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年月
- 發布時間:2018-05-29 13:30:01 瀏覽次數:5186
-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首發)
《漢書·地理志》[1]是研究西漢政區地理的最重要史料,但《地理志》只載縣以上的政區情形,對縣以下的鄉里等基層政區面貌卻未有記載,使後世學者對西漢時的鄉里情況不甚了解。20世紀以來隨著大量漢簡的出土,尤其是西北屯戍漢簡的陸續公布,使學者可以窺見兩漢時期縣以下的鄉里情況。無論是居延新舊漢簡還是肩水金關漢簡、敦煌漢簡,都記載有縣以下的最基層組織——里。西北屯戍漢簡中“里”的記載形式往往是記錄吏、卒、民籍貫時出現的,如吏卒名籍、被兵籍、家屬符、通關傳致、官府各類往來公文等,其中以簿籍類文書中記載“里”最豐富,主要是各類吏卒名籍和出入關符傳致中的人物籍貫。對于出土漢簡中“里”的研究,學界主要集中在里名的匯總方面,且已有較豐富的成果。《地灣漢簡》近日面世,余將其中的“里”整理出來,以補史籍之闕略,以續前輩之成果。疏漏和舛誤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凡例:
1、按照《地理志》郡國縣邑的順序羅列里名。
2、僅見縣里名,其郡國根據《地理志》歸入相應郡國下。
3、簡文殘斷,上屬郡縣不明的里列于最末。
4、除了里名外,對里中人物的姓名、爵位、身份、年齡等信息也一并收錄。
一 《地灣漢簡》所見“里”匯錄
表1:地灣漢簡中所見“里”
郡國
|
縣邑
|
(鄉)里
|
人物
|
爵位或身份
|
其他
|
簡號
|
(京兆尹)
|
長安
|
昌陽里
|
成隆
|
公乘
|
年卅二
|
86EDT16:5
|
東郡
|
畔
|
東郭里
|
吳異眾
|
戍卒
|
|
86EDHT:12
|
東郡
|
博平
|
布里
|
李綰
|
禁姦隧卒
|
|
86EDT7:9
|
魏郡
|
繁陽
|
安樂里
|
馬卿
|
|
|
86EDHT:8
|
(張掖郡)
|
觻得
|
益昌里
|
成鳳
|
就人
|
輸肩水候官
|
86EDT8:16
|
(張掖郡)
|
角得
|
千秋(里)
|
|
金城隧卒
|
|
86EDT4:5
|
觻得
|
平昌里
|
|
大夫
|
|
86EDT40:28+13
|
觻得
|
安定里
|
丁延年
|
令史
|
|
86EDHT:16
|
觻得
|
卷舒里
|
魏長
|
囗田甲卒
|
年三十
|
86EDT5H:3
|
觻得
|
萬年里
|
溫良
|
張掖郡昭武甲卒,公乘
|
年二十五
|
86EDT5H:4
|
觻得
|
萬年里
|
司馬級
|
|
|
86EDT5H:25
|
觻得
|
南里
|
徐業
|
公乘
|
年廿三,徦佐
|
86EDT5H:29
|
觻得
|
利處里
|
張並
|
公乘、肩水窮寇隧長
|
年卌八,元始六年正月庚子除
|
86EDT5H:56
|
觻得
|
安定里
|
寧嘉
|
昭武甲卒
|
|
86EDT5H:70
|
觻得
|
安樂里
|
績蒼
|
左部甲卒
|
|
86EDT5H:80
|
觻得
|
步利里
|
張誼
|
公乘,肩水金關隊長
|
年卌一,建平五(年)
|
86EDT5H:96
|
觻得
|
市陽里
|
王放
|
左部甲卒
|
|
86EDT5H:224+115[2]
|
觻得
|
定國里
|
李音
|
上造
|
|
86EDT5H:245
|
(觻)得
|
孝義里
|
王囗
|
|
女子
|
86EJC:9[3]
|
觻得
|
|
唐戎
|
|
|
86EDT5H:102
|
(昭武)
|
平都里
|
尹傰
|
昭武甲卒
|
年亖十五
|
86EDT5H:6
|
昭武
|
直廷里
|
宋音
|
中營甲卒五百
|
|
86EDT5H:34
|
昭武
|
