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53392|回復: 32

清華簡八《心是謂中》初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11-17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讀陳偉先生《<心是謂中>“心君”章初步研讀》一文,頗有收獲,但對文中兩處解讀仍有疑惑。
一、“心所爲美惡,復何若倞。”按:“倞”字讀作“鏡”似更好。古文“倞”字亦作“傹”。《說苑·談叢》:“鏡以精明,美惡自服。”簡文顯然是把“心”比作“鏡子”。
二、“心欲道之,口故言之。”按:“道”字似當讀作“導”。《孔子家語·好生》:“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爲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遜以爲勇。”
發表於 2018-11-18 12:22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目、耳、口、A四者爲相
A字整理者釋爲“適”讀爲“肢”。按,從字形看,A字就是已經被學界很多人承認的可讀爲朁、從的那個字(參單育辰《楚地战国简帛与传世文献对读之研究》第121-124頁),A不從“帝”,非“適”字甚明。此字應讀爲腳義的“足”。如與A基本同形之字在郭店及上博《緇衣》裏即用爲“從容”的“從”,“從”清紐東部,“足”精紐屋部,二字古音甚近。下文簡2說:“心欲甬(用)之,A(足)故與(舉)之。”文義也甚暢。又,《邦家處位》簡1“君速臣,臣B[辶+毛]君。”B和A也是同樣的字,整理者讀爲“適”也是不對的,B大概讀爲“漸”,有逐漸的意思,前面的速是急速的意思,與此“漸”意正好對文。

簡1:心所爲美惡,復何若倞(影)?
“影”從陳偉先生讀;“復”整理者認爲是又的意思,陳民鎮先生認爲是回復的意思。按,不如把“復”理解爲報。“何若”應是怎麽能比不上的意思。這句是言心所做的美惡,其報應比影子還快。
 樓主| 發表於 2018-11-18 19:47 | 顯示全部樓層
心是謂中,心所爲美惡,復何若倞;心所出小大,因名若□。
整句話解釋的是“心”的特性,如何與“影”、“響”相挂鉤?
“心是謂中”的落脚点在于“心是”。後文接着對“心是”作了兩个反面比喻。如此,兩个比喻就不當解釋爲“影”、“響”。
第一个比喻:“心”做不到“是”就“復何若鏡”。這里論述了“先入为主”對“心是”的影响。可參考《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
第二个比喻:“心”做不到“是”就“因名若□”。簡文“□”字不當讀作“響”。“因名”很值得討論。我們怀疑是論述“傾向性”對“心是”的影响。如同做學問一樣,“因名”就必然做不到“心是謂中”。
發表於 2018-11-18 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竊疑“復何若倞(影)”的“復”恐當訓為“效驗”、“應”。
發表於 2018-11-18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心所爲好惡,復何若倞(影);心所出小大,因名若嚮。
何疑讀為儀,訓為容儀、儀形。復儀若影是拿照鏡子比喻心所為好惡,猶言“身正影不斜”。儀形與聲名,一實一虛,正好相配。
此心安處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8-11-18 23:41 | 顯示全部樓層
简文不是好恶。是媺恶 [s:34]
侯文引文错了 [s:34]
發表於 2018-11-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9樓先生指正!
好在引文的錯誤對我的理解不構成太大影響。糾正為“美惡”之後反而更通順了。
心是決定因素,猶如對影而言,返復之影或醜或美,是由儀形決定的;又如對嚮而言,因承之響或大或小,是由聲名決定的。

不知道這樣解釋有沒有道理。發帖討論有點隨意,反躬自省。
發表於 2018-11-19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因侯瑞華先生没有论坛账号,受侯瑞華先生委托,现发一则追记(此追记稍后也会请网站编辑附在正文后),如下:


非常感谢简帛网诸先生的指正!小文《試說《清華簡八·心是謂中》的兩個比喻》(2018年11月18日)仓促草成,误将释文引错,实在是不应该有的失误。小文立论亦恐随之动摇,即作废亦可也。无奈文已发出,追悔莫及,谨向各位表示歉意,并引为教训,另请后来研究诸君毋以小文之引文为据。

侯瑞华
2018年11月19日
發表於 2018-11-19 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目、耳、口、A四者爲相
簡2:心欲甬(用)之,A古(故)與(舉)之。
關於A字的分析,同意ee先生在3樓的分析,這個字可能是“縱”的或體,在簡文中讀為“踵”,本義是腳後跟,代指足。
發表於 2018-11-19 21:57 | 顯示全部樓層
簡1:心所爲媺(美)亞(惡),復何若倞(影);心所出小大,因名若䖮(蠁→響)。
按:“復”、“因”皆有重復義,是含義相類同的詞。那麼,“何”很可能與“名”也是含義類同的詞,“何”疑讀為“訶”,本是大聲斥責義,這裡用與“名”相似,相當於後言“稱呼”、“呼之”。當然,“何”訓為“擔荷”義也通,影子隨人,如負荷之。


2-3:心,情母(毋)又(有)所至,百體【2】四相莫不[+][𣲲+]
按:“[+]”字當是從馬田聲,疑是“𩥄”字的或體,通作“顛”。“[𣲲+]”整理者以為是“𣲲”字繁體,是,然又云讀作“湛(沉)”則恐非。“𣲲”字或作二水夾禾形,是洪水氾濫之“氾(泛)”的表意字,此當是用為“覂”,《說文》:“覂,反覆也。”段注:“《武帝紀》:‘泛駕之馬’,師古曰:‘泛,覆也。音方勇反。字本作覂,後通用耳。’《廣韵》正作‘覂駕之馬’。《食貨志》:‘大命將泛’,孟康曰:‘泛音方勇反。’《玉篇》正作‘大命將覂’。”“𩥄氾(泛)”即“顛覂”亦即“顛覆”,謂顛倒混亂也。蓋古人認為心產生思想(情)指揮行動,如果沒有思想的指揮,百體四相(目耳口踵)的行動就會顛倒混亂,故曰“心情毋有所至,百體四相莫不顛覂”。

5:才(在)善之麏(攈)
整理者讀“麏”為“攈”,引《說文》訓“拾也”。按:“攈”、“捃”、“攟”同,《廣雅》訓“攟”為“取也”,古書言“攈摭”,即今言之“採取”。“在善之攈”即在于採取善的方面。





6:君公、侯王、庶人、坪(平)民,亓(其)母(毋)蜀(獨)忻(祈)保家沒身於畏(鬼)與天。
按:整理者對“沒身”的解釋較復雜,其末曰“‘沒身’或指善終”,意思是對的。“沒身”猶言“終身”,所謂“終老其身”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11-9 07:48 , Processed in 0.03610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