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网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8488|回復: 3

[分享]劉釗先生《古文字構形學》出版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6-9 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書凡四十二萬字。 ?? 目錄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甲骨文中的“倒書”?? ??第三章:甲骨文構形的分析?? ??第四章:早期銅器銘文的構形特點?? ??第五章:西周金文中“聲符”的類型?? ??第六章:古文字中的“類化”?? ??第七章:古文字中的“變形音化”?? ??第八章:古文字中的“簡省分化”?? ??第九章:古文字中的“一字分化”?? ??第十章:古文字中的“訛混”?? ??第十一章:古文字中形近易混形體的區別形式?? ??第十二章:古文字基本構形構成演變譜系舉例?? ??第十三章:秦漢篆隸資料在古文字構形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十四章:談古文字考釋方法?? ??第十五章:古文字考釋舉例?? ??第十六章:古文字構形演變條例 ?? 後記 ??這本小書是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寫作於1990至1991年,距今日出版已經有十五個年頭了。 ??這篇博士論文的原題目是《古文字構形研究》。我在論文的《前言》中說: ??“本文原定題目為《古文字構形學》,曾設想對古文字的構成演變作全面的分析和論證,以期建立一個大致的框架,形成一個初步的體系。但是在寫作過程中,越來越感到這一範圍和容量的廣博和深奧,遠非本文所能承受。如要硬求其全,則字數將要超過本文的幾倍。於是便擷取若干首先想到的題目進行探討,以此作為準備工作,為進一步寫成《古文字搆形學》奠定基礎。” ??今日出版這篇博士論文,雖然改動並不大,但是考慮到既然這一研究對象是個永久性的課題,因此就不能沒有階段性的總結。同時也不能讓這一基礎理論的歸納總是付之闕如。加之本文也的確對古文字構形研究中的諸多重要問題進行暸較為深入的探討,故考慮再三,重新採用了《古文字構形學》這一題目。 ??本文的寫作,得到先師姚孝遂先生的悉心關懷和指導。回顧隨侍之日,先生對文字的宏觀體察和科學的文字符號觀對我影響甚大。如今先生墓已有宿草,再也看不到我的博士論文的出版了,思念及此,不禁潸然淚下。 ??這裏要感謝當年參加我博士論文答辯的李學勤先生、陳世暉先生、林澐先生、趙誠先生和吳振武先生;還有對論文進行評閱的的胡厚宣先生、裘錫圭先生、曾憲通先生和張亞初先生。尤其令我感念的是答辯委員會主席李學勤先生在過後主動向我提議將該論文推薦到中華書局出版,並且很快就寫出暸評價頗高的推薦信。可是隂差陽錯,主要因為我的責任,該論文在中華書局出版一事竟致未果,辜負了李先生的一片熱心。當年裘錫圭先生的評語寫得最多,記得在四頁紙上寫滿了蠅頭小楷,充分體現了裘先生嚴謹認真的學風和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去年在杭州開會遇見裘先生,先生還殷切詢問我的博士論文出版一事,並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前輩學者的眷顧和垂青,讓我銘感于心,永遠不能忘懷。 ??臺灣學者邱德修先生對該論文的出版表示過關注和關心,也是需要在這裏表示感謝的。 ??這篇論文從寫成到今日出版,經歷了十多年的歷程,其間也有幾次可以出版的機會,但都被我放棄了。放棄的原因一是私下認為論文中的釋字部分已請學術界的一些主要學者看過,而釋字的文章具有一定時效性,過了很久再出,重要性已經削弱;二是總想找個機會加以刪改增補,力求寫得更為全面。可是時光荏苒,加上人生性疏懶,總是沒能找出大塊時間來進行這項工作,一拖就是十幾年。 ??雖然該論文一直沒有出版,但在學術界卻不脛而走。據我所知,在大陸和臺灣的學者和研究生中,許多人都有我的博士論文的複印本。不止一個年青學者當面向提起其治學的路數受我這篇論文的影響很深。一篇不成熟的論文能夠受到學術界的如此厚愛,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在這篇博士論文中,我最早提出了“古文字構形學”的概念,第一次全面研究暸諸如“飾筆”、“變形音化”等許多古文字構成縯變現象,最先將考古學中“譜系”概念用於古文字構形的分析,提出了考釋分析文字要具備“古文字发展演變的動態眼光”等主張。我欣喜地看到,在我的博士論文寫成答辯之後,在大陸和臺灣,陸續出現了許多諸如“構形研究”、“構形系統研究”和研究“構形學”的論著,“譜系”、“動態分析”也成了被普遍使用的概念和探討的問題。這充分表明了“吾道不孤”,表明關於古文字構形學的研究和探討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並日益成為古文字研究中的一個恒久的熱點。 ??這篇博士論文遲遲沒有出版,也使學術界的某些人得以故意裝作沒看見,從而不加解釋注明地任意取用。臺灣學者邱德修先生曾熱心建議我在臺灣出版該論文,並開玩笑地說:“再不出版就要被人偸光了。”對此我只能報以苦笑。其實對這樣的事我一向能夠釋懷。試想如果我對了,又被別人多說了幾遍,或是有更多的人說,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這次該論文的正式出版,仍然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刪改增補,主要是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將原第拾壹部分的一部分分出並加以改寫作為第一章“緒論”; ??2.增加第拾章“古文字中的‘訛混’”; ??3.將原第拾叁部分“古文字考釋舉例”中的部分考釋刪去,增加了一些新的考釋字例並湊成百數; ??4.在原第拾肆部分“古文字構形演變條例”中的各條例加上具體字例; ??5.將全文引用的古文字字形盡量改為原形; ??6.改去了原文中的明顯錯誤。 ??即使做了以上這些工作,原論文中存在的一些個別問題也無法全部改盡。如有些考釋今日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意見,但是如果改動就會影響全文,容易使一些論述前後産生矛盾和脫節。加按語的方式雖好,但在文章中可以,加在一本成系統的書中就會有顯得支離破碎之嫌。還有原論文在音韻的使用上遵循的是“古聲音通轉但以聲為主”的原則,但在具體運用中,也有稍顯過於寬泛之處。這些都是讀者需要注意的。 ??這篇論文在早年準備出版時,學生宋智明、馮勝君二君曾為我手抄原稿,付出了辛勞。這次整理定稿,學生葉玉英、洪颺、張新俊、陳家寧幫我輸入原稿、添加字形、校對文字,出力多多,在此一併致以謝意。 ??最後需要鄭重感謝的是福建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賴炳偉先生,沒有出版社領導的支持,沒有賴炳偉先生的精心編輯,這本小書是不會如此順利出版的。 ??作者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於廈門大學白城一線望海齋
古文字构形学封面.jpg
發表於 2006-6-9 16:35 | 顯示全部樓層
欢迎十佳毛驴 谈友此书厚厚一大本,好像是精装的,估计价格不菲。
 樓主| 發表於 2006-6-9 18:11 | 顯示全部樓層
此书16开,376页,定价98元。我倒是给弄了一本,嘿嘿……
 樓主| 發表於 2006-6-11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上张封面大家欣赏欣赏,呵呵……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簡帛網|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4-5-4 05:37 , Processed in 0.0390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