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發布時間:2009年01月14日 瀏覽次數:4799
- 黃天樹教授《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出版
與聞
黃天樹教授大作《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簡體字本,2007年10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黃教授的博士論文,1991年在臺北文津出版社以繁體字印行。這次出版增補了注釋和圖版。書爲精裝16開,315頁,定價人民幣105元。
承黃天樹教授慨允,簡帛網揭載這本書的內容簡介、自序和目錄,以饗讀者。內容簡介
殷墟卜辭使用的時代長達兩百餘年,無論從歷史學的角度或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來使用這批資料,都必須先加以分期斷代。甲骨斷代學說是董作賓所創立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李學勤、裘錫圭等學者的努力下,這方面的研究又有了很大的進展。甲骨學界多數學者接受了必須先分類(指根據字體等特徵把殷墟甲骨文分成不同的類),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期斷代的觀點,以及殷墟卜辭的發展演變分兩系的觀點。本書根據新的觀點、方法和研究成果,對殷墟甲骨文的主要部分 ---- 王卜辭的分期斷代做了全面系統和深入細緻的研究。本書是分期新說的系統發展,作者從嚴密的類型學分析着手,把殷墟王卜辭細分為20類,對各類的特徵、時代以及彼此間的關係作了細緻、翔實的論述,不但很好地總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還有很多創見,使20世紀7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的甲骨斷代新說得到了充實的發展。
本書可供古文字、甲骨學、商周史的研究者參考。序
《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這本書是筆者的博士論文,是1985-1988年期間在北京大學裘錫圭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1991年曾經在臺灣文津出版社以繁體字印行,臺灣地區以外的學者一般很難尋覓。這次科學出版社出版簡體字本,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簡體字本基本保持繁體字本的原貌。增補的內容有二:一是增補注釋,新注釋以“①、②、③……”標示,列於每頁之下;舊注釋仍以“[1]、[2]、[3]……”標示,列於全書之後。二是增補甲骨摹本的圖版,並把原先附在書後的《字體類別圖版》分別移到相關章節中,便於讀者閱讀。
順便說明一下,這次所用摹本多為筆者在北京大學讀博士學位期間(1985-1988年)所摹。當論文選題確定為甲骨斷代之後,擬採用“先分類,後斷代”的新方法進行研究。當時,最快捷的“分類”辦法是,複印一部《甲骨文合集》或購買二部《合集》(《合集》係雙面影印),然後把《合集》剪開,根據每一片甲骨的字體特徵進行甲骨分類。但是,當年筆者還是一個窮學生,每月助學金只有90元,根本無力購買(或複印)書價昂貴的《合集》。這樣一來,只能一片一片摹寫甲骨來進行分類。開始摹寫時,有點像小學生 “描紅”,用一張透明的薄紙蒙在甲骨拓本上描摹。甲骨文美麗的字形、多姿多彩的書體風格令我迷戀。在這一筆一畫的描摹中,我既蒐集了第一手的甲骨資料,又掌握了閱讀甲骨文原始資料的能力,獲益匪淺。如今,看著這些紙頭已經發黃的、摞起來足有一人高的“等身”摹本,感慨良多。斗轉星移,轉眼之間,已過去近二十年了。黃天樹
2007年8月28日
目 錄
自序 ……………………………………………………………… (ⅰ)
繁體字版序………………………………………………… 李學勤(ⅲ)
繁體字版自序 ……………………………………………………(ⅶ)
凡例 ……………………………………………………………… (ⅸ)
本書引用書目簡稱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組卜辭 …………………………………………(11)
一組肥筆類 …………………………………………(11)
二組小字類 ………………………………………… (21)
第三章類卜辭 ………………………………………… (29)
第四章 賓組卜辭 …………………………………………(42)
一、典賓類 ……………………………………………………(42)
二、賓組類 ……………………………………………(48)
三、賓組一類 ……………………………………………(50)
第五章 賓出類卜辭 …………………………………………(72)
一、賓組賓出類(賓組三類)……………………………… (72)
二、出組賓出類(出組一類)……………………………… (76)
三、論賓組三類卜辭的時代 ……………………………… (79)
四、對於賓組中三種類型卜辭時代先後的考察 ……………… (100)
第六章賓間類卜辭 …………………………………… (105)
一、賓間A類 ……………………………………… (105)
二、賓間B類 …………………………………………(123)
第七章 論組小字類卜辭的時代 …………………………(126)
第八章 歷類卜辭 …………………………………………(168)
一、歷一類 ……………………………………………(168)
二、歷二類 ……………………………………………(169)
三、歷類卜辭的時代 ……………………………………(171)
四、歷一類與歷二類卜辭之間的關係………………………(189)
五、歷草體類及其時代 …………………………………(195)
第九章歷間類卜辭 ……………………………………(206)
一、歷間A類 ………………………………………(207)
二、歷間B類 ………………………………………(208)
三、歷間類卜辭的時代 ……………………………… (208)
第十章 何組卜辭 …………………………………………(218)
一、事何類 ……………………………………………(218)
二、何組一類 …………………………………………(231)
三、何組二類 …………………………………………(238)
第十一章歷無名間類 ……………………………………(242)
第十二章 無名類 …………………………………………(247)
一、無名類 …………………………………………(247)
二、無名類的“左支卜”與“右支卜” …………………(248)
三、無名類和何組二類的相互關係及其時代 ……………(250)
第十三章 無名黃間類卜辭 ………………………………(266)
第十四章 黃類卜辭 ……………………………………………(270)
一、黃類 ………………………………………………(270)
二、什麼是真正的武乙、文丁時期的卜辭 …………………(273)
注釋 ………………………………………………………(290)
附錄一 關於卜辭的計日法 ………………………………(295)
附錄二 關於無名類等的用辭 ……………………………(303)
附錄三 甲骨新綴廿二例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