久長里
|
劉直君
|
|
大女
|
86EDT5H:53
|
昭武
|
益廣里
|
零如
|
中營卒
|
|
86EDT5H:74
|
氐池
|
囗囗
|
|
昭武甲卒
|
|
86EDT5H:175
|
(氐池)
|
孝仁里
|
王汲
|
氐池甲卒
|
|
86EDT5H:183
|
居延
|
東鄉廣都里
|
|
東鄉佐
|
|
86EDT7:16
|
居延
|
昌里
|
|
|
|
86EJC:3
|
(酒泉郡)
|
樂涫
|
貞里
|
張鳳
|
上造
|
年三十八
|
86EDT16:3A
|
樂涫
|
世里
|
安樂
|
|
年二
|
86EDT16:3A
|
樂涫
|
富里
|
齊明囗
|
|
|
86EDT16:3A
|
淮陽郡
|
陳
|
缺失
|
|
戍卒
|
|
86EDT4:4
|
傿
|
武都里
|
王安樂
|
戍卒
|
|
86EDT8:5
|
陽夏
|
徐平里
|
陳免
|
田卒、上造
|
年廿四
|
86EDHT:50
|
長平
|
北鉅里
|
董
|
田卒
|
|
86EDHT:58
|
梁國
|
虞
|
千秋里
|
顏歐
|
田卒、不更
|
|
86EDHT:43
|
(东平国)
|
東平陸
|
中里
|
周竟人
|
|
|
86EDT3:1
|
亢父
|
昌陵里
|
梁
|
|
|
86EDHT:54
|
以下是上屬郡縣不明的“里”
|
|
囗平
|
麥園里
|
成蓋之
|
|
|
86EDHT:14
|
|
|
河陽里
|
宣害
|
不更
|
年卅四
|
86EDHT:19
|
二 相關問題討論
一、部分“里”及相關地名討論
1、
囗得孝義里女子王囗
86EJC:9
按:此簡是1986年文物工作者在肩水金關遺址附近采集之簡,上下皆殘。此簡記載有孝義里,其上屬縣為“囗得”,由于字跡模糊且簡上端殘斷,整理者未釋出第一字。查《漢書·地理志》西漢後期至王莽時期,縣級地名中第二字為“得”的地名有:張掖郡觻得;安定郡爰得;云中郡陽壽,莽曰常得。結合此簡采集點為肩水金關遺址,金關屬張掖郡肩水都尉府所轄,往來此處的吏民以張掖郡最多,并且金關所出萬余枚漢簡中并無籍貫為“爰得”、“常得”之人。因此,此處缺失的縣名應為“觻得”,女子王囗為觻得孝義里人。
2、
敦煌彊力
86EDH:21
此簡上下皆殘,敦煌屬敦煌郡。彊力或為里名,或為人名,或是其他。
3、
河陽里不更宣害年卅四
86EDHT:19
此簡上端有殘缺。里名或是“河陽里”,或县名是“
河”,里名是“陽里”。
4、東平陸中里周竟人
入 86EDT3:1
亢父昌陵里梁
86EDHT:54
此兩簡中的東平陸、亢父《地理志》中屬東平國。班固在《地理志》“東平國”下自注曰:“(東平國)故梁國,景帝中六年別為濟東國,武帝元鼎元年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為東平國。”[4]《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進一步梳理了東平國在西漢後期至新莽時期的政區變遷,作者認為元鼎六年至甘露二年為大河郡(前111—前52),甘露二年至建平三年為東平國(前52—前4),建平三年至元始元年為東平郡(前4—1),元始元年至西漢末復為東平國(1—8)。其中東平國所屬亢父縣亦有變化,成帝建始二年(前31)亢父削歸濟陰郡,河平元年(前28)復回屬。[5]《地理志》記載新莽時將東平國改為有鹽,將亢父縣更名為順父。[6]
總之,東平國在西漢後期變化繁雜。此兩簡雖記載了東平陸、亢父等縣邑級地名,但兩簡具體年代難以確定,無法推定簡中兩地名是否確屬東平國。根據地灣漢簡的年代范圍,東平陸、亢父亦可能屬大河郡或東平郡,亢父還可能屬濟陰郡。因此,我們根據《地理志》所反映的西漢末年的郡國政區建制,將東平陸、亢父暫列于東平國下,俟以後資料豐富時進一步討論。
二、“里”的記載形式
