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年月
- 本文發布時間:2012年02月11日18时09分42秒 瀏覽次數:4836
與聞
王素先生的論文集《漢唐歷史與出土文獻》作爲故宫博物院學術文庫之一種,於2011年12月由北京故宫出版社出版。本書共581頁,收論文、序跋、書評79篇,黑白圖版71幅,彩色圖版18幅,定價人民幣96圓。現將目録、前言揭載如下。
目 録
第一編 漢唐歷史
略談秦及漢初的治國理論——讀《資治通鑒》論史之一
關於漢末泰山臧霸集團的幾個問題
略論魏晉士族制的形成、發展與衰亡
關於“竹林之游”的地點
試述東晉桓彜之功業
蠻王桓誕考
《魏書》中關於李庶先世郡望的公案
文中子辨
關於隋及唐初三省制的“南朝化”問題——以三省首長的職權和地位爲中心
唐代的御史臺獄
唐五代的禁衛軍獄
第二編 簡牘文獻
河北定州出土西漢簡本《論語》性質新探
懸泉漢簡所見康居史料考釋
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概述
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選釋
長沙走馬樓三國孫吴簡牘三文書新探
長沙走馬樓簡牘研究辨誤
説“吏民”——讀長沙吴簡劄記之一
説“夷民”——讀長沙吴簡劄記之二
《嘉禾吏民田家莂》所見“己酉丘復民”性質新探
吴簡所見的“調”應是“户調”
長沙吴簡“户品出錢”簡新探
走馬樓孫吴“桓王廟”簡與長沙“孫堅廟”
略談走馬樓孫吴“中書典校事吕壹”簡的意義
第三編 敦煌文獻
西晉索紞寫《道德經》殘卷續論——兼談西晉張儁寫《孝經》殘卷
敦煌出土前涼文獻所見“建元”年號的歸屬——兼談敦煌莫高窟的創建時間
敦煌莫高窟創建時間補説
西陲出土寫經題記所見“太安”年號的歸屬
關於S.2838號文書的抄寫地點
故宫博物院藏麴氏王國延壽十六年寫經
敦煌唐寫本《論語某氏注》殘卷志疑
敦煌文書中的第四件《論語鄭氏注》
敦煌本《論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敦煌儒典與隋唐主流文化——兼談隋唐主流文化的“南朝化”問題
第四編 吐魯番文獻
關於前涼討伐戊己校尉趙貞的新資料——大谷文書8001號考釋
吐魯番出土沮渠氏北涼真興年間“畫可”文書初探
略談香港新見吐魯番契券的意義——《高昌史稿·統治編》續論之一
吐魯番文書中有關岑參的一些資料
高昌火祆教論稿
也論高昌“俗事天神”
高昌佛祠向佛寺的演變
高昌至西州寺院三綱制度的演變
高昌至西州時期的彌勒信仰
吐魯番所出《晉陽秋》殘卷史實考證及擬補
吐魯番新出闞氏王國《論語鄭氏注》寫本補説
關於隋薛道衡所撰《典言》殘卷的幾個問題
吐魯番出土《唐改元年月録》跋
唐寫《論語鄭氏注》對策殘卷與唐代經義對策
第五編 石刻與書畫
西晉魯銓墓表跋
前秦建元二年護國定遠侯墓誌考釋
陳黃法
墓誌校證
《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述跋
西安碑林藏唐郭敬善墓誌考釋
十六國時期高昌郡書法簡論
吐魯番出土《地主生活圖》新探
吐魯番晉十六國墓葬所出紙畫和壁畫
吐魯番出土伏羲女媧絹畫新探
梁元帝《職貢圖》新探——兼説滑及高昌國史的幾個問題
第六編 序跋與書評
情緣物動 物感情遷——《鄭欣淼詩詞百首》代序
鄧紅《王充新八論》序
趙振華《洛陽古代銘刻文獻研究》序
張榮強《漢唐籍帳制度研究》序
《顧亭林詩箋釋》後記
寫在《漢唐職官制度研究》出版之後
《吐魯番出土文書》圖文對照本編後記
莫尼克•瑪雅爾著、耿昇譯《古代高昌王國物質文明史》
玉木重輝《高昌國物語》
張娜麗《西域出土文書の基礎的研究》
氣賀澤保規新編《洛陽出土石刻時地記》
日本《長沙吴簡研究報告》第1集第2集簡介
才人之詩·學人之詩·詩人之詩——《選堂詩詞集》窺管
鍾國發《神聖的突破》
姜伯勤《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
陳國燦《唐代的經濟社會》
朱雷《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
榮新江《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
陳國燦、劉安志《吐魯番文書總目(日本收藏卷)》
讀《河洛墓刻拾零》斷想
吉光片羽 功德無量——《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漢文佛教典籍》述評
前 言
漢唐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爲輝煌的兩個王朝,漢唐歷史也是中外史學工作者最爲傾注心力進行研究的兩個斷代王朝史。但本書所説的漢唐,并不僅僅限於這兩個王朝,實際意義應該是漢唐之際,也就是從秦漢到隋唐這一歷史時期。我們知道:漢唐之際,包括魏晉南北朝,既是中華民族由大動盪走向大融合的時期,也是我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項制度,包括社會形態甚至意識形態,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歷史,雖然斑駁陸離,錯綜複雜,問題很多,難度亦大,但越是如此,越是能激發史學工作者的探究欲。
出土文獻指通過考古或其他方式從墓葬和遺址發掘出來的文獻,包括甲骨、鐘鼎、簡帛、文書、碑誌等等。20世紀初所謂中國古代文獻四大發現——殷墟甲骨、甘(肅)新(疆)簡牘、敦(煌)吐(魯番)文書、清宫(大內)檔案,前三大發現都屬於出土文獻。近年以來,地不愛寶,各類文獻紛紛出土,數量之多,質量之佳,較之20世紀初的四大發現毫不遜色。其中不僅有很多失傳已久的古籍,還有很多傳世文獻不曾記載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新材料。雖然新材料必然會帶來新問題,但越是如此,越是能激發出土文獻研究者的求索心。
漢唐歷史與出土文獻,雖然看似兩個性質不同的學科,但實際屬於一個內涵相同的領域。漢唐歷史研究離不開出土文獻的印證,出土文獻研究離不開漢唐歷史的支撐。歷史文獻,互爲表裏;印證支撐,相得益彰。在這兩個充滿魅力的學科中,在這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裏,不管是史學工作者,還是出土文獻研究者,只要具有一顆平常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都能登堂入室,探驪得珠。本書所收各類文章,即爲作者二十多年來,在漢唐歷史與出土文獻學科和領域,探究求索,取得的一些成果。這些成果雖然微不足道,收入本書時大多又都經過了修訂,但它們畢竟是作者學術歷程的見證,敝帚自珍,也希望學界同仁能夠喜歡。
- 地址: 中國武漢珞珈山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振華樓歷史學院內) 郵編:430072 電話:027-68753911 郵箱:postmaster@bsm.org.cn
- 版權聲明:Copyright 2005-2019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本站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複製或者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