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樓主: 林少平

清華簡八《心是謂中》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心欲甬(用)之,縱(?)故舉之”,從傳世文獻的對應及“縱”的寫法來看,“ee”老師將其讀為“足”是目前為止比較可信的意見,這裡想補充一點。“甬”,讀為“庸”似更合適(讀為“用”也不是不可以。若此,由心發出的“見”、“聞”、“道”都可以以“用”來歸納,就無法看出四相不同的功用),訓為“勞”。天水放馬灘秦簡《丹》有“四肢不用”一語,王寧先生讀“用”為“庸”(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51),此說有理。
發表於 2018-11-20 08:5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3的“[𣲲+又]”字整理者以為即“𣲲”字繁體,《繫年》第16章“為𣲲之師”,整理者指出“𣲲,《左傳》作‘氾’”,是“𣲲”確為“氾(氾)”字,是象大水氾濫淹沒禾稼之形,是個表意字。
發表於 2018-11-20 09:13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目、耳、口、A1四者爲相
簡2:心欲甬(用)之,A2古(故)與(舉)之。
又按:A當是“縱”的或體,當讀為“踵”,古人每以“延頸”、“舉踵”表示期盼、讚許之類的意思:
《莊子·胠篋》:“若此之時,則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
《荀子·榮辱》:“是故窮則不隱,通則大明,身死而名彌白。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有以賢人矣。’”
《呂氏春秋·順說》:“孔丘、墨翟,無地為君,無官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又見《淮南子·道應》)
《淮南子·主術》:“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怠墮,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欲為臣妾。”
又曰:“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  
如此等等,均以“舉踵”表示企望、仰慕、讚譽之類的意思,和簡2“心欲用之,踵故舉之”的意思類似。
QQ图片20181119180245.png
發表於 2018-11-20 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心是謂中》與清華四《筮法》、清華六《子產》爲同一抄手所寫,尤其“而”“者”等字,“皿”、“虍”等偏旁字部的寫法,“人”“令”“取”“之”等字的結構搭配特徵都是一致的,但是《子產》一些字寫法爲非楚文字特徵,如“家”字(《子產》簡14),但是在《心是謂中》簡6中“家”字寫法還是楚文字寫法,這也說明了《子產》中非楚系寫法是與所抄底本有關。
賈連翔先生已云《天下之道》、《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這三篇與《鄭武夫人規孺子》等篇爲同一抄手。過去我們曾提出清華一《皇門》、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鄭文公問太伯》(甲、乙本)、《子儀》爲同一抄手所寫(參看李松儒:《清华六〈郑武夫人规孺子〉等四篇字迹研究》,长春:“纪念于省吾先生诞辰一二〇周年、姚孝遂先生诞辰九十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16年7月10-11日),清華七出版后,整理者又將《趙簡子》、《越公其事》的字跡歸入《孺子》等篇,我們認爲《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也應歸入其中,至此,清華一《皇門》、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鄭文公問太伯》(甲、乙本)、《子儀》、清華七《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趙簡子》、《越公其事》、《天下之道》、《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共12篇應爲同一抄手所寫。
發表於 2018-11-20 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4号:必心与天两,事焉果成。
当如此断读,参下”心焉为之“。
發表於 2018-11-20 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左传》僖公五年:”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不唯……乎“为反问句式。
發表於 2018-11-20 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楼主(林少平) 的帖子

简文见、视;闻、听;举、用;道、言;具有互训关系。陈伟先生的解释完全可以接受。读为导反而不妥。
 樓主| 發表於 2018-11-21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心是謂中》5-6:人又(有)天命,其亦又(有)身命,心氒(厥)為死,心氒(厥)為生。死生才(在)天,其亦 (失)在心。
按:“厥”或讀本字,訓爲“逆”。“心厥”是傳統中医文獻所説的一種心病。“心厥為死”、“心厥為生”是説“心厥”可生可死。故簡文又説“死生在天,其亦失在心”。
發表於 2018-12-5 22:1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 11楼(心包) 的帖子

讀為“用”可能,并不太合適,既然諸位都以為“足”、“踵”,“用”這裏就不太合適了。
我認為這裏應該讀為“通”
《说文》:“通,达也。” 《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韦昭注:“通,至也。”
正與舉踵相合
發表於 2018-12-5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百體四相莫不AB
A字從馬從田,我們認為田為“日”形之訛B字從水從禾從又,我們同意劉剛先生的釋法,將其釋為“染”
AB即“馹染”,馹字多訓為“傳”,“馹染”即為“傳染”,是指“百體四相”受心役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4-23 13:30 , Processed in 0.0535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