地灣漢簡中的“里”是作為人物籍貫出現的,“里”的記載形式主要依托于以下種類的文書。通過梳理記載“里”的文書種類,不僅能深化對簡文性質的認識,還能對里中人物的身份和活動進一步了解。
1、戍卒、田卒、隧卒名籍
戍卒淮陽郡陳囗
86EDT4:4[7]
戍卒淮陽郡傿武都里王安樂 86EDT8:5
田卒梁國虞千秋里不更顏歐
86EDHT:43
田卒淮陽郡陽夏徐平里上造陳免,年廿四 86EDHT:50
田卒淮陽郡長平北鉅里董
86EDHT:58
金城隧卒角得千秋
86EDT4:5
2、甲卒名籍
囗田甲卒觻得卷舒里魏長,年三十 86EDT5H:3
張掖郡昭武甲卒觻得萬年里公乘溫良,年二十五 86EDT5H:4
昭武甲卒平都里尹傰,年亖十五 86EDT5H:6
昭武甲卒觻得安定里寧嘉 86EDT5H:70
昭武甲卒氐池囗囗
86EDT5H:175
氐池甲卒孝仁里王汲 86EDT5H:183
左部甲卒觻得安樂里績蒼 86EDT5H:80
左部甲卒觻得市陽里王放 86EDT5H:224+115[8]
中營甲卒五百昭武直廷里宋音 86EDT5H:34
中營卒昭武益廣里零如 86EDT5H:74
按:這些簡記載了甲卒的籍貫、姓名,有的簡還記載了甲卒的年齡以及軍營編制。這些簡應是甲卒名籍,但簡86EDT5H:15“觻得始建國三年三月壬子左部外營觻得甲卒稟名籍”表明部分簡還可能是甲卒稟名籍。
3、戍卒被兵名籍
稾矢五十 □□□
禁姦隧卒東郡博平布里李綰 䖟矢百五十 服一
承弦二 弩循
86EDT7:9
戍卒東郡畔東郭里吳異眾 疾 有方一
靳干幡各一
方 十
86EDHT:12
三石具弩一
服一
稾矢五十
弩㡒一 三丿
□平麥園里成蓋之
䖟矢百五十 靳干幡各一
糸韋弦二
革甲鞮瞀各一
枲長弦一
86EDHT:14[9]
4、出入名籍、致籍
東平陸中里周竟人 入 86EDT3:1
按:此簡僅有籍貫和姓名,姓名後有一字圖版模糊,整理者釋作“入”。據此,此簡可能是周竟人出入地灣時的記錄。
魏郡繁陽安樂里馬卿 86EDHT:8
樂涫丞印
世里安樂,年二□
樂涫貞里上造張鳳年三十八 富里齊明□
86EDT16:3A
按:此簡下端殘缺,根據簡文,此簡極可能是“致籍”。張鳳、安樂、齊明囗都是樂涫人,他們向樂涫縣申請通行證以前往肩水或居延地區,“樂涫丞印”表明縣廷批準了他們的通行要求,并發予了通關的“致”,此處的簡文記載了通關三人的姓名、籍貫和年齡,簡下端殘缺,若完整的話,應還有出入時間。這枚簡應是通關文書附帶的出行人員名籍,即“致籍”。惜通行文書未找到,僅作一推測。
長安昌陽里公乘成隆年卅二 居延丞印 大車一兩
用牛二頭
86EDT16:5
按:此為出入名籍,簡文記載了成隆的籍貫、爵位、年齡,以及所攜帶的牲畜。“居延丞印”表明成隆應向居延縣提出了通行要求,縣廷審核後給他簽發了出行的“傳致”,他應由居延出發,經過肩水候官前往其他地區。此簡應為出入傳致所附的名籍。惜通關文書未找到,僅作一推測。
5、(糧食或財物)出入簿中的“就人”
就人觻得益昌里成鳳輸肩水候官
86EDT8:16
按:此簡上端殘斷,據殘余內容和文例推斷應屬出入簿,成鳳的身份是“就人”,簡文大意是成鳳受雇于政府或他人,往肩水候官輸送食糧。
6、吏未得俸錢名籍
令史觻得安定里丁延年,本始五年二月乙卯除,未得地節二年十月盡十二月積三月奉
86EDHT:16
肩水候史張普 甲 六月庚午有劾,缺
七月乙未角得除徦佐南里公乘徐業,年廿三,代張普
未得七月乙未盡十二月積五月四日奉用錢三千
86EDT5H:29
7、賦錢出入簿
出賦錢五十 賦昭武久長里大女劉直君,戶人
86EDT5H:53
8、吏除名籍
肩水窮寇隧長、觻得利處里公乘張並,年卌八 元始六年正月庚子除
86EDT5H:56
肩水金關隊長、觻得步利里公乘張誼,年卌一 建平五
86EDT5H:96
9、“傳”中出行人員的籍貫
賢兼行丞事移卅井縣索、肩水金
居延昌里毋它□□□□□遣
86EJC:3
