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發布時間:2009年04月05日 瀏覽次數:4681
- 簡帛網入選第三届全國高校“十佳學術類網站”
李靜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近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綫舉辦的“第三届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網絡評選”結果揭曉,經過網絡初評和現場終評等環節的評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從幾十家同類網站中脱穎而出,入選“十佳學術類網站”。
簡帛網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創辦的簡帛文獻研究領域的學術網站,2005年11月開始運行。網站堅持原創性、規範化、國際化的宗旨,開設有簡帛文庫、學術動態、國際合作計劃、數據檢索與下載和簡帛論壇等版塊,以更新快、信息量大、原創性强等特點,成爲國際簡帛學界交流成果、交換信息和資源共享的重要平臺。
“簡帛文庫”發表簡帛研究的論文,是簡帛網的核心版塊。一般每周定期更新兩次。遇有新資料發表、來稿討論熱烈時,則及時更新,屢屢有一天內數度更新、發表六七篇文章的記錄。至2009年4月初,已發表國內外200多位學者940多篇研究成果,其中80%以上是在簡帛網首次刊布。簡帛文庫的文章逐月製成電子月刊,提供下載;逐年製成電子年刊,用光盤形式發布。簡帛網努力推動學術成果網絡發表的規範化。對簡帛文庫投稿要求標署作者實名及其所在單位,幷設立審稿標準和程序,不保證所有來稿均予刊載;對通過審核的文稿,必要時也可能提出修訂建議。重視網絡發表內容的唯一性,轉載類只限于原刊在傳統媒體(刊物、文集、專著等)的文本,不刊登已在其他網站發表、轉載的文字。簡帛文庫中的首發文章,得到海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和廣泛引述。據對中國期刊網的檢索,近年間徵引簡帛文庫文章的論文已將近百篇,其中多有知名學者發表于重要期刊上的論文,如李零教授《視日、日書和葉書——三種簡帛文獻的區別和定名》(《文物》2008年第12期)一文引述早稻田大學森和博士的《從離日與反支日看〈日書〉的繼承關係》(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67),王子今教授《秦漢“小女子”稱謂再議》(《文物》2008年第5期)一文引述中研院史語所劉欣寧小姐的《里耶戶籍簡牘與“小上造”再探》(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51),羅新慧教授《禳灾與祈福:周代禱辭與信仰觀念研究》(《歷史研究》2008年第5期)一文引述中國人民大學王貴元教授的《周家台秦墓簡牘釋讀補正》(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64)。日本東北大學淺野裕一教授在其新著《上海楚簡與先秦思想》(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的扉頁寫有對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簡帛網的謝辭。這在显示簡帛文庫重要地位和影響的同时,也反映網絡發表及其引述作爲一種學術規範逐漸得到公認。
網站的其他版塊也各有特色。“國際合作計劃”是在“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期間,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臺灣大學中文系、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的“中國簡帛文獻信息國際合作計劃”的專欄。計劃本着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則,由參與者共同推動,以積零爲整、聚沙成塔,爲各國簡帛學人提供文獻信息方面的便利。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幾十個大學、研究所、研究會參與計劃,持續更新各種學術信息。“數據檢索與下載”版塊中的“楚簡字形、辭例數據庫”,是簡帛研究中心與香港大學中文系合作開發的大型數據檢索系統,收錄全部已公布楚簡的7萬多個單字和辭例,可在瞬間完成檢索和比對。現已開放給“中國簡帛文獻信息國際合作計劃”參與單位的所有學者共享。“簡帛論壇”則以簡捷、靈活的方式,提供學術討論和信息交流的空間。
簡帛網將以入選全國高校十佳學術類網站爲契機,在廣大作者、讀者的支持下,進一步改進服務,擴充內容,規範發表,不斷加强學術品牌的涵量,持續爲推進中國簡帛學研究和網絡學術規範建設作出貢獻。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