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ee

清華八《治邦之道》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2-21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曾侯乙漆箱上的二十八宿名,“牵牛”之“牵”写作“衣+又”(袁/擐),可见简5的[衣又+止],整理者意见应无误
1.jpg
發表於 2018-12-24 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101楼(哇那) 的帖子

簡文此字可據以讀爲“牽”,“牽在下位而不由者”即在下位受牽制(或因被牽制而處在下位)而不得重用之義。
發表於 2018-12-28 19:56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75楼心包于2018-11-20 20:05发表的  :
簡18:“焉少榖其事”,原整理者讀“少”為“小”。
按:“少”要破讀為“稍”,“榖”當讀為“講”,學者或將其讀為“由”,無多少證據可言,所謂讀為“由”之字與此差別明顯,恐怕不能看成一字,其構形當存疑。

我們始終堅定的認為“榖”應該讀為“講”,閱讀金文材料,發現一條積極的證據,《集成》10360所謂“召圓器”有如下一段銘文:

召公啟(肇)進事,奔走事皇辟君,休王自【子+㱿】事,賞畢土方五十里……

根據銘文內容,無論後面的“事”屬上讀,作“【子+㱿】”的賓語,還是屬下讀,讀為“使”,這裡的“【子+㱿】”顯然記錄的是同一個詞。讀為“講”是再合適不過了,訓為考校、衡量、品論等。胡敕瑞教授讀為“觳/斛”的意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保護與研究中心網站),我們第一時間亦考慮過,深思熟慮之後未取。
如果我們的聯繫不誤的話,讀“由”的說法已不攻自破矣(因為金文中一定是一個意義比較實的動詞成分,無讀“由”的可能)。
看《漢語大字典》“講”字第2條“論說、評議”、第9條“考核,比較”及各自的文例。 這裡同“論”,“論功行賞”之“論”(《越公其事》50-51“王日論省其事”、《性情論》9“聖人比其類而論會之”)。
發表於 2018-12-29 00:5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5之[衣又+止]字,應是本於甲文从止「袁」字一類之形(如圖:《合集》31774),其所从之止形,乃「又」旁之訛化(裘錫圭先生〈釋殷墟甲骨文裡的「遠」「[[木/土]+犬](邇)及有關諸字〉),在此確如101樓哇那先生與102樓斯行之先生之說,可讀為「牽」
1.jpg
發表於 2018-12-30 17:06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3:古(故)[身]母(毋)慎甚勤,備(服)母(毋)慎甚㜫(美),飤(食)母(毋)慎甚A。
A字疑即“戡”之別構,郭店簡《性自命出》簡42的“戡”字與此形近,在簡文中當讀為“甘”,“戡”、“甘”溪見旁紐雙聲、侵談旁轉疊韻,讀音相近。
戡.png
發表於 2019-1-17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或許再瞎猜一下,聊作襯末:
簡13 此字,雖然楚簡「臧」字罕有作此形者,而同簡从爿之例也未寫成此形,但有無可能仍是其字之訛?「臧」字所从爿之形,在戰國或秦漢文字中,牀腳形構或有從曲筆、「T」形異化成一直筆者,如: (五年春平相邦葛得鼎)、 (《璽彙》0951)、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70背)、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76背)、 (睡虎地秦簡《效律》42)、 (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165)、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127),因此,簡文此字左上所从「人」形,或當是此類異化形構之省形,而古文字與傳抄文字「臧」字本多有从口者,例如: ( 伯子 父盨)、 (包山簡72)、 (汗簡)、 (古文四聲韻),甚至簡文此字下所从之「匕」形,亦應是上引秦簡《日書》「臧」字下方「一」形之異化,而為漢印「臧」下方「二」形之所本,例如: (《漢徵》)。據此,頗疑簡文此字可釋作「臧」,其寫法或許是戰國秦漢簡帛一種異化之趨勢,有別於主流字形,在此可訓作「好、善」,其猶《尚書‧盤庚上》:「邦之臧,惟女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毛傳:「臧,善也。」而與簡文上文之「勤」、「美」義相呼應。
臧.jpg
1.png
發表於 2019-1-18 21:55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3的“備(服)母(毋)慎甚㜫(美),飤(食)母(毋)慎甚A”二句,和《老子》的“甘其食,美其服”有些類似,古人稱衣曰美、曰好,稱食則多曰甘。A字恐怕還是個與“甘”音同或音近的字,右旁當是“甚”和“戈”的混合寫法,二者共用了部分筆畫,即“戡”;左旁從“人”,大概是表示戡人之義,是綴加的義符,而且它也共用了“甚”字上面左邊的一丿筆。“戡”、“甘”音近,“身毋慎甚勤,服毋慎甚美,食毋慎甚甘”,感覺比較順暢。
發表於 2019-1-19 00:4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107楼(王寧) 的帖子

先生之釋讀確實比較順暢,而愚之拙見,主要是著眼於「甚」字必有「八」形所作之他釋遐想(如簡文此字似缺右撇,郭店例仍保有此筆,其「八」形可謂完整,符合「甚」字字形特徵),不過,此遐想之論證猶且不足與不適切(尤其在平行字形證據上),確可再作討論,非常感謝先生惠賜高見!       
發表於 2019-5-4 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3:古(故)[身]母(毋)慎甚勤,備(服)母(毋)慎甚㜫(美),飤(食)母(毋)慎甚X。

按:懷疑“x”字是“成”字的訛寫?可先參看清華簡中“成”字的筆勢結構;至於爲何字形中加了個圈兒,猜想可能是書手剛寫完簡9的那個字(“母咸(?或?)於令色”),受其筆勢影響,所以誤寫成此字形?

    設若釋“成”不誤,則可讀爲“盛”,多也,豐盛也。《論語•鄉黨》:“有盛饌,必變色而作。”

【附記:復旦網近期打不開,未能瀏覽全部網文。若是有早已說過者,則帖子作廢。】
發表於 2019-5-4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簡7:草木以﨤(及)百穀曼(慢?晚?)生,以[疒次]不成。

——轉引:蕭旭先生《校補》讀爲𣣌。《說文》:“𣣌,戰見血曰傷,亂或(惑)爲惽,死而復生爲𣣌。”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𣣌,死而復生。”《廣雅》:“𣧸(𣣌),病也。”簡文正用死而復生爲𣣌之義。——“死而復生”自然是好事,放到簡文中似不通?簡文之義明顯是帶有負面意思的?

    按:[疒次],當讀爲“癠”。《爾雅·釋詁》:“癠,病也。”字又作“啙”,《方言》第十:“啙,矲短也。江湘之㑹謂之啙。凡物生而不長大亦謂之啙,又曰癠。”郭璞注:“今俗呼小爲癠。”簡文當是取“物生而不長大”之義。草木以及百穀“以癠不成”,即草木以及百穀植株矮小,長不大,不能繁茂生長而開花結實至於成熟也。——土地貧瘠之處,草木莊稼缺乏肥料,自然長不大,此爲古今常見現象。

【附記:復旦網近期打不開,未能瀏覽全部網文。若是有早已說過者,則帖子作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9-12 00:28 , Processed in 0.0379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