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潘灯

天星觀遣策簡選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0-3-11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0-3-11 23:21 編輯

天彩5.jpg

天彩5释文.jpg
釋文最後一句中“繮”字,應釋為“紳”。

 樓主| 發表於 2020-3-14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0-3-14 14:14 編輯

釋叔.png
 樓主| 發表於 2022-1-23 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1-23 23:04 編輯

作為楚人后裔,作為潘氏后代,一直沒有放棄對江陵天星觀簡(其墓主即為潘氏之先祖)的深挖細掘。之前學界大多根據滕壬生先生的《楚系簡帛文字編》辭例推測其原文。今有幸睹其全貌,可以說改變了目前學界的種種猜測,但也只能飽其眼福,不能冒然行事。天星觀簡分遣策簡和卜筮簡兩部分。大部分字跡清晰完整,只有少部分字漫漶不清,不過經過我們反復審讀,多方求證,簡文幾乎已被我們全部破解。只有極少數字存疑待考。今選發此前我們曾討論過的一個字(左圖倒數第2字,右圖末字), 即左从“骨”,右一說从“贯”讀“管”的兩枚原簡截圖(見下圖),希望能得到學界的進一步探討。同時也希望此批簡能早日完整面世,以彌補簡帛学界一大憾事。
天策1.png     天策2.png
 樓主| 發表於 2022-1-25 2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1-26 13:21 編輯

天星觀遣策簡中“蕪”前面不識之字當釋“盬”,“盬蕪”即包山簡263中所言之“糹古蕪”。
在古音中,古、盬是同音字,同屬見紐魚部。 ”从糸古聲,當與“古”同音或相近。
我們認為“盬”和“糹古”相互通假,指某種顏色。“蕪”當為某種草制生活用品。詳解見下圖:
盬1.png
盬2.png

 樓主| 發表於 2022-1-30 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盬,音古,古籍中,可通“枯”,“盬蕪”自然也可讀“枯蕪”,即枯草。“盬(枯)蕪之純”蓋指用枯草飾其邊緣。
 樓主| 發表於 2022-2-2 0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2-2 00:55 編輯

1、2樓第8條釋文中“索(素)周之▲”,其▲字,至今眾說紛紜,謎底未解。虎年第一天,似有神明暗中相助,始得困擾多年的此字,終于撥云見日。我們認為,此字左从骨,右从虎,虎为聲。此乃楚簡“虎”之特殊繁構,在天星觀簡中徑讀“虎”。我們之所以釋“虎”,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一是在曾侯乙簡中,其“虎”一般从肉(隸定作月),虎聲。眾所周知,古文字中,骨、肉作義符可互換,例多不舉;
二是在金文中,如即簋、虢季氏簋、十三年[疒興]壺等虎或从虎之字,其示虎頭、虎身、虎尾的中間筆畫,基本縱向連成一體,這一點與簡文完全一致其實,這種寫法,早在甲骨文中即如是作  
三是原本表虎口的左向開口的弧形筆畫,是受“尹、君”等字寫法的影響,左邊原本開口的筆畫,為書寫方便徑直閉合此乃同化所致。之后里耶秦簡“虎”字寫法,略顯端倪
四是“索周之[骨虎]”可讀為“素雕之虎”,即用木材素雕而成的老虎形車馬飾。經考,天星觀一號楚墓即出土有木虎和其它虎飾器物,可以與之相驗證。 之前有學者把“之”讀為“齒”,釋作象牙,認為此物乃象牙雕飾之物,當為誤解。
綜上,此字文從字順,釋“虎”無疑。
字圖對比如下:
虎.png



 樓主| 發表於 2022-2-3 11:57 | 顯示全部樓層
潘灯 發表於 2022-2-2 00:42
1、2樓第8條釋文中“索(素)周之▲”,其▲字,至今眾說紛紜,謎底未解。虎年第一天,似有神明暗中相助, ...

