾崇侯之暴,而禮梅伯之醢。”
《楚辭·惜誓》:“梅伯數諫而至醢兮”
《楚辭·天問》:“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淮南子·說林訓》:“紂醢梅伯,文王與諸侯構之。”
關於九侯的記載,多出自《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九侯有子而好,獻之於紂。紂以為惡,醢九侯。”
《殷本紀》:“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從這些例子來看,相關的記載有一些糾葛。前賢早已經指出,“九”、“鬼”二字可通,“九侯”即是“鬼侯”。《韓非子》、《呂氏春秋》中的例子都是鬼侯、梅伯並列,則說明鬼侯、梅伯非一人,也就意味著九侯、梅伯非一人。而且“九”、“梅”二字的語音也不太相近。但古書中確實只記載了“鬼侯之女”、“九侯之女”的事,與梅伯無關。此處解釋為“梅之女”似於古無據。這不是很大的問題。上古對相關事件的記載,一者非目驗,二者語出多源。在記錄流傳的過程中發生糾葛演變,以至張冠李戴,也是常有的事。如果懷疑梅伯、九侯為一人,就目前的材料來看,尚不太充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5 07:08 , Processed in 0.03860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