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ee

清華八《治邦之道》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6-26 22:02 | 顯示全部樓層
富人無量,與《芮良夫毖》心目無極,富而無淣(藝)、《三德》飤(食)㱃(飲)無量詯(藝)(讀俱是陳劍先生的意見)結合看,此量藝。一淣(藝),略呈異文,又組合爲量詯(藝)(或即近義復詞),訓度,乃常訓(《國語·周語下》其後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韋昭注:量,度也。),此度最好解釋為法度、准度、常度(《管子·立政》飲食有量,衣服有制,宮室有度、《漢書·鼌錯傳》宮室過度,耆慾亡極、《谷永傳》籍稅取民不過常法,宮室車服不踰制度等)。當然,整理者謂之限度雖亦通,但與法度實稍異。又「以量其師尹之徵(包山簡有幾個類似的」,賓語」「」「)據語境似只能往備、塞、平類的意思上想詳文述之

發表於 2020-7-2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y9082 於 2020-7-2 12:31 編輯

之償(王念孫曰「償之為言猶當也)義理據何在?撮要述之。有學者分析總結清償(債務)語義場的詞可分3類,其中第2類意象圖式包括當、抵、准等,即:債務和債權是對等相當的,因而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要求必須等價才能消除債務。而情況相似,因為有對等的意思[敦煌文獻有對量」「等量等(如實難匹喻,難以等量胡部莫能相比並,龜茲不易對量他教化等量於高下,根基取舍於淺深等),為對、等義。訓度(文獻度上之求」「度寡人之求,與簡文有類),而近義詞等也有對、等、當的意思(度量、稱量之目的,正在知道其等於、當於何「值」,「值」即當也。《廣雅》「當,直也)。也有償的意思(畢對償對」,「義為了結前世、償還前世之冤債,且引申作名詞指前世之孽債、冤債,如福增對滅),理據同],是其基礎。類似可比勘的詞實多,此不再舉。除包山外,《鮑》《告武夷》的恐怕也難脫干係

11.jpg
發表於 2020-7-21 2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y9082 於 2020-7-21 20:49 編輯

也可以用第3種「滿—空」圖式解釋,因為古注裡「量」訓「滿」(這在我們看來與2其實是可以會通的。此僅舉一例比較,如稱量或相稱、稱的「偁」也訓“足”)。
發表於 2020-10-21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my9082 發表於 2020-7-2 09:23
「量」之償(王念孫曰「償之為言猶當也」)義理據何在?撮要述之。有學者分析總結清償(債務)語義場的詞可 ...

「度上之求」「度寡人之求」,秦简所见「度给县用足」或不足,可相互参考
發表於 2021-1-1 10: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y9082 於 2021-1-1 10:28 編輯

“量”與“準”也可作類比。“準”的折合、抵償義吳簡中甚爲多見,如田家莂4·296:“凡爲布一匹,准(準)米二斛。”南朝梁·任昉《奏彈劉整》:“米未展送,(劉整)忽至戶前,隔箔攘拳大罵,突進房中,屏風上取車帷準米去。”韓愈《贈崔立之評事》:“錢帛縱空衣可準。”  陳榮傑先生解釋其詞義引申路線爲:平→相等、均等(隱含兩物相等)→折合、抵償(兩物等價)。
又,琱生器的“宕”是否即讀“度”,與秦簡“度”意類似
發表於 2021-9-25 21:13 | 顯示全部樓層
《治邦之道》簡14“不𢘓(謀)初過之不立,無顧於諸矦”,諸家對此句似無說。按:“𢘓”當讀爲“悔”,“初過”指從前的過錯。《管子·立政九敗解》:“夫諂臣者,常使其主不悔其過,不更其失者也”,《逸周書·武紀解》:“近告而無顧,告過而不悔”,《漢書·楚元王傳》:“不悔前過”,皆可與簡文相參。
發表於 2022-10-25 13: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2-10-25 14:22 編輯
潘灯 發表於 2019-12-7 23:24
簡14不識字實為“蠅”,讀“繩”。

今再細審此字,該字上部中間漫漶,疑為“角”,其左右為兩爪形,下部為“廾”(左右兩手形),此字即“䙴”,簡中讀“遷”。其辭謂“不遷于上命”。類似言辭如上博簡《競建內之》簡6“不遷于善而奪之”,其“遷”從辵,戔聲,訓為歸、返。(參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3070頁)郭店簡《五行》簡32“遷於兄弟”,與“遷于上命”句式相同。新蔡葛陵乙四簡31殘留“不遷”一詞。種種跡象表明,此疑難字或即為“䙴”。之前釋“蠅”不確,作廢。
發表於 2022-10-25 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4,整理者釋為(角牛阝)之字,實與簡4當中的“解”為一字。其右上為“刀”,右下當為印痕或兩小撇(羨符)。同簡中釋為“(偷心)”者,實與簡19“愈”為一字,均不當另作他釋。若有學者已提及,就當再次提醒。
發表於 2023-1-11 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潘灯 於 2023-1-11 22:02 編輯

简24:邦有癘疫
關于“癘”字的釋讀,學界存在分歧。相關楚簡字形,右部或從刃,或從戈,均為一字之異,這已無懸念。(字圖如后)黃錫全疑“戡”,包山簡中作地名讀“湛”。劉信芳讀“沈”,李天虹疑為“銳”的異體,李運富則以為是“剡”字,李零疑“列”,可讀“癘”。目前以釋“列”者居多。由湛的古文“ 1673422911039.png ”(參《說文解字》),我們可以知道,兩個火分別加豎折形,當即“甚”之古文或與甚音有關。那楚簡當中常見的: 1673423297680.png 1673423321973.png 1673423484305.png 1673423802004.png 等形,我們釋“戡”似無大礙。戡,刺也。從戈甚聲,可通假堪、龕等。故諸多釋讀中,我們認為黃錫全先生的最可信。在相關辭例中,清華《楚居》簡3中的“妣[匚炎戈]逆”,其“妣”漫漶不清,釋“妣”可疑。“[匚炎戈]逆”或讀“戡離(黎)”。《尚書》當中有《西伯戡黎》篇,戡,殺也。黎為國名。上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4“夫[匚炎戈]含(今)之先世”,其[匚炎戈]或可徑釋“戡”,“含”似可讀“擒”。上六《孔子見季桓子》簡14“[匚火戈][与廾]民之行也”,其“[匚火戈][与廾]”,我們認為或可讀“堪輿”,意為天地,后泛指風水。“堪輿民之行也”即謂看風水活動在民間盛行。清八《治邦之道》簡24“邦有[匚炎刂](癘)[辶殳](疫)”,原整理者把“[匚炎刂](癘)[辶殳](疫)”二字當疾病解釋,(參整理報告146頁),我們認為,“[匚炎刂](癘)[辶殳](疫)”或可讀“戡役”,成語中有“戡天役物”一詞,戡、役都有始役的意思,在簡文中應該是同義連用。當然,僅僅依靠“湛”的古文來釋“戡”,理由似乎還不夠充分,孰是孰非,還有待進一步論證。
1673444704263.png
發表於 2023-1-12 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今再查閱《說文解字》,甚的古文作“ 1673489473790.png ,再對比古文湛之右部“ 1673489542723.png ”,不難發現,古文湛中的兩個“火”,實為古文甚中的倒三角形和八形訛變而來,由此可見,甚之古文和湛的右部存有混同關系。專家們把[匚炎戈]與相關帶炎之字聯系起來考證,讀“列”等,也不無可能。借此我們只是提出一種看法,不盡全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3-29 03:49 , Processed in 0.03945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