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暮四郎

清華七《趙簡子》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0-2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0「 1.png 其衣裳 」一句, 字,學者提出許多說法,認為从「大」或「爻」聲之說最多,認為从「大」聲的有:楊蒙生先生讀為「汰」;悅園先生認為左旁為「鳥」右旁為「大」,讀為「汰」;bulang先生認為「大」是「文」之誤;認為从「爻」聲的有:孫合肥先生釋為从「大」,「 2.png 」聲,讀為「貌」;王寧先生讀為「好」;心包先生讀為「表」或「茂」;蕭旭先生讀為「姣」。除「大」或「爻」聲的說法以外,還有學者有其它的說法,趙嘉仁先生釋為「媺」的誤字,汗天山先生釋為「畫」,bulang後又提出左邊與〈孔子見季桓子〉簡8一個字似為一,當統一釋讀。宇祥案:簡文此句記平公奢侈之事,學者說法扣住此點,皆有其道理。此處同意bulang先生後說,但其說未進一步說明,故在此略為申說。  字左半或與    3.png 〈孔子見季桓子〉簡8的「此」字相近, 字上半似「爻」之形可參同篇簡13的「此」字作 4.png ,陳劍先生〈《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重編新釋〉一文已有詳細考釋,其云:「上引最末一形即簡8後一『此』字,顯然就是將簡13後一『此』字中的『爻』形挪到上方、同時其左下部分還保留『此』字的兩筆而成的」其說可從,但可惜〈趙簡子〉無另一「此」字供參。故 字左半為「此」、右半為「大」,从「大」、「此」聲,可讀為「資」,「此」通「資」參《古字通假會典》頁582、《漢字通用聲素》頁512,訓為蓄積、蓄藏,《國語‧越語上》:「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發表於 2017-11-8 00:14 | 顯示全部樓層
簡7:車 屏幕快照 2017-11-07 23.46.10.png
整理報告云:《詩·蟋蟀》:“職司其外。”朱熹《集傳》:“外,餘也。”一說“車 屏幕快照 2017-11-07 23.46.10.png   ”連上讀,“外”連下讀,指宮外,與下“宮中”相對。
整理報告意見不確。“外”字當是楚系文字“「門外」”字之省。(王寧先生已經提出這個看法)可釋讀為“堅”。「門外」 ,見母元部;堅,見母真部,音近可通。古書中雖然未見到“車甲堅”的表達用例,但是“車堅”、“車固”、“甲堅”的說法還是比較多見:
《淮南子·兵略訓》:甲堅兵利,車固馬良,蓄積給足,士卒殷軫,此軍之大資也。
《周禮·考工記》:凡甲,鍛不摯則不堅,已敝則橈。
《荀子·議兵篇》: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
《司馬法·嚴位》:“凡馬車堅,甲兵利,輕乃重。”
發表於 2017-11-8 01:39 | 顯示全部樓層
屏幕快照 2017-11-08 01.34.55.png

這句話不太好理解,眾說紛紜。包括整理報告的第一種意見在內,很多釋讀都把“掌又(有)”連讀,表示掌管擁有。這個思路是值得商榷的。“掌”在上古漢語中確實有“掌管”之義,但單用為多。在上古漢語中,“掌”字和其它字連用作為動詞,極其罕見。“掌有”這個詞組也幾乎不存在。後世中的“掌有”,表示“在手掌中有”的意思,而非“掌握擁有”。之所以會這樣理解,是受到現代漢語影響的緣故,其實並不符合上古漢語的事實。
這句話理解起來確實不太容易。筆者提出一個不成熟的看法。“是”,可釋讀為“時”,後面逗號斷開。所以前半句就讀為“昔吾先君時”,類似的表示古書是有的:
《風俗通義·聲音·管》:“昔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
居,居住。掌,可理解為一個地名(王寧先生亦已經提及)。具體地望不太清楚。結合文獻上對獻公事跡的記載,懷疑是“絳”,但二者語音有隔,尚不能遽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
屏幕快照 2017-11-08 01.35.12.png
補充:上面的理解也有些問題。比如說,“昔……時”的說法,古書中例子也很不多見,所引《風俗通義》的例子時間也靠後。還有一種考慮,“是”讀為“之”,是,禪母支部;之,章母之部;音近可通。“掌”讀為“嘗”(心包先生已经提及),都從尚得聲,故亦可通。所以,這句話可理解為:
屏幕快照 2017-11-13 16.51.04.png  

發表於 2017-11-8 12:3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72楼(金宇祥) 的帖子

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簡8的所謂“此”恐怕也是“貌”字,該簡第5字“貌”字寫作從人、爻、口,此“貌”字從爻從刀,疑是為用字避複而然,其二句當讀為“親有此貌也,而無以𣌭(答)諸貌矣。”
《趙簡子》該字我曾經認為讀“好”,但也解釋不了從“大”是怎麼回事。意者此字的確當分析為從大貌聲,應該是個有“大”義的字。《方言》二:“朦、厖,豐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大貌謂之朦,或謂之厖;豐,其通語也。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
“朦”、“厖”、“豐”當是一語之轉,意思相同。意者此字或當讀為“豐衣博帶”之“豐”,“豐”有“大”義,故字從“大”作。
是否如此還值得討論。
發表於 2021-3-8 15:49 | 顯示全部樓層
心包 發表於 2017-5-15 11:08
请王先生举出“知”训为“主”的实际例子(不是臆想的哦),或者异文的例子,或者对读的例子。

《北大藏西 ...

訓詁義不同於語境義這一點十分關鍵。兩位先生的分歧源於用詞不當,不應當說“‘知’訓爲‘主’”,應說“‘知’釋爲‘主’”。
發表於 2021-7-16 23:42 | 顯示全部樓層
“已”“矣”做语助,一词异形而已,无论字形怎么改读,词还是不变,故从语言学角度看似无必要,读“矣”只是符合现在习惯罢了。
發表於 2021-7-18 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金宇祥 發表於 2017-10-2 11:07
  簡10「 其衣裳 」一句,  字,學者提出許多說法,認為从「大」或「爻」聲之說最多,認為从「大」聲的有 ...

從后辭“飽其飲食”來看, 2_80022_bf2ee5517fec9b8.png 與“飽”當為同一詞性。我們認為, 2_80022_bf2ee5517fec9b8.png 或可讀“爽'。从大,从㸚省,增义符“人”。若所言不虛,“爽”在簡中或有“舒適”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2-8 15:17 , Processed in 0.0369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