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年月
- 發布時間:2019-01-01 11:48:32 瀏覽次數:5068
-
(信陽師範學院)
(首發)
1
張掖郡居延都〼 EPT53:112
〼昧死再拜〼 EPT53:159[1]
何雙全先生曾綴合EPT53:112、EPT53:159兩簡,[2]細查之下恐非,兩簡綴合後,圖版碴口並不能吻合,筆者找到EPT53:273號簡,釋文作:
〼糞土〼 EPT53:273
筆者把EPT53:273、EPT53:159兩簡拼合後,截取碴口部分圖版如下:
兩簡出土地同一,材質、色澤相同,碴口吻合,書寫風格、字間距一致,文意相關,拼合後可復原“臣”字。
由此,兩簡當可綴合,釋文作:
〼糞土臣昧死再拜〼 EPT52:273+159
2
〼候 候官 EPT53:306
早期的整理者把兩則削衣綴合在EPT53:306號簡上,形成了以上釋文。暫把上簡稱作EPT53:306①,下簡稱作EPT53:306②,圖版對比如下:
EPT53:306①
|
EPT53:306②
|
EPT53:306①
|
EPT53:306②
|
EPT53:306
|
|
|
|
|
|
紋路對比圖
|
書寫風格對比
|
完整彩圖
|
知EPT53:306①與EPT53:306②簡之間差異很大。第一,紋路上,EPT53:306①存在密集紋路,而EPT53:306②則簡面光滑,並無紋路,由此説明兩簡材質不同,這也是本質上的差異。第二,寫作風格上,以“候”字爲例,兩簡起筆、運筆明顯不同,當非同一書手。
綜上,EPT53:306①與EPT53:306②號簡並不能綴合,應是不同的兩枚簡,整理者明顯誤綴,諸家在整理時亦無糾正,以致釋文錯誤延續至今。[3]釋文當作:
〼候〼 EPT53:306①
〼候官〼 EPT53:306②
3
〼□吞 移 EPT53:312
早期的整理者把兩則削衣綴合在EPT53:312號簡上,形成了以上釋文。暫把上簡稱作EPT53:312①,下簡稱作EPT53:312②,圖版對比如下:
EPT53:312①
|
EPT53:312②
|
EPT53:312①
|
EPT53:312②
|
EPT53:312
|
|
|
|
|
|
紋路對比圖
|
書寫風格對比
|
完整彩圖
|
知EPT53:312①與EPT53:312②簡之間差異很大。第一,紋路上,EPT53:312①紋路間距較寬,依稀可數,而EPT53:312②紋路間距則非常密集,難以數清,由此説明兩簡紋間距不一致,且差異明顯,當非同一材質。第二,寫作風格上,EPT53:312①號簡的“吞”字,風格“扁平”,而EPT53:312②號簡的“移”字,則是“狹長”。兩簡起筆、運筆明顯不同,當非同一書手。
綜上,EPT53:312①與EPT53:312②號簡並不能綴合,應是不同的兩枚簡,整理者明顯誤綴,諸家在整理時亦無糾正,以致釋文錯誤延續至今。[4]釋文當作:
〼□吞〼 EPT53:312①
〼移〼 EPT53:312②
4
〼地再拜 EPT56:212
〼伏進〼 EPT56:355
筆者把兩簡拼合後,截取碴口部分圖版如下:
碴口
|
簡面紋路
|
|
|
|
|
紅外
|
彩圖
|
上下簡拼合
|
上下簡分離
|
兩簡碴口不吻合,茬口處殘字不能有效復原,但是兩簡出土地同一,材質相同,書寫風格一致,上下簡拼合後簡面的紋路可以重合。
由此,兩簡當可遙綴,釋文作:
〼伏進……再拜 EPT56:355+212
附圖
附記:拙文發布後,注意到第一則存在筆誤,把T53寫成了T52,故“EPT52:273+159”當爲“EPT53:273+159”。
[1]圖版、釋文、簡號以張德芳主編《居延新簡集釋》(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爲底本。
[2]何雙全:《居延漢簡研究·“甲渠候官破城子斷簡綴合表”》,《國際簡牘學會会刊》第2號,臺北:蘭台出版社,1996年,第74頁。
[3]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300頁;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侯官》,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131頁;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中國簡牘集成》第10冊,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299頁;馬怡、張榮強:《居延新簡釋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471頁;馬智全:《居延新簡集釋》第4冊,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79頁。
[4]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300頁;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居延新簡——甲渠侯官》,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131頁;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中國簡牘集成》第10冊,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300頁;馬怡、張榮強:《居延新簡釋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471頁;馬智全:《居延新簡集釋》第4冊,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79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12月28日14:53。)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1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