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發布時間:2010年12月26日19时33分48秒 瀏覽次數:4638
- 臺灣大學“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習營
魯國文
臺灣大學“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研究計畫”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習營在2010年12月25、26日於臺灣大學新體育館247視聽教室舉行。開幕式由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周鳳五教授致詞,隨後周教授發表專題講演,講題是“文字考釋與文獻解讀”。參與本次研習營的成員主要為臺灣的學者及研究生,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董珊教授也出席並發表論文。本次研習營分為五個場次進行,共有十七位學者與研究生提出論文,以下是這五個場次的議程:
12月25日
第一場
主持人:林宏佳
發表人:
蔡哲茂《殷卜辭探討商代世系的相關問題》
董珊《鍾離公家族銅器銘文新證》
林素清《銅鏡研究的學術意義》
第二場
主持人:王世駿
發表人:
劉文強《論“大旆”》
林宏明《黃組卜字兆枝方向對甲骨整理研究的意義》
顏世鉉《談簡帛文獻裏所見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幾個省略現象》
郭靜云《釋楚簡“”、“
”、“
”、“
”字》
第三場
主持人:黃庭頎
發表人:
陳巧萱《馬王堆漢墓遣策類型分析》
王世駿《郭店簡中所見非文字記號蠡測數則》
巫雪如《楚國簡帛中“囟/思”、“使”問題新探》
邱敏文《楚簡考釋數則》
12月26日
第四場
主持人:林錦榮
發表人:
邱德修《竹簡禪讓說新證》
黃麗娟《平王與王子木“醋菜不酸”、“甕不蓋”及其相關文字問題》
林志鵬《戰國楚竹書〈慎子曰恭儉〉重編新釋》
第五場
主持人:張明嫏
發表人:
李存智《漢語語音史中的塞音與塞擦音》
邱文才《論黃帝四經中的陰陽》
張宇衛《談夒、夔》
(編者按:本文收稿日期爲201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