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發布時間:2011年01月06日22时11分12秒 瀏覽次數:4786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簡(五種)集成研究”立項
與聞
日前,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李天虹教授投標的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簡(五種)集成研究”,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正式批准立項。
本項目是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湖北江陵藤店、老河口市安崗、江陵磚瓦廠、江夏丁家咀、荊門嚴倉獾子冢等五批考古發掘出土而尚未正式刊布的860余枚楚簡進行集中整理研究。五批楚簡的內容包括喪葬文書、卜筮禱祠記錄和司法文書,是研究戰國時期楚文字、楚史、楚國社會信仰習俗等方面的珍貴資料。
項目分爲資料整理、專題研究、數據庫編制三個相互聯繫、各有側重的部分,其任務和價值主要有三點:
一、儘量收集五批竹簡出土時的原始圖像、照片、摹本及相關考古資料,幷利用最新科技手段,盡可能對竹簡實物進行紅外綫拍攝,最大限度地記錄、保存竹簡上以文字爲主的各種信息,借助多種介質使其得以長期儲存和便捷利用,這既有利于學術研究,對湖北省文博事業的發展也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在所獲取圖像等資料的基礎上,參考已刊布楚簡的研究成果,完成五批簡册的分篇、編連、釋文和注釋,使這些簡册資料得到集中、規範的刊布,爲學界提供一批新的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文獻資料。
三、納入課題的竹簡內容主要是喪葬和卜筮禱祠記錄,在已有相關研究基礎上,結合已刊布的這類楚簡資料進行專門研究,有望在楚國文字、喪葬與卜筮制度及名物與風俗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項目預期成果有三,即《湖北出土楚簡五種》上、下册(含圖版、釋文、注釋);《湖北出土楚簡五種綜合研究》;字形、辭例數據庫。
項目申報得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荊州博物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老河口市博物館等楚簡收藏單位的大力支持,各單位同意就竹簡的拍攝與研究進行合作,幷派出專業人員參加課題組,這使竹簡原始數據的獲取具有了切實的保障。
課題組校內成員有陳偉、彭浩、劉國勝、晏昌貴、宋華强、魯家亮、何有祖、李靜,校外專家有胡雅麗、宋有志、李永康、符德明、蔡丹、凡國棟。課題組將分工鑽研與集體攻關相互結合,整理與研究相互促進,力爭在規定時間內,以優秀質量完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