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难言

清華七《子犯子餘》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4-30 17:20 | 顯示全部樓層
簡五:所謂“諤[車屮留](留)於志”,似乎不辭
——懷疑所謂的“諤”字,當釋“雚”(上部稍有訛變?)讀爲“勸”;“[車屮留]”當讀爲“懋”(卯聲矛聲相通例多見)。
《説文》:“勸,勉也。”“懋,勉也。从心楙聲。《虞書》曰:‘時惟懋哉。’”二字爲同義複詞,簡文謂勤勉於志向。
又或,《戰國策•宋衛•齊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荊》“荊王大說,許救甚勸。”注:“勸,猶力也。”簡文謂勉力於志向,亦可通。
發表於 2017-4-30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0:猷(猶)叔是聞遺老之言,必尚(當)語我哉。寧孤是勿能用,譬若從雉然,吾尚(當)觀其風。
整理者將“從”訓爲“追逐”,可從;將“風”理解爲“句中指雉飛的風向”。並認爲:這兩句意爲,譬如追逐雉鷄一樣,我們應當觀察它飛的風向。語意近於《淮南子·覽冥》所引《周書》曰:“掩雉不得,更順其風。”
——今按:“掩雉不得,更順其風”句,前人或以爲是《逸周書》逸文。整理者對“吾尚(當)觀其風”句意的理解似有偏差。
簡文中的“風”,當譬喻前文所説的“昔之舊聖折(哲)人”之教化、風氣、作風、風度。《廣韻·東韻》:“風,教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王者之聲教也。”“風,風俗也。”《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予一人以寧。”孔傳:“時代民易,頑者漸化。”《戰國策·秦策一》:“山東之國,從風而服。”《鹽鐵論·非鞅》:“諸侯斂袵,西面而向風。”《呂氏春秋·音初》:“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高誘注:“風,風俗。”《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句意當是説:秦公向蹇叔請教“昔之舊聖哲人”之道,請蹇叔將所知及所聞於遺老之言儘數告訴自己。同時説明,即便自己不能儘數採用蹇叔告訴他的“昔之舊聖哲人”之道(寧孤是勿能用),然這就譬如去追逐雉鷄那樣,雖然追逐不上(雉飛得很快,人去追逐雉,只能瞠乎其後,望塵莫及),我(吾,只能理解爲我,指秦公自己,而不能理解成我們)也應當可以對“昔之舊聖哲人”之教化、風氣、作風、風度略知一二吧。
發表於 2017-4-30 18:49 | 顯示全部樓層
秦公之譬喻極妙
——以“從雉(追逐雉鷄)”比喻追尋“昔之舊聖哲人”之道;“從雉”不得,只能感受到雉鷄飛過帶來的風;以此比喻自己雖然不能儘數採用蹇叔所説的“昔之舊聖哲人”之道,然自己應當也可以藉此對他們的風氣、作風略有所知吧
發表於 2017-5-1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aa.jpg
發表於 2017-5-1 1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那個從雨鳧聲的字,可能和《楚帛書》甲篇里的“雹䖒”(包犧、伏羲)的“雹”有關,也許是同一字的異體。
發表於 2017-5-2 20:2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2:為桊梏三百
從文意上看,“桊”這個字很可能相當於“拲”字,或作“㭟”。《說文》:“拲,兩手同械也。从手从共,共亦聲。《周禮》:‘上辠,梏拲而桎。’㭟,拲或从木。”《周禮·秋官·掌囚》鄭司農注:“拲者,兩手共一木也。在手曰梏,在足曰桎。”“桊”有可能和“㭟”音近通假。證之者,“絭”字也是從“𢍏”聲,和“桊”讀音相同(同居倦切),而在《廣韻·入聲·三燭》、《集韻·入聲九·三燭》里,“絭”和“拲”都讀居玉切或拘玉切,讀音相同,可能此二字本音近(同見紐雙聲、東元通轉),後在流變中逐漸同音。故懷疑這裡的“桊”可能讀為“㭟(拲)”,“㭟梏”是同時銬住兩隻手的手械。
發表於 2017-5-3 09:0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0:寧孤是勿能用,譬若從雉然,吾尚(當)觀其風。
“風”疑是《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的“風”,亦即《左傳·僖公四年》“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之“風”,古訓為“佚”、為“放”,就是逃走的意思。《淮南子·覽冥》說:“《周書》曰:‘掩雉不得,更順其風。’今若夫申、韓、商鞅之為治也,挬拔其根,蕪棄其本,而不窮究其所由生,何以至此也。”很明顯,《周書》那兩句的意思是說,捕捉野雞不得,轉而研究一下它是怎麼逃走的,即研究抓不到野雞的原因,所謂“窮究其所由生”。秦穆公說:好像追逐野雞一樣,(即使是抓不到),我也該看看它是怎麼逃走的。言外之意是說,遺老的言論,即使是我用不上,也總該知道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發表於 2017-5-3 10:46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0“從雉”的譬喻,與《周書》“掩雉”句所表示的意思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整理者引彼以證此,雖然文字上有重合之處,其實並不恰當):
——“從雉”意爲追逐雉,沒説拿工具;“掩雉”則需要畢、羅之類的工具。——《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毛傳:“於其飛乃畢掩而羅之。”——無論古今,都不可能直接用手去“掩雉”的(不信的話,你用巴掌打蒼蠅試試看?即便現在,去逮鷄的話,空手逮也很難逮到,何況是野鷄呢)。
——《周書》“掩雉不得,更順其風”句,字面意思是用(畢、羅之類的)工具去捕捉雉而不得,應該改變原來掩雉時施用工具的方向,使得工具的施用方向順應風向。——因爲原來之所以捕捉不到雉,肯定是速度慢了,現在改變施用工具的方向,使其順應風向,自然可以提高速度(從而祈求能夠掩得雉鷄)。文句所譬喻,當是治理國家社會應該要順應社會時勢風俗人心的道理。要順應時勢人心,自然應當去探究它,窮究其根本了。
——這和簡文秦公譬喻的“從雉”似乎沒有多少關係?
簡文“從雉”僅僅是追逐雉,心理的預設就是根本追不上(對應簡文“孤是勿能用”),不過是秦公爲鼓勵蹇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自謙(即使蹇叔說了,自己也)不一定能全部採用蹇叔所言的“昔之舊聖哲人”之道,故設此譬喻。
——這與《周書》“掩雉”“更順”(改變從而順應)云云所譬喻的道理從根本上説是不一樣的。
發表於 2017-5-3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此字有多位学者论及,包括大家少引的苏建洲、谭生力、张峰等先生文章,我觉得还是从龟要好。
QQ图片20170503113608.png
發表於 2017-5-3 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華簡七《子犯子餘》中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03.tmp.png”之“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04.tmp.png”,或“霍”的繁構,直接讀“霍”。宗福邦等《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7年4598頁“霍”字條:1:霍,鳥飛急疾皃也。《玉篇·隹部》。2霍,倏忽急疾之皃也。《慧琳音義》卷十七“霍然”注引顧野王云。3霍,疾貌也。《文選枚乘<七發>“霍然病已”李善注。
若把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05.tmp.png釋為“霍”,訓為疾速貌,則句中面見湯若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06.tmp.png)雨”正如王寧先生所言“象風雨一樣急速地去面見湯”,可能字義更為妥帖些
霍1.pn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0 04:57 , Processed in 0.0481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