此簡上、下、左側殘,上端焦黑,此簡于1986年采集于肩水金關遺址。根據殘余簡文,此簡性質為出入關的“公傳”,出行的辦事人員籍貫是居延昌里。
此外,有幾支簡由于殘斷嚴重,雖記載有“里”,但簡的性質模糊,故對其性質不作定性,僅簡單匯錄討論如下:
居延東鄉佐廣都里
86EDT7:16
按:此簡殘斷嚴重,性質不明。
觻得平昌里大夫
86EDT40:28+13[10]
河陽里不更宣害年卅四 86EDHT:19
按:此簡由于上端殘缺,宣害的身份不明,縣級籍貫不明。
三、“里”的分布特征
根據表格1以及“里”的記載形式,我們可以對地灣漢簡中“里”的分布特征作一簡單歸納。表格總共收郡縣統屬關係明確的“里”36例。其中張掖郡的里最多,收錄22例,包括觻得縣14里,昭武縣4里,氐池縣2里,居延縣2里,占表格總“里”數的61%。究其原因,地灣是肩水候官駐地,而肩水候官統轄于張掖郡肩水都尉府,邊塞的基層吏員一般由本地人擔任,甲卒也選自張掖郡,故張掖郡的“里”最多,占整個地灣簡“里”的絕大多數。淮陽郡4里,東郡2里,魏郡和梁國各1里,這幾個里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戍卒和田卒,這和居延簡以及金關簡中戍田卒多來自關東郡國的情況相一致,反映了西漢至新莽時期內郡百姓的戍邊情形。
從人物的身份分析,甲卒都是張掖郡人,來自觻得、昭武、氐池等縣,以觻得縣最多。簡文可見甲卒的軍隊編制有中營和左部,觻得甲卒編在左部,昭武甲卒編在中營,似軍隊編制與籍貫有一定關係。里中人物的爵位有大夫、公乘、上造、不更,未見公乘以上爵位。里中人物的職業除了戍田卒、甲卒以外,還可見就人、令史、隧長、鄉佐等。
總之,新出地灣漢簡隻有不到800枚,其中記載“里”的簡更是少數,僅有40余枚,由于資料的有限,我們對新出地灣漢簡中的“里”隻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要全面深入地研究西北屯戍漢簡中的“里”,僅僅依靠地灣漢簡是不夠的,應將居延新舊簡、肩水金關漢簡、敦煌漢簡中的“里”進行全方位的“掃描”,盡全資料,運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將“里”的地理分布特征和里中人物的相關信息進行科學的歸納、總結、探究。
[1] 以下簡稱《地理志》。
[2] 此簡由姚磊博士綴合。詳參姚磊:《地灣漢簡綴合(四)》,簡帛網2018年5月20日。
[3] 此簡上部有殘斷,縣里為“囗得孝義里”,余以為未釋之字是“觻”,具體推論,詳見下文。
[4]《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下》,第1637頁。
[5] 周振鶴、李曉杰、張莉:《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秦漢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99頁。
[6]《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下》,第1637頁。
[7] 此簡殘斷嚴重,既可能是戍卒名籍,亦可能是戍卒被兵籍,暫列于此。
[8]此簡由姚磊博士綴合。詳參姚磊:《地灣漢簡綴合(四)》,簡帛網2018年5月20日。
[8] 此簡上端雖殘斷,但根據文例判斷此簡應為戍(吏)卒被兵名籍。
[10] 此簡為削衣。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5月29日12:00。)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1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