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發布時間:2012年11月29日09时50分43秒 瀏覽次數:4761
- “吉金與周代文明”國際論壇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
- 與聞2012年11月27日至28日,“吉金與周代文明”國際論壇在香港浸會大學逸夫行政樓會議廳舉行。論壇由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字系、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來自多個國家約30位學者出席。
會議日程如下:
日期: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1000-1030
開幕禮
主禮嘉賓:
1.校長 陳新滋教授
2.文學院院長 羅德恪教授Professor Robinson Douglas
3. 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暨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所長 陳致教授
1030-1045
茶點接待
1045-1235
第一場主題演講
主持:劉釗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朱鳳瀚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論西周時期的南國
夏含夷教授Prof. Edward L. Shaughnessy(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
穆王銅器與《穆天子傳》
1400-1550
第二場主題演講
主持:劉楚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許子濱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
張光裕教授(香港恆生管理學院中文系)
《儀禮》飲酒禮用觶小議
沈培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試論西周金文否定詞“某”的性質
來國龍教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藝術史系)
西周金文疑難字的考釋與戰國楚簡(之一):釋逨與逑
黃人二教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武王伐紂與妲己亡國─兼論金文〈利簋〉銘文的釋讀與竹簡〈容成氏〉之性質
1550-1600
小休
1600-1820
第三場主題演講
主持:陳偉教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崎川隆教授(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先族銅器群初探
朱淵清教授(上海大學思想與知識史研究中心)
《饗醴考》導言
宗靜航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生稱謚」與銘文斷代獻疑
日期: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0900-1050
第四場主題演講
主持:單周堯教授(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系)
張懋鎔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試論兩周时期的曾國青銅器
畢鶚教授Prof. Wolfgang Behr(瑞士蘇黎世大學東亞研究院)
東周金文所見的某一些修辭現象Some rhetorical phenomena encountered in Eastern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
劉釗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博物馆藏楚仲姬𤇼簠介紹(與朱順龍教授合著)
1050-1100
小休
1100-1250
第五場主題演講
主持:李軍教授(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
杜德蘭教授Prof. Monsieur Alain THOTE(巴黎高等研究實踐學院)
兩周時期青銅器作坊與新風格的創造的過程設計與紋飾
Zhou Bronze workshops and artistic innovations
蘇榮譽教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周鑄吉金中對墊片的濫用
The Abuse of Spacers in Bronze Casting in Zhou Period
廣川守教授Prof. Mamoru Hirokawa(京都泉屋博物館)
透過CT掃描儀探討殷周青銅器的鑄造技術
1400-1620
第六場主題演講
主持:周國正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李峰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
西周金文「薎曆」新議A New Interpretation of “Mieli” in Western Zhou Bronze Inscriptions
唐際根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安陽殷墟的周初遺存與西周滅商
王丁教授(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
東西古文明中的吉日選擇
陳致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眉壽」與「穆穆亹亹」試解