更正:拙論最后認為不能把“素雕之虎”的“之”讀為“齒”,有誤。因為在天星觀遣策簡中,還有“齒[骨虎](虎)”、“金[骨虎](虎)”之說,即象牙雕琢的虎和青銅制作的虎。故“之”讀“齒”也可。“素雕齒虎”即為素雕的象牙虎,當為車馬佩飾。
 樓主| 發表於 2022-2-3 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們釋出了天星觀簡中繁體的“虎”,現在回頭再看曾侯乙簡4、簡10中“轄”之前的可疑之字,其實就是繁體“虎”的右部所從,亦即“虎”字,只是字的上部少一小撇,當為簡省。其辭例均謂“虎轄”,意即青銅制的虎頭車轄,此器與車配套使用,在春秋戰國古墓中常有出土,而且車轄多作虎頭飾。據悉,曾侯乙墓出土76件車,也就是說應該有76件車轄與之相配。“虎”字的釋出,也完全可以與曾侯乙墓出土車轄相驗證。
虎1.png
發表於 2022-2-4 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潘灯 發表於 2022-1-25 23:07
天星觀遣策簡中“蕪”前面不識之字當釋“盬”,“盬蕪”即包山簡263中所言之“糹古蕪”。
在古音中,古、盬 ...

所谓的“盬”字看上去上面似乎是个“虍”头,此字疑是从皿虍声,可能是虚实之“虚”的一种或体。可参看新甲3.278“虚”字的写法。
 樓主| 發表於 2022-2-4 13: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2-4 15:11 編輯
王寧 發表於 2022-2-4 09:20
所谓的“盬”字看上去上面似乎是个“虍”头,此字疑是从皿虍声,可能是虚实之“虚”的一种或体。可参看新 ...

    您說的新甲3.278中的“虛”字和辭例我都查閱了,釋“虛”我們認為可能性不大,但上部為“虍”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首先,新蔡簡中此文明顯從丘虎聲。嚴格來說聲符不是表虎頭的“虍”,因為虎頭下面的“人”形尤其是向右下拉長的筆畫甚是明顯。而天星觀簡中我們認為的“盬”完全沒有向下延伸的“人”形。另外,原字出現在天星觀遣策簡中,而您說的“虛”出現在新蔡簡中的卜筮祭禱簡中,二字從內容上來說,很難聯系在一起。若真像您說的此字是“虛”,于辭費解。
    據我們進一步考證,此字上部所從或為“鹵”,亦即包山147號簡中上從囟(實為“鹵”省)下從皿的“鹽”字。鹽,從鹵監聲。鹽為鹵之后起字,最初的鹽,即從鹵從皿(參集成3419)。楚簡中的“鹵”與“西”常相混,或減省作“囟”,這一點參看包山簡中各種“盬”的寫法便一目了然。
    由此看來,原字或即[囟皿(鹽)]字。若天星觀簡中的字就是[囟皿(鹽)],在望山遣策簡中有“五囟之紃(簡31)”“五囟之純(簡60)”,同為遣策簡,這似乎也可以說,[囟皿(鹽)]或可徑省作“囟”,即“鹵”的省形。
    古音中,鹵,來紐魚部,鹽,余紐談部,來余準雙聲,魚談對轉,二字從音讀和字義上,是完全可以相通的。盬與古,均為見紐魚部,與鹵疊韻,但聲紐相去較遠。古、鹵是否可通,現在還不好說。但鹵可通膚(參《古字通假會典》875頁),故王寧先生說上部似“虍”,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從辭例上來看,我們還是偏向于把[囟皿]視為“盬”的省形。《說文》:“盬,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十六里。從鹽省,古聲。”這也說明,盬與鹽是同源字,同與鹽有關,那我們現在把[囟皿(鹽)]與盬、[糹古]聯系起來,還是讀“古”音,訓“枯”,似乎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順附上新蔡簡中的的“虛”。

虛.pn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2-4 11:27 , Processed in 0.0375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